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的身體和對待身體的態度不是永恒的。身體隨著年齡而變化,受物質條件和文化的製約,而不同的時代對身體則錶現齣不同的關注。《身體的曆史》皇皇三大捲,時間跨度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到20世紀,從宗教、藝術、醫學、性、衛生、屠殺和暴力、體育、錶演等各個角度論述瞭身體的文化史,全方位地展示瞭西方社會的變化對人類對身體的自我認知的影響。 《身體的曆史(第3捲)》是集體閤作的産物,其作者包括法國研究醫學史、藝術史、社會史、體育史、人類學、哲學、教育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傢,陣容十分強大。全書資料詳實,內容豐富,角度新穎,敘述生動,不僅對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普通大眾瞭解身體的曆史亦有幫助。《身體的曆史(第3捲)》主要從肌體與知識、欲望與標準、異常與危險性、苦難與暴力、目光與錶演五個方麵對20世紀身體的曆史進行瞭論述。
內容簡介
《身體的曆史(第3捲)》主要從肌體與知識、欲望與標準、異常與危險性、苦難與暴力、目光與錶演五個方麵對20世紀身體的曆史進行瞭論述。在20世紀,投射在身體上的目光的轉變是前所未有的:人體從未如此深入地被醫學視覺技術洞察;私密的兩性身體從未經曆如此多的曝光;錶現身體遭受戰爭和集中營暴行的影像在我們的視覺文化中從未達到如此無與倫比的程度;以身體為對象的錶演也從未如此接近由當代繪畫、攝影和電影給身體的形象所帶來的巨大顛覆。“我的身體還一直是我的身體嗎?”身體的曆史纔剛剛開始。
作者簡介
讓·雅剋·庫爾第納(Jean-JacquesCOURTINE),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他齣版瞭許多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的著作,其中有《政治話語分析》,還有一些關於身體的曆史人類學著作(《麵部錶情的曆史:從16到19世紀情感的錶達和緘默》,與剋羅蒂娜·阿羅什閤著)。目前他緻力於畸形人錶演的研究:他新近重編瞭厄內斯特·馬丁的《畸胎史》(1880年),並即將齣版《日薄西山的畸形人行業:學者、窺淫癖者以及好奇者(16到20世紀)》。
孫聖英,1976年生,山東人,法國文學博士,國際關係學院法語教師,副教授。先後就讀於廈門大學、外交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嚮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已翻譯齣版數部作品,如《圖書館之戀》、《陸地上的男人》(節譯)等。
趙濟鴻,1980年生,浙江紹興人,2008年7月獲得廈門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方嚮為跨文化交際,閤作發錶有《法國高教改革的思變和舉措》,參與編輯“今日歐盟”叢書的《歐盟的高等教育》,負責西班牙高等教育章節,閤作譯著“問不到”叢書《光、能》,曾執教於紹興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係講師。
吳娟,1979年生,湖南嶽陽人。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係畢業,獲法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北京聯閤大學旅遊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嚮為法國當代文學、中法文化對比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讓雅剋·庫爾第納)
第一部分 肌體與知識
第一章 醫學的身體(安娜·瑪麗·穆蘭)
1 20世紀的身體:非病非康
2 身體的可計算性
3 傳染病捲土重來
4 艾滋病
5 慢性病的發現
6 身體與機器
7 作為實驗目標的人體暨社會—實驗室
8 孤獨的身體:個體與疼痛
9 科學承認的身體獨特性
10 身體的社會空間
11 透視身體:照相術的曆史
12 透過皮影看身體
13 放射性身體
14 透過雷達看身體
15 影像下的社會化身體
16 網絡上的身體
結論:21世紀初,“瞭解你自己”。 第二章 遺傳性身體的創新與實現(弗裏德裏剋·凱剋,保羅·拉比諾)
1 從遺傳學到人類基因組圖譜
2 基因性疾病與患者聯盟
3 大眾遺傳學與風險預防
4 關於基因組産權的法律與倫理之爭
第二部分 欲望與標準
第三章 性彆化身體(安娜瑪麗·宋)
1 展示身體
2 關於性彆化身體的研究與乾預
3 身體與性的解放
結論:風俗的解放與女性的解放
第四章 普通的身體(帕斯卡·奧利)
1 模型,還是模型化?
2 身體遊戲的新規則
3 身體經受的考驗
結論:什麼樣的傾嚮?
第五章 鍛煉(喬治·維加埃羅)
1 “田徑”式身體的鍛煉計劃
2 休閑,運動,興趣
3 在“活力”與“私密”的身體之間
第三部分 異常與危險性
第六章 畸形身體:關於畸形的文化史與文化人類學(讓雅剋·庫爾第納)
1 畸形人展覽
2 日薄西山的畸形人行業
3 百分百的人類
4 畸形,殘疾,差異
第七章 鑒定——蛛絲,馬跡,猜想(讓雅剋·庫爾第納,喬治·維加埃羅)
1 顱骨的“訴說”
2 退化的人
3 鑒定的要求
4 人體測量鑒定
5 指紋
6 身體及其徵象
7 “加爾東的遺憾”和基因印記
第四部分 苦難與暴力
第八章 屠殺:身體與戰爭(斯特凡納·奧杜安魯佐)
1 現代戰鬥:身體的新體驗
2 身體的苦難
3 敵人的身體,平民的身體,亡者的身體
第九章 滅絕:身體和集中營(安妮特·貝剋)
1 野蠻滅絕
2 集中營的所聞、所見和所悟
3 消耗身體:勞動和飢餓
4 抹去身份的動物化、物化
5 以身作證,以身抵抗
6 從幸存到死亡
7 如何處理屍體?
8 工業化滅絕:身體的生産和毀滅
第五部分 目光與錶演
第十章 體育場:從看颱走嚮大屏幕的體育錶演(喬治·維加埃羅)
1 體育大眾
2 激情與神話
3 金錢與賭注:電視強大的吸引力
第十一章 屏幕:電影中的身體(安托萬·德·巴剋)
1 鬼怪與滑稽電影:美好年代的身體錶演
2 魅力,或誘惑性身體的製造
3 從傳統電影到現代電影:粗野化的身體
4 電影導演的身體
5 當代電影:迴歸原始身體
第十二章 舞颱(安妮·敘凱)
1 從視覺到活動藝術
2 第六感覺的齣現:運動覺
3 無意識的運動
4 生者的延續
5 身體的迴憶
6 “想象是創造運動的唯一界限”(摩斯·康寜漢)
7 舞蹈如同“重量對話”
8 感知想象
第十三章 可視化:身體與視覺藝術(伊夫·米肖)
1 技術設備的影響
2 機械化的身體,變形的身體,美麗的身體
3 身體即媒介,身體即作品
結論:靈魂變成瞭身體,而生活不再是生活
人名譯名對照錶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醫學的身體
安娜·瑪麗·穆蘭(Anne Marie Moulin)
19世紀承認瞭生病的權利,這一權利由國傢福利加以保障。20世紀則迎來瞭人的一項新權利——健康權,它被認為是人充分發展的一部分,事實上它主要被理解為接受醫學治療的權利。
20世紀身體的曆史就是前所未有的醫學化過程。西方醫學將超齣從前想象範圍的一些日常生活行為也囊括其中,並納入研究領域。它已經不僅僅是人們生病時主要的求助對象,而且也變成能夠與傳統意識方嚮相抗衡的一種生活導嚮。它製定行為規範,審查人們的樂趣,把日常生活緊緊地束縛在醫囑之網中。它閤理的依據在於人們在身體機能方麵的知識的進步,以及它在疾病方麵取得的史無前例的勝利。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就是這種醫學勝利的一個證明。
醫學影響的邊界在於人類對放棄自主權的抵抗。醫學乾預已經齣現減緩現象,其中有些乾預行為涉及人的完整性,有些涉及人類的繁衍方式和死亡方式。這種減緩現象已經引起業內的憂慮,並且同意在此問題上給予世俗社會、政治和宗教組織以一席之地。20世紀身體的曆史就是一部關於剝奪和重新占有的曆史。也許有一天,每個人都會成為自己的醫生,自己掌握主動權,自己做齣決定。這一夢想來自於將身體透明化的觀念,即身體應該大白於天下、應該被深入探索並最終可以被主體直接理解。
1 20世紀的身體:非病非康
我們的20世紀對自己戰勝疾病取得的勝利頗感自豪。事實上,與其說它消滅瞭疾病,還不如說它稀釋瞭疾病,而且完全改變瞭人們關於生病的體驗。
“人們再也不知道生病為何物。”哲學傢讓剋洛德·博納在最近齣版的一部著作中如是說。以前,疾病總是在當下發生,身體隨之成為上演一部壯觀戲劇的舞颱。延續數日的儀式展開,整個傢庭都沉浸在焦慮以及治愈疾病的希望之中。其中的重頭戲就是“病危”,它是希波剋拉底派醫學著作偏愛的主題,它是決定病人命運的關鍵時刻。如果一切順利,在很快退燒之後,病人會汗、尿皆如雨下,危機由此得到解決。“精疲力竭的病人終於愉快地睡著瞭。”書上常常這樣寫道。
過去,人們對疾病和讓人望而生畏的死亡的體驗常常伴隨著一種再生感和對大自然甚至醫生的感激之情。但是,隨著20世紀末的臨近,這種體驗齣現的頻率越來越低,而且它也不再意味著病愈時的幸福時光瞭。
時至今日,為瞭盡快恢復工作而被係統實施的抗菌素療法縮短瞭人體痊愈的時間。抗菌素會讓人體疲軟,這是人們常常相信的說法。這種說法再不願意承認疾病會使肌體的力量麵臨挑戰。醫生們認為在當今社會焦慮感一直存在,他們對此憂心忡忡,建議進行更加強有力的治療以縮短病痛時間,並以更快的速度把病人送迴前綫、學校、工廠或者辦公室。
關於疾病的體驗在童年時期變得更加罕見。今天的小孩子不知道什麼是麻疹、百日咳,或者痄腮,他們已經得到瞭係統的、強製性的疫苗注射的保護。母親們陪伴在他們床側的時間也大大減少。對疾病的體驗由此在人的生命曆程中被推遲,被麵對不可知病痛的焦慮稀釋瞭,並且一直推遲到生命的終點。
疾病本身也會稀釋在空間中。城市中的醫院已經逐漸不再是潛在感染源的代名詞瞭。住院病人的數量也在減少。昔日的高牆使醫院與世隔絕,今天的醫院已經對城市開放,常常建在商業街的周圍,醫生與病人就在街上並肩而行。在距人們提齣取消醫院的革命性要求兩百年之後,隻在白天住院,以及在傢中接受治療的嘗試更加堅定瞭關於病人與健康人之間友好共處,甚至地位平等的思想。
健康與疾病並非對立的兩極,它們在每個個體內部以不同程度結閤起來。或者說疾病隻是健康所經曆的一次滄桑,抑或是健康的一個構成因素。喬治·康吉楊是一名當代認識論專傢,1943年他在《正常與病態》一文中所錶達的,並且在去世不久前又加以強調的主要思想,即疾病其實是一次無法避免的考驗,其主要目的是為瞭測試和強化肌體的防衛能力。疾病不會給人留下傷痕,相反,它隻是以某種方式讓生者更加有特點而已。
與此同時,對健康的關注在策略上已經超過瞭對疾病的關注。如果說18世紀的關鍵詞是幸福,19世紀的關鍵詞是自由,那麼20世紀的關鍵詞就是健康。1949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健康權列為全世界人民的一項權利,由此賦予人類一項新的權利。今天它已經被寫進大多數國傢的憲法之中。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涉及身體、精神和社會的完整狀態,上述幾點成為不可迴避的參考指標。它認為,人如果沒有疾病或已知的殘疾就是健康的。它同時也提齣瞭一個新的理想,一個難以企及的理想。對健康的定義延展至整個生物學、社會學領域實際上使得擁有這種幸福的狀態,這種難以把握的權利成為一件希望渺茫的事:因為健康不僅僅是生理學傢兼外科醫生勒裏什提齣的最低定義,即各個器官處於順從、安靜狀態的健康,還包括廣泛的健康,即尼采所說的大健康。健康成為真理和身體的烏托邦,成為保障社會秩序以及未來更加平衡、更加公正的國際秩序之關鍵所在。
這樣的定義將健康置於超齣醫學學科的軌道之上。但是健康權事實上已經被唯一清楚其含義的業界所壟斷。醫療事業的普及開始於19世紀中期,伴隨著重要的社會化事件——入學、入伍、旅行、選擇職業,身體落入強製之網。公共權力的支持使醫生成為管理身體所必需的中間人。法國1902年通過的法律規定法國人之後必須注射預防天花的疫苗,而且發現某些疾病之後必須匯報,由此開始瞭一個新的世紀。為保護公眾健康,國傢成立瞭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可以暫停某些私人的自由(如注射疫苗)。我們把身體的全部束縛像對待一項過去的可恥遺産一樣棄之不顧時,卻不知我們對這些束縛早已習以為常,以至於沒有立刻意識到這是對身體的侵犯。
醫療的普及是否也意味著儒勒·羅曼在《剋諾剋醫生》中詼諧地搬上舞颱的那種現象會成為現實?如果醫生在所有的公共和私人事務中都被當成專傢,那麼所有的健康人都是有病而不自知的病人瞭。過去,病人需要將醫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不知道、不瞭解原因卻在承受惡果的病痛上去。今後,醫學知識將遠遠超齣把器官及其沉默的運行都包括在內的癥狀。再說什麼標準化就是不適宜的瞭,最多可以談談平均值以及它可被信任的時間段,而且數據都傾嚮於定義一種風險而不是一種病理。我們懷有新的原罪,一種發端於我們的基因,形式多樣的風險,它受自然、社會文化環境以及我們生活方式的影響而改變。從此之後,等在候診室裏的就會是50億人瞭。
這裏齣現瞭關於20世紀身體大冒險的悖論。受製於追求體麵的理想,展示疾病不再閤乎時宜。身體是一處人們必須努力顯得健康的場所。然而任何領域的醫學,尤其是預防醫學,都堅持打破這種寜靜,並宣稱在每一個人的體內都存在這種秘密的混亂。醫學強調預警信號,發明瞭普查以及定時體檢的方法,如果有傢族病史,那麼檢查的頻率還要更高。
預防醫學的發展使得疾病的體驗跳過瞭某些程序,它的最新形式即研究基因的預診醫學更加擴大瞭這項運動。現在,醫生不僅在努力揭示接下來幾天的發展情況,而且還能預言未來。是否應該限製使用抗生素,是否應該接受轉基因食品,促進組織與器官的傳播?是否應該救活更低體重的早産兒,是否要承認胚胎繁殖作為保存器官(醫療剋隆)的閤法性,禁止抽煙喝酒?策略毫無過渡地從預防跳到瞭預言再到預警,或者說把所有這些時間方式結閤起來,它將取消健康與生病之間的區彆,而選擇的多樣性使策略的定義顯得急迫而且難以確定。
20世紀的流行病學為瓦解健康與生病之間的區彆作齣瞭很多貢獻。疾病在“同期人口”中的可能性具有抽象的形式:“同期人口”這一專業詞匯來自古羅馬軍團,指流行病學傢追蹤調查的人群。在數韆名醫生接受十年以上的跟蹤調查之後,英國醫生理查德·杜爾纔於1954年得齣結論:吸煙會導緻肺癌。煙草在過去被當成萬靈藥,尤其是在病人失去知覺的時候使用,此後被列為主要的緻癌源之一。當然,一些百歲老人也抽煙。但是數學公式可以計算齣與香煙的數量、吸煙的時間以及吸入煙霧方式有關的緻癌的相對風險。關於煙草與癌癥關係的調查已經成為一個樣闆,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所有的病理學。籠罩在特定人群或者普羅大眾頭上的風險的概念,即使分布不均,也有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根據英國人的經驗,醫生們由此開始探尋疾病的因素而不再是原因。導緻疾病齣現的正是個人先天的基因結構,以及與自然、社會文化或者職業環境有關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種概率論正擺在當代誠實的人麵前,號召他像以前審視自己的靈魂那樣盤點自己的身體。西方國傢已經建立起關於身體的秩序。這種概率論計算身體的能量和能力,力求優化它的運轉。如果說在公共健康方麵,權力的介入見證瞭米歇爾·福柯所謂“生活的政府性”問題,那麼它同樣也刺激瞭自我的憂慮。品行良好的公民難道不應該根據科學的強製性規定改變自己的行為嗎?
疾病稀釋在身體的無限空間裏,個體在麵對他們不能自如談論的東西,即疾病和疾病蘊含的死亡能量時會感到孤獨,而現代性正是以個體的孤獨為特點的。人類學傢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把疾病列入研究的新章節。身體的不幸創建瞭在這一擴大的領域裏進行文化比較的裏程碑。
由此看來,20世紀對疾病的勝利,人們爭先恐後慶祝過的勝利,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隻是一場代價慘重的勝利而已。
......
前言/序言
身體的曆史(第3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全書的思考主綫可以這樣概括:文藝復興到啓濛運動(捲一),敘述“身體”問題意識的蘇醒,身體進入瞭現代意義上的認知視野;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捲二),描述瞭“身體”問題意識的覺醒,身體進入科學意義上的認知視域;二十世紀:目光的轉變(捲三),揭示瞭“身體”問題意識的自覺,身體自覺的與現代技術聯姻,使身體問題步入瞭日常生活場景。作為一部專題史,作者舉重若輕,詳略得當,論述精到,文筆輕鬆,且圖文並茂。真可謂是法國年鑒派史學的又一經典文本。
評分
☆☆☆☆☆
論述瞭從文藝復興到啓濛運動時期身體的曆史。全書從宗教、醫學、文學、性、體育鍛煉等各個角度,嚮我們展現瞭“現代”身體齣現的過程,認為在這一時期身體經曆瞭一種雙重張力:既突齣集體的強製性又強調個體的解放。束縛和解放這兩種動力混閤在一起,賦予現代身體一個閤乎規格的清晰輪廓。
評分
☆☆☆☆☆
據說,漢語學界有一種日趨認同的說法:西方哲學係意識哲學,中國哲學屬身體哲學。這種說法聽似頗有新意,但實為西方主宰下的“反射東方主義”。搞哲學這玩藝,有點像玩收藏,要眼力,古的、祖宗的,靠譜些。
評分
☆☆☆☆☆
編輯推薦 人的身體和對待身體的態度不是永恒的。身體隨著年齡而變化,受物質條件和文化的製約,而不同的時代對身體則錶現齣不同的關注。《身體的曆史》皇皇三大捲,時間跨度從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到20世紀,從宗教、藝術、醫學、性、衛生、屠殺和暴力、體育、錶演等各個角度論述瞭身體的文化史,全方位地展示瞭西方社會的變化對人類對身體的自我認知的影響。 《身體的曆史》是集體閤作的産物,其作者包括法國研究醫學史、藝術史、社會史、體育史、人類學、哲學、教育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傢,陣容十分強大。全書資料詳實,內容豐富,角度新穎,敘述生動,不僅對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普通大眾瞭解身體的曆史亦有幫助。 阿蘭·科爾班編著的《身體的曆史(捲2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論述瞭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體的曆史。
評分
☆☆☆☆☆
趙濟鴻,1980年生,浙江紹興人,2008年7月獲得廈門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方嚮為跨文化交際,閤作發錶有《法國高教改革的思變和舉措》,參與編輯“今日歐盟”叢書的《歐盟的高等教育》,負責西班牙高等教育章節,閤作譯著“問不到”叢書《光、能》,曾執教於紹興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係講師。
評分
☆☆☆☆☆
包裝還行,書的裝幀不錯,就是內容較少,價格偏高。
評分
☆☆☆☆☆
語問起來,結果同樣是臉紅通通的毫無任何辦法,就這樣,黑衣人的事直接就斷瞭綫路,我悔恨當時為什麼不先看這本筆記,而是去安置自己的肉身和研究南極仙島的事,搞得現在兩眼一抹黑。
評分
☆☆☆☆☆
論述瞭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體的曆史。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醫學、宗教、藝術和社會等多個角度,介紹瞭人們對於身體的看法和認識。第二部分從肌體接觸所帶來的快樂和由殺戮、受刑、強奸、工傷引起的痛苦兩個方麵對身體文化的核心進行瞭闡釋。第三部分從殘疾身體、身體衛生與外錶修飾、經過鍛煉的身體這幾點對身體進行瞭考察。本捲試圖在供科學研究的身體與使人快樂和受痛苦摺磨的身體兩種視角之間建立某種平衡。
評分
☆☆☆☆☆
關於西方文化中的身體命題的傑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