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叢書·華言與蕃音:中古時代後期東西交流的語言橋梁》包含20篇文章,是作者20多年來在內陸亞洲史、中外關係史、古代語言文字典籍等研究領域研究成果的匯集。內容主要涉及到唐代以後至清朝初年波斯語等語言在中國官方和民間的教授與傳承、古代中國波斯語教材研究、“小經”文字研究、古代中國對中亞西亞地區聯係中的語言問題、中國古代雙語字典的編纂及對幾部古代語言學研究著作如《米諾哈誌》等的研究。從整體上看作者側重於從曆史比較語言學方麵著手來探討古代中國與中東地區的文化交流史。
作者簡介
劉迎勝,男,河南省獲嘉縣人,1947年生於山東沂水。學曆:1981年獲南京大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任職:1988年起為南京大學教授,1989年起為南京大學曆史係元史研究室主任,1990年起為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社會兼職: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2004年起),並任中國濛古學學會、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學會副會長。2010年起為清華大學國學院特聘兼職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外研究經曆:三度作為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員,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和班貝格大學任外籍研究員與客籍教授,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葡萄牙裏斯本大學與以色列希伯萊大學從事研究。三次代錶中國參加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與“遊牧/阿勒泰絲綢之路”考察,曾任國際考察隊副隊長和隊長。學術專長:濛元史、中外關係史、內陸亞洲及中國伊斯蘭文化研究,已發錶學術論著100餘篇(其中在境外以外文發錶20餘篇),齣版學術專著7部。
目錄
唐蘇諒妻馬氏漢、巴列維文墓誌再研究
唐元時代中國的伊朗語文與波斯語文教育
宋元至清初我國外語教學史研究
中國官辦波斯語教學教材源流研究
古代中原與內陸亞洲地區交往中的翻譯和語言學習問題
《迴迴館課集字詩》迴迴文研究
波斯語在東亞的黃金年月的開啓及終結
關於我國部分穆斯林民族中通行的“小經”文字的幾個問題
“小經”文字産生的背景——關於“迴族漢語”
迴族語言800年發展史簡要迴顧
迴族與其他一些西北穆斯林民族文字形成史初探——從迴迴字到“小經”文字
有關元代迴迴人語言問題
社會底層的漢一伊斯蘭文明對話——對迴族語言演進史的簡要迴顧
有關《簡明小兒錦一漢文一波斯/阿拉伯文辭源研究詞典》的編纂問題
中古亞洲大陸民族雙語字典編纂傳統——從《雙語辭典學導論》談起
中古時代後期東、西亞民族交往的三座語言橋梁——《華夷譯語》與《國王字典》的會聚點
十三一十六世紀中國與東亞以外地區交往的外交語言問題
《米諾哈誌》的作者及其波斯文動詞分類原則初探
《迴迴藥方》與中國穆斯林醫藥學
尋訪東乾人
前言/序言
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叢書·華言與蕃音:中古時代後期東西交流的語言橋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社會底層的漢一伊斯蘭文明對話——對迴族語言演進史的簡要迴顧
評分
☆☆☆☆☆
“小經”文字産生的背景——關於“迴族漢語”
評分
☆☆☆☆☆
一、東鬍早期的事跡
評分
☆☆☆☆☆
劉漢民,1962年11月生於山東青島,分彆於1983年、1988年、200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南開大學。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第6屆特約研究員兼體製改革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擔保赴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作為期18個月的訪問研究。主要研究方嚮為企業理論與企業製度、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比較製度分析等。曾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和《經濟學動態》等學術期刊發錶多篇有影響的論文,被轉載、引用數百次,參與撰寫的《公司治理》一書獲第11屆孫冶方經濟學奬和天津市優秀社科著作特等奬。
評分
☆☆☆☆☆
《迴迴館課集字詩》迴迴文研究
評分
☆☆☆☆☆
前言
評分
☆☆☆☆☆
唐元時代中國的伊朗語文與波斯語文教育
評分
☆☆☆☆☆
迴族與其他一些西北穆斯林民族文字形成史初探——從迴迴字到“小經”文字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