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唱腔赏析(附CD2张)》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黄梅戏的来龙去脉、声腔结构、改编和创作的新腔、黄梅歌、黄梅戏的伴奏等。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广大黄梅戏唱腔研究者及爱好者参阅。本书附CD两张。
作为一名资深的戏曲研究者,我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赏析”类书籍通常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在深度上有所欠缺,流于表面。然而,这本《黄梅戏唱腔赏析》却出乎意料地扎实。它在结构布局上极具匠心,前半部分侧重于声乐技术流派的辨析,引用了大量的乐理分析和早期录音的对比,这种严谨性是学术著作的底气所在。尤其是在分析“水腔”时,作者不仅引用了程中林的经典论述,还结合了现代声学原理进行了交叉验证,看得出作者在资料搜集和理论构建上下了深厚的功夫。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剧目分析,选取了《天仙配》《夫妻观灯》等经典剧目,但其切入点非常新颖,着重探讨了不同年代舞台演绎对唱腔风格的“再创造”过程,这对于研究黄梅戏的活态传承极具参考价值。CD的收录也十分精准,选取了不同年代、不同艺术家的同一段唱腔的对比版本,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听觉材料。这本书,说句实在话,已经超越了“赏析”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黄梅戏声乐史纲。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戏曲了解不深的人,主要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这次买这本书纯粹是好奇心驱使,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认知边界。没想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具有画面感,简直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戏迷在跟你拉家常,分享他的“心头好”。它没有强迫你接受任何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理解黄梅戏的“接口”。比如,书中谈到演员如何通过气息的控制来表现角色的内心挣扎,那种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捕捉,即便对于非专业人士,也能立刻get到其中的精妙。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伴奏乐器的介绍部分,写得非常风趣幽默,它把二胡、月琴这些传统乐器的声音特征,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不再觉得那些传统乐器高不可攀。我最欣赏的是,作者没有回避黄梅戏在当代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反而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这让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不只是停留在怀旧和赞美层面,更具现实关怀。这两张CD里的选段,很多都是我以前没太注意到的冷门却极其精彩的唱段,大大拓宽了我的听歌范围,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欣赏视角。我过去对黄梅戏的认知仅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总觉得它似乎不如京剧那般“大气磅礴”,略显“小家子气”。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从黄梅戏的板式变化入手,详细解析了其“以慢工细活见功力”的特点,揭示了它在看似婉约的旋律中蕴含的复杂节奏和结构,这是一种更内敛、更注重内在情感表达的美学。书中对于“对白腔”和“宣叙腔”的区分,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说明了黄梅戏在叙事性上的独特优势,能够让观众跟随唱腔完全进入故事。CD的搭配并非简单的曲目罗列,而是根据书中的章节进行编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听觉学习路径。我甚至发现,通过这本书的指导,我开始能够分辨出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黄梅戏的微妙区别,这是一种从“听众”到“鉴赏者”的飞跃。这本书对于提升大众对地方戏曲的审美层次,功不可没。
评分我完全是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的,那种水墨晕染的舞台意境,让人一看就心静。拿到书后,发现内容果然没有辜负这份视觉上的期待。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抒情,它不教你如何“听懂”黄梅戏,而是引导你去“感受”黄梅戏。作者似乎是一个极富感情的讲述者,他描述演员的每一个亮相、每一个颤音,都充满了温度和敬意。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韵味”的探讨,这个词在传统艺术中常常被滥用,但这本书却给出了非常具象化的描述——比如如何用“气”勾勒出角色在特定场景下的心境波动。它不像教科书那样严肃,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老艺术家在回忆他的舞台生涯,充满了生命力。CD里的录音质量出奇地好,清晰度很高,完全没有老唱片的杂音,这使得那些细微的气口和腔调的转折都得到了完美保留。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把黄梅戏这种“听觉艺术”转化为了一种可以被大众理解和亲近的文化体验,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一壶茶,慢慢品读。
评分这本《黄梅戏唱腔赏析(附CD2张)》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原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作者以如此生动细腻的笔触,将黄梅戏的音乐魅力娓娓道来。尤其是对于那些初次接触黄梅戏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最好的入门向导。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理论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将复杂的唱腔结构变得平易近人。比如说,书中对“花腔”的解析,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音高变化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流派在处理同一段唱腔时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差异和演员的个人风格,这一点非常到位。而且,作者对黄梅戏历史的梳理也很有条理,从早期的民间说唱到后来的舞台艺术,脉络清晰,让人对这门古老剧种的演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戏台之下,耳边回荡着吴琼、杨俊等名家的天籁之音,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单纯听音乐碟片所无法给予的。CD的配合更是锦上添花,让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我经常是听着CD,对照书中的文字解析,效果极佳。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用心,古朴典雅,读起来赏心悦目,绝对是戏曲爱好者案头必备的珍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