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青木 编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常识
  • 文化
  • 历史
  • 科普
  • 教育
  • 知识
  • 中华文化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122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78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3
字数: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洋洋大观的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国传统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
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现代人不可不知的文化精粹,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国学宝典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对每一位国人来说。国学是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能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百工名物、国学经典等篇章。涵盖了兵制礼制、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天文历法、神秘文化、语言文字、国学掌故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
终生受益的知识宝库
历史学习的最佳读本
畅销不衰的永恒经典
中国家庭的理想藏书

内容简介

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人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国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国家政治
国家与王朝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2.“天下”的范围
3.“中国”一词的由来
4.“华夏”代指中国的缘由
5.四夷
6.匈奴的兴衰
7.鲜卑人的历程
8.强盛一时的突厥
9.回纥汗国
10.古老的羌人
11.吐蕃雄霸高原
12.党项人的西夏
13.契丹王朝
14.云南大理国
15.女真
16.蒙古帝国
17.夏王朝
18.商朝
19.西周王朝
20.春秋时代
21.战国巨变
22.秦
23.西汉
24.东汉
25.三国鼎立
26.西晋和东晋
27.南北朝
28.隋朝
29.唐朝
30.五代十国
31.宋朝
32.元朝
33.明王朝
34.清王朝

职官制度
35.王
36.嫡长子制
37.卿大夫
38.皇帝
39.储君皇太子
40.三公九卿
41.宰相
42.十三曹
43.太尉与大司马
44.御史大夫
45.郡县制和州县制
46.郡守和县令
47.刺史
48.三辅
49.三省六部制
50.尚书仆射
51.侍中
52.中书令
53.侍郎
54.政事堂
55.御史台
56.唐代五监
57.观察使
58.参知政事
59.计相
60.谏官
61.路、军、府、州
62.知府与知州
63.转运使
64.宣政院
65.行省制度
66.达鲁花赤
67.内阁
68.大学士
69.司礼太监
70.都察院
71.东西二厂
72.锦衣卫
73.三司
74.军机处
75.南书房
76.理藩院
77.总督
78.巡抚
79.道员
80.总理衙门
81.南、北洋大臣
82.钦差大臣
83.驻外大使
84.品阶
85.封爵
86.幕僚
87.酷吏与循吏
88.宦官
89.胥吏
90.绍兴师爷
91.捐纳
92.致仕

从察举到科举
93.世卿世禄制
94.征辟
95.郎官郎吏
96.察举制度
97.举孝廉
98.九品中正制
99.科举制
100.常科
101.制科
102.恩科
103.进士科
104.明经科
105.翰林院
106.武科
107.八股文取士
108.童试与乡试
109.会试
110.殿试
111.状元及第
112.榜眼、探花
……
第二篇 思想学术
第三篇 天人之学
第四篇 文学
第五篇 史学
第六篇 文化艺术
第七篇 民俗文化
第八篇 百工名物
第九篇 国学经典

精彩书摘

国家与王朝
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
六大文化区系指中国早期的6个区域文化圈,是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它们分别是:北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北方早期文明,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又可细分为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天津一带及河北张家口等4个分区;东方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于中国东部早期文明,在地域上以山东为中心,又可具体分为鲁西南和胶东2个分支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视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在地域上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辐射整个黄河中游乃至部分下游地区,其中的仰韶文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的主流文化;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该区系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早期文明,以太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开去,栽培稻米、捕鱼、采集水产共同构成了当时人的生存方式,春秋时的吴越文化即由此发端而来;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该区系属中国早期西南文明,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具体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而四川盆地又分为巴、蜀2个分支,其中的江汉文化成为后来的“楚文化”的主要源头,南方新石器文化,该文化圈是中国早期的南方文明,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辐射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该区系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风味。
总体而言,六大区系均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000~8000年,彼此之间也互有交流和影响。其中的北方区系、中原区系以及东方区系汇流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而西南、南方、东南三区系则最后汇集而成了长江文明。可以说,这六大文化区系平行发展并相互影响,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至秦统一中国,六大文化彻底融为一体,但仍保留了各自的一些特色。
2.“天下”的范围
“天下”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一种笼统说法,该词最早是出现在先秦古籍中,比如《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庄子》中还有一篇文章取名为“天下”。这时的天下实际上并不大,具体而言,大概指的便是夏商周三代王权所统治的范围。夏商时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周代则包括了长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地区等地。另外,周边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虽未被“王化”,但因其没有形成稳定的国家,所以其所居之地一向被视为王权之下的暂时未开垦之地。因此其时君王一旦南面称孤,也就是“王天下”、“得天下”了。但先秦的一些哲学家则对“天下”的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庄子认为“天下”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也认为儒家所说的“天下”实际上只占真正的天下的1/80,但这些观点多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无稽之谈。
到秦代,随着郡县制的设立,中国的疆土得到极大扩张,“天下”的概念也随之扩大,南边和东边都到了大海边,北边和西边则依旧没有具体边界,只笼统地包含了北方少数民族所居之地和西域。西汉时期,西边的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开始和西亚、欧洲乃至非洲等地的国家有生意往来和文化交往。东汉时,西域都护班超还曾派使者前往当时的罗马帝国(当时中国人称之为“大秦”),只是因故未能到达目的地。2世纪中叶,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安东尼派使者给汉桓帝送来了礼物。因此汉代时人们开始知道真正的“天下”要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基本接触不到远邦异国的信息,所以直到清代中期,中国人还是习惯性地以包括中国以及周边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处于中国文化圈以内的日本、朝鲜等国在内的区域为“天下”。因此这里的天下已经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概念,而非地理意义。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天下,指的仅是中国。而这句还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说,显然他知道“天下”并没有这么小,而只是将“天下”作为一种政治概念。

前言/序言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 内容简介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是一部集大成、全方位、高品质的国学入门与精深读物。本书以严谨的态度、生动的笔触,系统梳理并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国学知识体系,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领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本书内容涵盖了国学领域的方方面面,从思想哲学、历史文化到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无所不包。我们不仅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更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却同样重要的文化瑰宝,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多元、鲜活的国学世界。 一、思想哲学的殿堂:探寻中华智慧的源头 本书首先将带领读者步入中国古代思想哲学璀璨的殿堂。我们深入解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精髓。 儒家思想: 从孔子的“仁”、“礼”、“中庸”,到孟子的“性善论”与“民贵君轻”,再到荀子的“性恶论”与“隆礼重法”,我们详细阐释了儒家学说关于个人修养、社会治理、政治伦理等方面的深刻见解。本书不仅会介绍核心概念,更会结合历史实例,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的启迪意义。我们将追溯“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君子”的品格塑造,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 道家思想: 庄子“逍遥游”的豁达,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我们将从《道德经》和《庄子》等经典出发,揭示道家思想关于宇宙本体、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等方面的独特阐释。本书将深入剖析“道”、“德”、“阴阳”、“五行”等核心概念,引导读者理解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人生观,以及“不争”、“柔弱胜刚强”等处世智慧。我们将探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其他诸子百家: 除了儒道两家,本书还将对墨家“兼爱非攻”的博爱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智慧,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派的独特贡献进行梳理与解读。通过对不同学派的比较分析,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 二、历史文化的脉络:重温中华文明的辉煌 本书的第二大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从远古传说到近现代,系统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展现中华民族的宏伟史诗。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从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礼乐文化,本书将勾勒出中华文明的早期面貌。我们将介绍甲骨文的发现与解读,探讨青铜器时代的辉煌,以及早期王朝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特征。 大一统王朝的兴衰: 秦汉的统一与变革,隋唐的盛世气象,宋元的经济文化繁荣,明清的专制集权与对外交流,本书将深入剖析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风貌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将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重要历史人物的传奇: 从开创盛世的帝王将相,到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再到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各界人士,本书将选取代表性人物,通过生动的事迹,展现他们的功过是非、思想贡献与人格魅力。 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 我们还将探讨中华文明在科技、艺术、哲学、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独特发展路径,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精美的陶瓷、丝绸、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独特的科举制度等,深入分析其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 三、文学艺术的瑰宝: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殿堂,领略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成就。 古典诗词歌赋: 从《诗经》的质朴,到楚辞的浪漫,再到唐诗的辉煌、宋词的婉约、元曲的豪放,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选取代表性的作品,深入解读其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我们将赏析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写实、苏轼的旷达、李清照的愁绪,让读者在优美的文字中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古代小说戏剧: 从先秦的神话传说,到唐传奇、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辉煌,本书将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小说的题材、风格、艺术手法,以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与思想观念。对于四大名著,我们将进行更为细致的解读,分析其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思想主题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将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如京剧、昆曲等,展现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与艺术魅力。 书法与绘画: 本书将简要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如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苏轼的行楷等,并分析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将阐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如水墨画、工笔画等,介绍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意境追求,如“意境”的营造、“留白”的艺术等。 音乐与舞蹈: 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特点,以及古代乐器,如古琴、琵琶、二胡等。同时,也将提及中国古代的舞蹈形式,如宫廷舞、民间舞等,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四、生活习俗的智慧:感受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 本书的第四部分将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与智慧。 传统节日与民俗: 从春节的阖家团圆,到清明节的祭祖扫墓,再到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赏月思亲,重阳节的登高望远,本书将详细介绍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传说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我们将探究这些节日如何凝聚家庭情感,传承民族文化,并与季节变化、农耕文明紧密相连。 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本书将介绍中国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的特色,以及各地独特的风味小吃。我们将探讨中国人的烹饪技艺、食材选择、饮食礼仪,以及“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 服饰文化: 从汉服的飘逸,到旗袍的典雅,再到各民族的特色服饰,本书将简要介绍中国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在社会身份、礼仪场合中的作用。 建筑与园林: 本书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如宫殿、寺庙、民居等,以及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如“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等。同时,也将带领读者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如苏州园林的精致,皇家园林的宏伟,以及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的和谐统一。 传统礼仪与道德观念: 本书将阐释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礼仪,如待人接物的礼节、婚丧嫁娶的仪式等,以及与之相伴的道德观念,如孝道、忠诚、诚信等,探讨这些礼仪和道德规范如何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交往。 五、国学精粹的现代应用:传承与发展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着重探讨国学经典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古籍的传承与解读: 介绍一些重要的国学典籍,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并讲解如何学习和理解这些古籍。 国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探讨国学思想如何为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提供启示,例如儒家的仁爱精神如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道家的智慧如何帮助人们应对压力,法家的治国理念如何为现代治理提供借鉴。 国学教育与普及: 介绍目前国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普通读者如何通过阅读、学习、实践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国学素养。 《国学常识全知道(超值白金版)》不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次文化的溯源。本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配以精美的插图和表格,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与趣味性。无论您是初学者,希望系统了解国学;还是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化理解;抑或是对中华文化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其深邃内涵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本书以“超值白金版”为名,不仅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它将帮助读者点亮智慧的火炬,滋养精神的沃土,连接历史的根脉,感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翻开本书,您将开启一段精彩绝伦的国学之旅,发现中华文化的无尽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心情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国学”二字,总让人觉得有些高深莫测,担心会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古文。然而,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我的担忧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将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按照主题、类别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就像是在庞大的图书馆里,有人为你指明了每一条查找路径。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历代的文学艺术,再到一些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几乎涵盖了国学的所有重要方面。它的叙述方式更是别出心裁,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曾被书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深深吸引,作者并非生搬硬套哲学理论,而是从自然现象、古人生活习惯等角度,层层剥茧,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递方式,让我觉得国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早已融入了我们血脉的文化基因。

评分

这套书简直就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一场寻宝之旅,只不过这次寻宝的宝藏是那些在课本中一闪而过,又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的古老智慧。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像是散落的珍珠,抓不住,也串不起。直到翻开这套《国学常识全知道》,我才发现,原来那些遥远的先贤、那些古老的典籍,可以如此鲜活、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但丝毫没有减损国学本身的厚重感。它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位博学的朋友,耐心地引导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关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琴棋书画的奥秘。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典故和成语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渊源,读来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塞翁失马”不仅仅是个成语,更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洞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给心灵做一次SPA,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回一份宁静和从容。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魅力。

评分

读完这套《国学常识全知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远非我们想象的那般遥不可及。这本书像是为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怀有好奇心,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量身打造的一份“入门指南”。它没有那些艰深晦涩的学术术语,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哲学思辨,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故事化的语言,将那些曾经让我们望而却步的国学知识,变得亲切而有趣。我尤其喜欢它对中国古代节日习俗的介绍,不仅仅是列举了节日的名称和日期,更是详细解释了每个节日的起源、传说、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和饮食文化,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身感受到了那些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这种“温度”的呈现,让我觉得国学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更是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文化传承。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些“老祖宗”的智慧,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国学知识,但市面上同类书籍良莠不齐,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直到我遇到了这套《国学常识全知道》,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宝藏”。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完美结合。它不仅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例如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精髓,还深入探讨了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这些知识孤立起来,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整体性的特点。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节气时,它将天文、农业、养生等知识融为一体,让我看到了古人如何将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地结合起来。此外,书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加便于理解和记忆。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自我。《国学常识全知道》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超值白金版”名副其实,其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远超我的预期。我曾经对一些古代的礼仪制度感到困惑,比如古代的等级森严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就用详实的史料和清晰的图解,让我对这些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在阅读关于古代军事策略的部分时,我发现这些智慧并不仅仅局限于战场,很多理念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依然适用,这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远见卓识。此外,书中对于诗词的赏析,更是别具一格,不仅仅是解读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分析了作者的情感、创作背景,甚至当时的历史风貌,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仿佛置身其中,与诗人共情。

评分

这本书空白太多不好

评分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评分

很不错,还是值得购买的

评分

书的包装不错,很干净,有塑料封膜,很大很厚的一本书,就是字略显小,看起来有些费眼,内容很全面,价钱也便宜,感觉性价比很高,能使非专业人士拓宽不少知识面。感觉买的很值!!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你值得拥有!

评分

很厚,当小字典用

评分

排版很好,内容很喜欢!

评分

还可以吧还可以吧还可以吧

评分

不错,非常满意,下次会再来,推荐!值得购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