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材: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

双语教材: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瑶,吴超群,沈大棱 编
图书标签:
  • 细胞生物学
  • 双语教材
  • 生命科学
  • 医学
  • 生物学
  • 细胞
  • 教材
  • 第二版
  • 英语学习
  • 专业英语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94602
版次:2
商品编码:112144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双语教材: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教学组牵头,组织国内外综合、师范、医学、农林等有关院校的11位多年从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及科研的教授和专家,并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Georgee R.stark教授直接指导下编写完成。在系统阐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周期调控、分化发育、癌变、免疫、衰老与凋亡等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正文全部用英语编写,语言上做到简练与通俗,科学上做到精确与先进;既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反映各领域的发展前沿。为便于读者自学并同时掌握中、英文双语概念,各章尾附有思考题,教材的附录为细胞生物学常用词汇的中文解释。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cell biology
1.1 What is cell biology
1.2 The cell theory
1.3 Cell is the basic unit of life
1.4 Diversity of cells
1.5 The prokaryotic cell
1.6 The eukaryotic cell
1.7 Morden cell biology
1.8 The technology of cell biology
1.9 Training the scientists of tomorrow

Chapter 2 Chemical components of cells
2.1 Chemical bonds
2.2 Organic molecules

Chapter 3 Biomembrane and cell surface
3.1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 of biomembranes
3.2 Plasma membrane
3.3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3.4 Cell junction and adhesion molecules
3.5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cell wall

Chapter 4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s and transport
4.1 Organelles
4.2 Protein sorting inside cell
4.3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vesicular transport
4.4 Secretory pathways
4.5 Endocytic pathways

Chapter 5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5.1 Mitochondria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5.2 Chloroplasts and photosynthesis
5.3 The origins of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Chapter
6 Cytoskeleton
6.1 Microtubules
6.2 Actin filaments
6.3 Intermediate filaments

Chapter 7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7. ]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their receptors
7.2 Nitric oxide crosses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actives intracellular enzymes directly
7.3 Functions of cell surface receptors
7.4 Signal network system
7.5 Cell signaling and the cytoskeleton
7.6 Cell communication in plants

Chapter 8 Nucleus and chromosomes
8.1 The nucleus of a eukaryotic cell
8.2 The nuclear envelope
8.3 Structure of the nuclear pore complex and its role in nucleocytoplasmic exchange
8.4 Chromosomes and chromatin
8.5 Nucleolus and ribosome biogenesis
8.6 The nuclear matrix

Chapter 9 Cell cycle and cell division
9.1 An overview of the cell cycle
9.2 Regulation of the cell cycle
9.3 Cell division

Chapter 10 Cell differentiation
10.1 Introduction
10.2 Cells with potency of differentiation
10.3 Stem cells
10.4 Epigenetic view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10.5 The major cell differentiation systems

Chapter 11 Cell senescence and apoptosis
11.1 Senescence
11.2 Apoptosis
11.3 Senescence versus apoptosis
Chapter 12 Cells in immune system
12.1 The immune system
12.2 The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12.3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12.4 Innate immune system
12.5 Adaptive immune system

Chapter 13 Cancer cells
13.1 Basic knowledge about cancer cell
13.2 Carcinogenesis
13.3 The genes involved in cancer
13.4 The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hanges of cancer
13.5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References
Glossary

前言/序言

  了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我们曾先后尝试过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选编原版教材部分章节、自编英语讲义等方法,但总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国外原版教材篇幅太大,不适合国内教学要求与学时安排,且价格不菲,很难做到学生人手一册;选编原版教材部分章节有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的问题;自编英语讲义则由于印刷条件所限,图文不够清晰,同时内容上也受到教师个人专长范围的限制。所以,深感有必要联合各个高校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编写一部适合国内教学要求的双语教材。经过几年的筹划,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CellBiology,教材。
  本教材由国内外10多位教授和专家参与编写,他们都是各院校系所多年从事“细胞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国外工作经历,拥有丰富的基础教学和双语教学经验。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编写细胞生物学中自己比较熟悉并了解最新进展的内容。
  为了适用生命科学包括理工、医农、师范本科“细胞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分为14部分,第l-13章全用英语编写;Glossary是英汉对照细胞生物学术语,各词条用汉语解释,以方便初学者查阅。作为一门基础课教材,我们力求内容上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使之既能反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技术,又能
  反映学科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发展方向。由于是用英语写作,还要求语言精确简练,为此我们在完成初稿后,特邀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莱纳研究所(LernerResearchInstitute,The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Cleveland,Ohio.LJSA)原所长、复旦大学荣誉教授、著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G.R.Stark教授作为顾问对本教材各章进行严格仔细的审阅和修改,并为本教材作序。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长期鼓励和支持,协助组织策划和落实了本教材的编写计划,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使本教材成为国内首批全英文教材之一。在编写过程中,博士生王敬文、陈东红等在整理稿件、文字打印、电脑扫描、图文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我们一并深表感谢!
  本教材由多位作者参与编写,虽经轮流传阅,相互修改,最后由主编统稿而成。由于水平和时间的限制,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再版时纠正。
  谨以本教材献给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一篇关于《双语教材: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的图书简介,力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且不包含任何关于该书本身的具体内容。 --- 跨越知识的边界:探索生命的微观图景 导言: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在人类对自然界不懈探索的征途中,生命科学始终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从宏观的生态系统到微观的分子互动,每一个层次的深入剖析都为我们揭示了生命本身的复杂与精妙。本书,作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学习者构建起一座坚实的认知桥梁,使其能够跨越不同语言和专业背景的障碍,深入领会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脉络与核心概念。 我们深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的学习工具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思维的催化剂。因此,本书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都力求达到严谨性与实用性的完美平衡,确保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同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构建:学科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某一特定科学领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述。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现代生物学进步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功能的实现机制,以及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内在规律。 结构化布局:全书被精心划分为若干逻辑清晰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这种结构化的设计确保了学习过程的连贯性。读者可以从基础概念的建立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过程的解析,最终触及当前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例如,在基础部分,我们会详细勾勒出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件的形态和特性;而在进阶部分,则会深入探讨这些元件如何协同作用,实现诸如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自我复制等关键生命功能。 概念的精确性:科学的严谨性要求术语和定义的准确无误。本书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始终坚持采用当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和最新的研究发现来界定关键概念。这种对精确性的执着,是确保读者未来能够顺利接轨专业学术讨论的基础。我们不仅呈现“是什么”,更着重阐释“为什么”和“如何是”,力求让读者对每一个科学结论的来源和证据链有清晰的认识。 图文并茂的叙事:为了应对复杂概念带来的理解挑战,本书采用了大量的辅助性视觉材料。这些图示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补充,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认知工具。它们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现了抽象的结构、动态的过程以及数据间的关系。通过图表的引导,即便是最为复杂的分子机制,也能被分解为易于理解的步骤,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 跨文化学习的桥梁:语言的助力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独特的双语呈现模式。这种模式的设计初衷,并非仅仅是提供两种语言的简单对照,而是要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桥梁。 提升专业词汇的掌握度:在任何一门科学学科中,专业术语的精确理解至关重要。双语对照的结构,允许学习者在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时,能够立即将其与对应的、在国际上通用的专业表达方式联系起来。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词汇的记忆效率和使用准确性,为日后阅读原版专业文献或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习惯于在不同语言框架间切换思考,能够培养学习者更为灵活和多维度的分析视角。当面对需要用不同表达方式来阐释同一个科学原理时,学习者将被迫超越字面翻译的局限,真正抓住概念的核心内涵。这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科研人才尤为重要。 辅助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对于初学者而言,母语的解释可以作为理解的基石;而随着知识的深入,对目标语言的接触频率和深度则会自然增加。本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这种动态的学习曲线,使得教材能够伴随学习者从入门到精通的全过程,提供持续的支持。 学习体验的优化:超越阅读的范畴 我们相信,有效的学习是主动的、互动的过程。因此,本书的编排处处体现了对学习体验的深度考量。 案例驱动的教学法:理论的灌输往往是枯燥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来自真实科研领域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置于实际的科学问题背景下进行考察。通过对这些真实情境的分析,学习者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践意义和挑战性。案例的引入,将“死知识”转化为“活的工具”。 自测与反思的机制: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设置了精心设计的复习和思考环节。这些环节可能包含概念检验题、开放性讨论问题,甚至是一些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的小型项目。它们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考核,而在于引导读者进行主动的回顾和批判性思考,及时发现和填补知识上的盲点。 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猛,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本书在第二版的修订过程中,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学科内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新技术的出现。力求在介绍经典理论的同时,也能将读者导向当前研究的最前沿,使其所学的知识体系是与时俱进的,具有面向未来的视野。我们努力确保书中呈现的知识图谱是当前学科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可靠的版本之一。 结语:开启未来的探索引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它更是我们对学习者发出的一份邀请函——邀请您加入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宏大叙事中来。我们期望,通过这套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学习材料,读者能够扎实地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双语进行专业交流,并最终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未来的学术道路或职业生涯中,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杰出人才。 掌握了这门学科的钥匙,便拥有了理解生命世界运作机制的强大能力。我们期待与您一同,开启这段充满发现与挑战的知识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跨学科背景的学习者来说,一本能够兼顾理论深度和实用性的教材至关重要,而《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理论上的完美,而是非常注重将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的章节,这让我能够看到,我们所学的细胞生物学知识,是如何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在讲解癌症的发生机制时,书中不仅分析了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异常,还进一步探讨了靶向药物的开发思路,这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现代医学的进步感到惊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都来自于真实的科研和临床实践,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具体。通过这些案例,我不仅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还了解了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那些希望将细胞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科研或临床实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让我意识到,细胞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连接生命科学和医学应用的重要桥梁。

评分

我一直对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而《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细胞微观世界的大门。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它循序渐进,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其他教材,但往往因为过于理论化而感到沮丧,而这本书却能让我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都力求清晰明了,而且充满了逻辑性。例如,在讲解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时,作者巧妙地将抽象的蛋白质分子与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联系起来,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为何如此重要。此外,本书还非常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每一章的内容都与前后章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知识点的零散,而是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之前的章节,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一直对细胞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很多教材的插图都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拿到这本《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后,我彻底被它的图解深深吸引。从清晰度到细节的呈现,都达到了我从未想象过的高度。那些经典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书中的图像下仿佛拥有了生命,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在细胞内复杂而有序的运作。特别是那些三维立体图,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原本难以想象的空间结构关系。而且,它还巧妙地运用了不同颜色的标记来区分不同的分子和结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经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欣赏这些插图,仿佛在进行一次微观世界的探索之旅。即使不看文字,光是这些精美的图像,也足以让我对细胞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动态过程的插图展示,比如蛋白质的合成、信号传导的通路,这些动态过程被生动地捕捉下来,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这本书的插图质量,绝对是市面上同类教材中数一数二的,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

评分

我一直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感到着迷,而《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这本书,则让我对这个微观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科学原理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描述,那些复杂的分子的相互作用,被描绘得如同精心编排的舞蹈,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它不仅仅是呈现事实,更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书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我们去独立思考,去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我还会经常与我的朋友们讨论书中的内容,大家分享彼此的理解和体会,这让我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这本书让我对细胞生物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生命科学本身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评分

坦白说,在入手这本《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2版)》之前,我对细胞生物学一直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它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剖析,仿佛有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作者在讲解时,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和类比,将那些抽象的生化反应和分子机制,转化为我能够理解的语言。例如,在解释DNA复制时,它不仅仅是罗列一堆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明白了“解旋酶”、“DNA聚合酶”这些关键角色的作用,就像一场精密的手术。而且,本书在梳理知识点时,也做得非常出色。每一章的开头都有清晰的导读,结尾也有全面的总结,这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和“研究进展”的栏目,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趣味性,也让我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讨喜,既不失严谨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评分

书纸张很好,是正版,不错!

评分

书纸张很好,是正版,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索性再离题远一些……书中涉及的关键地点有的甚熟,旅顺和刘公岛都已去过不止一次,感觉国耻国难无非都是旅游的幌子,默然地看,黯然地离开,难以想象一战而朝野家国俱丧的景象。观罢此书,重游时当能摆脱茫然与激愤,留心拣拾细节。

评分

说到细节,不得不承认,拿到书便开始翻找那段无法忘记的情节,最终仅得一行:“生死的最后关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似欲与敌舰冲撞,追敌途中舰体中部爆炸沉没,240余名官兵阵亡。”无论对于这段史实有着多少争议或者后世对其评价是否客观,这始终是甲午战争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倾斜中的巨舰在有心杀贼无力纠偏的船长的操纵下欲与强敌同毁而不可得。时至今日,每见有弱国或组织被清剿,或是草民暴起被捏毙之新闻,当年电视剧中那个把“邓、世、昌”三个字喊得铿锵有力的意气少年便会猛地出现。小时候一次次地盯着电视屏幕,希望那段海面能被愤怒烧干,总是失望。

评分

其实即使制度腐朽内忧外患,细节的打磨和微力的结合也并非不能令车轮沿着既定方向前进,然而意外频发的路段,一旦转向,便再无挽回之巨力,所留下的扭曲的车辙就是历史。

评分

英文教材 看起来比较费时 书不错

评分

写至此处已经寻不到主题,只觉本无喜怒之心忽觉阴冷,也明白了几百页看似笨拙的直接对比之意义所在。正如足球比赛过后的数据统计,败者不但要痛苦地回顾,还要找出差距,力求败得明白。这对于球赛和战争这些概率事件的失败方来说的确残忍,然而长期和全面的数据会使腐坏者、投机者和“屌丝”无所遁形。李鸿章不是救世主,邓世昌也不是妖人,通往历史G点的路很长,一生难得一次,但若是在潮吹前没有做好准备,就会被无情地喷出历史幽暗的长廊之外,失去生的机会。(小米后半段你这是变身了吗?)

评分

与众多海战史和清日战争(这个名称虽然古怪,但接受起来也还容易)研究的大牛比起来,我对这段历史基本上处于无知状态。当然这种无知仅限于缺乏遍览枯燥史料的动力和逮住一只牛角穷钻不舍的毅力,对于基本史实和结果还是了解一些,因为这实在是场并不复杂的战争。然而与战争流程的简单粗暴和莫名其妙相比,似乎有一条主线操纵着结果,又似乎是看不见的国家气运作祟,而最终落实到亲历者全部作古的今日,就只能从纸面上寻找答案的蛛丝马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