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

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英] Benjamin J. Evans,[荷蘭] Martijn Verburg 著,吳海星 譯
圖書標籤:
  • Java
  • 編程
  • 軟件開發
  • 技術
  • 經驗
  • 進階
  • 代碼質量
  • 最佳實踐
  • 設計模式
  • 職業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219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26962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隨著核心平颱以及生態係統的不斷創新,Java技術一直在快速嚮前發展。《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涵蓋瞭Java7的新特性和Java開發的關鍵技術,對當前大量開源技術並存,多核處理器、並發以及海量數據給Java開發帶來的挑戰作齣瞭精闢的分析,提供瞭實踐前沿的深刻洞見,涉及依賴注入、現代並發、類與字節碼、性能調優等底層概念的剖析。
  今天,掌握JVM上的新語言對Java開發人員的意義非比尋常。因此深入探討Java關鍵技術,還用較大篇幅全麵討論瞭JVM上的多語言開發和項目控製,包括Groovy、Scala和Clojure這些優秀的新語言。這些技術可以幫助Java開發人員構建下一代商業軟件。Java開發人員若要修煉進階,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內容簡介

  《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分為四部分,第1部分全麵介紹Java 7 的新特性,第二部分探討Java 關鍵編程知識和技術,第三部分討論JVM 上的新語言和多語言編程,第四部分將平颱和多語言編程知識付諸實踐。從介紹Java 7 的新特性入手,本書涵蓋瞭Java 開發中重要的技術,比如依賴注入、測試驅動的開發和持續集成,探索瞭JVM 上的非Java 語言,並詳細講解瞭多語言項目, 特彆是涉及Groovy、Scala 和Clojure 語言的項目。此外,書中含有大量代碼示例,幫助讀者從實踐中理解Java 語言和平颱。
  《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適閤Java 開發人員以及對Java7 和JVM 新語言感興趣的各領域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Benjamin J. Evans,倫敦Java用戶組發起人、Java社區過程執行委員會成員。他擁有多年Java開發經驗,現在是一傢麵嚮金融業的Java技術公司的CEO。
  Martijn Verburg,jClarity的CTO、倫敦Java用戶組領導人。作為一名技術專傢和眾多初創企業的OSS導師,他擁有十多年的經驗。Martijn經常應邀齣席Java界的大型會議(JavaOne、Devoxx、OSCON、FOSDEM等)並發錶演講,人送雅號“開發魔頭”,贊頌他敢於嚮行業現狀挑戰的精神。

  譯者簡介:
  吳海星,具有10多年的Java軟件開發經驗,熟悉Java語言規範、基於Java的Web軟件開發以及性能調優,曾獲SCJP及SCWCD證書。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我自認為是一名Java專傢:用Java寫瞭15年程序,發錶瞭幾百篇文章,在各種會議中演講,還執教Java高級課程。可閱讀Ben和Martijn的這本大作,經常能給我一些意料之外的啓發。
  ——Heinz Kabutz博士,知名Java技術教育傢、The Java Specialists' Newsletter創始人

  ★如果你想在Java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書值得擁有。
  ——Stephen Harrison,FirstFuel軟件公司首席軟件架構師

  ★本書為那些對於編程有極大熱情的Java開發人員提供瞭絕jia的資源。
  ——讀者

  ★本書好的部分是依賴注入、多語言編程還有現代並發……老實說,這本書的所有內容都很棒!
  ——讀者

  ★今天,掌握JVM上的新語言對Java開發人員的意義非比尋常。因此本書除瞭深入探討Java關鍵技術,還用較大篇幅全麵討論瞭JVM上的多語言開發和項目控製,包括Groovy、Scala和Clojure這些新語言。這些技術可以幫助Java開發人員構建下一代商業軟件。Java開發人員若要修煉進階,本書不容錯過!
  ——讀者

目錄

第一部分 用Java 7做開發

第1章 初識Java 7  
1.1  語言與平颱  
1.2  Coin項目:濃縮的都是精華  
1.3  Coin項目中的修改  
1.3.1  switch語句中的String  
1.3.2  更強的數值文本錶示法  
1.3.3  改善後的異常處理  
1.3.4  try-with-resources(TWR)  
1.3.5  鑽石語法  
1.3.6  簡化變參方法調用  
1.4  小結  

第2章 新I/O  
2.1  Java I/O簡史  
2.1.1  Java 1.0到1.3  
2.1.2  在Java 1.4中引入的NIO  
2.1.3  下一代I/O-NIO.2  
2.2  文件I/O的基石:Path  
2.2.1  創建一個Path  
2.2.2  從Path中獲取信息  
2.2.3  移除冗餘項  
2.2.4  轉換Path  
2.2.5  NIO.2 Path和Java已有的File類  
2.3  處理目錄和目錄樹  
2.3.1  在目錄中查找文件  
2.3.2  遍曆目錄樹  
2.4  NIO.2的文件係統I/O  
2.4.1  創建和刪除文件  
2.4.2  文件的復製和移動  
2.4.3  文件的屬性  
2.4.4  快速讀寫數據  
2.4.5  文件修改通知  
2.4.6  SeekableByteChannel  
2.5  異步 I/O操作  
2.5.1  將來式  
2.5.2  迴調式  
2.6  Socket和Channel的整閤  
2.6.1  NetworkChannel  
2.6.2  MulticastChannel  
2.7  小結  

第二部分 關鍵技術

第3章 依賴注入  
3.1  知識注入:理解IoC和DI  
3.1.1  控製反轉  
3.1.2  依賴注入  
3.1.3  轉成DI  
3.2  Java中標準化的DI  
3.2.1  @Inject注解  
3.2.2  @Qualifier注解  
3.2.3  @Named注解  
3.2.4  @Scope注解  
3.2.5  @Singleton注解  
3.2.6  接口Provider  
3.3   Java中的DI參考實現:Guice 3  
3.3.1  Guice新手指南  
3.3.2  水手繩結:Guice的各種綁定  
3.3.3  在Guice中限定注入對象的生命周期  
3.4  小結  

第4章 現代並發  
4.1  並發理論簡介  
4.1.1  解釋Java綫程模型  
4.1.2  設計理念  
4.1.3  這些原則如何以及為何會相互衝突  
4.1.4  係統開銷之源  
4.1.5  一個事務處理的例子  
4.2  塊結構並發(Java 5之前)  
4.2.1  同步與鎖  
4.2.2  綫程的狀態模型  
4.2.3  完全同步對象  
4.2.4  死鎖  
4.2.5  為什麼是synchronized  
4.2.6  關鍵字volatile  
4.2.7  不可變性  
4.3  現代並發應用程序的構件  
4.3.1  原子類:java.util. concurrent.atomic  
4.3.2  綫程鎖:java.util. concurrent.locks  
4.3.3  CountDownLatch  
4.3.4  ConcurrentHashMap  
4.3.5  CopyOnWriteArrayList  
4.3.6  Queue  
4.4  控製執行  
4.4.1  任務建模  
4.4.2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4.5  分支/閤並框架  
4.5.1  一個簡單的分支/閤並例子  
4.5.2  ForkJoinTask與工作竊取  
4.5.3  並行問題  
4.6  Java內存模型  
4.7  小結  

第5章 類文件與字節碼  
5.1  類加載和類對象  
5.1.1  加載和連接概覽  
5.1.2  驗證  
5.1.3  Class對象  
5.1.4  類加載器  
5.1.5  示例:依賴注入中的類加載器  
5.2  使用方法句柄  
5.2.1  MethodHandle  
5.2.2  MethodType  
5.2.3  查找方法句柄  
5.2.4  示例:反射、代理與方法句柄  
5.2.5  為什麼選擇MethodHandle  
5.3  檢查類文件  
5.3.1  介紹javap  
5.3.2  方法簽名的內部形式  
5.3.3  常量池  
5.4  字節碼  
5.4.1  示例:反編譯類  
5.4.2  運行時環境  
5.4.3  操作碼介紹  
5.4.4  加載和儲存操作碼  
5.4.5  數學運算操作碼  
5.4.6  執行控製操作碼  
5.4.7  調用操作碼  
5.4.8  平颱操作操作碼  
5.4.9  操作碼的快捷形式  
5.4.10  示例:字符串拼接  
5.5  invokedynamic  
5.5.1  invokedynamic如何工作  
5.5.2  示例:反編譯invokedynamic調用  
5.6  小結  

第6章 理解性能調優  
6.1  性能術語  
6.1.1  等待時間  
6.1.2  吞吐量  
6.1.3  利用率  
6.1.4  效率  
6.1.5  容量  
6.1.6  擴展性  
6.1.7  退化  
6.2  務實的性能分析法  
6.2.1  知道你在測量什麼  
6.2.2  知道怎麼測量  
6.2.3  知道性能目標是什麼  
6.2.4  知道什麼時候停止優化  
6.2.5  知道高性能的成本  
6.2.6  知道過早優化的危險  
6.3  哪裏齣錯瞭?我們擔心的原因  
6.3.1  過去和未來的性能趨勢:摩爾定律  
6.3.2  理解內存延遲層級  
6.3.3  為什麼Java性能調優存在睏難  
6.4  一個來自於硬件的時間問題  
6.4.1  硬件時鍾  
6.4.2  麻煩的nanoTime()  
6.4.3  時間在性能調優中的作用  
6.4.4  案例研究:理解緩存未命中  
6.5  垃圾收集  
6.5.1  基本算法  
6.5.2  標記和清除  
6.5.3  jmap  
6.5.4  與GC相關的JVM參數  
6.5.5  讀懂GC日誌  
6.5.6  用VisualVM查看內存使用情況  
6.5.7  逸齣分析  
6.5.8  並發標記清除  
6.5.9  新的收集器:G1  
6.6  HotSpot的JIT編譯  
6.6.1  介紹HotSpot  
6.6.2  內聯方法  
6.6.3  動態編譯和獨占調用  
6.6.4  讀懂編譯日誌  
6.7  小結  

第三部分 JVM上的多語言編程

第7章 備選JVM語言  
7.1  Java 太笨?純粹誹謗  
7.1.1  整閤係統  
7.1.2  函數式編程的基本原理  
7.1.3  映射與過濾器  
7.2  語言生態學  
7.2.1  解釋型與編譯型語言  
7.2.2  動態與靜態類型  
7.2.3  命令式與函數式語言  
7.2.4  重新實現的語言與原生語言  
7.3  JVM上的多語言編程  
7.3.1  為什麼要用非Java語言  
7.3.2  嶄露頭角的語言新星  
7.4  如何挑選稱心的非Java語言  
7.4.1  低風險  
7.4.2  與Java的交互操作  
7.4.3  良好的工具和測試支持  
7.4.4  備選語言學習難度  
7.4.5  使用備選語言的開發者  
7.5  JVM對備選語言的支持  
7.5.1  非Java語言的運行時環境  
7.5.2  編譯器小說  
7.6  小結  

第8章 Groovy:Java的動態伴侶  
8.1  Groovy入門  
8.1.1  編譯和運行  
8.1.2  Groovy控製颱  
8.2  Groovy 101:語法和語義  
8.2.1  默認導入  
8.2.2  數字處理  
8.2.3  變量、動態與靜態類型、作用域  
8.2.4  列錶和映射語法  
8.3  與Java的差異--新手陷阱  
8.3.1  可選的分號和返迴語句  
8.3.2  可選的參數括號  
8.3.3  訪問限定符  
8.3.4  異常處理  
8.3.5  Groovy中的相等  
8.3.6  內部類  
8.4  Java不具備的Groovy特性  
8.4.1  GroovyBean  
8.4.2  安全解引用操作符  
8.4.3  貓王操作符  
8.4.4  增強型字符串  
8.4.5  函數字麵值  
8.4.6  內置的集閤操作  
8.4.7  對正則錶達式的內置支持  
8.4.8  簡單的XML處理  
8.5  Groovy與Java的閤作  
8.5.1  從Groovy調用Java  
8.5.2  從Java調用Groovy  
8.6  小結  

第9章 Scala:簡約而不簡單  
9.1  走馬觀花Scala  
9.1.1  簡約的Scala  
9.1.2  match錶達式  
9.1.3  case類  
9.1.4  actor  
9.2  Scala能用在我的項目中嗎  
9.2.1  Scala和Java的比較  
9.2.2  何時以及如何開始使用Scala  
9.2.3  Scala可能不適閤當前項目的跡象  
9.3  讓代碼因Scala重新綻放  
9.3.1  使用編譯器和REPL  
9.3.2  類型推斷  
9.3.3  方法  
9.3.4  導入  
9.3.5  循環和控製結構  
9.3.6  Scala的函數式編程  
9.4  Scala對象模型:相似但不同  
9.4.1  一切皆對象  
9.4.2  構造方法  
9.4.3  特質  
9.4.4  單例和伴生對象  
9.4.5  case類和match錶達式  
9.4.6  警世寓言  
9.5  數據結構和集閤  
9.5.1  List  
9.5.2  Map  
9.5.3  泛型  
9.6  actor介紹  
9.6.1  代碼大舞颱  
9.6.2  用mailbox跟actor通信  
9.7  小結  

第10章 Clojure:更安全地編程  
10.1  Clojure介紹  
10.1.1  Clojure的Hello World  
10.1.2  REPL入門  
10.1.3  犯瞭錯誤  
10.1.4  學著去愛括號  
10.2  尋找Clojure:語法和語義  
10.2.1  特殊形式新手營  
10.2.2  列錶、嚮量、映射和集  
10.2.3  數學運算、相等和其他操作  
10.3  使用函數和循環  
10.3.1  一些簡單的Clojure函數  
10.3.2  Clojure中的循環  
10.3.3  讀取器宏和派發器  
10.3.4  函數式編程和閉包  
10.4  Clojure序列  
10.4.1  懶序列  
10.4.2  序列和變參函數  
10.5  Clojure與Java的互操作  
10.5.1  從Clojure中調用Java  
10.5.2  Clojure值的Java類型  
10.5.3  使用Clojure代理  
10.5.4  用REPL做探索式編程  
10.5.5  在Java中使用Clojure  
10.6  Clojure並發  
10.6.1  未來式與並行調用  
10.6.2  ref形式  
10.6.3  代理  
10.7  小結  

第四部分 多語種項目開發

第11章 測試驅動開發  
11.1  TDD概覽  
11.1.1  一個測試用例  
11.1.2  多個測試用例  
11.1.3  深入思考紅-綠-重構循環  
11.1.4  JUnit  
11.2  測試替身  
11.2.1  虛設對象  
11.2.2  存根對象  
11.2.3  僞裝替身  
11.2.4  模擬對象  
11.3  ScalaTest  
11.4  小結  

第12章 構建和持續集成  
12.1  與Maven 3相遇  
12.2  Maven 3入門項目  
12.3  用Maven 3構建Java7developer項目  
12.3.1  POM  
12.3.2  運行示例  
12.4  Jenkins:滿足CI需求  
12.4.1  基礎配置  
12.4.2  設置任務  
12.4.3  執行任務  
12.5  Maven和Jenkins代碼指標  
12.5.1  安裝Jenkins插件  
12.5.2  用Checkstyle保持代碼一緻性  
12.5.3  用FindBugs設定質量標杆  
12.6  Leiningen  
12.6.1  Leiningen入門  
12.6.2  Leiningen的架構  
12.6.3  Hello Lein  
12.6.4  用Leiningen做麵嚮REPL的TDD  
12.6.5  用Leiningen打包和部署  
12.7  小結  

第13章 快速Web開發  
13.1  Java Web框架的問題  
13.1.1  Java編譯為什麼不好  
13.1.2  靜態類型為什麼不好  
13.2  選擇Web框架的標準  
13.3  Grails入門  
13.4  Grails快速啓動項目  
13.4.1  創建域對象  
13.4.2  測試驅動開發  
13.4.3  域對象持久化  
13.4.4  創建測試數據  
13.4.5  控製器  
13.4.6  GSP/JSP頁麵  
13.4.7  腳手架和UI的自動化創建  
13.4.8  快速周轉的開發  
13.5  深入Grails  
13.5.1  日誌  
13.5.2  GORM:對象關係映射  
13.5.3  Grails插件  
13.6  Compojure入門  
13.6.1  Hello Compojure  
13.6.2  Ring和路由  
13.6.3  Hiccup  
13.7  我是不是一隻水獺  
13.7.1  項目設置  
13.7.2  核心函數  
13.8  小結  

第14章 保持優秀  
14.1  對Java 8的期待  
14.1.1  lambda錶達式(閉包)  
14.1.2  模塊化(拼圖Jigsaw)  
14.2  多語言編程  
14.2.1  語言的互操作性及元對象協議  
14.2.2  多語言模塊化  
14.3  未來的並發趨勢  
14.3.1  多核的世界  
14.3.2  運行時管理的並發  
14.4  JVM的新方嚮  
14.4.1  VM的閤並  
14.4.2  協同程序  
14.4.3  元組  
14.5  小結  
附錄A  java7developer:源碼安裝  
附錄B  glob模式語法及示例  
附錄C  安裝備選JVM語言  
附錄D  Jenkins的下載和安裝  
附錄E  java7developer:Maven POM 

前言/序言

  本書最開始是給德意誌銀行外匯IT部的新人準備的培訓筆記。Ben覺得市麵上沒有麵嚮經驗匱乏的Java開發人員的書,所以決定寫一本來填補這個空白。
  在德意誌銀行IT管理團隊的支持下,Ben去瞭比利時的Devoxx會議尋找靈感。在那裏他見到瞭IBM的三位工程師(Rob Nicholson、Zoe Slattery和Holly Cummins),他們把他引薦給瞭倫敦Java社區(LJC,倫敦Java用戶組)。
  接下來的周六正好是LJC組織的年度開放會議,就在那次會議上,Ben遇到瞭LJC的一位領導者——Martijn Verburg。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惺惺相惜,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也正是兩人對技術和教學的共同熱愛促成瞭本書。
  軟件開發是一項社會活動,我們希望能藉助本書唱響這一主題。我們認為,雖然在這項活動中技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溝通和交互關係也不容忽視。要在書裏輕鬆解釋這些東西並不容易,但這一主題自始至終貫穿本書。
  憑藉著對技術的執著和對學習的熱愛,開發人員孜孜不倦地工作著。我們希望本書討論的一些話題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是一次觀光之旅,而不是百科全書式的灌輸,這就是我們的初衷:幫助你入門,然後讓你自己去探索那些激發你想象力的東西。
  本書不僅為大學畢業生準備瞭接引指南,更為所有心有睏惑的Java開發人員提供瞭指導。因為他們都很想知道:“接下來我該學什麼?未來要嚮什麼方嚮發展?我要再好好考慮考慮!”
  從Java 7的新特性到現代軟件開發的最佳實踐,再到平颱的未來發展,本書一路嚮前,嚮你展示在成長為資深Java開發人員的過程中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那些知識。並發、性能、字節碼和類加載是最讓我們著迷的核心技術。我們還會談到JVM上那些新的非Java語言(即多語言編程),因為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對於很多開發人員來說它們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歸根結底,這是一次以你和你的興趣為核心的、具有前瞻性的旅程。我們認為成為一名優秀的Java開發人員有助於你徹底投入到工作中去並順利駕馭開發,也有助於你對不斷變化的Java世界及它的周邊生態係統有更多瞭解。
  我們希望這本“經驗的結晶”對你來說既實用又有趣,希望它能讓你深思,同時還能帶給你快樂。無論如何,寫這本書的體驗確實如此!
《代碼煉金術:精通現代Java開發》 目錄 前言 開發者心語:告彆“寫完就忘”,擁抱“持續精進” 本書的使命:不僅僅是API參考,更是思維的催化劑 第一章:Java核心,重塑認知 1.1 JVM深度解析:內存模型、垃圾迴收的藝術 1.1.1 堆、棧、方法區的精密分工與交互 1.1.2 G1、ZGC等現代垃圾迴收器的性能權衡與調優秘籍 1.1.3 JIT編譯器:從字節碼到原生碼的優化之路 1.2 並發編程的藝術:鎖、綫程池與高並發挑戰 1.2.1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的底層原理與適用場景 1.2.2 Fork/Join框架與CompletableFuture:釋放多核潛能 1.2.3 綫程池的配置藝術:拒絕過載,擁抱彈性 1.3 Java 8+ 特性精講:Lambda、Stream與函數式編程思維 1.3.1 Stream API:數據處理的革命性範式 1.3.2 Lambda錶達式:代碼的簡潔與錶達力 1.3.3 Optional:告彆NullPointerException的優雅姿態 第二章:架構設計,不止於模式 2.1 SOLID原則:可維護代碼的基石 2.1.1 單一職責原則:職責的邊界與拆分之道 2.1.2 開閉原則:擁抱變化,拒絕僵化 2.1.3 裏氏替換原則:繼承的真正含義 2.1.4 接口隔離原則:精簡依賴,提高內聚 2.1.5 依賴倒置原則:抽象的力量,解耦的智慧 2.2 設計模式的哲學:不僅僅是“套路”,更是思維訓練 2.2.1 創建型模式:對象的誕生哲學(工廠模式、單例模式等) 2.2.2 結構型模式:對象的組閤與協作(適配器模式、裝飾器模式等) 2.2.3 行為型模式:對象的職責與行為(策略模式、觀察者模式等) 2.2.4 深入理解模式背後的動機與權衡 2.3 分層架構與領域驅動設計(DDD):復雜係統的構建藍圖 2.3.1 分層架構:清晰的職責劃分與模塊解耦 2.3.2 DDD:以領域為核心,構建富有生命力的軟件 2.3.3 限界上下文、聚閤根、倉儲:DDD的核心概念解析 第三章:高性能Java,性能煉金術 3.1 內存優化:垃圾迴收的精細化控製 3.1.1 內存泄漏的識彆與根源分析 3.1.2 堆外內存管理:DirectByteBuffer的精妙運用 3.1.3 GC日誌分析與調優策略 3.2 性能瓶頸的定位與突破 3.2.1 JProfiler、VisualVM等工具的實戰運用 3.2.2 算法復雜度與數據結構選擇的影響 3.2.3 緩存策略:HotSpot、Ehcache、Redis的取捨 3.3 並發性能優化:榨乾CPU的每一絲潛力 3.3.1 鎖的粒度與性能影響 3.3.2 無鎖編程:CAS、Atomic係列工具的原理與應用 3.3.3 響應式編程:非阻塞I/O與事件驅動模型 第四章:現代Java開發實踐 4.1 Spring Boot深度實踐:聲明式配置與自動化集成 4.1.1 自動配置的原理:條件注解與Bean的注入 4.1.2 Spring Data JPA/MyBatis Plus:高效數據訪問層 4.1.3 Spring Cloud:構建分布式係統的微服務基石 4.2 微服務架構:挑戰與應對 4.2.1 服務注冊與發現(Eureka, Nacos) 4.2.2 服務網關(Gateway, Zuul) 4.2.3 分布式事務(Seata, TCC) 4.2.4 服務治理與容錯(Sentinel, Hystrix) 4.3 響應式Java:打造高吞吐、低延遲的應用 4.3.1 Reactor:基於事件驅動的響應式編程框架 4.3.2 WebFlux:構建響應式Web應用 4.3.3 響應式數據庫訪問(R2DBC) 4.4 Docker與Kubernetes:容器化部署與編排 4.4.1 Dockerfile編寫規範與鏡像優化 4.4.2 Kubernetes核心概念與部署策略 4.4.3 CI/CD流水綫構建 第五章:代碼質量與工程化 5.1 單元測試與集成測試:保障代碼質量的利器 5.1.1 JUnit 5:新一代測試框架的特性與最佳實踐 5.1.2 Mockito:隔離依賴,聚焦單元測試 5.1.3 Spring Boot Test:集成測試的便捷之道 5.2 代碼規範與靜態分析:打造整潔、可讀的代碼 5.2.1 Checkstyle、PMD:編碼風格與潛在問題的自動化檢查 5.2.2 SonarQube:代碼質量管理的綜閤平颱 5.3 版本控製與持續集成:高效協作的基石 5.3.1 Git高級用法:Rebase、Cherry-pick等 5.3.2 Jenkins、GitLab CI:自動化構建與部署 5.4 性能測試與壓力測試:衡量應用極限 5.4.1 JMeter、Gatling:場景設計與結果分析 第六章:軟件工程的哲學思考 6.1 代碼是藝術,也是工程 6.1.1 “簡單”的藝術:如何寫齣“恰到好處”的代碼 6.1.2 “健壯”的哲學:應對未知與變化 6.2 持續學習的驅動力:技術浪潮中的掌舵者 6.2.1 如何辨彆技術熱點與真正價值 6.2.2 構建個人知識體係與成長路徑 6.3 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論:從分析到落地 6.3.1 係統性思維:理解問題的全局與關聯 6.3.2 迭代與反饋:在實踐中不斷優化 6.4 成為一名“思想傢”開發者 6.4.1 提升抽象能力,洞察本質 6.4.2 溝通與協作:技術之外的軟實力 附錄 附錄A:常用Java庫與框架速查 附錄B:性能調優案例分析 附錄C:資源推薦與進一步閱讀 --- 前言 在快速迭代的技術浪潮中,一名Java開發者如何纔能在繁雜的框架和不斷湧現的新概念中找到清晰的路徑,並持續提升自己的編碼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API文檔匯編,也不是對某個單一技術的淺嘗輒止。它的目標是成為您在Java開發道路上的“思想催化劑”和“實踐指南”,幫助您從“寫完就忘”的被動接受,轉嚮“主動探索、深度理解、融會貫通”的精進之路。 我們深知,真正的“精通”並非源於死記硬背,而是建立在對技術本質的深刻洞察、對架構思想的係統理解,以及在麵對復雜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靈活運用和創新能力。本書緻力於為您揭示Java語言背後更深層的機製,帶領您領略現代軟件架構的精髓,並指導您掌握一係列能夠顯著提升代碼質量和係統性能的實戰技巧。 從JVM的底層運作原理,到並發編程的藝術;從SOLID原則的哲學思考,到設計模式的實戰應用;從性能優化的細緻入微,到微服務、響應式編程等現代架構的構建,我們力求為您呈現一個全麵、深入且體係化的Java開發知識圖譜。我們相信,當您能夠從更廣闊的視野審視技術,並理解其背後的邏輯時,您將能夠更自信地應對各種開發挑戰,編寫齣更優雅、更健壯、更高效的代碼。 本書的編寫,離不開眾多開發者在實踐中的探索、總結與分享。我們嘗試將這些寶貴的經驗提煉齣來,以清晰的脈絡和深入的淺齣的方式呈現給您。無論您是初涉Java不久的新手,還是已在江湖闖蕩多年的資深開發者,都希望本書能為您帶來新的啓發和價值,助您在Java開發的道路上不斷攀登,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代碼煉金術士”。 第一章:Java核心,重塑認知 1.1 JVM深度解析:內存模型、垃圾迴收的藝術 Java的強大之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運行在虛擬機(JVM)之上的抽象能力。理解JVM,就如同理解瞭一門語言的骨骼與血脈。本節將深入剖析JVM的內存模型,這不僅是理解Java對象生命周期、內存分配與迴收的基礎,更是解決許多性能問題的關鍵。 1.1.1 堆、棧、方法區的精密分工與交互 堆(Heap):Java對象存儲的 the central hub。當您使用`new`關鍵字創建對象時,它便會被分配到堆內存中。堆是綫程共享的,這意味著所有綫程都可以訪問堆上的對象。由於其動態性,堆的內存管理是垃圾迴收器(GC)關注的核心區域。 棧(Stack):每個綫程擁有一個獨立的調用棧。棧用於存儲局部變量、方法參數以及方法調用的上下文信息(如程序計數器、棧幀)。當一個方法被調用時,會創建一個新的棧幀壓入棧頂;方法執行完畢,棧幀齣棧。局部變量錶中的基本類型變量和對象引用直接存儲在棧幀中。 方法區(Method Area):用於存儲類信息(如類名、字段、方法定義)、常量池(包括字麵量和符號引用)以及類加載器信息。在Java 8之前,方法區通常是永久代(PermGen),之後被元空間(Metaspace)取代,元空間位於本地內存,但仍由JVM管理。 程序計數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每個綫程都有一個獨立的程序計數器,用於指示當前綫程正在執行的JVM指令的地址。它是綫程私有的,不會齣現綫程安全問題。 本地方法棧(Native Method Stacks):與JVM棧類似,但為執行本地方法(非Java語言編寫的方法,通常通過JNI調用)服務。 理解這幾塊區域的劃分與交互,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判斷哪些操作會引起內存增長,哪些是綫程安全的,以及對象在何時何地被創建和銷毀。例如,一個長期存在的局部變量,如果它引用瞭一個堆上的對象,那麼即使局部變量本身齣棧,該對象仍然可能因為被其他地方引用而存活。 1.1.2 G1、ZGC等現代垃圾迴收器的性能權衡與調優秘籍 雖然Java提供瞭自動內存管理,但瞭解不同垃圾迴收器的工作原理,對於優化應用程序的吞吐量、延遲以及內存占用至關重要。 Serial GC:最簡單的GC,單綫程,會暫停所有應用綫程(Stop-the-world)進行垃圾迴收。適閤內存小、CPU單核的環境。 Parallel GC (Throughput Collector):多綫程並行迴收,旨在提高吞吐量,但也伴隨較長的STW暫停。適用於對延遲不敏感,但需要高吞吐量的場景,如批處理。 CMS GC (Concurrent Mark Sweep):試圖通過與應用綫程並發執行來減少STW時間,但可能産生內存碎片,並且對CPU資源消耗較大。已被G1 GC逐漸取代。 G1 GC (Garbage First):當前主流的GC,它將堆劃分為多個區域(Region),能夠預測暫停時間,並優先迴收垃圾最多的區域。在處理大堆時錶現齣色,是許多現代應用的默認選擇。 ZGC (Z Garbage Collector):一種低延遲的垃圾迴收器,專為需要亞毫秒級GC暫停的應用設計。它通過更復雜的並發技術,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能將STW暫停控製在10ms以內。 調優秘籍: 選擇閤適的GC:根據業務場景(高吞吐量 vs. 低延遲)和JVM版本選擇。 堆內存分配:閤理設置`-Xms`(初始堆大小)和`-Xmx`(最大堆大小),避免頻繁的GC和內存溢齣。 GC日誌分析:使用`-Xlog:gc`等參數開啓GC日誌,深入分析GC事件、暫停時間、內存占用等,找到性能瓶頸。 優化對象分配:盡量創建生命周期短的對象,減少老年代壓力。使用對象池、享元模式等減少對象創建。 避免內存泄漏:注意靜態集閤、緩存、監聽器、資源未關閉等可能導緻內存泄漏的情況。 1.1.3 JIT編譯器:從字節碼到原生碼的優化之路 JVM的另一個強大之處在於其即時編譯器(JIT)。Java代碼被編譯成字節碼後,在運行時,JIT編譯器會將熱點代碼(頻繁執行的代碼)編譯成特定平颱的原生機器碼,從而顯著提升執行效率。 C1編譯器(Client Compiler):編譯速度快,但優化程度較低,主要用於快速啓動。 C2編譯器(Server Compiler):編譯速度慢,但優化程度高,能夠進行更復雜的全局優化,適用於長時間運行的服務。 分層編譯(Tiered Compilation):現代JVM(如Oracle JDK、OpenJDK)默認開啓分層編譯,結閤C1和C2的優勢,兼顧啓動速度和峰值性能。 優化方嚮: 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JIT能夠判斷一個對象的引用是否會“逃逸”齣當前方法的作用域。如果不會逃逸,JVM可以進行諸如棧上分配、同步消除、標量替換等優化,從而減少堆分配和GC壓力。 內聯(Inlining):將小方法體的調用直接替換為方法體內容,消除方法調用的開銷。 代碼結構優化:編寫易於JIT優化的代碼,例如避免過度的動態加載、反射、大量泛型擦除等。 1.2 並發編程的藝術:鎖、綫程池與高並發挑戰 在現代多核處理器環境中,並發編程是提升應用程序性能和響應能力的關鍵。然而,並發也帶來瞭挑戰:綫程安全、死鎖、性能瓶頸。本節將深入探討Java並發編程的核心概念和實踐。 1.2.1 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的底層原理與適用場景 `synchronized`關鍵字: 對象鎖:用於修飾方法或代碼塊,獲取對象的監視器(Monitor)。同一個時刻,隻有一個綫程能持有對象的監視器。 類鎖:用於修飾靜態方法或`synchronized(類.class)`代碼塊,獲取類的監視器。 底層實現:通過JVM指令`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實現。在Java對象頭中有一個鎖標誌位,用於記錄鎖的狀態。 優點:簡單易用,JVM層麵保證綫程安全。 缺點:粒度較大(要麼鎖整個方法,要麼鎖整個對象),不支持中斷、嘗試獲取鎖,可重入性不明顯(雖然JDK 5以後支持瞭),可能導緻性能瓶頸。 `ReentrantLock`: 接口:`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接口的實現,提供瞭比`synchronized`更豐富的功能。 可重入性:允許同一綫程多次獲取同一個鎖,每次獲取都會增加鎖的持有計數,直到計數歸零纔釋放。 中斷性:支持`lockInterruptibly()`方法,允許綫程在等待鎖時被中斷。 超時機製:支持`tryLock(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可以嘗試獲取鎖,並在指定時間內放棄。 公平性:可以創建公平鎖(`new ReentrantLock(true)`),按照綫程請求鎖的順序分配,但吞吐量較低。默認非公平鎖,性能更好。 條件變量(Condition):`newCondition()`方法返迴的`Condition`對象,可以實現更精細的綫程通信,替代`wait()`、`notify()`、`notifyAll()`。 優點:功能更強大,靈活性更高,性能通常優於`synchronized`。 缺點:使用相對復雜,需要手動釋放鎖(`finally`塊中調用`unlock()`),否則可能導緻死鎖。 適用場景: `synchronized`:適用於簡單場景,或者當鎖的粒度很大、性能要求不是極緻的情況下,其易用性是優勢。 `ReentrantLock`:適用於需要更細粒度控製、中斷、超時、條件變量等高級功能的場景,以及追求極緻性能的並發應用。 1.2.2 Fork/Join框架與CompletableFuture:釋放多核潛能 在多核時代,將任務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務,並行執行,然後閤並結果,是一種高效的並發處理模式。 Fork/Join框架: 核心思想:Divide and Conquer。將一個大任務分解(Fork)成若乾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都可以獨立執行。當小任務完成時,將它們的結果閤並(Join)。 `ForkJoinPool`:一個特殊的綫程池,專門用於執行Fork/Join任務。它使用工作竊取(Work-Stealing)算法,如果一個工作綫程的任務隊列為空,它可以從其他工作綫程的任務隊列中“竊取”任務來執行,最大化CPU利用率。 `RecursiveTask` 和 `RecursiveAction`:開發者需要繼承這兩個抽象類,實現`compute()`方法。`compute()`方法負責分解任務或直接執行任務。 適用場景:適閤具有遞歸結構、可分解為獨立子任務的計算密集型任務,如數組排序、矩陣乘法、文件搜索等。 `CompletableFuture`: 異步編程模型:Java 8引入的`CompletableFuture`,提供瞭一種聲明式、組閤式的異步編程方式,是Future的增強版。 鏈式調用:支持對已完成的`CompletableFuture`進行後續操作(如`thenApply`、`thenAccept`、`thenCompose`),形成異步任務的流水綫。 組閤與並行:可以方便地組閤多個`CompletableFuture`(如`allOf`、`anyOf`),實現異步任務的並行執行與結果聚閤。 異常處理:內置強大的異常處理機製(如`exceptionally`、`handle`)。 優點:使得異步編程更加簡潔、可讀性更強,避免瞭迴調地獄。 適用場景:適閤I/O密集型任務,如網絡請求、數據庫查詢、文件讀寫等,可以將阻塞操作轉換為非阻塞的異步流程,提高係統吞吐量和響應速度。 1.2.3 綫程池的配置藝術:拒絕過載,擁抱彈性 綫程池是管理綫程、提高復用率、控製並發數的關鍵機製。閤理的綫程池配置,是保證係統穩定性和性能的基石。 `ThreadPoolExecutor`:Java提供的最靈活的綫程池實現。其構造函數包含多個重要參數: `corePoolSize`:核心綫程數。即使沒有任務,核心綫程也會一直存活。 `maximumPoolSize`:最大綫程數。當核心綫程數不足以處理任務時,會創建新的綫程,直到達到最大綫程數。 `keepAliveTime`:非核心綫程空閑時的存活時間。 `unit`:`keepAliveTime`的時間單位。 `workQueue`:任務隊列。用於存放待執行的任務。常見的有`ArrayBlockingQueue`(有界隊列)、`LinkedBlockingQueue`(無界隊列)、`SynchronousQueue`(同步隊列)。 `threadFactory`:綫程工廠,用於創建綫程。 `handler`:拒絕策略。當綫程池達到最大綫程數且隊列已滿時,如何處理新的任務。常見的有`CallerRunsPolicy`(由調用者綫程執行)、`AbortPolicy`(拋齣異常)、`DiscardPolicy`(丟棄任務)、`DiscardOldestPolicy`(丟棄隊列中最老的任務)。 配置藝術: CPU密集型任務:綫程數通常設置為“CPU核數 + 1”,以充分利用CPU,避免綫程切換開銷。 I/O密集型任務:綫程數可以設置為“CPU核數 2”或更高,因為綫程在等待I/O時會釋放CPU,可以處理更多並發請求。 任務隊列的選擇: `LinkedBlockingQueue`(無界隊列)易導緻OOM,因為綫程數會不斷增長。 `ArrayBlockingQueue`(有界隊列)在隊列滿時,會觸發拒絕策略,能夠有效控製並發量。 `SynchronousQueue`(同步隊列)容量為0,每個任務都需要等待接收者,常用於直接傳遞任務,減少內存消耗。 拒絕策略的設定: `CallerRunsPolicy`:相對溫和,能保證任務不丟失,但會降低調用綫程的響應速度。 `AbortPolicy`:當係統繁忙時,會拋齣異常,需要捕獲並處理。 `DiscardPolicy`:簡單粗暴,直接丟棄,適用於對任務丟失不敏感的場景。 避免綫程池濫用:為不同類型的任務配置獨立的綫程池,避免相互影響。 1.3 Java 8+ 特性精講:Lambda、Stream與函數式編程思維 Java 8的發布,為Java語言帶來瞭革命性的變化,其中Lambda錶達式和Stream API是重中之重,它們引入瞭函數式編程的思想,極大地提高瞭代碼的簡潔性、錶達力和可讀性。 1.3.1 Stream API:數據處理的革命性範式 Stream API提供瞭一種聲明式、惰性求值、可鏈式操作的數據處理方式,將對數據集閤的操作從“怎麼做”轉變為“做什麼”。 核心概念: 數據源:可以是集閤、數組、IO通道等。 中間操作(Intermediate Operations):對Stream進行過濾、映射、排序等轉換,它們是惰性求值的,隻有當終端操作被調用時纔會執行。常見的有`filter()`、`map()`、`flatMap()`、`sorted()`、`distinct()`。 終端操作(Terminal Operations):觸發Stream的計算,並産生結果。常見的有`forEach()`、`collect()`、`reduce()`、`count()`、`anyMatch()`、`allMatch()`。 特性: 聲明式:描述你想要的結果,而不是具體的執行步驟。 惰性求值:中間操作不會立即執行,隻有在遇到終端操作時纔會觸發。 可鏈式調用:多個中間操作可以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的數據處理流水綫。 支持並行:可以通過`.parallelStream()`將Stream轉換為並行流,充分利用多核CPU。 示例: ```java List people = Arrays.asList( new Person("Alice", 30), new Person("Bob", 25), new Person("Charlie", 35) ); // 找齣所有年齡大於25歲的人的名字 List names = people.stream() .filter(p -> p.getAge() > 25) .map(Person::getName)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ystem.out.println(names); // [Alice, Charlie] ``` 與傳統循環對比:Stream API的代碼通常更簡潔,意圖更清晰,不易齣錯。 1.3.2 Lambda錶達式:代碼的簡潔與錶達力 Lambda錶達式是Java中實現匿名函數的一種方式,它極大地簡化瞭函數式接口的實現。 語法:`(參數列錶) -> { 方法體 }` 函數式接口(Functional Interface):隻包含一個抽象方法的接口。Java 8提供瞭`@FunctionalInterface`注解,可以顯式標記。 Lambda的用途: 簡化匿名內部類的創建:將原先冗長的匿名內部類代碼,縮減為簡潔的Lambda錶達式。 傳遞行為:將代碼塊作為參數傳遞,例如在`Collections.sort()`、`Comparator.comparing()`等方法中使用。 示例: ```java // 傳統方式 List names = Arrays.asList("Alice", "Bob", "Charlie"); Collections.sort(names, new Comparato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ring s1, String s2) { return s1.compareTo(s2); } }); // Lambda錶達式方式 Collections.sort(names, (s1, s2) -> s1.compareTo(s2)); // 或者方法引用 Collections.sort(names, String::compareTo); ``` Lambda錶達式的變量捕獲:Lambda錶達式可以捕獲其封閉作用域的局部變量,但隻能捕獲“effectively final”的變量(即在Lambda錶達式外部沒有被修改過的變量)。 1.3.3 Optional:告彆NullPointerException的優雅姿態 `NullPointerException`(NPE)是Java開發中最常見、最令人頭疼的錯誤之一。`Optional`類為我們提供瞭一種更安全、更優雅的方式來處理可能為null的值。 核心思想:`Optional`是一個容器對象,它可能包含一個非null的值,也可能不包含任何值。它強製開發者在訪問值之前進行明確的檢查,從而避免NPE。 創建`Optional`對象: `Optional.empty()`:創建一個空的`Optional`。 `Optional.of(value)`:創建一個包含非null值的`Optional`。如果value為null,則拋齣NPE。 `Optional.ofNullable(value)`:創建一個可能包含null值的`Optional`。如果value為null,則返迴一個空的`Optional`。 使用`Optional`: `isPresent()`:判斷`Optional`是否包含值。 `get()`:獲取值。如果`Optional`為空,則拋齣`NoSuchElementException`。 `orElse(otherValue)`:如果`Optional`為空,則返迴`otherValue`。 `orElseGet(supplier)`:如果`Optional`為空,則調用`supplier`函數生成一個默認值。 `orElseThrow(exceptionSupplier)`:如果`Optional`為空,則拋齣由`exceptionSupplier`生成的異常。 `ifPresent(consumer)`:如果`Optional`包含值,則執行`consumer`函數。 `map(mapper)`:如果`Optional`包含值,則對值應用`mapper`函數,並返迴一個新的`Optional`。 `flatMap(mapper)`:與`map`類似,但`mapper`函數返迴的是`Optional`,用於鏈式操作。 示例: ```java // 假設這是一個可能返迴null的用戶對象 User user = findUserById(123); // 傳統方式 (容易忘記檢查null) String userName = null; if (user != null) { Address address = user.getAddress(); if (address != null) { userName = address.getCity(); } } // Optional方式 Optional userOpt = Optional.ofNullable(user); String userNameOpt = userOpt.flatMap(User::getAddress) .map(Address::getCity) .orElse("Unknown City");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Opt); ``` 注意事項:`Optional`並非用於替代所有null檢查,它更適閤於錶示一個值“可能不存在”的場景,並且應該避免在方法返迴值之外的地方過度使用,以保持代碼的清晰度。 --- 本書的目的,在於引導您深入理解Java這門語言的精髓,掌握現代軟件開發的架構思想與實踐技巧,並最終能夠以一種更加精進、高效的方式進行開發。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您能夠擺脫對技術的淺層依賴,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能夠持續成長的知識體係,成為一名真正能夠在技術浪潮中乘風破浪的優秀開發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說,《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教你看懂某個最新框架的速成指南,而是迴歸到瞭Java這個語言本身的精髓。作者對於Java的理解,絕對是“道”級彆的,他不是在教你“術”,而是在引導你領悟“道”。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麵嚮對象編程的思想。書中關於設計模式的講解,不僅僅是羅列齣各種模式的定義和UML圖,更重要的是闡述瞭為什麼需要這些模式,它們解決瞭什麼根本性的問題,以及如何在實際開發中靈活運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SOLID”原則的闡述,以前隻是模糊地知道這些原則,但這本書用非常生動和易於理解的例子,讓我真正領會到瞭它們的力量,如何通過遵循這些原則寫齣更易於維護、擴展和測試的代碼。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代碼的“美感”有瞭新的認識,能夠寫齣更清晰、更具可讀性的代碼,這對於一個程序員來說,其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如果你還在為代碼的“重構”感到頭疼,或者覺得自己的代碼總是“難以擴展”,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武功秘籍”。

評分

這本《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真的讓我醍醐灌頂!作為一名在Java領域摸爬滾打瞭幾年的開發者,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技能樹似乎停滯不前,雖然能夠完成日常工作,但總感覺少瞭點“內功”。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空白。它沒有直接教你某個框架的API如何使用,而是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剖析Java語言本身以及其生態係統。書中對於JVM的深入講解,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內存模型、垃圾迴收機製的運作原理,不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我看到作者細緻地解析瞭各種GC算法的優劣以及適用場景時,我驚嘆於原來每一次GC背後都蘊藏著如此精妙的設計。此外,書中關於並發編程的章節更是精彩絕倫,從底層的原子性、可見性、有序性問題,到上層Lock、Semaphore、CountDownLatch等工具類的使用,都講得條理清晰,配閤大量的代碼示例,讓我能輕鬆理解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並發難題。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悉心指導,讓你不僅僅停留在“會用”的層麵,而是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從而構建齣更健壯、更高效的Java應用。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在Java技術道路上更進一步的開發者!

評分

《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內功心法”的傳授。它沒有直接告訴你“如何做”,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在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對Java的理解已經達到瞭“融會貫通”的境界,他能將看似獨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書中關於數據結構和算法的講解,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結閤Java的實現,深入分析瞭各種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選擇依據。這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最優解”的含義,不再是盲目地追求速度或者內存占用,而是根據具體場景做齣權衡。而且,作者在書中還非常巧妙地引入瞭一些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知識,比如操作係統原理、網絡協議等,並將其與Java編程聯係起來,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Java程序的運行環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功”提升瞭很多,寫代碼時不再隻是“填鴨式”地套用模闆,而是能夠根據底層原理進行更精妙的設計和優化。這本書對於那些渴望突破瓶頸,真正成為一名“大師級”Java程序員的開發者來說,絕對是必讀之作!

評分

坦白講,剛拿到《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一本堆砌技術名詞的書,但翻開之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Java生態係統和企業級應用開發的深刻洞察。作者並沒有局限於Java語言本身,而是將視角拓展到瞭Java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比如,書中關於Spring框架的講解,不是簡單地介紹Bean的生命周期或者AOP的配置,而是深入分析瞭Spring的設計哲學,以及它如何解決企業級應用開發中的各種痛點,例如依賴注入如何簡化瞭對象管理,事務管理如何保證瞭數據的一緻性等等。此外,書中關於分布式係統和微服務架構的討論,也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作者以非常清晰的邏輯,闡述瞭分布式係統麵臨的挑戰,以及Java技術棧在解決這些挑戰中的作用,比如服務注冊與發現、負載均衡、容錯機製等等。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成為一名優秀的Java程序員,不僅僅是要精通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在整個軟件開發體係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它來構建大型、復雜的應用。對於想要進入互聯網大廠或者負責核心業務開發的同學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進階指南”。

評分

這本書《Java程序員修煉之道》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資深架構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不僅僅是技術深度,更是對軟件工程的深刻理解和哲學思考。他並沒有用過於生澀的術語來“秀肌肉”,而是用非常樸實、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代碼質量”的探討,作者反復強調瞭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測試性,並給齣瞭一係列實用的建議和技巧。例如,書中關於命名規範、注釋策略、單元測試的編寫方法,都極具指導意義。當我按照書中的方法去重構自己之前的一些代碼時,發現修改起來輕鬆瞭很多, bugs 也減少瞭。此外,作者在書中還探討瞭程序員的“軟技能”,比如溝通能力、團隊協作,以及如何進行技術分享。這讓我意識到,技術本身固然重要,但一個優秀的程序員,也需要具備良好的綜閤素質。這本書讓我不僅僅在技術上有所收獲,更在職業發展層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修煉之道,不僅是技術上的精進,更是人生閱曆和職業態度的升華。

評分

不錯的碼農參考書

評分

總體來說,很不錯,是正品

評分

翻瞭一番,內容還行。

評分

不錯,還可以。不錯,還可以。不錯,還可以。不錯,還可以。

評分

很不錯的東西我很喜歡,下次還會來買的!

評分

挺好的書,希望能有毅力把它看完!

評分

前麵是新特性,不過寫瞭就忘瞭,後麵其他語言算是入門,介紹瞭很多

評分

雙十一活動超級給力書也很好!

評分

不錯,還可以。不錯,還可以。不錯,還可以。不錯,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