增訂四版序
增訂三版序
再版序
初版序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憲法的概念
第一節 憲法的特性
第二節 憲法的種類
第三節 憲法觀念的沿革
第二章 國傢的概念
第一節 國傢的名稱
第二節 國傢的要素
第三節 主權問題
第四節 國傢的起源及根據
第二編 個人的基本權利及義務
第一章 人民的基本權利
第一節 消極的基本權利——個人自由
第二節 自由與戒嚴
第三節 財産權
第四節 積極的基本權利
第二章 人民的基本義務
第三編 公民團體
第一章 公民選舉權
第一節 選舉權的性質
第二節 選舉團體的組成
第三節 選舉區
第四節 選民權利的範圍
第五節 選舉程序
第二章 公民直接立法權
第一節 復決權
第二節 創製權
第三章 公民罷免權
第四章 公民總投票
第四編 國傢機關及其職權
第一章 議會
第一節 議會的性質及起源
第二節 議會的組成
第三節 議會的職權
第四節 議員的特殊保障
第五節 議會製度與反議會製度
第二章 行政機關
第一節 行政機關的組成
第二節 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係
第三節 行政機關的職權
第三章 法院
第一節 法院職務的性質
第二節 法院的獨立
第三節 法院司法權的範圍
第四章 聯邦製度
第一節 聯邦製的特性
第二節 聯邦製的派彆
第三節 幾個特殊的聯閤組織
第五編 憲法的修改
第一章 憲法修改的可能性
第一節 憲法的固定性
第二節 憲法修改的限製
第三節 未規定修改問題的憲法
第二章 憲法修改的程序
第一節 提案程序
第二節 議決程序
第三節 公布程序
第六編 中國製憲史略及現行政製
第一章 清季之預備立憲
第一節 立憲運動的發軔
第二節 清廷的措施
第二章 辛亥革命及北京政府時代的製憲
第一節 辛亥革命至國會成立
第二節 國會成立至國會解散
第三節 國會解散至袁世凱之死
第四節 國會恢復至宣統復闢
第五節 西南護法至國會二次恢復
第六節 國會二次恢復至臨時執政製度消滅
第三章 國民政府時代之製憲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的憲法觀念
第二節 國民政府組織法的變遷
第三節 約法運動與立憲運動
第四章 國民政府的機構
第一節 黨治
第二節 國民政府
第三節 五院及五權
第四節 國民參政會
附錄
參考書目
新舊譯名錶
王世傑先生學術年錶
錢端升先生學術年錶
眺望憲政的遠景——讀王世傑、錢端生的《比較憲法》
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憲法學的語言。我一直對“憲法與國傢權力”的關係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非常豐富的視角來解讀這一復雜議題。作者在探討“聯邦製與單一製”的章節裏,將世界各國的實踐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從美國、德國這種典型的聯邦製國傢,到英國、法國這種單一製國傢,再到一些采取“地方自治”模式的國傢,他都一一進行瞭比較。他不僅僅是介紹這些製度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分析它們對國傢權力分配、公民權利保障以及地區差異處理所帶來的影響。比如,在聯邦製國傢,權力如何被劃分為中央和地方,它們各自的權限邊界在哪裏,以及在齣現衝突時如何解決,這些都寫得非常具體。我也從書中瞭解到,即使是單一製國傢,也可能通過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權來迴應地區差異,這種“分權”與“集權”之間的微妙平衡,讓我對國傢治理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讀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像是走在一條由無數政治智慧和曆史經驗鋪就的道路上,不斷地發現新的認知維度。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憲法,是理解這個國傢政治文化和價值取嚮的關鍵。這本書,在“憲法與社會變遷”這個主題的探討上,給瞭我極大的啓發。作者並沒有將憲法視為一成不變的“神聖文本”,而是將其置於動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進行考察。他分析瞭在麵對重大社會變革,比如經濟危機、科技革命、意識形態的劇烈衝突時,各國憲法是如何被挑戰、被修改,或者被重新解釋的。我特彆喜歡他對“憲法危機”的論述,書中列舉瞭曆史上一些著名的憲法危機事件,比如某些國傢在極端政治環境下,如何突破憲法規範,或者如何利用憲法條文來鞏固權力。同時,作者也強調瞭憲法在穩定社會、引導變革方麵的積極作用,比如通過憲法改革,為社會發展提供閤法性和方嚮。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憲法不僅僅是一紙藍圖,更是國傢與社會互動、妥協與博弈的活生生的記錄。它提醒我,憲法的生命力在於其適應性和迴應性,一個成功的憲法體係,必然能夠與時俱進,迴應時代發展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我算是花瞭大力氣纔啃下來的,真不是一般的“硬骨頭”。剛開始拿到手,就被這厚重的封麵和密密麻麻的目錄給鎮住瞭,心想這得是多麼博大精深的學問啊!讀進去之後,纔發現它就像一個龐大的迷宮,裏麵充滿瞭各種奇妙的“洞穴”和“岔路”。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閤憲性審查”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旁徵博引,將不同國傢在這一核心問題上的製度設計、理論爭論,乃至曆史演變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比如,美國那種“判例法”式的審查,法國那種“憲法委員會”的預先審查,還有德國那種“聯邦憲法法院”的後置審查,以及其他一些國傢獨具匠心的模式,作者都一一進行瞭細緻的比較和分析。他不僅僅是羅列這些製度,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瞭這些製度背後的理念差異,比如對司法權與立法權關係的理解,對憲法權威性的不同定位等等。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置身於一個古老的智慧殿堂,聽著不同文明的先賢們就同一個基本問題,用各自的方式進行著智慧的碰撞,雖然有時候聽得雲裏霧裏,但那種啓發性的感覺,卻是前所未有的。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國傢的憲法,絕不僅僅是瞭解其條文,更是要理解它所承載的文化基因、曆史走嚮以及社會精英的價值取嚮。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和我預期的有些不太一樣,起初我以為會按照國傢來組織內容,但它更多的是圍繞一些“主題”來展開,然後穿插不同國傢的案例。這讓我一開始有點適應不良,但讀下去之後,卻發現這種方式其實更加具有理論深度。比如,關於“政黨製度與憲法”的章節,作者沒有僅僅描述各國政黨是如何組成的,而是深入探討瞭政黨在憲法體係中的角色,它們如何影響憲法的製定、解釋和修改,以及不同政黨製度(如一黨製、兩黨製、多黨製)對國傢權力結構和政治穩定性的影響。他引用瞭大量的理論學說,比如“分權製衡”、“政黨代錶性”等等,並將這些理論與各國具體的政治實踐相結閤,進行對比分析。我發現,書中對“憲法解釋”這一問題的討論尤其精彩,作者通過比較法學的視角,揭示瞭不同國傢在麵對模糊憲法條文時,不同的解釋路徑和司法原則,以及這些解釋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國傢的政治生活。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憲法學的工具書”,它提供瞭一套理解不同憲法體係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透過錶象,看到各國政治運作背後的深層邏輯。
評分我一直對“人權保障”在不同國傢憲法體係中的演變和實踐充滿瞭好奇,所以當看到這本書裏專門闢有章節探討這一主題時,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作者的論述方式非常具有學術性,他首先從曆史的角度,追溯瞭人權概念的起源和發展,從早期啓濛思想的萌芽,到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實踐,再到兩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人權法的興起,每一個階段都梳理得十分清晰。然後,他重點比較瞭不同國傢在憲法層麵如何具體化和保障人權的差異。比如,有些國傢將人權條款置於憲法最核心的位置,給予其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而另一些國傢則更側重於通過普通法律或行政措施來實現人權保障。在具體人權類型上,作者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財産權、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參與政治的權利等等,在不同的憲法解釋和實踐中,這些權利的邊界和保障程度究竟有何不同,書中都有非常詳盡的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比較不同國傢人權保障體係時,並沒有簡單地進行價值判斷,而是力求客觀地呈現其製度的優點和潛在的局限性,這使得我對“普適性人權”和“文化相對性”之間的張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值得購買!
評分比較齣真知,認真學習人類社會的所有知識和經驗,改進和提升我們自己。
評分畢竟是學術,看起來有點無聊,哈哈。
評分朋友對書很滿意。。。。。
評分商務的書,是俺最愛 、適閤專業的學生閱讀
評分大傢之作!好書!正版!
評分很不錯,值得一讀
評分朋友對書很滿意。。。。。
評分閱讀大師經典,嚮大師緻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