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湖湘文庫:渠陽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鶴山集》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宋開慶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核校,比較接近《渠陽集》的全貌。
《湖湘文庫:渠陽集》共十八捲,其中《古詩》一捲,《書》三捲,《記》四捲,《序》、《銘》、《跋》各一捲,《墓誌銘》七捲。
內頁插圖
目錄
渠陽集捲之一
古詩
肩吾摘取“傍梅讀《易》”之句以名吾亭,且為詩以發之,用韻答賦
次韻永平令江叔文鶴山書院落成詩
生朝李肩吾貽詩,次韻為謝
次韻李肩吾讀易亭山茶梅
再賦
鶴山書院前為荷塘三,即其小嶼築亭久矣,春後八日始榜日芙蓉州
再韻和者盈軸,次韻謝之
通道硃宰求時齋字,李肩吾賦詩,次韻
撫州崇仁縣玉清觀道士黃石老工古篆,以李公父書來問字
題尹商卿起宗自信齋
兄子高斯得赴廷對
丁大監文伯得餘近作,讀之疾愈,以詩見貽
先立春一日,電雷雪交作,程叔運賦詩,次韻
朝字韻詩,諸丈倡酬未已,再次韻
送程叔運、高不妄西歸
湖北提刑林寺丞嶽赴召,以書索詩
中鞦無月,分韻得狂字
九月分韻得寒字
送吳門葉元老歸浮光
題東歐王友直尚友堂
贈造琴道士劉發雲,劉亦解緻雷
洪士龍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捨記》見問
張永平轄作亭於渠河之右,予請名以觀,而通守江君塤賦古詩二十有二韻以落之,用韻和答
次韻廬陵劉時見懷
渠陽集捲之二
書
答林知錄觀過
答昌化潘知軍子順
答武岡李通判
答荊門張僉判元簡
答遂寜李侍郎
答任總乾
答長沙李縣丞元宗
答曾參政從龍
答劉提乾子澄
答贛州聶侍郎子述
答張大監忠恕,張忠獻之孫
答張大監
答袁衢州甫
答黃子纔輅,硃文公外孫
……
渠陽集捲之三
渠陽集捲之四
渠陽集捲之五
渠陽集捲之六
渠陽集捲之七
渠陽集捲之八
渠陽集捲之九
渠陽集捲之十
渠陽集捲之十一
渠陽集捲之十二
渠陽集捲之十三
渠陽集捲之十四
渠陽集捲之十五
渠陽集捲之十六
渠陽集捲之十七
渠陽集捲之十八
精彩書摘
答林知錄觀過
某居靖二年,士風民俗久益相宜。城東築室數椽,為聚友讀書計。士人雖聞見稍陋,然無利祿之誘,故質實近本;無紛華之說,故寡欲易足。又得舊友偕行,相與切磋究圖,自謂庶幾不虛是行矣。來書縷縷奬飾存勞,隻有感激。某頃作《鶴山書院記》,謂古今無未定之天,蓋吾儕分上隻有負罪引慝,何暇怨尤?故不敢以詩人夢夢之說為然。今觀來諭,則天意果難諶,若此又嘆窮理之未盡也。息交絕遊之誨,敢不敬承!
答昌化潘知軍子順
某恰書山中二考,溫尋舊讀,粗有絲發之進,自謂不虛此行。顧蜀稷未清,淮氛日甚,有如來教所謂浙西水災者,特其一端耳。每一念之,不勝及緯之憂。是間雖甚僻陋,猶有潭、鄂、洪、袁間朋友。近書能言流殍寇賊之害,雖罪戾之餘,豈暇與聞時事?而君臣義重,終不得而恝然。誨諭諄諄,懷人憂世之意蔚乎其可掬,所以燠休羈窮奬飾愚陋者,尤極廑鄭,而循涯揆分,不足以當此,隻有愧荷。
答武岡李通判來諭俾作一賀緘,不必求歸,此非愛予之至不及此。但嚮來在外,元不作子公書,今在罪籍,忽爾破戒,心實難之。恐淹速亦不在此。聞遷謫諸公亦有煎迫大甚者,反為所紿,此可見無關得喪也。
答荊門張僉判元簡
《先天廬吟》蓋欲追蹤②邵子,此用功非一日。某凡三遊東南,行半天下,交道亦廣矣,如邵《易》,少有能知之者。惟鄉間有張文饒,名行成,自號觀物先生,頗得象數之詳,有《通變》、《經世》、《述衍》、《翼元》、《元包》、《潛虛》、《觀物》七書。大意謂:理者,太虛之實義;數者,太虛之定分。名形之初,因理而有數,因數而有象;既形之後,因象以推數,因數以推理。今不可論理而遺數。此等說極精,僉判曾見之否?程《易》明白完粹,無智愚皆知好之。如邵《易》,不藐之為象數,則憚其難知。嘗欲為之發明,今茲未能也。得生還之後,多活幾年,儻③可以畢此願乎?餘詩大抵精當,但銅屏篆體多誤,隻是鑄工杜撰,諸公褒飾太過。嚮侍坐時精采燁燁,今來詩多有衰病之語,豈詩傢常詞邪?其信然邪?
……
前言/序言
魏瞭翁《渠陽集》,凡十八捲,其中《古詩》一捲,《書》三捲,《記》四捲,《序》、《銘》、《跋》各一捲,《墓誌銘》七捲。
魏瞭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學者稱鶴山先生。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寜宗慶元五年(1199)進士第二及第,曆官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知嘉定府、漢州、眉州、濾州、潼川府,權工部侍郎。理宗寶慶元年(1225),史彌遠當政,以“封章謗訕”、“朋邪謗國”、“欺世盜名”罪名,落職奪三秩,謫居靖州,紹定四年(1231)復原職,進寶章閣待製,為潼川路安撫使、知濾州、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土院、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知福州,終福建安撫使。年六十卒,謚文靖。
《宋史·儒林傳》有傳,稱魏瞭翁“年數歲,從諸兄入學,儼如成人。少長,英悟絕齣,日誦韆餘言,過目不再覽,鄉裏稱為神童。年十五,著《韓愈論》,抑揚頓挫,有作者風”。又稱其為官漢州,“尊禮耆者,簡拔俊秀,朔望詣學宮,親為講說,誘掖指授,行鄉飲酒禮以示教化,增貢士員以振文風。復蟆頤堰,築江鄉館,利民之事,知無不為。士論大服,俗為之變”。又稱其為學,“丁生父憂,解官心喪,築室白鶴山下,以所聞於輔廣、李燔者開門授徒,士爭負笈從之,由是蜀人盡知義理之學”。
魏瞭翁所處的南宋時代,內憂外患,積貧積弱。“權臣相繼,內擅國柄,外變風俗,綱常淪敦,法度墮弛,貪濁在位,舉事弊蠹,不可滌濯。”(《宋史》本傳)魏瞭翁以長於吏治著稱,而其一生學術根柢實在於傳承理學。黃宗羲、全祖望稱其私淑硃熹、張械,《宋元學案》列為《鶴山學案》,摘其《師友雅言》、《鶴山大全集》、《鶴山奏劄》中精要。當南宋時,魏瞭翁與真德秀為友,相與推崇程硃,人多以真、魏並稱。而全祖望則雲:“謹案嘉定而後,私淑硃、張之學者日鶴山魏文靖公。兼有永嘉經製之粹而去其駁。世之稱之者以並之西山(真德秀),有如溫公(司馬光)、蜀公(範鎮),不敢軒輊。梨洲則曰:‘鶴山之卓犖,非西山之依門傍戶所能及。’予以為知言。”近人繆荃孫有《魏文靖公年譜》,近年彭東煥作《魏瞭翁年譜》,蔡方鹿著《魏瞭翁評傳》,張文利著《魏瞭翁文學研究》,對其生平、學術有詳盡論述。
湖湘文庫:渠陽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從祀孔廟的魏瞭翁著作。
評分
☆☆☆☆☆
薛氏文集《浪語集》三十五捲,由其侄孫薛旦編次,於寶慶二年(1226)刊行。宋本惜已不存,明代以來,刻本絕少,常見者為幾種抄本。明祁承?《澹生堂藏書目》捲十三《續收》著錄《艮齋浪語集》十冊,為現存最早的抄本,藏南京圖書館。清代又有康熙貢生硃霞抄本(鐵琴銅劍樓舊藏)及《四庫全書》本。同治十年(1871),金陵書局據丁丙藏明抄殘本及硃學勤藏舊抄本,刊刻於世。光緒八年(1882),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匯刻《永嘉叢書》時,孫詒讓又對金陵書局本做瞭校核,為現存校核較為精審的刻本。此次整理,即以光緒間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刻、孫詒讓校核的《永嘉叢書》本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清硃霞抄本為校本。
評分
☆☆☆☆☆
《渭南文集》在陸遊生前並未刻印,直至寜宗嘉定十三年(1220),始由其子陸子遹在溧陽學宮將其刊刻問世。嘉定十三年刻本現隻存殘本,藏國傢圖書館,缺捲三、捲四、捲十一、捲十二四捲。此後比較有代錶性的是幾個明本,一是明弘治十五年(1502)锡山華珵銅活字本。此本依據嘉定刊本描摹、擺印而成。二是明正德八年(1513)梁喬刻本。此本與嘉定刊本不盡相同,捲數為五十二捲,內容上亦有差彆。但從其語涉宋廷處皆空一格來看,亦應齣於宋刻。三是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該本在華氏活字本基礎上重加校訂而成。毛氏還在嘉定刊本五十捲的基礎上補遺二捲,但所補文章恐不閤陸遊本意。
評分
☆☆☆☆☆
評分
☆☆☆☆☆
薛氏文集《浪語集》三十五捲,由其侄孫薛旦編次,於寶慶二年(1226)刊行。宋本惜已不存,明代以來,刻本絕少,常見者為幾種抄本。明祁承?《澹生堂藏書目》捲十三《續收》著錄《艮齋浪語集》十冊,為現存最早的抄本,藏南京圖書館。清代又有康熙貢生硃霞抄本(鐵琴銅劍樓舊藏)及《四庫全書》本。同治十年(1871),金陵書局據丁丙藏明抄殘本及硃學勤藏舊抄本,刊刻於世。光緒八年(1882),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匯刻《永嘉叢書》時,孫詒讓又對金陵書局本做瞭校核,為現存校核較為精審的刻本。此次整理,即以光緒間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刻、孫詒讓校核的《永嘉叢書》本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清硃霞抄本為校本。
評分
☆☆☆☆☆
薛氏文集《浪語集》三十五捲,由其侄孫薛旦編次,於寶慶二年(1226)刊行。宋本惜已不存,明代以來,刻本絕少,常見者為幾種抄本。明祁承?《澹生堂藏書目》捲十三《續收》著錄《艮齋浪語集》十冊,為現存最早的抄本,藏南京圖書館。清代又有康熙貢生硃霞抄本(鐵琴銅劍樓舊藏)及《四庫全書》本。同治十年(1871),金陵書局據丁丙藏明抄殘本及硃學勤藏舊抄本,刊刻於世。光緒八年(1882),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匯刻《永嘉叢書》時,孫詒讓又對金陵書局本做瞭校核,為現存校核較為精審的刻本。此次整理,即以光緒間瑞安孫氏詒善祠塾刻、孫詒讓校核的《永嘉叢書》本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清硃霞抄本為校本。
評分
☆☆☆☆☆
魏瞭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學者稱鶴山先生。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寜宗慶元五年(1199)進士第二及第,曆官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知嘉定府、漢州、眉州、濾州、潼川府,權工部侍郎。理宗寶慶元年(1225),史彌遠當政,以“封章謗訕”、“朋邪謗國”、“欺世盜名”罪名,落職奪三秩,謫居靖州,紹定四年(1231)復原職,進寶章閣待製,為潼川路安撫使、知濾州、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土院、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知福州,終福建安撫使。年六十卒,謚文靖。此書很好,趁活動購入。
評分
☆☆☆☆☆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龍(又作士隆),號艮齋,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曆仕鄂州武昌令、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薛季宣師從二程弟子袁溉,後又與硃熹、呂祖謙等相往來。其學“主禮樂製度,以求見之事功”(全祖望《宋元學案》捲五二按語)。反對空談義理,注重經世緻用。是永嘉學派的創立者之一。薛氏著述甚豐,撰有《古文周易》、《書古文訓》、《春鞦經解》、《周禮釋疑》、《論語直解》等,然多亡佚。
評分
☆☆☆☆☆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