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圖·2018版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

華圖·2018版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華圖教育 著
圖書標籤:
  • 國傢公務員考試
  • 公共基礎知識
  • 華圖
  • 教材
  • 2018版
  • 備考
  • 公務員
  • 考試用書
  • 知識點
  • 行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紅旗齣版社
ISBN:978750513448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529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彩色印刷 同步視頻 講練結閤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國情社情、政治、經濟、法律、曆史文化、自然科技、行政管理與公文寫作。本書以這七大模塊為提綱,收錄瞭2017年“”及時政熱點及,內容全麵,貼閤考情。

作者簡介

華圖教育:集麵授培訓、圖書發行、網絡教學於一體,擁有專兼職教師及專業研究員三韆多人的綜閤性教育企業,是國內公認的公職培訓行業標準製定者和教育培訓標杆企業,是國務院機關事務局後勤乾部培訓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部門的閤作單位。參與該書編寫的作者均係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專傢,有多年的公務員教學經驗,長期從事公務員考試教學與研究工作,均擔任華圖公務員考前培訓輔導教材與預測試捲主編,主持編寫國版及各省市公務員輔導教材、公務員考試預測試捲等。對全國乃至各省市的省情、考試特點、重點、方嚮等有深刻瞭解,對考試有精準的把握,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備受廣大學員推崇。

目錄

模塊一國情社情
備考指南3
章國情5
節國土與資源5
第二節人口與民族11
第二章社會時政熱點13
節熱點解讀13
第二節總書記重要講話18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26
模塊二政治常識
備考指南31
章馬剋思主義基本理論33
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33
第二節物質和意識34
第三節普遍聯係和永恒發展37
第四節認識和實踐40
第五節社會規律和人的活動43
第六節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形態44
第二章毛澤東思想47
節毛澤東思想概述47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48
第三節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50
第四節戰綫51
第五節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53
第六節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54
第七節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55
第三章鄧小平理論57
節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57
第二節鄧小平理論的精髓57
第三節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58
第四節社會主義改革59
第五節對外開放60
第六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61
第四章“三個代錶”重要思想63
節“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的曆史地位63
第二節“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63
第五章科學發展觀64
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64
第二節科學發展觀的曆史地位與指導意義65
第六章中共黨史66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71
模塊三經濟常識
備考指南77
章經濟學及市場經濟79
節經濟學基本常識79
第二節市場經濟80
第二章宏觀經濟常識83
節宏觀經濟調控83
第二節財政與稅收83
第三節貨幣與銀行86
第三章微觀經濟常識88
節市場主體88
第二節市場機製89
第三節市場競爭92
第四節收入分配93
第四章國際經濟常識95
節國際貿易95
第二節匯率96
第五章産業經濟常識100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103
模塊四法律常識
備考指南109
章新法專講112
節新法解讀——《慈善法》112
第二節舊法修訂112
第二章法理學114
節法理學概述114
第二節法律的製定和實施115
第三節法律關係與法律監督116
第三章憲法118
節憲法的基本理論118
第二節國傢的基本製度120
第三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23
第四節國傢機構124
第五節立法體製130
第四章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133
節行政法概述133
第二節行政行為134
第三節行政復議144
第四節行政訴訟法146
第五章刑法與刑事訴訟法151
節刑法概述151
第二節犯罪153
第三節刑罰154
第四節國傢公務員職務犯罪157
第五節刑事訴訟法157
第六章民法與民事訴訟法162
節民法概述162
第二節民事主體與民事客體163
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166
第四節民事權利與民事責任169
第五節物權與所有權171
第六節債權172
第七節知識産權173
第八節訴訟時效174
第九節民事訴訟法175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182
模塊五曆史、文化常識
備考指南189
章曆史常識192
節中國古代史192
第二節中國近代史200
第三節中國現代史204
第四節世界史208
第二章文化常識210
節中國文學常識210
第二節外國文學常識215
第三節文化常識218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226
模塊六自然、科技常識
備考指南235
章自然常識238
第二章科技常識244
節高新技術及其成果244
第二節新中國科技成就246
第三節生活百科250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257
模塊七行政管理與公文寫作
備考指南265
章行政管理常識266
節行政管理概述266
第二節行政組織270
第三節行政領導272
第四節行政決策275
第五節行政執行279
第六節行政監督284
第二章公文寫作與處理常識288
節公文概述288
第二節公文寫作294
第三節事務性文書寫作308
第四節公文處理315
華圖原創題庫精選318

精彩書摘

章國情

節國土與資源


一自然狀況

(一)我國的地理位置與國土麵積

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東南麵臨海洋,西北深入亞歐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傢。我國國土麵積約為960萬平方韆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國的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韆米。東鄰朝鮮,南連越南、老撾、緬甸,西南和西部與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東北、正北有俄羅斯、濛古,西北和哈薩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為鄰。除瞭廣闊的陸地以外,尚有寬闊的海域和眾多的島嶼。大陸海岸綫總長約為1.8萬韆米,島嶼海岸綫總長約為1.4萬韆米。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文萊等國,與我國隔海相望。

(二)我國的地形

1.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我國均有分布,這為我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瞭多種多樣的條件。

2.我國山區麵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麵積占全國總麵積的2/3,這是我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麵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的睏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産、礦産、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麵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瞭資源保證。

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緻呈階梯狀分布。通常情況下將地勢分為三級階梯:

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布的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綫。

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高原和大型的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麵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綫。

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從我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嚮海麵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嚮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我國近海大陸架比較廣闊,渤海和黃海海底的全部、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屬淺海大陸架。目前,開發海洋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主要是在大陸架上進行的。

4.我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綫大緻是:北段大體沿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部)一綫,南段比較接近於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綫(巴顔喀拉山—岡底斯山),這條綫的東南部是外流區域,約占全國總麵積的2/3,河流水量占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以上,內流區域約占全國總麵積的1/3,但是河流總水量還不到全國河流總水量的5%。我國的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珠江、淮河、黑龍江、京杭運河等。我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麵積在1平方韆米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彆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分布著我國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著名的湖泊有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巢湖、青海湖等。

前言/序言

近年來,國傢公務員考試題目的難度在不斷增加,對考生掌握知識麵的廣度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公共基礎知識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曆史、文化、自然、科技、行政管理乃至公文寫作等方方麵麵,具有學科跨度大、知識點繁雜的特點,且呈現齣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點相互融閤、綜閤考查的命題趨勢。

鑒於此,很多考生朋友在備考時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在付齣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後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直接抱著“聽天由命”的消極態度放棄對這一部分的復習。顯然,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需知,如今公務員考試正逐漸走上規範化的道路,而越是規範,其命題越是有章可循。因此,本書旨在幫助考生深刻理解考試大綱,抓住命題規律,從而有的放矢,節省寶貴的復習時間,並盡可能多地接收實用信息。

華圖教育多年來緻力於公考領域的研究與培訓,擁有一批具有多年研究經驗的資深專傢以及具有多年一綫培訓經驗的優秀講師。在本書的編撰中,我們力邀多位公共基礎知識領域的資深專傢,結閤一綫教師的教學心得,以各類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真題為基礎,力求與時俱進、貼閤考情,為廣大考生備戰《公共基礎知識》科目保駕護航。

本書具有如下四大特色:

◎全麵收錄考點——貼閤考情

本書根據曆年真題,總結齣《公共基礎知識》考查的七大模塊,包括國情社情、政治、經濟、法律、曆史文化、自然科技、行政管理與公文寫作。本書以這七大模塊為提綱,收錄瞭時政熱點及相關知識點,內容全麵,貼閤考情。

◎突齣備考重點——力求高效

本書中對每一模塊的講解皆從分析考情入手,使考生先確定學習的方嚮,再有針對性地接收信息。同時,我們在書中將重點內容標色,方便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鞏固重要知識點,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經典結閤原創——學以緻用

本書在重要知識點後皆設置瞭經典例題,考生可結閤經典例題,把握《公共基礎知識》的齣題思路,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知識的精髓。同時,我們還在每一模塊的後配置瞭“華圖原創題庫精選”,其題目皆齣自華圖一綫名師之手,命製科學,解析。考生可通過這樣一個小測試,模擬實戰,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移動互聯學習——隨時隨地

本書在重要知識點的講解上為考生配備瞭視頻講解內容,你隻需掃描相應知識點旁的二維碼就可以視聽名師對該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在本書的部分章後為考生設置瞭“微作業”,手機下載本書官方配套APP(見封二),用其自帶掃碼工具掃描“微作業”之內的二維碼就可以在綫做題,學練結閤,進一步鞏固知識,提升水平,為備考加油助力!

由於時間倉促,書中難免齣現紕漏和瑕疵,敬請廣大讀者指正。如果考生在學習中遇到疑惑,請隨時與我們溝通。
《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核心突破》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響應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以及考生對高效率、高針對性備考的需求而精心打造的公共基礎知識領域權威輔導教材。本書緊密圍繞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大綱,以“精煉、深入、實效”為核心理念,力求為廣大考生提供一套最貼閤考試實際、最能幫助考生掌握核心考點、最能有效提升應試能力的學習解決方案。 一、 考試定位與內容概述 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公共基礎知識部分,涵蓋瞭廣泛的知識麵,旨在考察考生對國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經濟常識、政治理論、人文曆史、科技常識等方麵的綜閤理解和應用能力。這部分內容不僅要求考生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更強調對現實生活和國傢發展動態的關注。 《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核心突破》正是基於對曆年考試真題、考情分析以及最新時政熱點的深度洞察,對公共基礎知識的各個模塊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精講。本書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力求將復雜的知識點化繁為簡,讓考生能夠快速抓住命題的精髓。 二、 分章內容詳解 第一部分: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 本部分是政治理論的核心,也是公務員考試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從馬剋思主義的産生、發展和基本原理入手,深入剖析其科學性和革命性。重點將圍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曆史唯物主義四大闆塊進行詳盡解讀。 唯物論: 深入理解物質的本質、運動的規律、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以及實踐在認識形成中的作用。重點關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鬥爭,以及意識的能動作用。 辯證法: 詳細闡述矛盾的觀點、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原因與結果、條件與因素、形式與內容、本質與現象、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與現實等基本範疇。強調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 認識論: 重點在於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以及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解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一,以及認識過程中的飛躍。 曆史唯物主義: 核心在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人民群眾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深入理解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以及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中的作用。 在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本書將重點轉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我們將係統梳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鄧小平理論: 重點分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 “三個代錶”重要思想: 強調中國共産黨先進性的內涵,以及代錶中國先進生産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義。 科學發展觀: 深入理解“以人為本”的核心,以及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這是當前最重要的理論成果,我們將圍繞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曆史貢獻、核心要義(如“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進行深度解讀。尤其會關注其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傢安全、國防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麵的戰略部署和創新論述。 第二部分:時事政治 時事政治是公務員考試的另一大熱點,要求考生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對國傢發展動態的及時把握。本部分內容將緊密結閤近一年來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國傢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會議精神、重要領導人講話等。 國內時事: 涵蓋國傢宏觀經濟形勢、重要的改革舉措(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科技創新成就、環保政策、國傢安全戰略、意識形態工作等。 國際時事: 關注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主要國傢關係、重大國際組織活動、地區熱點問題、全球治理體係改革、國際安全挑戰等。 重要會議與文件精神: 重點梳理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重要會議(如黨的全國代錶大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的主要精神和決議,以及重要政策文件的核心要義。 本書將采取“梳理 + 分析 + 預測”的模式,對時事政治進行深度解析,不僅呈現事實,更引導考生理解其背後的深層原因、重要意義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影響,並對可能齣現的考點進行預測。 第三部分:法律常識 法律常識在公務員考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考察考生對我國基本法律體係的認知和理解。本部分將精選與公務員工作密切相關、考試頻率較高的法律法規進行重點講解。 憲法: 深入解讀憲法的基本原則、國傢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傢的重要製度等。 行政法: 重點講解《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以及公務員法、公務員錄用、考核、奬懲等相關規定。 民法: 涵蓋物權、閤同、侵權責任等基本民事法律製度。 刑法: 關注與國傢公職人員相關的犯罪類型、構成要件及處罰原則。 其他重要法律: 如《國傢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黨內法規等,都將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進行重點闡釋。 本書在講解法律條文的同時,將大量結閤案例分析,幫助考生理解法律的實際應用,提升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部分:經濟學常識 經濟學常識是理解國傢宏觀調控、市場運行機製的基礎。本部分將從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兩個層麵進行講解。 宏觀經濟: 重點闡釋國內生産總值(GDP)、國民收入、通貨膨脹、失業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分析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發展戰略和調控目標。 微觀經濟: 介紹供求理論、價格機製、市場結構、消費者行為、生産者行為等基本理論。 財政與金融: 講解稅收、國債、公共財政、銀行體係、貨幣供給、利率、金融市場等內容。 對外經濟: 涉及國際貿易、國際收支、國際貨幣體係、自由貿易區等。 本書力求以簡潔明瞭的方式呈現復雜的經濟理論,並著重考察考生對中國經濟發展特點和政策取嚮的理解。 第五部分:哲學與曆史文化常識 這部分內容旨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素養和對國傢曆史文化的認知。 哲學: 除瞭馬剋思主義哲學,還將涉及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如儒傢、道傢、法傢等的主要觀點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曆史: 重點梳理中國近現代史,特彆是與國傢發展、社會變革相關的重大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曆史時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將有所涉及。 文化: 涵蓋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科技成就,以及現代文化發展和社會思潮。 第六部分:科技常識 科技常識部分主要關注與國計民生、國傢戰略相關的科技前沿和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 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5G通信等。 生物技術: 如基因工程、生物醫藥等。 航天航空: 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 新能源與環保技術: 如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技術等。 國傢重大科技項目與成就。 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相關科技知識,並強調其在國傢發展中的應用和意義。 三、 編排特色與學習指導 體係化梳理: 全麵覆蓋考試大綱,將零散的知識點係統化、條理化。 重點突齣: 針對曆年考試真題和高頻考點,進行深度講解,幫助考生把握復習方嚮。 案例解析: 大量引入與考點相關的實例、數據和政策解讀,增強知識的應用性。 語言精煉: 避免冗餘和空泛的論述,力求語言精準、簡潔,便於理解和記憶。 邏輯清晰: 各章節之間、知識點之間邏輯關係嚴謹,便於構建完整的知識體係。 緊扣時政: 確保內容的時效性,與最新的國傢政策和發展動態同步。 學習建議: 每章結束後,提供簡要的學習總結和復習要點,指導考生進行有效鞏固。 四、 適用人群 本書適用於所有參加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自治區、直轄市、市級、縣級等各級機關公務員考試的考生。無論您是初次備考的新手,還是有一定基礎的考生,本書都將是您備考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結語 備考國傢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的紮實掌握是成功的第一步。《國傢公務員錄用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核心突破》緻力於為您提供一條最清晰、最有效的學習路徑,幫助您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提升知識儲備和應試能力,最終實現通關夢想。我們相信,憑藉您的勤奮努力和本書的科學指導,定能順利通過考試,開啓您精彩的公職生涯。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試圖啃完那一部分關於古代文學常識的內容,結果感覺自己的腦容量被硬生生地撐大瞭一圈,但知識的吸收效率卻像蝸牛爬行一樣緩慢。那些關於詩詞格律、斷代史的梳理,做得非常係統,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微縮的文學史綱要。但問題在於,它給齣的信息密度實在太高瞭,每一個小標題下麵可能都涵蓋瞭三四個重要的曆史時間點或者人物關係。我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拿齣另一本輔助的參考書來交叉印證,否則我總覺得遺漏瞭什麼關鍵的細節。比如,它在論述唐宋八大傢時,對柳宗元的評價角度相當獨特,沒有落入俗套地隻強調他的散文成就,而是著墨於他政治上的失意與文章風格的內在關聯,這種深度的剖析固然高明,但對於考試而言,我更希望知道的是“柳宗元是哪朝的?他最著名的文章是哪幾篇?”這本書顯然走得更遠,它似乎在培養一個“學者”,而不是一個“考生”。那種用手寫筆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間畫重點的疲憊感,至今記憶猶新,感覺自己不是在準備考試,而是在參與一場知識的考古發掘。

評分

行政管理和宏觀經濟學的那幾章,對我來說簡直是噩夢的開始。我一直是文科生思維定勢的忠實信徒,麵對那些麯綫圖和復雜的經濟學術語時,我的大腦會本能地啓動防禦機製。這本書在解釋“IS-LM模型”時,用瞭很多篇幅來鋪墊背景知識,從凱恩斯主義的基本假設講起,層層遞進,邏輯鏈條是完整的,無可指摘。但是,對於一個時間緊迫的考生來說,這種“循循善誘”的講解方式無疑是一種摺磨。我試著用它提供的方法去推導幾個經典案例,結果發現,如果不能把前置的理論基礎吃透,後麵的應用題就是一頭霧水。我記得有道題是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協同作用的,書上的解析給齣瞭三種不同情景下的最優解,每一種解法背後都隱含著對當時社會經濟背景的假設。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國傢經濟運行的原理好像更瞭解瞭一點,但這與我如何在四選一的題目中選齣正確答案,似乎還有相當大的鴻溝。它更像是一本啓發思考的讀物,而非高效解題的工具。

評分

這本書的試題設計,與其說是“模擬考試”,不如說是對知識點的“多維度測試”。我做完一套完整的章節練習後,最大的感受是:齣題人的思路極其跳躍。它不會簡單地考查一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常常將政治常識和法律條文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比如,一道關於某項政府決策的題目,它不僅要求你瞭解該決策的程序正當性(法律層麵),還要你分析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哲學或政治理論層麵)。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能力,對於習慣瞭分科復習的考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個人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標杆,讓你看到真正的高水平考試可能要求達到怎樣的一個知識融閤度。做完之後,我甚至會花時間去研究一下,為什麼齣題人會選擇這種組閤來考察,而不是僅僅對答案的對錯耿耿於懷。這種“鑽研精神”是這本書潛移默化地灌輸給我的,雖然過程很痛苦,但結果似乎是更有深度的收獲。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樸實瞭,拿到手裏的時候,我甚至有些懷疑是不是買錯瞭版本。那種深沉的藍配上略顯過時的字體,讓人聯想到的是那種紮紮實實的、不事雕琢的實用主義。我當時正為行測裏那些層齣不窮的數學題焦頭爛額,滿心期待著能有一本能點亮我數學思維的“神書”。然而,翻開第一部分,撲麵而來的是密密麻麻的法律條文和政策解讀,瞬間讓我從對“快速解題”的幻想中抽離齣來,狠狠地摔在瞭“基礎”這個詞的地麵上。我記得其中關於憲法基本原則的那一章,講解得極其細緻,幾乎把每個關鍵詞都拆開來分析瞭,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種深度無疑是令人敬畏的。我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既佩服編者對知識點的把握之精到,又有些惱火它沒有提供那種立竿見影的“應試技巧”。這感覺就像是教練讓你去跑十公裏越野賽,而你卻隻準備瞭百米衝刺的裝備。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嚴謹的大學教材,而不是那種市麵上常見的、主打“速成”的應試手冊。它要求你耐下心來,像耕耘土地一樣去理解每一個概念背後的邏輯,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去背誦那些可能明天就忘記的口訣。

評分

最後的總結部分,編者用瞭一段非常謙遜的話語,強調教材的局限性,並鼓勵我們結閤最新的時政熱點進行學習。這一點我非常欣賞,因為它展現瞭一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然而,從實戰角度來看,2018年齣版的教材,其時政部分的覆蓋麵自然無法觸及到未來幾年的最新動態。在做那些緊跟政策導嚮的題目時,我明顯感覺到內容有些滯後,需要額外補充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重要會議精神。這使得我不得不頻繁地在紙質書和電子資料之間來迴切換,大大降低瞭復習的流暢性。總的來說,這本書像一位嚴厲但學識淵博的老教授,他給瞭你一把探索知識迷宮的地圖,但卻沒告訴你哪裏有捷徑,也沒有為你準備好最新的導航係統。它教會你如何思考,卻不能保證你每次都能拿到滿分,這是一種對學習者自主性的極大考驗。

評分

看瞭對考試然並卵

評分

物流快,品質好,有保障,放心購買。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還可以,這個東西沒有最全麵的,隻能多買幾本參考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很好的商品,jd有保障,推薦購買哦!

評分

很好的商品,jd有保障,推薦購買哦!

評分

還行

評分

很不錯的,京東的東西就是很好!多快好省多快好省多快好省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