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狂”是個多義詞,以之衡人,則鄭玄解作“倨慢”,《南齊書》“五行誌”定義為“失威儀之製,怠慢驕恣,謂之狂”,以及《韓非子》“解老”所說的“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都是符閤詞義本相的直解。
中國古代論人論事涉“狂”的案例甚多,褒貶抑揚,各攸所當。《淮南子》“詮言訓”說:“倍道棄數,以求苟遇,變常易故,以知要遮,過則自非,中則以為候,門行繆改,終身不寤,此之謂狂。”未免流於繁瑣。而該書同篇又雲:“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暴強,老則好利。”這是根據年齡增長所引起的性格變化,來判定一個人的狂與不狂,一說而已。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一 孔子狂狷思想的革新意義
二 秦漢時期的狂直和佯狂
三 魏晉士人的誕狂和“理傲”
四 從“竹林”到“田園”到“禪林”
五 李白和唐代的詩狂
六 蘇東坡的詩狂和酒狂
七 李卓吾“豪傑必在於狂狷”說
八 王陽明的“狂者胸次”和“聖狂”
九 袁宏道論“狂”為“龍德”
十 狂者精神在清代的匿跡和銷聲
十一 清末民初到五四的頓狂與斂退
十二 狂之兩忌:“狂妄之威”和“舉國皆狂”
後記
注釋
精彩書摘
魏晉的玄遠任達狂誕之風,一直持續到南北朝尚有風流餘緒存焉。陶淵明的歸隱田園,未嘗不是此一風氣的一個歸結點。
《文心雕龍》“明詩篇”說:“江左篇製,溺乎玄風,嗤笑徇務之誌,崇盛亡機之談。袁孫已下,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莫與爭雄,所以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俊矣。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其中關於南朝宋初的“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一語,指的就是此種風氣轉變情形。所以陳寅恪先生認為,陶淵明的思想是“承襲魏晉清談演變之結果”。但陶的思想屬性,寅老以為是“外儒而內道”,而與佛教學說沒有多少關聯。
陶淵明找到瞭自己的精神傢園。他已經從名教與自然的撕裂糾纏中走瞭齣來,既不必像山濤那樣在“宮闕”和“竹林”之間兩廂和悅,也無須如嚮秀一般始離而後附。阮籍似的一麵竭力衝破名教的網羅,一麵得到“大將軍”暗中保護的尷尬,也不必瞭。他迴歸到瞭可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田園”。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由“魏闕”到“竹林”再到“田園”的精神尋遊路嚮的轉變,不僅是生活道路的轉變,也是個體生命的歸宿和精神理想棲居之所的轉變。如同寅恪先生所說,陶淵明的“非名教之意僅限於不與當時政治勢力閤作,而不似阮籍、劉伶輩之佯狂任誕”。
當時的士人其實還有另外的精神棲居點和歸宿,這就是佛教和道教。南北朝是佛教大行其道的時期,此一新信仰同樣可以讓士人得到哪怕是瞬間的安寜。南朝由東晉而宋而齊而梁而陳,二百七十二年的時間,五易朝綱,對浮屠的篤信始終未嘗有變。梁朝之武帝蕭衍甚至宣布佛教為國教,自己則三捨其身,這在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北朝雖然齣現瞭北魏太武帝和北周的武帝兩次毀佛的舉動,但為時甚暫,並未從根本上影響佛教在北朝的發展。
……
前言/序言
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p35倒h9,“不肯善罷罷休”應為“不肯善罷甘休”。
評分
☆☆☆☆☆
代朋友購買,他很喜歡。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好書 值得一看 值得收藏
評分
☆☆☆☆☆
還沒看,看標題挺有意思!
評分
☆☆☆☆☆
幫彆人買的書,沒看過
評分
☆☆☆☆☆
p18倒h7,“可與東方所為比”應為“可與東方朔為比”。
評分
☆☆☆☆☆
中華自古有豪傑,隻是被萬惡的製度所扼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