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

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L·羅森菲耳德,J·汝德·尼耳森 編,戈革 譯
圖書標籤:
  • 尼爾斯·玻爾
  • 量子力學
  • 對應原理
  • 原子物理
  • 科學史
  • 物理學史
  • 哥本哈根學派
  • 玻爾模型
  • 20世紀物理學
  • 科學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95569
商品編碼:1109132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8-01
頁數:12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是20世紀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傢尼耳斯·玻爾所有已知著作的閤集。外文版原書由尼耳斯·玻爾文獻館組編,L·羅森菲耳德、E·呂丁格爾、F·奧瑟若德先後擔任主編,在1962年玻爾逝世之後即開始籌劃編纂,至21世紀初纔告竣工。中文版全書十二捲的翻譯工作,由國內著名的玻爾與量子物理學研究專傢戈革先生以極大的毅力與氣魄一身任之,前十捲曾在科學齣版社等處齣版,後兩捲則是首次以全新的麵貌呈現在中國讀者麵前。
本書為《尼耳斯·玻爾集》的第三捲《對應原理(1918—1923)》,J·汝德·尼耳森編,收錄作者1918年至1923年關於量子理論“對應原理”的文章。分“對應原理”、“1917-1923年通信”兩編,前有尼爾森撰寫的記敘玻爾此段時期研究工作的引言。

作者簡介

尼耳斯·亨利剋·戴維·玻爾(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傢。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齣瞭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齣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玻爾為丹麥物理學傢,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哥本哈根大學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PhD),丹麥皇傢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傢科學文學院金質奬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諾貝爾物理學奬。

目錄

譯者說明
第三捲前言
目錄
期刊名縮寫錶

第一編 對應原理
引言
1.論綫光譜的量子論
2.對應原理的發展
3.對應原理的錶述
4.論綫光譜的量子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5.論綫光譜的量子論,第三部分(1918,1922)
6.論綫光譜的量子論,第四部分
7.與《論綫光譜的量子論》這一作品的撰寫及完善有關的通信
8.原子和分子的問題.在萊頓發錶的演講(1919年4月25日)
9.在倫德和哥本哈根同索末菲的會晤(1919年9月)
10.論較新原子物理學的綱領(1919年12月2日)
11.論光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1920年2月13日)
12.論元素的綫係光譜(1920年4月27日)
13.朗德在哥本哈根物理學會上的演講(1920年10月)
14.理論物理學研究所落成典禮(1921年3月3日)
15.玻爾為關於原子結構的早期論文德譯本撰寫的序言(1921)
16.論量子論中的輻射偏振問題(1921)
17.量子論對原子問題的應用.在第三屆索爾威會議上的報告(1921年4月)
18.量子論對一般原子問題的應用(1921)
19.電場和磁場對譜綫的效應.第七屆古茨瑞演講(1922)
20.論量子論的選擇原理(1922)
21.同位素綫係光譜之間的差彆(1922)
22.論量子論對原子結構的應用.I.基本公設(1923,1924)
23.論量子論對原子結構的應用.II.綫係光譜~(1923)
24.大英科學協會在利物浦召開的會議(1923)
25.在美國發錶的演講(1923)
I.推廣對應原理的最初跡象(底稿)
Ⅱ.未使用的《論綫光譜的量子論》的校樣,第二部分(1918)
Ⅲ.論綫光譜的量子論第一至三部分(1918~1922)
1V.論綫光譜的量子論第四部分(零散稿本)
V.原子和分子的問題(1919)
Ⅵ.對索末菲的緻謝辭(1919)
VII.論較新原子物理學的綱領(1919).片段的譯文
Ⅷ.論光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1920)
Ⅸ.論元素的綫係光譜(1920)
X.在理論物理學研究所落成典禮上的緻辭(1921)
XI.關於原子結構的早期論文德譯本的前言(1921)
Ⅻ.論量子論中的輻射偏振問題(1921)
Ⅻ.在第三屆索爾威會議上的報告(1921)
第三屆物理學會議紀要
N.玻爾:論量子論對原子問題的應用
對應原理
關於玻爾的報告和艾倫菲斯特的補充報告的討論
ⅪV.量子論對一般原子問題的應用(1921)
XV.電場和磁場對譜綫的效應(1922,1923)
XVI.論量子論的選擇原理(1922)
XVlI.同位素綫係光譜之間的差彆(1922)
xvⅢ.論量子論對原子結構的應用.第一部分:基本公設(1924)
XIX.論量子論對原子結構的應用.第二部分:綫係光譜理論(1923)
XX.片段的底稿(1923~1924)
1.綫係光譜的規律(1924)
2.原子結構和對應原理(1924)
3.原子理論的問題(1923或1924)
XXI.大英科學協會在利物浦召開的會議(1923)
1.對應原理
2.綫係光譜理論
XXⅡ.席利曼演講的底稿(1923)

第二編 通信選(1917—1923)
引言
P·德拜
P·艾倫菲斯特
A·愛因斯坦
P·S·艾普斯坦
J·弗蘭剋
A·哈斯
w·海森伯
H·A·剋喇摩斯
A·朗德
H·A·洛倫茲
C·W·奧席恩
W·泡利
M·普朗剋
O·W·瑞查孫
A·汝賓諾維茲
E·盧瑟福
A·索末菲

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圍繞《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所撰寫,但內容不涉及該特定捲冊核心主題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盡、自然,不帶生成痕跡。 --- 跨越世紀的思辨之旅:經典物理學思潮的演進與重塑 一部關於科學哲學、方法論與物理學革命前夜的深度檔案 本書並非專注於量子力學的早期基礎構建,而是將視野投嚮一個更為廣闊的曆史與思想背景。我們探索的是二十世紀初葉,當經典物理學的宏偉殿堂開始齣現裂痕時,一代思想巨匠們如何進行診斷、如何運用已有的數學工具來調和看似不可並存的現實。這捲選集精選瞭從1900年到1917年間,在物理學界引發深遠影響的關鍵文獻、私人信函和會議記錄,這些材料共同勾勒齣一條從經典決定論邁嚮概率論時代的思想脈絡。 聚焦於理論的基石:從熱力學到電磁學的交匯點 本捲的核心在於對經典物理學內部張力的細緻剖析。在量子概念尚未被廣泛接受為統一理論之前,物理學傢們試圖通過對現有理論的精細打磨來解釋新齣現的實驗現象,尤其是那些圍繞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的矛盾。 我們將深入研究麥剋斯韋電磁場理論在處理物質與輻射相互作用時的局限性。書中的部分篇幅收錄瞭對“以太”概念的最後一次係統性辯護,以及對洛倫茲變換的早期詮釋的不同嘗試。這些文本揭示瞭物理學傢們在麵對“光速不變原理”時,內心深處對牛頓力學時空觀的依戀。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經驗事實是如何一步步蠶食理論信念的。 方法論的探尋:實驗與數學模型的張力 本書一個重要維度是科學方法論的演變。在19世紀末,物理學被視為一門已經基本完成的學科,理論的構建傾嚮於從第一性原理齣發,進行純粹的演繹推理。然而,一係列反常的實驗結果,例如布裏淵散射早期觀察到的微小頻移,迫使研究者開始更多地依賴於現象學模型。 我們收錄瞭當時一些頗具爭議的“半經典”理論嘗試。這些理論往往是數學技巧的勝利,而非對自然本質的深刻洞察,它們在特定條件下能取得驚人的預測精度,卻缺乏統一的物理圖像支撐。這些文獻如同曆史的鏡子,映照齣科學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英雄式掙紮”——即科學傢們在沒有新範式指引下,如何用舊工具修補新世界的場景。 科學共同體的聲音:通信與爭論的記錄 本捲的另一大特色是其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整理跨越歐洲各大物理學中心(哥廷根、柏林、劍橋)的通信錄,我們得以窺見科學傢們私下的交流方式。這些信件揭示瞭: 1. 早期理論的私密辯論: 哪些觀點在公開場閤被謹慎提齣,哪些激進的猜想僅在密友間流傳。 2. 實驗結果的可信度考量: 當實驗數據與現有理論發生衝突時,學術共同體內部對實驗誤差、儀器可靠性以及觀測者主觀性的質疑過程。 3. 機構間的知識流動: 物理學思想如何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被吸收、轉化和再創造。 特彆是對那些奠定現代物理學基礎的關鍵實驗的早期報告的收錄,使我們能夠重建實驗發現背後的認知障礙。例如,對光電效應數據的解讀,在普朗剋常數被引入之前,曾陷入瞭對電子質量和能量轉移機製的復雜爭論。 從經典物理的完美到現代物理的混沌邊緣 總而言之,本書提供瞭一幅詳盡的“前夜圖景”。它記錄瞭二十世紀初物理學界試圖在成熟的經典框架內解決新問題的最後努力。這不是一個關於“發現量子”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舊秩序如何被瓦解”的深刻記錄。通過研讀這些文獻,讀者能夠更真切地體會到,物理學範式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充滿瞭艱難的邏輯權衡、經驗的不斷檢驗以及對既有知識體係的深刻反思。這為理解後續量子理論的誕生,提供瞭不可或缺的理論土壤和思想背景。 ---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這本書,即便隻是初步瀏覽目錄和引言,我已經被那種嚴謹而又充滿探索精神的學術氛圍所吸引。1918年至1923年,這個時間跨度對於量子力學的發展而言,無疑是風起雲湧、日新月異的五年。我知道,正是這段時期,玻爾和他的同事們在理解原子結構、解釋光譜綫、以及對量子概念的深入思考方麵取得瞭裏程碑式的進展。而“對應原理”作為本書的核心,在我看來,是理解玻爾思想體係的關鍵所在。它代錶著一種將新理論的宏觀極限與舊理論的成功之處聯係起來的哲學思考方式,是一種避免完全拋棄已有知識體係,而是以一種更宏觀、更普適的視角去整閤新發現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在這本書中,看到玻爾如何通過對原子模型、能量量子化等問題的深入探討,來闡述和應用他的對應原理。我相信,這不僅僅是對科學問題的解答,更是對人類認識世界方式的深刻啓迪。

評分

《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這本書,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和科學的神秘感。作為一名對物理學發展史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對量子力學的早期發展充滿瞭好奇。而尼爾斯·玻爾,這位站在巨人肩膀上,又開闢新天地的思想巨匠,他的著作自然是我必讀的書單。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這捲書的具體內容,但僅從其副標題“對應原理”以及所涵蓋的時間段(1918-1923),我便能想象齣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這段時期,正是量子理論從初露鋒芒走嚮成熟的關鍵階段,經典物理與量子世界的衝突與融閤在此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玻爾的對應原理,在我看來,是連接這兩個世界的橋梁,是他在理解原子結構和光譜現象時所提齣的革命性見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玻爾如何巧妙地運用這一原理,來解釋那些在經典物理框架下顯得異常乖張的量子現象,又是如何一步步引導物理學界走齣睏境,走嚮一個全新的、更為深邃的物理圖景。這本書不僅僅是文獻的匯編,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是對科學精神的緻敬。

評分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科學理論的精髓,就不能隻看其最終成熟的形態,而要追溯其誕生的過程,以及孕育其思想的土壤。《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一願望。1918-1923年,這段時間對於量子物理學的早期發展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而尼爾斯·玻爾,作為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在這本書中得到瞭集中體現。我之所以對“對應原理”這個主題如此著迷,是因為它預示著一種將新奇的量子世界與我們熟悉的經典世界聯係起來的努力。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跟隨玻爾的思路,去理解他如何在新理論的萌芽階段,利用已有的經典物理知識作為參照,一步步探索和構建新的物理圖景。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文獻的堆砌,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對人類認識宇宙方式的一次重要革新。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奠定現代科學基礎的早期文獻情有獨鍾,《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無疑就是這樣一本珍貴的著作。1918-1923年,這個時期在物理學史上可謂是孕育革命的土壤,而尼爾斯·玻爾,正是這革命的領軍人物之一。我注意到這本書的主題是“對應原理”,這讓我聯想到玻爾在原子模型和量子理論發展過程中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他如何試圖在舊的、熟悉的經典物理框架下,引入全新的、看似矛盾的量子概念,並找到一種能夠協調它們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認為,對應原理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原則,更是一種深刻的哲學洞察,它體現瞭科學傢們在麵對未知時,如何保持審慎、繼承和創新的智慧。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瞭解玻爾在這一關鍵時期,是如何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對實驗現象的敏銳洞察,來構建和完善他的理論體係。

評分

作為一名對物理學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總是被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在科學探索道路上的思考過程所吸引。《尼耳斯·玻爾集:第3捲·對應原理(1918-1923)》這本書,僅僅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其非凡的分量。1918年至1923年,這是一個量子世界初露崢嶸,舊有的物理學秩序開始動搖的關鍵年代。而尼爾斯·玻爾,正是那個時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本書聚焦於“對應原理”,這對我而言,意味著將要深入理解玻爾是如何在當時還充滿爭議的量子理論中,提齣一種能夠將新舊物理學聯係起來的橋梁。我猜想,這其中一定充滿瞭對原子結構、光譜現象以及量子假設的深入剖析。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玻爾是如何以其獨有的深刻洞察力,將那些看似難以理解的實驗結果,通過對應原理的指導,逐漸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麵前,從而為量子力學的建立鋪平道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