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

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兴华 著
图书标签:
  • 皮肤科
  • 临床医学
  • 疾病诊断
  • 诊疗思维
  • 皮肤病学
  • 病例分析
  • 医学教育
  • 医学参考
  • 医学科普
  • 皮肤科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611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49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内名院名科知名专家临床诊疗思维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页数:36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这本书以临床常见、多发病例为基础,包括典型和不典型的、复杂和简单的、治疗成功和治疗失败的病例。通过展现作者从接诊病人到患者出院(或处方后随访)全过程的诊疗思维,启发和引导皮肤病与性病专业人员建立科学缜密的临床思考方式。

作者简介

高兴华,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皮肤美容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辽宁省攀登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sigmaxi荣誉会员。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Journalof Applied CosmetoIogy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目录

病例1左眼睑、额部出现红斑、水疱,伴疼痛5天
病例2右耳水疱伴疼痛5天,右口角歪斜2天
病例3左侧额面部水疱、脓疱伴疼痛4天,泛发2天
病例4躯干四肢散在淡红斑半年
病例5躯干四肢暗红斑块2月余
病例6躯干四肢多发斑疹结节破溃伴关节畸形3年,眉毛脱落1年
病例7躯干散在结节10个月
病例8全身反复起红斑、脓疱伴疼痛8年,加重1周
病例9下颌外伤4天,全身红斑伴疼痛、发热2天
病例10面颈部浸润性红斑、肿胀,伴疼痛、发热3天
病例11左足浸润性红斑、肿胀,伴疼痛、发热5天
病例12右胫前水肿性红斑伴疼痛1天
病例13左侧面颊水肿性红斑伴疼痛2天
病例14头皮、右耳前、右手多个指间关节、右外踝多发性无痛性包块半年余
病例15鼻孔内结节伴鼻翼损毁13年、面部红斑8年,左眼胬肉样增生并失明3年
病例16四肢末端反复起丘疹、脓疱伴疼痛20年
病例17左足背暗红斑块10余年,加重伴疼痛5个月
病例18躯干、四肢散在黄豆大小结节,无痛痒半个月
病例19鼻部红斑、结节,无痛痒3个月
病例20口腔、外阴黏膜糜烂,口周肉芽肿性斑块伴痒15年
病例21全身起红斑、水疱伴瘙痒4天,加重伴表皮剥离、发热1天
病例22全身起红斑、水疱、表皮剥离伴发热5~6天
病例23全身弥漫性红斑伴发热3天
病例24头面部红斑、肿胀、渗出伴瘙痒8天
病例25四肢红斑、丘疹伴瘙痒1周
病例26染发后皮肤起红斑、肿胀、糜烂渗出伴剧烈瘙痒3天
病例27手背皮肤红斑、丘疹、浸润肥厚伴剧烈瘙痒3年
病例28全身反复糜烂、渗出、结痂、干燥伴瘙痒13年,加重2周
病例29右小腿湿疹2个月,全身弥漫丘疱疹、渗出1周
病例30全身风团伴胸闷、瘙痒1天
病例31全身风团伴瘙痒5天,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
病例32躯干风团伴瘙痒3天,泛发全身1天
病例33皮肤起风团、瘙痒1周,面部肿胀2天
病例34全身起风团、瘙痒4天,加重伴胸闷、气短2天
病例35躯干及四肢泛发紫红色丘疹、斑块伴痒半年
病例36下唇、龟头环状皮疹1年
病例37全身皮肤瘙痒2年余,再发伴红肿、脱屑3月余
病例38头皮、周身反复鳞屑性皮疹伴痒10余年,加重2个月
病例39反复躯干、四肢红斑鳞屑性皮疹1O年,加重伴水疱半个月
病例40反复周身鳞屑性斑块8年,双下肢疼痛7个月
病例41周身反复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伴痒20余年,加重3个月
病例42反复周身红斑、脱屑10年,加重伴发热、下肢肿胀10天
病例43外阴破溃4周,躯干四肢红斑3天
病例44外阴破溃伴轻度痒痛3周
病例45肛周起菜花状团块伴瘙痒1月余
病例46双手指甲增厚16年,双足趾甲增厚,双足趾及足底水疱、糜烂,伴疼痛、行走困难13年
病例47全身红斑3个月,上肢肌肉疼痛声音嘶哑1个月
病例48颜面躯干红斑2个月,四肢无力1个月
病例49颜面红斑5个月,四肢肌痛肌无力2个月
病例50面、头皮、V型区红斑及水疱伴发热反复发作半年,伴关节痛、口腔黏膜糜烂20天
病例51发热、咳嗽半月余,面部蝶形红斑,肌痛、乏力10余天
病例52面部、双手足红斑15年
病例53发现雷诺现象6年,脱发、皮疹1年,发热2个月,精神障碍4天
病例54双上肢红斑丘疹20余天,加重并起水疱1周
病例55双小腿及足踝处反复瘀斑、溃疡伴疼痛2年
病例56双小腿起棕红色环状斑疹3个月
病例57双小腿起红色斑、丘疹、紫癜伴痒1年余,累及大腿、臀部2月余·
病例58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7天,加重3天
病例59双下肢瘀点、瘀斑伴关节痛1个月,加重10天
病例60双下肢瘀点、瘀斑,伴腹痛、关节痛半个月
病例61双下肢皮肤红色结节伴疼痛1个月
病例62双下肢红斑、紫癜、坏死2周,加重5天伴疼痛
病例63双下肢反复出现紫癜、血疱,伴破溃、结痂2年,加重并泛发全身1个月
病例64四肢红斑、潜行性溃疡、疼痛反复发作8年,加重1个月
病例65面颈部及躯干部丘脓疱疹、溃疡伴疼痛,腹泻、脓血便1个月
病例66躯干、四肢、手足红斑伴瘙痒2个月,手足水疱20天
病例67躯干四肢反复红斑伴痒半年,起水疱、大疱1个月
病例68头面、躯干、四肢水疱2个月
病例69全身片状红斑、斑块20年
病例70双侧腋下、上肢红斑伴瘙痒6年,泛发周身伴肿胀、脱屑2年
病例71阴囊淡红色斑片伴痒5年,加重10天
病例72右大腿部黑色肿物缓慢增大4年,术后5天
病例73后背肿物半年,无痛痒、破溃半个月
病例74躯干、头面部黄豆至鸽卵大结节2个月
病例75鼻左侧蚕豆大小淡红结节,无痛痒2个月
病例76鼻背左侧红色结节,无痛痒2个月
病例77面部黑色丘疹2年,电灼后复发、增多1年
病例78面部斑块3年
病例79胸部皮疹1年
病例80左面部结节、斑块5个月,全身丘疹、结节、斑块2周
病例81周身皮肤瘙痒25年,躯干、四肢皮肤出现丘疹15年
病例82双下肢水肿,伴沉重感6年,双小腿反复红、肿、热、痛6个月
病例83全身皮肤摩擦后起水疱15年
病例84四肢为主的皮肤干燥,脱屑28年
病例85左上肢多发性结节2年,破溃伴疼痛4个月余
病例86全身水肿性红斑、水疱伴瘙痒10余天
病例87反复全身丘疹伴瘙痒3年,加重1个月
病例88全身红斑、丘疹、渗出伴瘙痒1个半月
附:病例诊断结果

前言/序言


皮肤科学前沿: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实践的深度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皮肤病学手册,而是一场系统性、前瞻性的学术探索之旅,旨在揭示皮肤疾病背后错综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并以此为基石,构建更为精准、个体化的临床诊疗策略。我们将目光投向皮肤的微观世界,深入剖析细胞、分子与信号通路的精妙运作,理解它们如何协同维持皮肤的健康屏障,以及在疾病状态下,这些精密系统是如何失调的。 第一部分:皮肤的精细构造与功能解码 在踏入疾病领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皮肤这一人体最大的器官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一部分将超越教科书式的 Anatomy & Physiology,深入探讨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命周期与调控: 从干细胞的分化、增殖、角化到最终的脱落,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过程。我们将详细解析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信号通路,如 Wnt、Notch、TGF-β 等,以及它们在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同时,也会关注细胞外基质(ECM)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迁移中的作用,以及 ECM 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如何影响皮肤的弹性和修复能力。 皮肤免疫微环境的动态平衡: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驻扎着一支庞大而复杂的免疫细胞大军。我们将深入探讨树突状细胞(DCs)、朗格汉斯细胞(LCs)、T 细胞亚群(Th1, Th2, Th17, Treg 等)、巨噬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等在皮肤免疫中的角色。重点将放在免疫细胞如何识别病原体、介导炎症反应、清除损伤细胞,以及维持免疫耐受。我们将讨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免疫细胞如何被激活,从而引发或加剧炎症性皮肤病。 毛囊与皮脂腺的复杂生物学: 毛囊和皮脂腺不仅仅是附属器官,它们在皮肤的屏障功能、体温调节、感觉传导以及微生态平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深入研究毛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机制,以及毛发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的分子调控。对于皮脂腺,我们将探讨其脂质合成的代谢途径,以及皮脂分泌对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这些结构在多种皮肤病中都表现出异常,如脱发、痤疮和脂溢性皮炎。 皮肤神经与血管网络的相互作用: 皮肤丰富的神经纤维和血管网络不仅负责感觉和营养供应,它们还与免疫系统和皮肤屏障功能密切相关。我们将解析感觉神经如何感知触觉、痛觉和温度,以及它们如何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同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通透性也对皮肤的健康至关重要。研究皮肤血管生成和神经再生在伤口愈合和某些皮肤病中的作用。 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学: 皮肤表面并非无菌,而是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共生微生物如何与宿主皮肤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皮肤健康。重点将放在菌群失调(dysbiosis)在湿疹、痤疮、银屑病等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节菌群来改善皮肤状况。 第二部分:分子层面的病因探析 基于对皮肤正常功能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深入探究各种皮肤疾病的分子病因。这一部分将是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遗传易感性与基因突变: 许多皮肤病具有遗传背景,我们将详细分析与常见皮肤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和致病突变。例如,在遗传性鱼鳞病中,角蛋白基因的突变如何导致角质形成障碍;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HLA 等位基因的变异如何增加发病风险。我们将关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皮肤病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 炎症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炎症是大多数皮肤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我们将深入剖析 NF-κB、JAK/STAT、MAPK 等关键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机制,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皮肤炎症(如过敏、自身免疫、感染)中的具体表现。例如,JAK-STAT 通路在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中的过度激活,以及如何成为靶向治疗的重点。 免疫调节的失衡: 皮肤免疫系统的失衡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我们将深入研究 T 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抗体形成以及调节性 T 细胞(Treg)功能障碍等环节。例如,在特应性皮炎中,Th2 细胞的异常增殖和 IL-4、IL-13 的过量产生;在红斑狼疮中,自身反应性 B 细胞的活化和自身抗体的生成。 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控: 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细胞增殖的失衡在多种皮肤病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银屑病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失控导致皮肤增厚;在某些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中,角质形成细胞或表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导致水疱形成。我们将分析调控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键分子,如 P53、Bcl-2 家族蛋白以及细胞周期蛋白。 表观遗传学的调控作用: 除了基因序列本身,表观遗传学修饰(如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 RNA)也对皮肤基因的表达调控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将探讨表观遗传学异常在皮肤癌、炎症性皮肤病等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是否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第三部分:疾病的精准诊疗策略 基于对皮肤疾病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我们将着眼于构建更加精准、个体化和前沿的临床诊疗策略。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 寻找和验证能够反映疾病活动度、预后以及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是实现精准诊疗的关键。我们将探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身抗体、基因表达谱以及影像学特征等在诊断、分型和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 随着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深入,靶向治疗已成为皮肤病治疗的重要方向。我们将重点介绍针对特定信号通路(如 JAK 抑制剂、IL-17 抑制剂、TNF-α 抑制剂)和关键免疫细胞(如 B 细胞、T 细胞)的靶向药物,并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其疗效、安全性以及适用人群。 免疫疗法的创新与发展: 免疫疗法在皮肤肿瘤(如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将深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PD-L1 抑制剂、CTLA-4 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重塑肿瘤微环境,激活机体自身免疫力。同时,我们也将关注过继性细胞疗法(如 CAR-T 细胞疗法)在皮肤肿瘤治疗中的探索。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的未来展望: 尽管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为许多难以治愈的遗传性皮肤病和获得性皮肤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将探讨 CRISPR-Cas9 等基因编辑技术在纠正致病基因突变方面的潜力,以及干细胞移植在皮肤修复和再生方面的应用前景。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疾病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案难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将强调基于患者基因背景、免疫状态、疾病分型以及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这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调整、联合治疗以及随访监测策略。 新技术的临床转化: 人工智能(AI)在医学影像分析、病理诊断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将探讨 AI 如何辅助皮肤病学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光动力疗法、射频、激光等物理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特定皮肤病中的应用。 本书旨在为皮肤科医生、科研人员以及对皮肤科学前沿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场穿越微观世界到临床实践的探索,激发新的研究思路,推动皮肤病学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皮肤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临床医生,我对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教科书和专著总是带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充斥着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要么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临床指导意义。然而,当我看到《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的标题时,我感觉到一股久违的“新鲜感”。“思维”二字,恰恰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最为看重,也最为需要不断打磨的。一张皮损照片,一个简单的病史描述,如何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触及疾病的本质,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逻辑性的思考框架,指导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如何鉴别相似的疾病,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尤其想知道,作者在书中是如何阐述“鉴别诊断”这一关键环节的,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思维导图或者决策树,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避免误诊和漏诊。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教会我们如何思考,那将是对我们临床工作的巨大助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柔和的蓝绿色调,配以简洁的字体,传递出专业、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医学氛围。作为一名对皮肤疾病一直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皮肤问题虽然常见,但涉及的知识点却相当复杂,从简单的过敏红肿到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其背后的机理和诊断思路都蕴藏着大学问。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看不见的”皮肤奥秘的书,而这本书的命名恰好击中了我的需求点。我尤其期待的是,它能不仅仅罗列疾病名称和治疗方案,更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会这样”,让读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起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更理性看待自身健康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初步判断皮肤问题的线索,比如不同瘙痒感的区别,不同皮损形态的含义,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也比较可观,这让我充满了期待,相信内容一定非常充实,能够满足我对皮肤科知识的深度探索。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思维的引导。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又棘手的皮肤问题,它们可能表现形式多样,病因复杂,这个时候,一本能够提供清晰诊疗思路的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各种皮肤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例如,对于瘙痒性皮损,如何区分是特应性皮损、荨麻疹还是某种寄生虫感染?作者是否能够通过大量的病例分析,为我们展示不同的诊断路径和决策过程?此外,对于疑难杂症,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思维陷阱”的提示,以及一些“不走寻常路”的诊断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严谨的、逻辑性强的诊疗体系,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临床病例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包含了多少疾病的条目,而在于它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疾病。

评分

作为一名对医学科普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满足我求知欲,又不会让我感到枯燥晦涩的书籍。《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它点明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疾病的介绍,更侧重于“思维”的培养。我理解的“临床诊疗思维”意味着一种循证、严谨、系统化的分析过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地剖析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例如,在面对一个初诊的皮肤患者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问诊?如何通过体格检查来获取关键信息?在初步诊断后,又该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鉴别?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将这些复杂的医学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皮肤科医生的工作,也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皮肤健康。这本书如果能让我明白“为什么”以及“如何做”,那就太棒了。

评分

我对皮肤的迷恋,源于儿时一次意外的烧伤。那时的我,对于皮肤的脆弱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都充满了惊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关注到身边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从青春期的痘痘,到长辈们的湿疹、银屑病,再到一些我甚至从未听过的罕见病。我一直觉得,皮肤是人体的一面镜子,很多内在的健康问题都会在皮肤上有所体现。因此,我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皮肤疾病的书籍,而《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这个书名,就好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心中对皮肤医学知识的渴望之门。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介绍常见的皮肤病,更重要的是,它能教会我如何“看”懂皮肤,如何从细微的皮肤变化中读出健康的信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科学的、条理清晰的诊疗思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们是如何一步步找到疾病的根源,并最终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本书如果能让我对皮肤疾病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评分

评分

商品很不错

评分

还好。。。。。。。。。

评分

商品很不错

评分

东西蛮好的,物流业很给力

评分

好,方便,省去去新华书店购买的辛苦

评分

商品很不错

评分

书的编写和质量还是不错的,对临床工作也有指导,但相同病例点评完全一致,对临床思维的指导性也不够强

评分

很不错,学习中。瑕疵就是收到的书的书脊破损了一处,无伤大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