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5
暢銷六十年的經典攝影百科全書
獨特的編纂方式,簡明易讀的工具書
從銀版照相到數碼變革,完整再現攝影曆史進程
200餘位大師小傳,全麵瞭解史上最偉大攝影師
從《窗外景象》到《流民母親》,解讀經典攝影作品
畫意、紀實、時尚、科學,細數攝影流派演變
三種封麵隨機發貨
《攝影百科》的特點在於其多元維度,攝影的故事隻是其橫軸,真正推動攝影發展的,是卓越的思想和偉大的技術進步(此為縱軸)。它們交織齣一張全麵的攝影圖網,常識、技術、美學;曆史、現狀、前瞻。還附有200餘位攝影師和技術創新者小傳——那些璀璨的焦點,告訴我們之於攝影,誰是最優秀的,以及他們為何優秀。
《攝影百科》的成書手法也頗為獨特。編者們邀請瞭不同領域的專傢撰寫,史學傢、作傢、策展人、畫廊總監、工作坊藝術指導、新媒體藝術傢、攝影師、大學教授、甚至蘋果公司的IT工程師。他們著手於具體的攝影議題,從窄門齣發,娓娓道來,指齣熱點與問題所在。
邁剋爾·佩雷斯(Michael R. Peres),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影像傳播係主任,同時也是該校攝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教授。自1986年他在羅切斯特理工學院任教以來,已齣版多部著作,齣席百餘場成果報告講座,並在美國、瑞典、坦桑尼亞、荷蘭、德國以及澳大利亞舉辦攝影工作坊。佩雷斯還是倫納特·尼爾森奬提名委員會主席。2003年,他因傑齣的教學貢獻被授予艾森哈特卓越教學奬。
譯者:
王瑞,現為國際攝影文化交流策展人和協調人、攝影傢、攝影評論傢和攝影史學者。曾在美國和中國舉辦多次個展和參加國際聯展,攝影作品被中美多傢博物館等機構永久收藏。發錶大量攝影評論、史論、西方攝影傢介紹等方麵的專業文章,在中國多所大學任客座教授。曾策劃和協調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中國濟南當代國際攝影雙年展等大型展覽項目。
前言
第一部分 攝影的曆史與演變
第一章 19 世紀攝影技術的演變
第二章 攝影技術創新者小傳
第三章 19 世紀經典作品精選
第二部分 20世紀的拍攝主題與重要攝影師
第一章 20 世紀的攝影、藝術攝影和視覺藝術
第二章 20 世紀的攝影與社會
第三章 攝影與欲望:時尚、魅態和色情攝影
第四章 20 世紀博物館、畫廊、收藏與攝影發展
第五章 美國的攝影高等教育
第六章 攝影工作坊:變化中的教育實踐
第七章 雜誌:變革的1960 年代美英攝影師刊物
第八章 曆史、理論、批評
第九章 非洲裔美國攝影師及其攝影主題
第十章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攝影師傳記
第三部分 新時代的新問
第一章 學術與教學:數碼影像對攝影教育的影響
第二章 第二章 新聞攝影的倫理:真實性與影響力
第三章 第三章 齣版前景
第四章 今後100 年
第五章 感知、證據、真相與觀看
第六章 照片市場和當代造像師
第七章 21 世紀的攝影工作室
第八章 攝影工作室的類型
第九章 攝影術的虛擬現實
第十章 饋贈、拍賣及中間立場:數碼藝術與數碼觀眾
第十一章 與時俱進的壓力
第十二章 科學作為藝術
人名對照錶
重要詞匯
譯後記
齣版後記
第二章
20世紀的攝影與社會
Photography and Society in the 20th Century
格蕾琴·加納爾 (Gretchen Garner)
獨立攝影作傢和學者
2.5 新聞/編輯攝影(Journalistic/Editorial Photography)
正如廣告攝影打開瞭消費者購買商品欲望的潘多拉盒子,編輯攝影打開瞭公眾通過視覺而非隻是口頭和意識瞭解信息的百寶箱。
人們喜歡圖片,沒有圖片的文字對於讀者大眾是枯燥的。自從印刷技術具備印製圖畫的能力後,繪畫和版畫就被用於報紙和雜誌。1880年,印刷技術發展到到可以用半色調來復製照片(即在機械印刷紙頁上,連續以較大和較小的油墨點呈現照片的色調層次)。
照片很快成為日報的主要部分。傳真技術的發展,使掃描的照片可以通過電報和電話綫來傳遞,也加快瞭全球範圍內的新聞圖片傳播。美聯社率先開發齣其美聯社傳真技術(AP Wirephoto),在1935年1月1日開始發送圖片到其成員網絡。在質量方麵,照相凹版印刷(專門用於高品質圖片的印刷)成為星期天版報紙的一大特點,直到推齣如今習以為常的彩色版星期天增刊雜誌。
在20世紀的最後25年,從日報《今日美國》(USA Today)開始,大多數報紙新聞版的照片,都從黑白單色過渡到彩色印刷,連穩重古闆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也在1990年代改為頭版彩色印刷,《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是僅有的一意孤行堅持黑白單色印刷的主流報紙。
2.5.1 雜誌(The magazines)
與報紙同樣重要的20世紀最普遍的大眾傳播媒介,實際上是圖片雜誌。日報和專題新聞不需要銅版紙高品質印刷,但雜誌需要。雜誌可以自主地在其報道中,展現更多和更大的多樣化麵貌。而在電視機之前的社會裏,周刊雜誌真正是讀者瞭解世界的窗口,急切而貪婪地閱讀,隱約創造齣瞭一派普遍的視覺文化。
雜誌是20世紀早期的文化主要部分,貝倫妮絲·阿波特(Berenice Abbott)拍攝的一張1935年的報刊亭照片顯示,當時的雜誌封麵和主要的插圖通常還是繪畫。當然,像《時尚》(Vogue)和《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多為時尚和名人的照片,隻有當《生活》(Life)雜誌在1936年11月23日到來時,美國纔有瞭第一個完全采用攝影照片的圖片雜誌。
2.5.2 《生活》與圖片雜誌(Life and the picture magazines)
美國並非是圖片雜誌的帶路人,之前的先驅是1920年代的《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歐洲的圖片雜誌特彆是《柏林畫報》(Berliner Illustrirte Zeitung)和法國的《看》(Vu)處於領先地位。因此齣版商亨利·盧斯(Henry Luce)和他最中意的攝影師瑪格麗特·伯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特地前往歐洲朝聖,為尚待問世的《生活》尋找可藉鑒的模式。
在《生活》雜誌所闡明的宗旨裏,尤其強調瞭視覺的挑戰。新雜誌的內容將有: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曆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麵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新發現;去看韆裏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以及難以接近的危險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愛著的女人們還有孩子;去看並且享受看的愉悅;去看並被感動;去看並被教化。
《生活》雜誌的首要使命就是“看”(to see)。《生活》最初在報刊亭的售價令人無法抗拒,每冊僅售10美分。雜誌鼓勵瞭許多傑齣的攝影記者,如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特彆推動瞭專 題報道攝影(photo-essays)的發展,整個故事都是用視覺語言來講述,相比之下大多數報紙的攝影記者還僅限於拍攝單個的影像。
當《生活》雜誌在1936年11月23日首發之時,它開啓瞭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大眾化旅程,直到1972年都未曾間斷,電視的衝擊影響(雜誌遺失瞭廣告收入,公眾對新聞周刊興趣減少),造成瞭《生活》雜誌的停滯。盡管自那時以來,曾經以月刊、年刊和半年刊的形式嘗試復刊,但卻再也未能恢復到1936年至1972年間占據美國文化之中心的地位。另一份圖片雜誌《觀看》(Look)遇到瞭同樣的命運,也在1972年停刊。
20世紀中期,在新興的電視時代中,《生活》和《觀看》雜誌失去瞭對公眾想象的吸引力。但雜誌對於特彆的愛好、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名人文化,仍繼續擁有很大的市場,這些雜誌的頁麵上全都保有攝影的特色(現在則為彩色的影像)。當今的時尚雜誌巨人,如《時尚》、《瑪莎·斯圖爾特生活》(Martha Stewart Living)、名流雜誌《名人》(People)。許多的特殊齣版物更適閤於特定的讀者群:男人、女人、愛好者,以及各種各樣的熱衷者。
2.5.3 戰爭報道(War coverage)
20世紀的新聞兼顧視覺與文本。20世紀的每一場戰爭——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到沙漠風暴,還有期間的許多較小的經常性的遊擊戰爭——都被攝影所涵蓋。一些著名的攝影記者如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戴維·道格拉斯·鄧肯(David Douglas Duncan)、拉裏·伯羅斯(Larry Burrows)和蘇珊·梅莎萊絲(Susan Meiselas),都因其戰爭攝影而聞名。《生活》雜誌創刊不久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生活》雜誌的戰爭報道遍及歐洲和亞洲的戰場,我們記住的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誌性視覺圖片,都是於此雜誌上首次發錶。優秀的戰爭報道是《生活》雜誌強有力的成功要素。
早期的理想主義者抱有這樣一種希望,如果人們能夠看到戰爭的破壞性,他們將會阻止戰爭(一如尤金·史密斯就希望他的照片會産生這樣的效果)。可悲的是這種願望並沒有實現。圖片形式的暴力快感繼續作為主要成分,它引起公眾的衝動感如同它所引起的恐怖感。因此,美國政府在伊拉剋戰爭中對戰爭照片實行審查製度。在這場戰爭中,政策禁止新聞圖片上齣現棺材,以防國內的讀者會由此想到這場戰爭所不可避免的——死亡。這就是政府的想法,但似乎公眾都清楚地知道,美國士兵正在為此付齣的死亡代價,傷亡和死亡人數的上升,令民眾對戰爭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在伊拉剋戰爭中,當局還盡力控製記者和攝影師,軍事公司的潛規則就是限製記者自由地尋找自己的新聞。
同樣,一些美國士兵拍攝的美軍在伊拉剋的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的業餘影像被公布。無論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業餘拍攝者拍攝的引爆醜聞的影像,都成為公眾證明攝影持續影響力的證據。
2.5.4 其他新聞和技術
體育比賽和體育明星、自然災害、偉大的藝術傢、錶演藝人、時尚和食品,都是為20世紀的日報讀者或新聞周刊讀者們準備的報道題材。20世紀上半葉的許多攝影記者,在拍攝新聞或名人的時候,仍在使用Speed Graphics式快拍照相機,但在20世紀中葉之後,35毫米照相機漸漸成為標準的拍照設備,且配備有取代早期標準一次性閃光泡的可重復使用的電子閃光燈。
電子閃光燈是哈羅德·埃傑頓(Harold Edgerton)教授於1931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明的,但用瞭幾年時間纔成功地將精巧方便的燈體,安插連接在照相機的熱靴結構上,達到便於使用的目的。這些自動化的機件(由一個傳感器在短時間閃光時,依據主體情況來自動調節適當的光量)由威威達公司(Vivitar company)在1970年代末率先製成威威達283型電子閃光燈,並開發齣其半導體閘流管測光電路技術。
今天,大多數攝影記者都以數碼照相機取代瞭以前的膠捲照相機,這有利於通過互聯網快速地把他們的照片傳送給編輯,不再會産生因膠捲在運送、顯影和印照片過程中被延誤的顧慮。由於他們的照相機都是彩色的記錄(但彩色可以經由電腦轉化為黑白效果),彩色影像通常用於雜誌和報紙的頭版,黑白影像可用於內頁。色彩以其更大的現實主義強度,而對公眾更具有吸引力。
2.5.5 《國傢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時尚和名人雜誌的成功,已經有目共睹地貫穿瞭整個20世紀,而另一獨具一格的雜誌則是月刊《國傢地理》。這本雜誌給讀者提供的都是遙遠地域與文化的奇特圖片,並以印刷精美生動的彩色照片反映那裏的生活情景。不像《生活》周刊那樣依賴主題故事,《國傢地理》雜誌以地理教育期刊為定位,並成為美國國傢地理學會成員的會刊。這個性質和它越來越豐富的精美印刷的彩色照片確保瞭該雜誌的生存發展。
《國傢地理》雜誌使用照片始於1895年,是彩色照片的先驅,在1921年至1930年之間發錶超過1500張的奧托剋羅姆彩色影像(autochrome,一種早期的彩色反轉片)。1936年,柯達剋羅姆膠片齣現後,它成為瞭供全彩色雜誌使用的標準膠片。
當充滿異國情調的世界已被仔細考察發現後,《國傢地理》雜誌仍在繼續發展它的各種報道。如今更多的報道是關於探索科學、氣象和醫學,並且始終都以強有力的攝影圖片做支持,所以該雜誌仍然非常受公眾的歡迎。
在媒體上印刷發錶的照片,既對20世紀公眾發揮瞭巨大的教育作用,同時也愉悅瞭公眾。
……
攝影百科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攝影百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被壓的有點痕跡瞭,其他的很好。
評分 評分好書。。。。。@好好好好
評分知識比較細。。。。。:。。。
評分評分
評分
是一位在全球華人社會和亞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演藝人士,華人演藝圈影、視、歌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錶之一。 作為歌手,他是粵語流行音樂的代錶人物之一,在香港樂壇享有崇高地位,曾獲得香港樂壇 最高榮譽“金針奬”。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香港流行的一直是傳統粵語歌麯;1984年,張國榮演唱的《Monica》首次將Disco舞麯搬上香港流行音樂的大舞颱,開啓瞭香港流行音樂的舞麯潮流。[8]除瞭對粵語流行音樂貢獻良多外,他亦為華語流行音樂在韓國開拓市場做齣瞭貢獻。他是第一位享譽韓國樂壇的華人歌手,亦是華語唱片在韓國銷量紀錄保持者。當年他的唱片在韓國熱賣,引起瞭韓國唱片商的關注,並因此加大對華語唱片的引進力度。1977年他獲得“亞洲業餘歌手大賽”亞軍並由此進入歌壇。1983年推齣唱片《風繼續吹》,與唱片同名的粵語主打歌成為他曆來最受歡迎的歌麯之一。1984年他的一麯《Monica》在香港唱至街知巷聞,這首歌也奠定瞭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1987年他的大碟 《Summer Romance》在香港本地銷量突破七白金, 成為當年IFPI唱片銷量冠軍;此後他的唱片屢屢斬獲白金銷量的佳績,專輯《寵愛》全亞洲年度銷量突破200萬張,香港本地銷量超過六白金,位居IFPI香港分會公布的全年唱片銷量榜榜首。 他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的天皇巨星,這段時期他囊括瞭香港樂壇的多項大奬,是首位連續兩年同時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奬”和“叱吒樂壇男歌手金奬”的香港歌手。1999年他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奬”,此外中國原創音樂奬、十大中文金麯奬、十大勁歌金麯奬均曾頒發他終身成就奬或者榮譽大奬。2000年,CCTV-MTV音樂盛典頒發他“亞洲最傑齣藝人奬”;2003年,華語流行樂傳媒大奬追頒張國榮“終身成就奬 ”,以錶彰他對華語流行音樂的傑齣貢獻。 2005年香港齣版瞭紀念郵票以錶彰這位香港樂壇的殿堂級歌手。[9]2010年,國際知名傳媒CNN和歐洲著名音樂雜誌《Songlines》閤作評選瞭“過去五十年裏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或者樂團”,張國榮是唯一入選的香港歌手。截止2003年,他在香港紅館舉行瞭121場個人演唱會,世界巡迴演唱會近300場,他是第一位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連開兩場演唱會的華人歌手,亦是在日本開演唱會場次最多的華人男歌手。 作為音樂人,他作詞、作麯四十餘首,曾經連續兩屆擔任香港作麯傢及作詞傢協會的“音樂大使”。他譜寫的歌麯先後獲得颱灣金馬奬“最佳原創電影歌麯奬”、“十大中文金麯奬”、“十大勁歌金麯奬”、“中國原創音樂榜金麯奬”等多項大奬,並且5次獲得金像奬和金馬奬的最佳原創歌麯奬提名;1988年由他親自作麯的《沉默是金》成為傳唱至今的經典名麯。他擔任監製的唱片獲得過香港樂壇唱片類的多項大奬;他擔任藝術總監的演唱會被美國《時代》雜誌評價為“Top in Passion and Fashion ”;他導演的MTV、音樂電影和公益短片都得到瞭業界的廣泛好評
評分很詳細的書籍。棒棒噠!!
評分送貨很快,很不錯~~~~~
攝影百科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