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教育與教育學(2) 專題一 教育的産生與發展(2) 專題二 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9)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規律(17) 專題一 教育與社會發展(17) 專題二 教育與人的發展(23) 第三章 教育目的與教育製度(31) 專題一 教育目的概述(31) 專題二 我國的教育目的(34) 專題三 教育製度概述(39) 專題四 我國的學製(41) 專題五 義務教育和終身教育(42) 第四章 學生與教師(45) 專題一 學生(45) 專題二 教師(47) 專題三 師生關係(52) 第五章 課程(56) 專題一 課程概述(56) 專題二 課程目標與課程設計(60) 專題三 課程設置(64) 第六章 教學(66) 專題一 教學概述(66) 專題二 教學過程(68) 專題三 教學原則(69) 專題四 教學方法(73) 專題五 教學組織形式(78) 專題六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82) 專題七 教學評價(85) 第七章 德育(89) 專題一 德育概述(89) 專題二 德育過程(90) 專題三 德育原則(92) 專題四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95) 第八章 班主任與班級(101) 專題一 班主任工作(101) 專題二 班級與班級管理(105) 專題三 良好班集體的培養(107) 第九章 課外、校外教育(110) 專題一 課外、校外教育概述(110) 專題二 課外、校外教育的內容與形式(112) 第十章 教育科學研究(114) 專題一 教育科學研究概述(114) 專題二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16) 章 心理學概述(120) 專題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意義(120) 專題二 心理學的産生與發展(121) 第二章 認知(123) 專題一 感覺(123) 專題二 知覺(125) 專題三 意識與注意(127) 專題四 記憶(129) 專題五 想象(134) 專題六 言語與思維(135) 第三章 情緒、情感與意誌(139) 專題一 情緒與情感(139) 專題二 意誌(141) 第四章 個性心理(143) 專題一 需要(143)
|
專題二 能力(144) 專題三 人格(147) 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152) 專題一 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152) 專題二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153)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154) 專題一 心理發展概述(154) 專題二 個彆差異與因材施教(159) 第三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162) 專題一 學習概述(162) 專題二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64) 專題三 認知學習理論(170) 專題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74) 專題五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176) 第四章 學習心理(178) 專題一 學習動機(178) 專題二 學習策略(182) 專題三 學習遷移(184) 專題四 知識的學習(189) 專題五 技能的學習(192) 專題六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思維(195) 專題七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199) 第五章 心理健康與教師心理(203) 專題一 心理健康概論(203) 專題二 學生心理輔導(205) 專題三 教師心理(208) 章 新課程改革概述(212) 專題一 我國課程改革的迴顧與理論(212) 專題二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213) 第二章 新課程帶來的變革(214) 專題一 教育觀念的變革(214) 專題二 學習方式的變革(217) 專題三 課程組織的變革(219) 章 教師職業道德概述(224) 專題一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224) 專題二 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26) 第二章 教師職業道德養成(231) 專題一 教師職業道德養成概述(231) 專題二 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養成(231) 章 教育法律基礎(236) 專題一 教育法律基礎(236) 專題二 教育法律責任(237) 專題三 教育法律救濟(238) 專題四 依法執教(240)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規匯編(242) 專題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42) 專題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48) 專題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50) 專題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56) 專題五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259) 專題六 《教師資格條例》(260) 專題七 《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 劃綱要(2010—2020年)》(263) 專題八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66) 專題九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67) 全國教師招聘筆試課程體係(269) 全國教師招聘麵試課程體係(270)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71)
|
《教師招聘考試易錯易混題集·糾錯練習1000題(中公版)》具有以下特點:
緊扣考情 梳理易錯考點
本書在分析總結各地曆年真題特點及考生易錯易混內容的基礎上,提煉瞭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各章節的“易錯點”,幫助考生理清核心要點,掌握考試內容。
精選真題 夯實基礎知識
在每個專題的易錯點下,我們都設有“糾錯強化練習”,呈現瞭曆年各省市的考試真題,通過精講精練,總結命題規律,幫助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每一個考點,夯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
講練結閤 助您輕鬆備戰
通過易錯易混點點撥啓發,糾錯練習進一步強化,考點與考題相互對應,詳略得當,幫助考生深化對每章核心考點的認識,舉一反三,有效提升答題能力,輕鬆備戰。
《教師招聘考試易錯易混題集·糾錯練習1000題》結閤曆年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對考點進行瞭深入分析,提煉齣瞭教師招聘考試的易錯易混點,幫助考生理清核心要點,掌握考試內容。
本書包括易錯易混點撥、糾錯強化練習和參考答案及解析闆塊。
易錯易混點撥:提煉易錯點,幫助考生理清重要考點,掌握考試內容。
糾錯強化練習:精講精練,總結命題規律,幫助考生夯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
參考答案及解析:專業研發團隊詳細解答,幫助考生“答疑解惑”。
專題一 教育的産生與發展
“教育”的詞源
“教育”一詞早見於《孟子·盡心上》中“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
廣義的教育和狹義的教育
【廣義的教育】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即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嚮發展的活動。
教育閤力
一般把學校教育、傢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閤稱為教育閤力。
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彆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麵特點:,教育是人類所的社會現象。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其特殊性錶現在:(1)在活動目的上以培養人、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為指嚮;(2)在活動形式上以教與學為外在錶現形態;(3)在活動內容上以傳遞知識經驗為載體。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第三,在教育這種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其中基本的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學校教育中的教師和學生。
【教育者】廣義的教育者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麵起到教育影響的人。狹義的教育者指學校中的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受教育者】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既包括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青年,也包括各種形式的教育的學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實踐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係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産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即教育能夠乾什麼。按照作用對象的不同,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按照作用方嚮的不同,分為正嚮功能和負嚮功能;按照作用呈現方式不同,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存本能,代錶人物利托爾諾、沛西·能。
(2)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代錶人物孟祿。
(3)勞動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産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代錶人物米丁斯基、凱洛夫。
學校教育産生時間
學校産生於奴隸社會,中國早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就齣現瞭學校教育的形態。
學校教育産生條件
學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産物,其産生條件為:
(1)社會生産力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産生提供瞭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的産生提供瞭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創造以及社會生産生活知識的大量積纍為學校的産生提供瞭進行教育的工具和內容,以及進行文字教學和傳授知識的社會需要;
(4)國傢的産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培養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官吏和知識分子。
四書五經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鞦》(簡稱《詩》《書》《禮》《易》《春鞦》)。
古希臘三藝教育
古希臘三藝教育內容:三藝即文法、修辭、辯證法。
原始社會教育的特徵
(1)教育是在生産勞動中進行的;
(2)教育沒有階級性;
(3)教育水平低下。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
(1)産生瞭學校,教育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2)與生産勞動相脫離,具有非生産性。
(3)適應古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具有階級性。中國封建社會顯著的教育特徵是等級性。
(4)適應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錶現齣道統性、專製性、刻闆性和象徵性。
(5)初步發展,尚未形成復雜的結構體係。
現代教育的特徵
20世紀以後教育的特點:教育的終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現代化。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嚮縱深發展的主要錶現:(1)教育普及化的開始;(2)“教育機會均等”口號的提齣;(3)教育法製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我是一個對時間管理要求很高的考生,所以選擇復習材料時,效率是第一位的。這本書的整體結構設計,看起來是比較注重效率的。它似乎把大量的題目進行瞭模塊化處理,而不是像一本厚厚的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我更喜歡這種“題海戰術”中的精選版,即把最能體現考試精髓、覆蓋麵最廣的題型集中起來進行強化訓練。我希望它在不同科目間的配比也閤理,比如,如果我的教育綜閤知識比較薄弱,這本書在這一塊的題量和難度梯度設置上能否有針對性地加強?另外,我注意到書本的裝幀看起來比較結實,這是個小細節,但很重要。畢竟要反復翻閱、做標記、甚至可能要帶著去圖書館或自習室,如果封麵和裝訂質量不過關,用不瞭幾次可能就散架瞭,那樣會非常影響心情和學習的連貫性。期待它能成為我考前最後衝刺階段的“戰友”。
評分我之前購買過其他機構的同類産品,感覺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最新的考試大綱變化,或者對某些新齣現的熱點教育政策解讀不夠深入。我希望這本《易錯易混題集》能夠體現齣中公教育在行業內的專業度和信息敏感性。也就是說,它收錄的題目和解析,必須緊密貼閤近一兩年的最新考綱變化以及教育領域的熱點討論。比如,關於核心素養的最新闡述,或者對某個教育改革文件的解讀角度,都需要緊跟官方的口徑。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超綱”但對理解考點有幫助的背景知識補充,那就更顯得厚道瞭。我需要的是一本與時俱進的備考工具,而不是一套陳舊的題庫。希望翻閱過程中能感覺到,這本書的編寫團隊確實是緊密關注著考情動態,而不是閉門造車地整理舊資料。
評分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有點懷疑。現在市麵上這類“易錯易混”的集訓資料,很多都是把曆年真題或者一些常見題型重新包裝一下,內容深度上往往欠缺火候。我希望這本能有所突破,真正挖掘到教師考試中那些設計精巧、容易讓人掉進去的陷阱題。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的“糾錯”邏輯,是不是真的能構建一個從“錯因分析”到“正確方法遷移”的完整閉環。比如,對於教育學原理中的某些理論,書本上能否清晰地指齣,考生在理解和應用時最常見的誤區在哪裏?是混淆瞭兩位學者的觀點,還是在具體案例分析時套用瞭不適用的理論框架?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體現齣來瞭。我希望它不隻是告訴我“選A是錯的,選B是對的”,而是要告訴我“為什麼你傾嚮於選A,以及下次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繞開這個思維誤區”。這種深層次的對策指導,纔是復習備考最需要的“乾貨”。
評分這套書的封麵設計真不錯,色彩搭配得挺有活力,看得齣來齣版社在包裝上是花瞭不少心思的。我最近在準備教師招聘考試,市麵上的復習資料實在是太多瞭,挑得我眼花繚亂。朋友推薦我試試這本,說它在梳理知識點方麵做得比較細緻。我剛翻開第一部分,感覺裏麵的例題排版很清晰,不像有些資料把題目擠得密密麻麻的,閱讀體驗感好很多。而且,它似乎很注重區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這對我這種基礎還行,但總是在細節上吃虧的考生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彆期待後麵的解析部分,希望它能真正做到“一語中的”,把那些看似復雜的問題用最直白的方式講清楚。畢竟,考試的時候時間緊,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琢磨那些拐彎抹角的解釋。如果解析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身邊指導一樣,那就太棒瞭。目前來看,初步印象是正麵的,希望接下來的使用體驗也能同樣令人滿意,真正能幫我查漏補缺,提升應試技巧。
評分從我個人的學習習慣來看,我傾嚮於在做完一套題後,能夠立刻對照解析進行反思和鞏固,而不是等做完一大堆題目後再統一對答案,那樣知識點的熱度早就冷卻瞭。我非常看重這本教材在“即時反饋”機製上的設計。理想狀態是,題目和解析能夠緊密相鄰,甚至是跨頁就能一覽無餘,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翻頁和查找的時間。如果解析部分還能引入一些圖形化或流程圖的輔助說明,那就更好瞭,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記憶復雜流程或關係圖的知識點,視覺記憶的效率遠高於純文字描述。這本書如果能在排版和布局上做到這一點,無疑會大大提升我的學習效率。畢竟,在備考的最後階段,每一分鍾都寶貴,流程順暢的學習體驗能有效降低學習疲勞感。
評分不錯的復習資料
評分好書,就是貴!
評分挺好
評分好書,就是貴!
評分好書,就是貴!
評分不錯的復習資料
評分挺好
評分好書,就是貴!
評分挺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