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下
:30元
作者:钱文忠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802195479
字数:220000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父母送给子女的*好礼物,老师颁给学生的*棒奖品,你我励志明心的精良读本。本书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内容提要
钱文忠先生对《三字经》的解读,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他所举例证皆是现实的、实际的,深入浅出,到位而生动,体现着独特的“钱氏魅力”。
 本册为下册,包括了从“周武王,始诛纣”、“周辙东,王纲坠”等到“苏老泉,二十七”、“谢道韫,能咏吟”等的二十一讲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八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相当讲究,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普及读物来说非常重要,毕竟我们不是在读一本轻松的小说,需要清晰的脉络和易于检索的结构。钱文忠先生的行文风格,相较于上卷,在下卷中似乎更侧重于对“学问”和“仕途”的探讨,这种转变处理得非常自然。他对古代读书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所抱持的“兼济天下”的理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对“格物致知”的阐发,这部分内容不仅回溯了宋明理学的源头,更将其与近代科学精神的萌芽进行了巧妙的对比,让人不禁思考,如果古代的求知方式能够更早地突破纯粹的思辨,历史的进程是否会因此改变?这种充满想象力和思辨性的引导,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智力上的冒险”,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反复咀嚼他提出的那些富有挑战性的观点,然后才能带着新的理解继续前行。
评分与其他解读本相比,这部《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时代背景”的尊重与超越。作者极其注重语境,他不会用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古人的思想,而是努力走进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他们为何会这样说、这样想。特别是对于后半部分涉及的君臣之道、礼仪规范的解读,他没有简单地贴上“封建糟粕”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规范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润滑剂和稳定器的角色。他用幽默又不失敬意的笔调,调侃了一些现在看来略显迂腐的礼节,但同时也强调了礼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限感和尊重感。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解读视角,让读者既能领略古人的智慧,又不至于被其外在的形式所束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我所用”。这种成熟的学术态度,是这本书能够经久耐看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下》真是让人读得酣畅淋漓,尤其是对那些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又渴望了解其现代意义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部宝藏。作者的功力深厚,他并非简单地复述古文,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将那些蕴含着千年智慧的字句,用当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他擅长于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抽丝剥茧地分析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文化意涵和社会功能,比如在讲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时,他没有止步于字面上的“孝顺与友爱”,而是深入探讨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如何构建和维护宗法社会结构,以及这种“本”的概念在现代家庭伦理中如何演变和重塑。我特别欣赏他对经典文本进行批判性解读的能力,他既不盲从古人,也不一味地贬低传统,而是用一种极其平衡和审慎的态度,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剔除糟粕,汲取精华。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掌故和人物小传,更是生动形象,让原本枯燥的经文学习变得如同听一位老学者的茶话会,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让人茅塞顿开,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虽然内容厚重,但由于钱文忠先生的叙述逻辑极其清晰,就像一位优秀的建筑师在讲解一座复杂的殿堂的结构,让人始终能跟上他的思路。下卷中对“劝学”的深入探讨,对我这样一个职场人士而言,触动尤深。他把古代对“勤奋”的定义,放在了长期的自我修养和持续学习的维度上进行阐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早起晚睡”的表层。他通过引述历代名人的事例,描绘出一种“终身学习者”的理想群像,这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重拾了对系统学习的热情,仿佛被唤醒了内心深处对知识的原始渴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三字经》的解读,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德行、能够持续进步的现代人的“行动指南”,只是它的语言是古典的,它的智慧是永恒的。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丝忐忑的,毕竟“三字经”这玩意儿,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简化版的解读,总怕又是那种流于表面的“鸡汤”。然而,钱文忠先生的这部下卷,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他的文字功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让我佩服的是其思辨的深度和广度。他处理“德行”与“治世”这两个主题时,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举个例子,当他解读到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时,他没有停留在空泛的说教,而是引入了大量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古代的教育体系是如何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模式,实现对社会稳定性的潜在支持。这种结合了历史学、哲学、甚至一点点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框架,让原本看似是道德训诫的《三字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可以用来审视当下社会弊病的有力工具。阅读过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向上一步,视野都变得更加开阔,能够看到更多以往被忽略的细节和关联,那种思维被不断拓宽的快感,是其他读物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