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

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宗尧,刘文,肖朝勇 编
图书标签:
  • 磁共振成像
  • 神经影像
  • 中枢神经系统
  • 医学影像
  • 诊断学
  • 读片
  • 神经病学
  • 影像学
  • 临床医学
  • MRI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01547
版次:3
商品编码:11277210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4
字数: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读者持续12年认可的精品图书
  密切结合临床病例的磁共振影像诊断超值图谱
  从22万例中精选的560多个病例,4000多帧上乘图像,简要的病史介绍,精准的诊断分析,画龙点睛的综合评述,国内巨擘、全面、实用的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图谱”。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MRI诊断“图谱”,是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医师必备参考“词典”,也是医学影像专业医学生、进修医师和研究生的提高指南。《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分三篇,一章简介了MRI的基础理论。第二章介绍当今MRI各扫描序列的正常表现和正常图像,包括SE、FLAIR、DWI、MRS、MRA、MRV、SWI、DTI、DTT、PWI、ASL、fMRI、脑脊液流动成像和椎管水成像等序列的正常图像,这在当前国内出版的MRI专著中尚属首次。第三章为《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重中之重,以22万例中精选的560多个病例为主线,以4000多帧上乘图像为基础,按神经病学疾病分类,阐述了常见和疑难疾病的MRI诊断和评析。

作者简介

  蔡宗尧,男,1934年4月出生,满族,主任医师。1961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放射专业医师班。从事神经放射专业已50多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人脑射频靶点的CT研究”,率先开展“低场MRA临床应用研究”,绘制出我国第一幅“气体在颅内弥散路径图”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MRI专著3本,参编6本。获江苏省、南京市科技奖6项,曾任市放射学会秘书、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省放射学会委员。是江苏省、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低场MRI协会主任委员,北美放射协会委员。为我国培养了20多位神经放射专业人才。是浙江、安徽等5省市三甲医院的特邀神经系统MRI高级顾问。1995年至2005年共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20多次,并协助当地开展CT、MRI工作。1984、1994年2次被选派赴日本、新加坡研修CT、MRI。先后应邀赴RSNA、日本放射学会、香港放射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南京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市精神文明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是我国著名的神经放射学专家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诊断基础
第二章 颅脑正常磁共振成像图谱
第三章 病例展示
第一节 先天畸形(44例)
【病例1】尖头畸形
【病例2】脑灰质异位
【病例3】带状灰质异位
【病例4】脑灰质异位伴胼胝体发育不良
【病例5】巨脑回畸形
……
第二节 颅脑损伤(31例)
第三节 脑血管病(90例)
第四节 颅内感染(53例)
第五节 脑脱髓鞘和变性病(64例)
第六节 颅内肿瘤(189例)
第七节 脊髓与脊柱病变(74例)
第八节 其他(17例)

前言/序言


脑部影像精读:诊断与鉴别一本通(第3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临床放射科医师、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神经影像学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进修生的权威著作。在精密的神经科学研究和日新月异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背景下,本书以其严谨的态度、详实的图文和临床导向的特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MRI)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部、脊髓)的磁共振成像诊断,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和阐释各类常见及罕见疾病的MRI表现,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的影像-病理关联认知,提升读片水平和诊断效率。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技术解析 MRI原理精要: 深入浅出地介绍MRI成像的基本物理原理,包括自旋、磁化、射频脉冲、梯度磁场等核心概念。重点解析不同加权成像(T1WI, T2WI, FLAIR, DWI, SWI, T2等)的成像机制及其在脑部结构和病变显示上的优势与局限。 序列选择与优化: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临床需求和怀疑的病变类型,选择最恰当的MRI序列。涵盖常规序列、功能序列(如ASL, fMRI)、灌注序列(PWI)以及特殊序列(如MRS, DTI)的应用场景与参数优化建议,强调序列优化对提高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性。 伪影与判读陷阱: 分析临床实践中常见的MRI伪影类型(如运动伪影、金属伪影、磁敏感伪影等),并提供识别和规避的方法。同时,揭示易被误读或漏诊的影像征象,培养读者审慎细致的读片习惯。 第二部分: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MRI诊断 本书以系统化、解剖学为导向,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按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细致划分,呈现海量高质量的MRI图像,并辅以精炼的文字描述和图示。 脑血管疾病: 详尽阐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包括 DWI的早期识别)、脑出血(不同出血阶段的MRI特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重点解析不同序列对血栓、出血、梗死等病灶的敏感性差异。 脑肿瘤: 全面覆盖原发性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和继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详细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边界、信号特征、强化模式、水肿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侵犯关系。引入WHO脑肿瘤分类标准,结合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感染性与炎症性疾病: 深入剖析脑脓肿、脑炎(病毒性、细菌性、自身免疫性)、结核瘤、囊虫病等感染性病变的MRI征象。重点讲解多发性硬化(MS)等脱髓鞘疾病的典型病灶分布、形态及随访变化。 退行性与代谢性疾病: 详细介绍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脑萎缩模式和皮层异常信号。阐述肝豆状核变性、雷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特征性MRI改变。 外伤性脑损伤: 重点展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外伤性病变的MRI表现,尤其关注DWI和GRE/SWI序列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先天性与发育异常: 涵盖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脊膜膨出、海马硬化、皮层发育不良等,强调MRI在评估形态结构异常和脑发育异常中的价值。 脊髓病变: 独立章节系统介绍脊髓肿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脊髓母细胞瘤等)、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等脊髓疾病的MRI诊断。 第三部分:特殊检查与鉴别诊断策略 增强扫描的艺术: 强调对比剂在增强诊断中的关键作用,指导读者如何解读增强扫描后的病灶强化特点(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无强化等),并分析不同病变类型(如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的典型强化模式。 功能与分子影像: 介绍静息态fMRI在评估脑功能网络、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ASL灌注成像在评估脑血流、鉴别肿瘤分级中的作用;MRS在评估脑肿瘤代谢特征、鉴别鉴别诊断中的辅助价值;DTI在评估白质纤维束完整性、脑损伤后遗症评估中的应用。 鉴别诊断的思维导图: 针对临床上易混淆的病变,提供结构化的鉴别诊断思路。例如,如何区分脑转移瘤与原发性脑肿瘤,如何鉴别不同类型的脑炎,如何识别假阳性信号等。强调综合运用影像学特征、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最终诊断。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案例丰富: 配备大量高质量、不同层面的MRI图像,清晰标注关键解剖结构和病变征象。每个疾病的讲解均附带典型病例,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临床实用,导向明确: 内容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强调MRI在疾病诊断、分级、疗效评估和随访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避免过于理论化的阐述。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采用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临床的逻辑编排,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沿性与经典性兼备: 紧跟MRI技术最新进展,同时系统梳理了神经影像学领域的经典知识,适合不同水平的读者。 “脑部影像精读:诊断与鉴别一本通(第3版)”是您在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道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它将帮助您更精准、更高效地解读每一个影像,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坚实的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医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精进的过程,尤其是在影像学领域,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学习基础,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疾病类别,而是从宏观到微观,几乎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中所有重要的影像学内容。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常见的病变,再到一些罕见的疾病,这本书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它对于不同类型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都有深入的阐述。比如,在分析脑白质病变时,它会详细介绍各种脱髓鞘疾病(如MS、ADEM)的影像学特点,并区分它们在T1、T2、DWI、ADC等序列上的不同表现,甚至会提及一些特殊的序列如MTR(磁化转移比)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棒的特点,就是它不仅仅教会我们“看到什么”,更教会我们“思考什么”。它鼓励读者去理解病变背后的机制,比如炎症是如何导致局部水肿,缺血是如何影响细胞代谢,肿瘤是如何侵犯周围组织。这种“深度”的讲解,让我觉得自己在学习不仅仅是影像表现,更是对疾病本质的理解。而且,书中的配图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好,对比度适宜,很多图片都附带了精确的箭头和标注,使得复杂的图像变得清晰易懂。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影像学百科全书”,是我在学习中枢神经系统MRI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MRI读片一直有些畏难情绪,总觉得那些黑白灰的图像太抽象,难以和真实的解剖结构以及病理变化联系起来。直到我翻开了《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这种感觉才彻底改变。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学习框架。它不仅仅是罗列疾病,更注重引导读者建立一个“从看到什么,到理解为什么”的过程。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感”,图像的呈现方式非常巧妙,不仅仅是简单的切片,而是通过对比、标注、甚至箭头指示,将关键信息一一呈现。例如,在讲解脑梗死时,它会先展示正常脑组织在不同序列下的表现,然后逐一分析DWI和ADC图如何早期捕捉到缺血灶,再结合T2 FLAIR序列解释其周围的细胞毒性水肿和细胞间质水肿。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菜鸟”也能轻松跟上思路,理解每个序列背后的病理生理基础。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被解释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和“注意点”,这些都是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能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这本书不只是一个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鼓励我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枢神经系统MRI的认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能够主动分析和思考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中枢神经系统MRI读片的一本圣经!我是一名初入神经影像领域的住院医师,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我临床实践中的一大福音。 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图像深深吸引。每一张MRI图像都标注得十分详尽,无论是矢状位、冠状位还是轴位,都配有详细的解剖结构标识,这对于我这种还在努力辨认解剖细节的“小白”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书中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性极强。它并没有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疾病堆砌在一起,而是循序渐进地从正常解剖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各种病变的表现。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对不同序列在不同病变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比如,T1WI、T2WI、FLAIR、DWI、ADC图,以及增强扫描,在鉴别肿瘤、炎症、缺血、出血等方面的作用,都讲得明明白白,让我不再对各种序列的组合感到迷茫。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读片思路”,这比单纯的识图和记忆疾病要重要得多。它教你如何从整体到局部,从病灶的形态、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多个维度去分析,形成一套系统性的读片方法。我发现,按照书中的思路去分析,即使遇到一些不那么典型的病例,也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书中的病例选择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绝大多数常见的疾病,并且附带了详细的病例分析和鉴别诊断。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书,更像是在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学习,每一次翻阅都能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坦白讲,刚开始我入手这本《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主要就是想找一本能帮我快速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各种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的书。但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彻底颠覆了我对MRI读片的认知。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精细化”的处理。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比如,在描述肿瘤时,它会细致到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是否有囊变、是否有坏死、以及在增强扫描后的强化模式(是均匀强化、环形强化还是不均匀强化),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是区分不同类型肿瘤的关键。而且,它还非常注重对“伪影”的讲解。我们知道,MRI检查中伪影是常见的干扰因素,这本书专门辟出章节来讲解各种伪影的成因以及如何识别和避免,这对于提高读片效率和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对“难点”的攻克。有些疾病的影像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比如脑转移和炎性假瘤,或者某些罕见的脱髓鞘疾病。这本书会把这些容易混淆的病例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从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个序列的细微差异入手,给出清晰的鉴别要点。这就像是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知识地图”,让我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此外,书中对一些新兴的MRI技术,比如功能成像(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等也有一定的介绍,虽然篇幅不多,但足以让我对这些前沿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影像科医生,我对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总是充满热情。而《磁共振成像·读片指南:中枢神经系统(第3版)》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一本高质量读片指南的所有期待。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厚积薄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功底融汇其中。在内容的呈现上,它非常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例如,在讲解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它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肿瘤的影像特征,而是会根据肿瘤的好发部位、患者的年龄、以及肿瘤的生长速度等因素,提供一个系统性的鉴别流程。这种“流程化”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在繁杂的影像信息中快速抓住重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解读非常透彻。比如,在描述某些少见病或罕见病变时,它能够提供多例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并结合病理证实,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影像学特点。它还非常强调“对比分析”,比如将同一疾病在不同序列上的表现进行并列展示,或者将不同疾病在同一序列上的表现进行对比,这种直观的对比能够极大地加深读者的理解。而且,书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深度,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信息量,读起来让人觉得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在工作之余,反复翻阅这本书,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亮点,获得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片指南,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学术专著。

评分

书外面有些破损,不过里面好的,便宜!

评分

书皮有点破了,感觉放了很久了,都是灰尘,不过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很好,很全面,就是送过来时皮略有破损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活动时买的,非常的划算。。。努力学习中。。。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闲暇的时候翻一翻,应该是还是不错的

评分

好书,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