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日本中国学之发展》是根据已故仓石武四郎教授于昭和二十一年度(1946)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开课的备课讲义整理本翻译而成的。整理本的底本为其亲笔原稿,现存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后经大岛晃教授等多人的精心整理,以补注的形式补充了大量信息,还收录仓石教授另一篇论文《日本汉文学史诸问题》,由汲古书院出版。日本著名汉学家、原东方学会理事长户川芳郎先生为《日本中国学之发展》题写书名并撰写了序言,对作者的生平与学术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
作者简介
仓石武四郎,(1897-1975),现代日本中国学研究的泰斗,生于日本新瀉高田。1921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1926年任京都帝国大学专任讲师。1928-1930年期间留学中国,1937年著《仪礼疏考正》,1939年以《段懋堂之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升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1940年起兼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9年转任东京大学专职教授。1958年退休。1950年起创办中国语讲习会,1963年出版《岩波中国语辞典》。主要著述除上举外,还有《目录学》(汲古书院,1979年)、《仓石武四郎著作集》等。作者的学术成就涉及中国经学、中国文学、汉语研究、汉语教育及辞典编纂等多重研究领域,在日本中国学界影响巨大。
杜轶文,1972年生,文学博士,曾任职于上海大学、横滨市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参与了二松学舍大学21世纪COE项目“日本汉文学研究的世界性据点的构筑”的研究工作。现任早稻田大学日本古籍研究所招聘研究员。
内页插图
目录
卷头语
整理校注者简介
解说
日文版凡例
第一章 大陆文化的吸收
第二章 平安时代对中国学问艺术的吸收
第三章 博士家的学问与训法的发展
第四章 遣唐使废止后至镰仓时代的日宋交流
第五章 宋学新注与五山文学、书籍的印刷
第六章 惺窝新注学、罗山点与暗斋点
第七章 仁斋与徂徕
第八章 《七经孟子考文》、萱园学派、唐话学与长崎通事
第九章 江户时期学问艺术的发展、白话小说与戏曲
第十章 幕府末期至明治时期的汉诗文与文艺
第十一章 汉学与东洋史学
第十二章 京都支那学
第十三章 各帝国大学的支那学、东洋史学、支那语言学
日本汉文学史诸问题
人名、书名表
精彩书摘
而另一个则是通过长崎这个窗口,表现出的对于同时代中国的关心。这种关心自冈岛冠山以来,首先在萱园译社中传播开来,继而波及全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倾向带着对异质文化的憧憬,但并不只局限于中国。恰好当时长崎又被获准进行对外贸易,向荷兰人学习西洋文化的想法也潜入了人们的内心。特别是文化、文政之后,大枫磐溪、伊泽兰轩、高野长英、吉田松阴等人更是频繁前往长崎,除汉语、荷兰语之外,长崎还同时培养了满洲话、俄语、美语以及法语等语种的通事。更有甚者,如萨摩藩主岛津重豪公,他在著述《南山俗语考》等汉语字典的同时,又率领从属干余人在长崎逗留长达一月之久,还登上了荷兰的大汽船,尽情吸收着西洋文明的长处。而至于那些专业的兰学者,则如著名的《兰学事始》所写的那样,凭着勤奋坚忍的意志,全力以赴地开拓出了崭新的学术领域[2]。并且,在进行了这样一番较量之后,中国文化不得不让位于西洋文化。就在中国文化的研究还徘徊在某种异国情调趣味的低迷状态时,透过荷兰开展起来的西洋文化研究却在通往文明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前行。与此相呼应的是,时代的舞台也转眼间进入了明治时期,如何集中吸取西洋文化的课题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有关中国的一切都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之外。然而,中国文化给予日本的长远影响与深层教化自然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消失殆尽,即使在明治这个所谓的逆境之中,它也依然点缀出朵朵零碎的小花,预示着将来的再度花开。
……
前言/序言
《日本中国学之发展》为《本邦におはる支那学の凳逵》的中译本,有关日文原版的出版事宜在“卷头语”中已有详细说明,不再敷述。这里就书名的由来稍作展开。其实,在讲义笔记《本邦におはる支那学の凳逮》完成之前,仓石武四郎(Kuraishi Takeshiro)先生已作有另一部讲义笔记《支那学の凳逵》,不难看出“支那学”这一名称充分体现出了讲述者(仓石先生)的学术研究姿态。也可以说,他的著述是明治开国以来,在近代学术领域兴起的“国学”、“汉学”与外来的Sinology互相交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所谓“支那学”,指的是由京都大学文科系部所倡导的学术研究方法——即现在的“中国古典学”的总称。它与汉学的区别在于,汉学与学校教育中的“国语汉文”紧密相连,依附于日本文化的倾向性十分浓厚,而“支那学”则完全相反,力图对中国文化自身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与评价。它及时地将20世纪初叶广受关注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敦煌佛洞中的六朝隋唐的古写本、包含有俗文学及戏曲剧本在内的宋元稿本的出现等消息介绍给了日本国内,给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刺激,与同时代欧洲学术界出现的以对埃及、印度等区域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的Sinology研究分庭抗礼,并展开学术互动。
日本中国学之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蚧茶笺 冯可宾
评分
☆☆☆☆☆
茶经外集 真清
评分
☆☆☆☆☆
有意思的书!旅行中经历痛苦、喜悦、激情、孤独,甚至死亡。当有一天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也许并不能从躁动、焦虑、疲惫、浮华的世俗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但它的确净化了内心的世界,让我更理性地看待生活。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曾经走过十五年的旅行生涯,然后决定写一本可以给喜欢旅行的朋友分享的书。作者用了一年时间,结合色彩心理学,整理出国内第一本旅行经历结合色彩心理分析的书。 在网络上很早就知道了“大鹏背包走天下”这个网名,但直到二○一二年九月份才真正与他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到实际的现实生活,通过多次的电话后感觉比较好,于是我们终于在某天策划了一次“萍水相逢”。 两个陌生人可以很快成为兄弟和密友还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离不开相互对事业对生活的共同理念和理解,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都带着生存愿望,从零开始,从贫穷开始,从怀揣奋斗创业的梦想开始。因为我们都是带着生活渴望,从家门口开始,从城市开始,从一直都在不断寻找生活的飞翔开始。 今天是我第一次那么认真地阅读大鹏的文字,与他交往后才发觉他的平实祥和的仪态之下竟然还藏着一份如此狂野之心和如此浪漫之情,那些细腻的文字在我的阅读中已经跳跃出来在屋内飞翔,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也正是与我的旅行体验有着很多相同之处。“金色的阳光一点点飘移在古格遗址的上空,在这个千年土林之上,仰望天空,深蓝没有一丝云,广阔,如同大海的深邃。” 人在旅途,万物复苏,越是走在户外之途,越是容易被触动和感悟。 大鹏十几年户外的经历,八次进藏,八次进疆,十次进川,十二次进滇,包括他徒步进入西藏南部边境线的墨脱之旅,让他有足够的心灵释放来寻回他真实的体验和思想,传递他对于西藏人文旅行的理解。 一次次的冲动,一次次的欣喜,一次次的回忆,一次次的流连忘返。 他决定把他经历过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旅途,用他自己特有的观点去诠释这些积压在心中很久的热情,从色彩分析和色彩心理的角度上去解释自己对于旅途的理解,有故事、有幻想、有狂野、有浪漫,于是他写了这本书。书中就向你展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旅行思想画卷,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幻想。“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明亮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与独立;暗沉的蓝,象征着诚实、信赖与权威”。 书中那么多的目的地都被作者分别注解和剖析,在解答作者自己对于色彩与旅行的关系之时,也为读者奉上了自己的全部色彩思想。从白色的阿里、蓝色的梅里雪山、黑色的澳门、紫色的泸沽湖、黄色的江南水乡,以及粉色的丽江。每一章节都用自己对于不同色彩的分析理解把各个色彩分成了不同的符号,再把每个符号冠在每一段旅途的目的地之中延伸出更有深度的意义。 白色的阿里,大路朝天。 紫色的泸沽湖,一段爱恋永远不变。 “经历了商海潮水,也经历了失败的痛苦,内心有一种渴望宁静的追寻,蓝色成了我最佳的选择”,作者在书中也这样描述他自己。 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的一种生活、精神上的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也都有自己对于旅行不同的付出和收获,就像作者在书中把各个不同的目标融化在不同的色彩中,融化在千变万化的想象之中,融化在你我追求生活、追求梦想的幸福之中。 勉励大鹏新书的同时,我也给自己送上一个勉励:无论命运是否多舛,大路朝天。无论生活是否多变,热爱工作,热爱旅行,热爱家庭,永远不变。好看,有意思!
评分
☆☆☆☆☆
茗说 吴从先
评分
☆☆☆☆☆
述煮茶泉品 叶清臣
评分
☆☆☆☆☆
整理校注者简介
评分
☆☆☆☆☆
日文版凡例
评分
☆☆☆☆☆
茶略 顾起元
评分
☆☆☆☆☆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予全文登录,并作了详细的校对和注释。全书共收录历代茶书近120种(包括辑佚),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茶书遗产所作的最完备的清查、鉴别、收录和校注。极大地方便了今后研究茶史、茶文化者的检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