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题跋丛书: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

书目题跋丛书: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钱曾 著,管庭芬,章钰 校,冯惠民 整理
图书标签:
  • 藏书家
  • 批注
  • 读书笔记
  • 清代文献
  • 古籍整理
  • 版本校勘
  • 书目学
  • 学术研究
  • 文献史
  • 藏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687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882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7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目题跋丛书: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以收集晚清以来重要、实用而又稀见的,尤其是不曾刊行的书目题跋为主,同时适当兼收晚清以前重要题跋专书的整理本或名家增订本、批注本;以提要式书目和题跋专著为主,同时适当兼收重要学者和著名藏书家所撰题跋的辑录本;以图书题跋为主,同时适当兼收书画题跋及金石、碑传题跋。在出版方式上,不采用影印形式,而是按照古籍整理的规范,标点排印,以方便广大的文史研究者、工作者、爱好者,尤其是年轻的嘻者阅嘻和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补辑类记
据校各本略目
四库全书总目
补目
卷一之上
卷一之下
卷二之上
卷二之中
卷二之下
卷三之上
卷三之中
卷三之下
卷四之上
卷四之中
卷四之下
佚文
各本序跋题记
附录
后记
校勘记
四角号码书名索引

前言/序言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一部关于书籍、知识与治学的精深探索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并非一部寻常意义上的图书,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典学术殿堂的窗户,一面映照出治学之道精髓的镜子。此书的诞生,源于对知识传承的敬畏,对治学严谨的追求,以及对先贤智慧的深深回溯。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一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学术世界,让我们得以窥见前人如何求知、如何辨识、如何传承。 “读书敏求”:一部关于知识渴求与辨识的经典 要理解《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首先需要了解其根基——《读书敏求记》。《读书敏求记》是清代著名学者毛晋所著的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毛晋,字子晋,号汲古主人,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校勘古籍,其藏书之富,闻名遐迩,其校勘之精,为后世治学树立了典范。 《读书敏求记》的核心在于“读书敏求”四个字。它并非泛泛而谈读书的乐趣,而是强调一种主动、积极、审慎的求知态度。在古代,书籍的获取远不如今日这般便捷。每一本书都可能凝聚着写书人的心血,流传过程中又可能经历无数次的校对、增删、乃至误刻。因此,如何“敏求”?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辨别真伪、区分精粗、把握要义,便成了治学之道的关键。 毛晋在《读书敏求记》中,结合自己数十年的藏书、校书经验,为后学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读书方法与指导。他不仅列举了大量珍贵古籍,对其版本、优劣、真伪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更重要的是,他阐述了辨别古籍版本、校勘文字、理解学术流派等一系列治学心得。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指引着求知者如何在历史的迷雾中,寻找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宝藏。它教导我们,读书不仅仅是字面上的阅读,更是一种深入的探究、一种严谨的鉴别,一种对知识负责的态度。 《读书敏求记》的价值,体现在它对学术史的贡献,对后世学者治学方法的影响,以及其本身所蕴含的深厚学养。它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避开暗礁,找到航道。 “藏园批注”:一次深刻的对话与传承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之所以冠以“藏园批注”之名,是因为它是在《读书敏求记》的基础上,由一位名为“藏园”的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批注与考订。这位“藏园”先生,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不仅认真研读了毛晋的《读书敏求记》,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补充、阐释、辩正与校勘。 批注,是学术传承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形式。它意味着一位后学者,在阅读前贤著作时,并未止步于接受,而是进行了积极的回应、深入的思考,甚至是对前贤观点的修正与完善。藏园先生的批注,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不忘审视巨人的足迹,甚至能指出巨人可能未曾留意到的细节。 藏园先生的批注,其内容之丰富,考证之详实,令人惊叹。他可能对毛晋在《读书敏求记》中提及的某个版本,进行了更深入的考订,找到了更准确的资料来佐证或修正;他可能对毛晋所阐述的某个治学方法,进行了更细致的解读,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建议;他可能对毛晋所引用的某个史料,进行了二次辨析,发现其中的细微差错,并予以纠正。 这些批注,如同为《读书敏求记》这本古老著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拓展了原书的内涵,也展现了藏园先生高超的学术造诣。通过这些批注,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真正的学者,是如何对待知识的。他尊重前人的劳动,但从不盲从;他追求真理,勇于质疑;他严谨审慎,一丝不苟。藏园先生的批注,本身就是一部精深的治学范例,它教会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读书敏求”。 “校证”:在严谨中求真,在辨析中致知 “校证”二字,更是点明了此书的核心工作与价值所在。“校”与“证”,都是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校: 校勘,即校对文字,是辨别古籍版本、纠正文字错误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书籍的传抄、雕印过程中,极易出现错漏。一个字、一个词的错误,可能就会导致整句、乃至整段意思的偏差。校勘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参照相关文献,尽可能地恢复古籍的本真面貌,去除后人添加的衍文、脱文、错字、讹字。藏园先生在批注《读书敏求记》时,必然会对书中提及的各种古籍版本、引用的文字进行细致的校对,力求精准。 证: 证明,即考证,是通过搜集、研究各种史料、文献,来证实或否定某种观点、某种说法。在学术研究中,考证是严谨性的重要体现。藏园先生的“校证”,意味着他对《读书敏求记》中的内容,不仅进行了文字上的校对,更对其所阐述的观点、所引用的史实,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他可能查找了更多的文献资料,对比了不同学者的论述,从而对毛晋的观点进行补充、修正,或者对其提出的版本信息进行更为准确的界定。 “校证”的工作,是枯燥的,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它要求学者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的学识,以及极大的耐心和细致。每一次校勘,每一次考证,都可能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先贤的较量。藏园先生的“校证”,正是将这种严谨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通过对《读书敏求记》的细致校勘与深入考证,不仅提升了原书的学术价值,更将自己对学术的理解与追求,融入其中,形成了一部具有高度学术品位的著作。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的意义与价值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的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1. 对《读书敏求记》的深化与发展: 此书在毛晋《读书敏求记》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与完善。它不仅继承了毛晋的治学精神,更将其发扬光大,为后人理解和运用《读书敏求记》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指导。 2. 学术传承的典范: 藏园先生的批注与校证,充分展现了学术传承的两种重要方式:一是承续,二是创新。他不仅学习、继承了前人的智慧,更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学识和洞见,对其进行了发展与升华。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治学态度,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关键。 3. 治学方法的启示: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进行文献的辨析、版本的考订、史料的考证。这些方法,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们,治学之道,贵在严谨、贵在求真、贵在持之以恒。 4. 古籍保护与研究的贡献: 每一部经过严谨校证的古籍,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此书的校证工作,无疑为相关古籍的研究与整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便利。 5. 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启迪: 藏园先生的批注,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他对毛晋思想的理解、消化与再创造。阅读这些批注,如同与两位古今学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从中可以获得深刻的智慧启迪。 结语 《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是一部关于书籍、知识与治学的深刻探索。它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凝聚着后人的心血,更昭示着一种严谨、审慎、不断求索的治学之道。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古籍的奥秘,更能从中汲取治学的养分,提升我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我们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它提醒着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回归经典的智慧,以“敏求”的精神,去辨识、去探究、去真正地求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次对知识信仰的重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其精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我向来对那种平铺直叙的文字不太感冒,但此书的作者显然深谙叙事之道。他懂得如何设置悬念,如何巧妙地在不同时间线之间切换,让读者始终保持着探索的欲望。每一次以为自己猜到了结局,结果总有新的反转出现,这种智力上的博弈感,阅读起来非常过瘾。而且,文字功底极扎实,遣词造句既有古韵,又不失现代的流畅性,读起来非常顺口,几乎不需要费力去揣摩晦涩的词句。那种一气呵成,欲罢不能的感觉,很久没有在阅读其他书籍时体会到了。对于喜爱情节复杂、伏笔精妙作品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盛宴。

评分

我个人很欣赏这本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某种超脱的哲思。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探讨关于“选择”与“宿命”的永恒命题。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深刻的洞察,笔下的角色,无论贵贱,似乎都在某种无形的框架内挣扎。这种挣扎不是无谓的抱怨,而是一种带着清醒的痛苦,引人深思。读完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在回味某些段落,试图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留下的那些“留白”。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解读和思考的文本,才算得上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互动性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这套书读下来,感觉真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大门。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的描摹,简直是活生生地摆在了眼前。尤其是一些生活细节的捕捉,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祖辈口中的那些故事,一下子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烟火气,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十分到位,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绝非简单的脸谱化。读完后,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深刻了许多,不仅仅是宏观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历史“活”起来,让我们这些后人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评分

坦白说,最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题材抱持着一丝保留态度,总觉得有些过于小众或艰深。然而,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将看似枯燥的领域描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探究的魅力。他处理专业性信息的方式非常高明,将复杂的理论或背景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之中,读起来完全没有被说教的感觉,反而觉得知识点是自然而然地被吸收进去了。这对于那些希望在娱乐中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成功地拓宽了我对某一特定领域的认知边界,并且让我发现了原来严肃的主题也可以用如此轻松愉悦的方式呈现。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设计也颇具匠心。现在很多新出版的书籍为了追求速度和成本,往往忽略了阅读的物理体验,但这本却完全不同。纸张的质感温润而不反光,字体大小适中,间距也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丝毫没有感到疲惫。更难得的是,虽然内容厚重,但书籍的整体重量控制得很好,便于携带。这种对手工制品的尊重,从细节处彰显了出版方对知识本身的敬畏。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这本书在物质层面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尊重和舒适感,让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藏园的书是一定要买的,不过这部好象批的不是很多

评分

在京东活动时,弃够又不甘心,又发现一套系列丛书,买下!

评分

《读书敏求记》是清初藏书家钱曾所撰的一部书目解题名著,收书多为宋元善本及旧钞本。然而,该书刊多有疏误。民国时管庭芬、章钰作了精心校勘和考证,补阙订讹数千条,是《读书敏求记》最佳读本。

评分

上古的没货,只能买中华的了。

评分

品相好,速度快,感谢京东

评分

不错,帮朋友买的,反馈很好的。

评分

横排。傅氏批注并不多。

评分

很不錯的書。。。。。。。。

评分

这部目录学著作利用价值很高,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