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神经外科学

现代神经外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良辅 编
图书标签:
  • 神经外科学
  • 现代神经外科学
  • 神经系统疾病
  • 外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外科
  • 医学教材
  • 医学参考书
  • 脑部疾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310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877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04
字数:27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神经外科学》共分8篇108章,约300万字,内容涵盖神经外科的各个方面,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感染、肿瘤、血管性病变、先天性病变、疼痛及外科技术和器械等。编写时特别注意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详细介绍神经外科各种疾患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特别重点介绍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干和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以及颅底外科、放射外科等,对少见肿瘤、脑血管病变和先天性病变,对神经导航、神经内镜、功能性神经外科和PET等新技术也作了详细介绍。同时特辟章节介绍临床分子神经外科内容。本书内容翔实,配有大量影像学资料或示意图,力求图文并茂,以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周良辅,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卫生局专科学术委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亚太神经外科协会执行委员。担任《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杂志》(World Neurosurgery)、美国的Neu-rosurgery、欧洲的Neurosurgical Review、日本的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国际编委和《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副主编等。1985年赴美国Minnesota大学医院神经外科Fellow、发表论文436篇,其中SCI137篇。主要著作有:主编Cerebral Hemorrhage、《神经外科手册》、《神经外科手术图解》、《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现代神经外科学》、《颅底外科临床和基础》和《神经病学新技术和新理论》等。参加编写Microsurgery、《显微外科》、《现代显微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实用神经病学》、《现代肿瘤学》等书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90、1995、2009)、省郜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并获国家有贡献中青年专家(1988)、卫生部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上海市医学荣誉奖(1997)、光华医学奖(1998)等。已培养博士生20人,硕士生10人,正在培养博士生8人,硕士生2人。专长和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血管病变、先天性病变、外伤等的诊治;微侵袭外科、导航外科、显微神经外科等技术研究和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神经外科发展史
病史和体检
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超声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放射性核素脑断层显像
温度成像术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脑和脊髓的解剖
脑和脊髓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颅脑损伤概述
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
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
原发性脑损伤
颅内血肿
开放性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
复合性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脊髓损伤
脊神经损伤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细菌性感染
椎管内细菌性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与神经外科有关的病毒感染
颅内和椎管内寄生虫病
颅内与椎管内肉芽肿

第四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概述与生物学特性
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及其分类
脑膜瘤
颅内神经鞘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与瘤样病变
脑干胶质瘤
血管性肿瘤、肉瘤
松果体区和第三脑室肿瘤
鞍区肿瘤
副神经节瘤
脊索瘤
软骨瘤与软骨肉瘤
颅内转移瘤
颅底肿瘤
眼眶肿瘤
假脑瘤
头皮肿瘤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脊髓肿瘤
脊柱肿瘤
周围神经肿瘤
脑肿瘤的化学治疗
脑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
脑肿瘤的放射外科
放射性脑损伤
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他治疗

第五篇 脑血管病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检查
脑缺血病变的外科治疗
……
第六篇 先天性和后天性异常病变
第七篇 疼痛及其他

精彩书摘

MRS采用射频(RF)通过编定的顺序来依次激发原子核,该顺序使自由诱导衰减(FID)所得到的信息再通过富立叶转换产生一个波谱。对溶液中的化合物来讲是由一组窄峰组成其波谱,各窄峰面积的大小与所测定原子核的数量成正比。在两次激发之间要求保证整个磁化过程完全恢复,因而这种测定进行较慢,即重复时间(TR)间隔很长。波谱的水平轴代表共振频率,用百万分之-(ppm)表示,它代表一个频率的微小改变与用于整个实验的共振频率之间的比例。
MRS所用仪器设备与MRI的设备类似,也有磁体、射频、放大和接收装置,以及计算机等。但在仪器设备方面还有些不一样,首先,MRS对磁场的均匀一致性要求更高,以不使化学位移的信号遗漏,在典型的MRS装置中,其感兴趣区的磁场不均匀性必须<0.1ppm;第二,在MRS中不需要磁场梯度线圈;第三,因为不同的原子核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所以必须具备产生较宽范围频率的能力(即需用宽带波谱仪)。尽管MRS不需要成像所需仪器设备,但仍需要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用来实现波谱的显示、化学位移频率的计算、峰面积的测定以及其他数据的处理。
目前能应用于临床的MRS主要是H和31P的波谱。1H(质子)在体内含量最多。临床上已经用1HMRS来监测脑组织中神经元的含量和脑梗死后血管再通的可能性,因为N-乙酰天冬氨酸(NAA)主要存在于脑组织的神经元中,如果大量的神经元被破坏,NAA的峰值就会大大下降或与其他化合物的比值发生变化。而乳酸(Lac)是无氧酵解的产物,在脑梗死时,血供中断的脑组织只能进行无氧酵解,Lac就会积累,HMRS的波谱上,Lac的含量就会上升。一旦血供恢复,有氧氧化重新建立并逐步代替无氧酵解,Lac的含量就会下降。P磁共振波谱主要反映的是体内能量状况。临床上31P的MRS应用不如1H的MRS广泛,它主要用于某些酶缺乏的肌肉代谢性病变的诊断和心肌病变的诊断。
……

前言/序言


《宇宙的低语:星辰的诞生与消亡》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空间和物质最宏大叙事的探索,一场穿越数十亿年的壮丽旅程,揭示了我们身处宇宙起源与终结的壮阔图景。本书将带你深入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从最炽热的氢氦熔炉如何点燃第一缕光芒,到它们如何在其漫长的生命中经历衰老、膨胀、坍缩,最终走向各自的终结。 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宇宙的黎明,探索大爆炸留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理解早期宇宙的物质分布如何播下了星辰诞生的种子。你将了解到星云——那些浩瀚的尘埃与气体集合体——是如何在引力的作用下,压缩、升温,最终点燃核聚变的火花,成为一颗颗新生恒星的摇篮。书中将生动描绘各种类型的恒星,从质量与太阳相似的“黄矮星”,到吞噬一切的“蓝巨星”,再到那些微弱却古老的“红矮星”,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演化轨迹和最终命运。 本书将详细阐述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这是宇宙中绝大多数元素的“炼金术”。你将理解氢聚变成氦,氦再聚变成碳、氧、氖、镁,直到在那些大质量恒星的最后阶段,铁元素是如何被锻造出来的。这些元素,包括构成我们身体的碳、氧,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金属,都曾是燃烧在遥远恒星核心中的物质。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恒星生命中的戏剧性时刻。对于质量较小的恒星,它们将经历红巨星阶段,吞噬其近旁的行星,然后平静地抛射出外层物质,形成美丽壮观的行星状星云,留下一个致密的白矮星残骸。而对于那些质量巨大的恒星,它们的结局则更为辉煌与毁灭——超新星爆发。本书将深入剖析超新星爆发的物理机制,解释为何它们能瞬间释放出比整个星系还要耀眼的光芒,并将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金、银、铀——散播到宇宙空间中,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形成的原材料。 我们还将探索恒星死亡后的产物:中子星和黑洞。你将了解中子星的惊人密度,以及它们可能以脉冲星的形式发出强大的电磁辐射。而对于黑洞,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引力之强大,连光也无法逃脱,并探讨视界、奇点等概念,带领读者一同思考时空的极限。 《宇宙的低语:星辰的诞生与消亡》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对我们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那闪烁的星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遥远的亮点,更是宇宙亿万年历史的见证,是我们物质来源的起点。本书将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叙述,辅以精美的插图和图表,让任何对宇宙充满好奇的读者都能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星际探索之旅,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它将激发你对宇宙的敬畏之心,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星尘组成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想找,但总觉得市面上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献,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要么又太浅显,难以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比较棘手的病例,而这些病例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神经系统结构和病变。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一本全面且深入的著作,来提升自己对疾病的理解,不仅仅是认识到表面的症状,更要能够洞悉其发生的深层机制。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新兴的治疗技术,比如微创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以及一些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前沿领域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此外,对于一些罕见但危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我也希望能有更系统的论述,以便在遇到时能够更有准备。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病例来印证理论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我期望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在神经外科领域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传达给读者。

评分

我最近接触了一些关于老年健康保健的内容,其中涉及到不少关于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问题的讨论,比如认知衰退、运动障碍等。作为一名关注家庭健康的读者,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解释在老年人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经系统问题,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和进展的。我尤其希望能了解在这些情况下,神经外科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一些针对帕金森病或脑积水的微创手术,或者一些缓解认知功能下降的辅助治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重要的神经外科概念,比如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等,并说明它们对老年人的影响。此外,我也希望了解一些关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这些神经系统问题的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照顾家中的长辈。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基础研究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我的研究方向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有关。我一直关注着神经外科学在临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推动疾病治疗的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神经外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突破的概览,尤其是在脑疾病的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以及新型神经调控技术方面的进展。我非常期待能够了解到这些前沿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初步结果,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神经外科与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之间的联系,例如,如何利用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来指导新的外科手术方法的开发,或者如何通过外科手术来验证基础研究的理论。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我希望能了解到神经外科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有哪些新的治疗策略正在被探索。

评分

作为一个对神经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大脑的奥秘感到着迷。虽然我没有医学背景,但我坚信了解人体的基本运作方式,尤其是我们最复杂器官的知识,对于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神经外科基本概念的书,它不需要我具备高深的医学知识,但又能让我对神经外科的诊断、治疗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特别希望能了解在面对一些神经系统问题时,医生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会考虑哪些因素,以及有哪些主要的治疗手段。例如,我很好奇关于脑肿瘤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策略。另外,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比如中风、帕金森病,在神经外科的介入下会有哪些新的治疗思路?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关于神经外科手术的科普介绍,比如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这个领域的敲门砖,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理性的视角去看待与神经系统健康相关的问题。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进入医学领域学习的学生,对神经外科学充满向往。我了解到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充满挑战的医学分支,我希望能通过阅读一本权威的书籍,来建立我对这个学科的系统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神经外科的入门知识,包括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基础,以及各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我希望能够了解神经外科医生在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常用方法,例如影像学检查(CT、MRI)、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检查结果。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基础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比如显微手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代表性的手术病例。我更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体会到神经外科医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朋友很喜欢,初进临床小大夫的首选

评分

内容有点旧

评分

东西很好,快递很给力

评分

质量不错,很实用,适合专科医生使用,内容很新

评分

很适合我们这种研究生~~

评分

满300省100,比较划算

评分

很实用的工具书,对临床指导很大

评分

质量不错,很实用,适合专科医生使用,内容很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