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将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外科专家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与严谨的科学相结合,并使之成为一种“艺术”而得到广泛传播!
·传授日常诊疗常规中的一些需特别注意、操作性强的“要点”及容易失误、值得借鉴的“盲点”,即临床工作的“秘诀”。
·不仅有手术技巧的详解,还包括影像诊断、介入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知识,全面满足临床的需要。
·分专题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小知识或方法以“一点建议”、“咖啡时间”等形式“点缀”其中。
·文字简洁易懂,配以真实清晰的术中照片和精美的彩色插图。
内容简介
在《肝脏外科:要点和盲点(第2版)(翻译版)》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依照临床的诊疗流程选择了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项目,不仅介绍了手术方法,而且有影像诊断、介入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内容的编排上,各方面的内容分为专题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小知识或方法以“一点建议”、“咖啡时间”的形式穿插其中。从年轻医生到资深专家的各层次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初学者,《肝脏外科:要点和盲点(第2版)(翻译版)》可作为进入手术室前翻阅的书刊;对于专家,《肝脏外科:要点和盲点(第2版)(翻译版)》可以帮助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
由前东京大学幕内雅敏教授主编的“要点与盲点”丛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日本的外科医生中几乎人手一册,在日留学的外科医生也有爱不释手之感。受二村雄次教授所托,我们有幸将其翻译介绍给国内同行。
该丛书中的“要点与盲点:肝脏外科”由前东京大学教授、东京红十字医疗中心院长幕内雅敏主编,反映了当代肝脏外科的水平。《肝脏外科:要点和盲点(第2版)(翻译版)》主要介绍了东京大学第二外科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即所谓的“东大流派”。幕内雅敏教授是世界上一个将术中超声成功用于肝胆外科临床实践的学者,首次提出了解剖性肝段(亚区域)切除的方法并创立了很多新的术式。同时,在活体肝移植方面也有着世界一流的成绩。
作者简介
幕内雅敏教授(Prof.Masatoshi Makuuchi)1946年生于东京,197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1979年任东京国立癌中心医长,1989年任信州大学第一外科教授,1994年回到东京大学任第二外科教授,2007年转任东京红十字病院院长。
幕内教授是国际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领域最负盛名的专家之一,被誉为“肝脏外科的王者”。他对肝胆外科无比热爱,一直潜心学术研究,努力挑战外科极限,取得了一系列举世公认的创新性成就:肝胆外科的术中超声、解剖性肝段切除、保留肝右下静脉的右肝部分切除术、极量肝切除前的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及首例成人间的活体肝移植等等。他所领导的东京大学第二外科一直走在世界肝脏外科的最前沿。
幕内教授现任IASGO(国际外科、消化科、肿瘤科医师协会)主席,是欧洲医学会等多个学会的名誉会员,并曾担任日本外科学会会长,是《Lancet》、《Hepatology》等多个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目前为止,发表英文论文85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7部,参予编写英文专著66部。
幕内教授对中国医学同行十分友好,多次应邀来华讲学和手术演示,热心传播最新的肝脏外科理论与技术,他所在的东京大学第二外科接受了一大批中国留学生和研修生。他对中国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事业给予了巨大的帮助,赢得了中国同行的尊敬和爱戴。
译者简介:
董家鸿教授,(Prof Dong Jiahong)1960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师从著名肝胆外科学家黄志强院士,获得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作为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先后访问过巴黎大学Paul Brollsse肝胆中心、匹兹堡大学移植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外科、名古屋大学肿瘤外科、京都大学肝移植外科、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等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和肝移植中心,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流派。1998年任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及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2006年起历任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董家鸿教授是中国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领域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在肝脏移植及肝胆胰肿瘤、胆管结石及狭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疗领域卓有建树。1996年开展了国内首例离体肝切除,2002年在国际上首创了针对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只保留尾状叶的肝脏次全切除术。
董家鸿教授现任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学组组长。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时担任30余种核心期刊的主编或编委。任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昆明医学院和徐州医学院等多所大学的特聘教授或荣誉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代表中国肝胆外科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专题演讲。
内页插图
目录
Ⅰ 肝脏删把握的要点与盲点
1.肝脏的分区及其染色
2.肝区域的外科划分
3.Glisson系统的脉管解剖
4.静脉系统的解剖
5.应该知道的解剖变异
Ⅱ 肝脏月中瘤诊断的要点与盲点
1.临床检查和肿瘤标记物
2.影像诊断的程序
3.以手术为前提的综合影像诊断
4.影像学鉴别诊断的要点
5.当肿瘤性质难以诊断时
6.脉管内肿瘤进展的诊断
7.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8.外科医生应掌握的肝脏肿瘤病理知识
Ⅲ 判断肝脏手适应证的要点与盲点
1.肝细胞癌
2.胆管细胞癌
3.转移性肝癌
4.良性肝肿瘤
Ⅳ 肝脏术前管理的要点一与盲点
1.必须检查一览
2.必须处置一览
3.营养管理一览
4.肝硬化患者的术前管理
5.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6.用cT计算肝脏体积
7.门静脉栓塞术的适应证
8.术前的临床路径
Ⅴ 肝切除一般手术技术的要点与盲点
1.肝切除的必需工具
2.肝切除的麻醉和管理
3.常用的开腹、开胸法
4.根据术中超声理解解剖结构
5.肿瘤的术中超声诊断
6.术中活检的意义
7.术中的胆道引流法
8.肝门部分别处理的操作技术
9.肝门部一并处理的操作技术
10.处理肝静脉的操作技术
11.染色法确定肝脏分区
12.各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及选择
13.用Pean钳子进行肝离断
14.利用CUSA进行肝离断
15.用超声刀进行肝离断
16.用漂浮球进行肝离断
17.用结扎器械行肝离断
18.在肝离断中左手的作用
19.什么是优秀的一助
20.在离断面显露出肝静脉的要点
21.肝离断术中的难题
22.处理肝脏断面的实际操作
23.关腹和引流的常识
Ⅵ 肝切除特殊手术技术的要点与盲点
1.门静脉重建的方法
2.肝动脉重建的方法
3.肝静脉重建的方法
4.胆道重建的方法
5.下腔静脉重建的方法
6.门静脉栓塞术的操作技术
7.全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操作技术
8.体外循环下肝切除的适应证和技术
9.腹腔镜下肝切除的适应证和技术
Ⅶ 各栅脏切除术的要点与盲点
1.肝切除的命名法
2.右半肝切除术(S5~S8切除术)
3.右三叶切除术(S4~S8切除术)
4.左半肝切除术(S2~s4切除术)
5.左三叶切除术(S2~S4+S5,S8切除术)
6.半肝胰十二指肠切除
7.中肝叶切除术(S4+S5+S8切除术)
8.右前叶切除术(S5+S8切除术)
9.右后叶切除术(S6+S7切除术)
10.左外叶切除术(S2+S3切除术)
11.S3,4切除术
12.保留肝右下静脉的手术
13.S8切除与S7切除术
14.S5切除与S6切除术
15.s4切除术
16.锥形肝区域(区划)切除术
17.右S1切除术
18.左S1切除术
19.前方入路的S1切除术
20.背侧入路的S1全切术
21.不规则的肝局部切除术
Ⅷ 肝脏术后管理的要点与盲点
1.必需的检查及其解读
2.输液方案的制定
3.肝硬化患者的术后处理
4.引流管理的基本要点
5.标本整理和规约记载的方法
6.术后随访的要点
7.术后的临床路径
8.预防感染的基本方法
Ⅸ 肝脏术后并发症处理的要点与盲点
1.术后出血的体征和再开腹的判断
……
Ⅹ 活体肝移植的要点与盲点
索引
一点建议
●活检诊断的关键59
●早期肝癌和癌前病变60
●肝癌的多中心发生61
●复发的肝细胞癌适宜切除吗66
●Child分级和肝功能不全分级68
●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方针70
●胆管细胞癌和淋巴结廓清75
●胃癌肝转移适合切除吗80
●对于胆管癌栓的术中胆道引流128
●肝脏的游离及其范围133
●肾上腺静脉的处理方法139
●Amntius管144
●安全显露下腔静脉的方法149
●利用超声引导离断的方向162
●肝离断法的比较167
●作为附加手术的Hassab术188
●处理右膈下动脉的方法190
●预定重建脉管的切断时机199
●体外肝切除及生物泵是必要的吗231
●扩大右三叶切除术256
●扩大左三叶切除术257
●外生型肝癌切除的要点263
●何谓肝右下静脉283
●尾状叶的立体构造306
●关于活体肝移植术的背景365
●肝移植手术的变迁373
●冷冻静脉的保存387
……
精彩书摘
在直径为2~3cm的HCC的早期病例中,实验室检查反映的是背景肝的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的病变。随着肿瘤的增大,背景肝病变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ALP值、LDH值会有所增加。肿瘤进展伴有脉管浸润、腹水潴留、胆管侵犯时,也会有胆道系的酶的上升和梗阻性黄疸,与肝功能不全导致的腹水、黄疸的鉴别有一定困难。另外,HCC在其进展过程中可能会有低血糖发作、高胆固醇血症等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出现,此外还可能会有高钙血症和红细胞、血小板数的增加。
2.肿瘤标记物
作为特异的肿瘤标记物,AFP和PIVKA-Ⅱ很有价值,但它们对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如果AFP值超过400ng/ml,可考虑为肝癌;在100~200ng/ml时,与由“肝炎”引起的AFP升高相鉴别就很重要。图1显示的是将作者所在科室的HCC按原发性肝癌处理规约进行分期后,各期的AFP值与肝硬化病例的AFP值所作的比较。在I期中,AFP值的阳性率分别为53.7%(>20ng/m1)和19.5%(>200ng/m1);而肝硬化组中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37.1%和5.7%,两者AFP分布类似,不能说其对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为了鉴别肝癌由来的AFP和肝炎由来的AFP,可利用植物凝集素结合试验来显示两者糖链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AFP值在50n~ml以上的肝癌和肝硬化病例中,LCA的L3亚型及PHA.E的P4亚型中的任何一个超过正常值(20%)者定为肝细胞癌型;两者都在正常值以下则认为是肝硬化型。50例肝癌患者中有27例(54%)为肝细胞癌型,36例肝硬化中只有2例是肝细胞癌型,所以通过凝集素亲和性分析能提高AFP对于肝癌的特异性。在日本,AFP.L3亚型检查现已纳入医疗保险。
前言/序言
由前东京大学幕内雅敏教授主编的“要点与盲点”丛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日本的外科医生中几乎人手一册,在日留学的外科医生也有爱不释手之感。受二村雄次教授所托,我们有幸将其翻译介绍给国内同行。
该丛书中的“要点与盲点:肝脏外科”由前东京大学教授、东京红十字医疗中心院长幕内雅敏主编,反映了当代肝脏外科的最高水平。本书主要介绍了东京大学第二外科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即所谓的“东大流派”。幕内雅敏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术中超声成功用于肝胆外科临床实践的学者,首次提出了解剖性肝段(亚区域)切除的方法并创立了很多新的术式。同时,在活体肝移植方面也有着世界一流的成绩。
在本书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依照临床的诊疗流程选择了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项目,不仅介绍了手术方法,而且有影像诊断、介入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内容的编排上,各方面的内容分为专题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小知识或方法以“一点建议”、“咖啡时间”的形式穿插其中。从年轻医生到资深专家的各层次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初学者,本书可作为进入手术室前翻阅的书刊;对于专家,本书可以帮助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
书中没有大段的理论阐述,主要介绍了在肝脏外科日常诊疗常规中的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可操作性强的“要点”及容易失误的“盲点”,即所谓的临床工作的“秘诀”。而且,全书多用彩色印刷,配以真实清晰的术中照片和精美的彩色插图,在视觉上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熟读本书,可领略到肝脏外科诊断和治疗各个领域的精华所在,更可欣赏到日本学者多年来不懈努力和实践所创造的外科艺术体系。诚如二村雄次教授所言,肿瘤外科医生要有“斗魂”,为了病人的健康孜孜以求和精益求精,通过各种手段对病人进行精确诊断和精准手术。
由于肝胆胰外科的用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统一,同时中日两国的医疗制度也存在差异,故本丛书尽量按照国内医生的用语习惯进行翻译,个别无法统一的地方以“译者注”的形式在文中标出。
感谢国内外的专家们的通力合作,使得本书的翻译能够顺利完成。但由于本书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临床的方方面面。译者们虽尽力而为,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斧正。
《肝脏外科:要点与盲点(第2版)》—— 循证实践与临床智慧的融合 肝脏外科,作为一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医学分支,其进步的步伐从未停歇。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次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肝脏外科:要点与盲点(第2版)(翻译版)》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手术技巧的汇编,更是一次对肝脏疾病外科治疗前沿的深度探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与时俱进的知识框架。 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临床导向,致力于梳理肝脏外科领域的关键要点,并深刻剖析那些容易被忽视或存在争议的“盲点”。译者团队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原文的精准把握,将海外先进的肝脏外科理念和技术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中文读者。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翻译,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和知识的再创造,力求让本书的价值在不同的文化和临床环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内容概览: 《肝脏外科:要点与盲点(第2版)》在内容组织上,充分体现了其“要点与盲点”的双重维度。 核心要点: 书中系统地涵盖了肝脏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常见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这是所有肝脏外科手术得以安全有效实施的基石。从肝脏肿瘤的诊断与分期,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再到肝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术后管理,每一个主题都经过精心梳理,提炼出最核心的知识点。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种肝脏肿瘤(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转移性肝癌等)的手术策略,包括肿瘤切除的原则、技术选择(如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防治等。对于肝移植领域,本书深入探讨了供体选择、肝脏分配、移植技术、围手术期管理以及长期随访等关键环节,并对不同类型的肝移植(如原位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进行了细致的解析。 临床实践的精细化: 本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将目光聚焦于临床实践中的细节。例如,在肿瘤切除部分,它会详细分析不同解剖部位肿瘤的切除难度、术中出血的控制策略、以及如何最大化保留剩余肝功能。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如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肿瘤,本书将提供具体的处理思路和技术要点。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方面,本书会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如分流术、断流术)的优缺点,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选择的建议。 前沿技术与创新: 紧跟国际肝脏外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本书对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技术(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它不仅介绍了这些技术在具体手术中的操作技巧,还对其在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指出了其在复杂病例中的局限性。此外,本书还将涵盖新型的术前评估工具、影像学技术在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以及一些正在探索中的前沿治疗方法。 “盲点”的揭示与辨析: “盲点”部分是本书的特色所在。作者深入剖析了肝脏外科领域中那些常常存在争议、易被忽视、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这可能包括: 术前评估的细微之处: 某些患者术前评估可能存在疏漏,导致术后出现意想不到的并发症。本书将强调对肝功能储备、合并症、以及患者全身状况进行更精细的评估。 术中决策的挑战: 围手术期出现的突发情况往往考验外科医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本书将针对一些典型的术中难题,如无法控制的出血、术中发现的侵犯范围超出预期等,提供决策依据和处理原则。 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肝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容忽视。本书将详细列举常见并发症(如胆瘘、出血、肝功能衰竭、门静脉血栓等)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并提供系统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长远预后与随访: 许多肝脏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长期的随访和管理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随访,识别复发迹象,以及处理晚期并发症,从而最大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肝脏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MDT)的协作。本书将强调影像学、病理学、内科学、重症监护等相关学科在肝脏外科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优化MDT协作模式。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肝脏外科:要点与盲点(第2版)》的出版,将为肝脏外科医生,无论是资深专家还是年轻医师,提供一个宝贵的学习和参考平台。 提升临床决策能力: 通过对要点和盲点的细致阐释,本书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精准地把握手术适应症,更科学地制定手术方案,更从容地应对术中挑战,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 本书汇聚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有助于促进肝脏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相关技术和理念的普及与发展。 保障患者安全与福祉: 最终,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肝脏外科:要点与盲点(第2版)(翻译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临床实用性和前沿视野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不仅是肝脏外科医生案头的必备参考,更是他们不断追求卓越、攻克难关的有力武器。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肝脏外科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攻克肝脏疾病这一医学难题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