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中醫藥名傢經典實用文庫:周仲瑛實用中醫內科學》以突齣中醫特色,濃縮名醫經驗,貼近臨床實際,體現時代特徵為宗旨,以期為讀者提供一部優秀、實用的中醫臨床參考書籍。
《中國中醫藥名傢經典實用文庫:周仲瑛實用中醫內科學》分上、下篇。上篇為總論,第一章導言,闡釋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介紹中醫內科學術理論源流,重點是在中醫內科學術發展史上有代錶或重要影響力的人物及書籍,勾畫齣發展的輪廓和學術體係;分段介紹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和命名原則、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綱要,係統闡述髒腑病機證素辨治概要、內科雜病辨治概要、內科急癥辨治概要、辨證論治的臨證應用、內科臨證技巧,使讀者係統地瞭解中醫內科的診治思路。下篇為各論,共分中醫內科常見急癥、肺係病證、心係病證、脾胃病證、肝膽病證、腎係病證、氣血津液病證、肢體經絡病證、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說、源流、病因病機、診斷與病證鑒彆、辨證、治療、特色經驗、預後轉歸、預防調護。
作者簡介
周仲瑛,齣生於1928年6月,祖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1941-1946年隨父周筱齋教授學醫,1947年就學於上海中國醫學院中醫師進修班,1948-1955年開業行醫。1955-1956年在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1956-1983年在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曆任住院醫師、主治中醫師、講師、副教授、副主任中醫師、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長。1983-1991年任教授、主任中醫師、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1983-1991年任南京中醫學院院長(曾兼中醫係主任),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990年獲全國高等院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1年獲全國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同年獲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首批授予的全國500名著名老中醫之一。2007年被聘為第一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醫診法”國傢級代錶性傳承人。2008年1月獲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2008年4月獲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王定一杯”中醫臨床國際貢獻奬。2009年5月被國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評為首批國醫大師。1985年起曆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工作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先後獲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纔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思想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稱號。主持、參與國傢級科研課題13項、省部級12項(4項同時列為WHO傳統醫學閤作項目)、廳局級11項,其中主持15項(省部級以上9項),獲科技進步奬2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3項)。研製並轉讓科研新藥5種,獲發明專利6項。齣版學術專著33部,其中主編24部。發錶學術論文284篇,第一作者105篇。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
第二節 中醫內科學術理論源流
第三節 中醫內科病證的分類、命名及其特徵
第二章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綱要
第一節 常見病機證素辨治概要
第二節 中醫內科急癥辨治概要
第三節 中醫內科雜病辨治概要
第四節 中醫內科臨證技巧
第五節 髒腑病機類證辨治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中醫內科常見急癥
第一節 外感高熱
第二節 肺炎
第三節 暴喘
第四節 真心痛
第五節 心力衰竭
第六節 疫斑熱
第七節 中暑
第八節 昏迷
第九節 厥脫
第十節 急性上消化道齣血
第十一節 瘧疾
第十二節 霍亂
第十三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
第二章 肺係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肺癰
第六節 肺脹
第七節 肺瘻
第八節 肺癆
第九節 失音
第三章 心係病證
第一節 心悸
第二節 胸痹
第三節 厥證
第四節 不寐
第五節 多寐
第六節 癡呆
第七節 健忘
第八節 癲狂
第九節 癲癇
第四章 脾胃病證
第一節 胃痛
第二節 痞滿
第三節 嘔吐(附:反胃)
第四節 吐酸(附:嘈雜)
第五節 噎膈
第六節 呃逆
第七節 腹痛
第八節 泄瀉
第九節 痢疾
第十節 便秘
……
附:常用方劑
精彩書摘
2.病機勾要
風病善變、善動,不但外邪犯錶常以風為先驅,即使是內生五氣也多因風而起。因肝為風木之髒,五髒之賊,故臨床上不但有風寒、風熱、風溫、風火、風濕、風水、風燥、風痰、風毒等諸多外邪作亂,而且還有肺風、肝風、脾風、腎風、腦風、腸風等諸多髒腑內風為患。風病善變,常與他邪復閤為患,且易相互轉化,變化多端。如陽熱素盛者外感風寒,極易轉為風熱;風熱進而可以變生風火;風火相煽則易引動肝風而齣現高熱、抽搐。盡管“傷於風者,上先受之”,但若“大風苛毒”來勢強勁,或與他邪復閤為患,其病變範圍可涉及周身上下,錶裏內外。
外風首犯肺衛,因風性輕揚,易於侵犯人體的上部和衛錶,臨床常以衛錶、肌膚、肢體、經絡見癥為主,實證居多,以風寒、風熱最為常見。內風易上冒、旁走,多以眩暈、震顫、肢體麻木、不遂、痙厥為主,有虛、有實。屬虛者為陰虛血少,筋脈失養;或水不涵木,以緻虛風內動。屬實者為肝陽化風,或熱極生風。虛實每多兼夾,如陽亢與陰虛可以互為因果。外風雖可入裏,引動內風;內風也可及錶,病及經絡,但其病位錶裏主次有彆,治法用藥亦有差異。
3.臨床特點
風的臨床特點為善行而數變,病情突然發作,來去無常,或變化多端,病變部位遊走或動搖不定。如風入關節、肌肉,則遊走疼痛,部位不定,錶現為風邪偏盛的行痹;風犯肺竅則噴嚏時作,鼻癢流涕,忽然而作,忽然而止,如過敏性鼻炎;血熱風盛則見皮膚風團癢疹,紅赤灼熱,時作時止,如蕁麻疹;風遏水阻可見突然眼瞼浮腫,四肢和全身皆腫,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風邪人絡,肝不主筋,可見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多見於破傷風等。若肝風與痰、火相互搏結,隨氣上逆,輕則頭暈目眩、四肢麻木、抽搐或震顫,重則突然昏僕、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而導緻中風的發作等。如此種種,皆與風病善變有關。
4.治療法則
外風宜祛,內風宜息。
祛散外風以荊防達錶湯為代錶方,平息內風以天麻鈎藤飲為代錶。但在外風引動內風時,祛風與息風兩法可以並用,或有時驅除外風之藥可以和平息內風之藥通假使用。如治療中風,防風、秦艽、全蠍、僵蠶、地龍共用,每獲良效;內傷頭痛,亦常配閤槁本、蔓荊子、白芷等治外風藥。
……
前言/序言
中國中醫藥名傢經典實用文庫:周仲瑛實用中醫內科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