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差異教學追求的價值不是考試分數和升學率,而是每個學生的大限度的發展,是全體學生都接受有效的高質量的教育,追求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機會均等。
內容簡介
筆者倡導的“差異教學”在所著的《差異教學論》一書中已作瞭較為詳盡的闡述。近些年,差異教學在我國發展迅速。從網上可見有二十七個省(市)都有教師自發地進行這方麵的探索和實驗。編寫《差異教學策略》一書的目的是為瞭進一步提煉、概括差異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理論與實踐的中介,它往往受到教師的青睞與歡迎,因為它不像理論深奧難懂,又能給教師留有在實踐中創造的空間。
本書共分十六章,第一章差異教學概述,介紹瞭差異教學的本質、內涵、主要觀點,它與個彆化教學、分層教學的區彆聯係。第二章至第十六章,逐章對十五個策略進行闡述。由於《差異教學論》一書已對有關差異教學的“為什麼”“根據是什麼”等進行瞭迴答,本書不涉及更多理論問題,主要是介紹策略的本質和操作要領。這十五項策略分彆從不同角度落實差異教學理念,自成體係。本書特彆將近些年數百所學校在差異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積纍的案例加以梳理、挑選,並安排在各章節策略的後麵,以供讀者藉鑒參考。所選案例盡可能和相關章節介紹的策略匹配,但由於不少案例都體現瞭多個策略的運用,隻能比較選擇更有代錶性的案例,書中盡可能保留案例的完整,以便讀者瞭解案例的全貌。
作者簡介
華國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指導專傢,現任全國超常人纔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長期緻力於教師教育、特殊教育、數學教育等方麵的研究。多年來著作(含閤著)近三十部,共分四個係列。差異教學係列:《差異教學論》《差異教學策略》等;特殊教育師資係列:《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與教育》《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問題研究》等,另外還有教育研究係列與數學教學係列等方麵著作。 我國“差異教學”的創始人,所著《差異教學論》獲全國第三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發錶論文七十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差異教學概述
第一節 差異教學的內涵及基本觀點
第二節 差異教學與分層教學、個彆化教學
第三節 差異教學是實施全納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四節 差異教學策略體係
第二章 全麵、動態測查學生差異的策略
第一節 差異測查的意義和目的
第二節 差異測查的一般原則
第三節 差異測查的內容
第四節 差異測查的方法和途徑
第三章 選擇性課程與靈活安置的策略
第一節 靈活多樣的課程
第二節 課程的選擇和指導
第三節 以小班為基礎,多種組織形式的學習策略
第四章 並列式教學計劃與個彆教學計劃的製訂與實施策略
第一節 並列式教學計劃及其製訂
第二節 個彆教學計劃及其製訂
第三節 教學計劃的實施和評估
第五章 提供認知前提的準備與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
第一節 認知準備的不同水平及對學習的影響
第二節 提高認知準備水平的方法措施
第三節 學習情感動機的差異及對學習的影響
第四節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藝術
第六章 預設與生成挑戰性學習目標的策略
第一節 挑戰性學習目標因人而異
第二節 製訂挑戰性學習目標的要求
第三節 課堂教學目標的調整與生成
第七章 教學內容的調整和組織的策略
第一節 開放可選擇的學習內容
第二節 科學調整教學內容
第三節 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安排
第八章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一節 教學方法手段多樣化的意義
第二節 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的實施
第三節 促進學生個體學習方法的優化
第九章 隱形動態分層與互補閤作相結閤的策略
第一節 分層學習的利與弊
第二節 閤作學習的利與弊
第三節 “同質分層”“異質閤作”的聯閤運用
第十章 麵上兼顧與個彆指導相結閤的策略
第一節 兼顧全體學生的要求與方法
第二節 各教學環節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第三節 麵上兼顧與個彆指導相結閤
第十一章 大麵積及時反饋與調節教學的策略
第一節 大麵積及時反饋與調節的意義
第二節 教學反饋的要求和機製
第三節 教學效果的評價與調節改進
第十二章 創設民主和諧學習環境的策略
第一節 尊重差異,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
第二節 物理、物質環境滿足不同學生需要
第三節 營造積極嚮上的心理環境
第十三章 彈性作業的策略
第一節 作業要求的共性與個性
第二節 鼓勵學生用自主創新方式作業
第三節 多樣化作業和多元評價
第十四章 揚優補缺的輔導與訓練的策略
第一節 分析學生的優勢與不足
第二節 學習與心理的輔導
第三節 教育訓練及其方法手段
第十五章 差異教學管理策略
第一節 搭建實施差異教學的平颱
第二節 實施差異教學的要求和評價
第三節 差異考試與多元評價
第十六章 社、傢、校閤作滿足學生不同學習
需要的策略
第一節 傢、園閤作,早期教育開發
第二節 傢、校閤作,因材施教
第三節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二章 全麵、動態測查學生差異的策略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差異意味著數量的存在,而數量就可以利用某工具測量。測量是依據標準化的法則(常模、信度、效度和實施標準化)用數量化的手段對現象和行為加以確定和測定。差異又不僅僅是數量,還有質量等方麵,所以還需要進行有關的調查。調查是按照一定目的、計劃,收集有關對象的資料,明辨事實,分析概括,得齣結論。
第一節 差異測查的意義和目的
學生的差異反映在各個方麵,而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對學生差異的測查主要是心理和教育兩方麵差異的測查。
一、對學生差異的測查是差異教學的前提
給不同的學生提供適閤他們情況的教育的前提條件是,這些學生差異何在?他們各有什麼教育上的特殊需要?這就需要進行差異測查。測查,指測量和調查。通過測量和調查分析,全麵瞭解學生心理和學習上的差異及不同的學習需要,而且差異測查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學生不同的教育潛力、職業潛力、社交潛力,從而為他們製訂特訂的教育訓練計劃,促進他們的發展。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通過教育和心理方麵的差異測查,他們可以對自己有全麵地瞭解。在差異比較中,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特長和不足,從而更好地揚長避短,促進自身發展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前言/序言
筆者倡導的“差異教學”在所著的《差異教學論》一書中已作瞭較為詳盡的闡述。近些年,差異教學在我國發展迅速。從網上可見有二十七個省(市)都有教師自發地進行這方麵的探索和實驗。編寫《差異教學策略》一書的目的是為瞭進一步提煉、概括差異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理論與實踐的中介,它往往受到教師的青睞與歡迎,因為它不像理論深奧難懂,又能給教師留有在實踐中創造的空間。
本書共分十六章,第一章差異教學概述,介紹瞭差異教學的本質、內涵、主要觀點,它與個彆化教學、分層教學的區彆聯係。第二章至第十六章,逐章對十五個策略進行闡述。由於《差異教學論》一書已對有關差異教學的“為什麼”“根據是什麼”等進行瞭迴答,本書不涉及更多理論問題,主要是介紹策略的本質和操作要領。這十五項策略分彆從不同角度落實差異教學理念,自成體係。本書特彆將近些年數百所學校在差異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積纍的案例加以梳理、挑選,並安排在各章節策略的後麵,以供讀者藉鑒參考。所選案例盡可能和相關章節介紹的策略匹配,但由於不少案例都體現瞭多個策略的運用,隻能比較選擇更有代錶性的案例,書中盡可能保留案例的完整,以便讀者瞭解案例的全貌。
本書第十二、十三章由燕學敏執筆,第十五、十六章由華京生執筆,其他各章由華國棟執筆。所選案例由參加課題的學校提供(案例後附作者和單位),全書由華國棟統稿。該書也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和差異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一項階段成果。
《因材施教:教育中的個性化路徑》 在這本《因材施教:教育中的個性化路徑》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一種在教育領域日益受到重視的理念——即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擁有不同的學習方式、節奏、興趣和已有的知識基礎。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性的指導、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以及一係列切實可行的策略,旨在賦能教師、傢長和教育工作者,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個性化教學的精髓。 我們首先要破除一種普遍存在的誤解:認為“個性化教學”意味著教師需要為每個學生量身定製一套全新的課程。事實上,個性化教學是一種更為精細化的教學調整,它是在既定的課程框架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引導。本書將詳細闡述,理解並尊重學生的多樣性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第一步。我們會從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多個角度,剖析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普遍性挑戰,以及這些挑戰如何體現在他們的學習行為和成果中。 本書的一個重要章節將聚焦於“學習風格的識彆與運用”。我們將介紹幾種主流的學習風格理論,例如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等,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引導讀者認識到,這並非一個非黑即白的分類,而是學生可能傾嚮於某種或多種風格的組閤。通過觀察、提問、小測驗以及與學生的日常互動,教師如何有效地識彆齣學生的學習優勢和偏好?一旦識彆齣這些風格,又該如何將這些洞察轉化為課堂上的具體教學活動?例如,對於偏嚮視覺學習的學生,我們如何設計更具圖文並茂的講解材料;對於聽覺型學生,我們如何利用講座、討論和音頻資源;對於動覺型學生,我們又如何設計動手實踐、角色扮演或實地考察等活動。本書將提供一係列具體的教學設計模闆和活動範例,幫助教師將這些理論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課堂實踐。 “差異化評估”是本書的另一個核心主題。傳統的標準化測試往往無法全麵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甚至可能因為形式上的單一而掩蓋瞭部分學生的優點。我們將在這一部分深入探討如何設計和實施更加多元化的評估方式。這包括形成性評估( formative assessment )和總結性評估( summative assessment )的有機結閤。我們會詳細講解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頻繁運用形成性評估,例如課堂觀察、小組討論、快速提問、概念圖繪製等,這些低風險的評估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並根據反饋調整教學。同時,我們也討論如何設計和應用更具包容性的總結性評估,例如項目式學習成果展示、作品集評估、口頭報告、辯論賽等,這些方式能夠允許學生以更適閤自己的方式來展示學習成果。本書將提供大量評估工具和實用技巧,幫助教師構建一個能夠捕捉學生多樣化學習軌跡的評估體係。 “學習動力與參與度的激發”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關鍵驅動力。一個學生即使在學習風格上得到瞭滿足,如果缺乏內在動力,學習效果也將大打摺扣。本書將深入剖析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深層原因,包括內在動機(如好奇心、求知欲、成就感)和外在動機(如奬勵、錶揚)。我們將探討教師如何通過創設情境、提齣挑戰性但可實現的目標、給予積極反饋、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此外,我們還將討論如何通過差異化的任務設置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或不同形式的學習任務,讓他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挑戰和成功的機會。書中將包含豐富的案例,展示教師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每一個學生都願意並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技術在個性化教學中的應用”也是本書不容忽視的一部分。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個性化教學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在綫學習平颱、自適應學習軟件、教育應用程序等工具,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反饋。例如,一些自適應學習平颱能夠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動態調整學習內容的難度和進度,從而為學生提供量身定製的學習路徑。本書將介紹一些優質的教育技術工具,並提供如何將這些工具有效地整閤到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建議。同時,我們也會審慎地討論技術應用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避免技術成為教育的障礙,而是真正地服務於個性化學習的目標。 “構建包容性的學習環境”是貫穿全書的另一條主綫。個性化教學並非孤立地針對個體,而是需要一個整體性的、支持性的學習社區。本書將強調如何創造一個讓所有學生都感到安全、被尊重和被支持的課堂氛圍。我們將探討如何處理不同學生之間的閤作與競爭關係,如何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支持,以及如何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用,讓學生學會理解和欣賞彼此的差異。對於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例如有學習障礙、注意力缺陷或天賦異稟的學生,本書也將提供相應的指導和策略,幫助教師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目光投嚮“傢校閤作與持續改進”。我們深信,傢校之間的有效溝通和緊密閤作,是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石。我們將探討如何與傢長建立信任關係,如何與傢長分享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個性化需求,以及如何與傢長共同製定支持學生學習的策略。同時,本書也將鼓勵教師將個性化教學視為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我們將提供自我反思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教師不斷評估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成果中吸取經驗,並不斷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個性化教學策略。 《因材施教:教育中的個性化路徑》旨在為所有緻力於提升教育質量、關注學生成長的教育者提供一份全麵而實用的指南。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教育的熱情, empower 更多教師,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適閤自己的軌道上,綻放齣最耀眼的光芒。這是一場關於尊重、理解和賦能的教育旅程,我們期待與您一同踏上這條充滿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