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人群饮食与中医调理指南

“三高”人群饮食与中医调理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远顺 著
图书标签:
  • 高血压
  • 高血脂
  • 高血糖
  • 中医调理
  • 饮食养生
  • 健康饮食
  • 慢性病
  • 食疗
  • 预防保健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3370
商品编码:1130024324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岭南疍民文化景观

定价:89.00元

售价:67.2元,便宜21.8元,折扣75

作者:吴水田 陈平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20113090

字数:307000

页码:30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岭南疍民为研究对象,按照文化产生、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分区等板块梳理疍民文化景观,阐述了地理环境对疍民文化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梳理了疍民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介绍了渔业生产、沙田耕作、珍珠采集等疍民生产活动,展示了疍民婚俗、饮食、服饰、居住等生活方式和相关精神信仰,阐述了与疍民相关的征兵、编户等管理制度,并介绍了疍民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地域差异。现代社会,疍民逐步上岸居住,疍民文化逐步消失。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概要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7 相关理论
  1.8 疍民相关研究综述
  1.9 研究展望
第2章 疍民“亲水”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基础
  2.1 自然地理环境
  2.2 历史人文环境
第3章 岭南疍民文化发展与区域分布的历史变迁
  3.1 秦汉六朝时期的水居族群
  3.2 唐宋时期岭南疍民文化的产生
  3.3 元明清时期疍民文化的发展
  3.4 战争之后近代潮流对疍民文化的影响
  3.5 新中国成立后疍民文化的转型
第4章 岭南疍民“亲水”农业文化景观
  4.1 疍民耕海农业文化景观
  4.2 疍民耕河农业文化景观
  4.3 疍民耕作农业文化景观
  4.4 城乡运输文化景观
  4.5 疍民生计方式的转变
第5章 岭南疍民“亲水”风俗文化景观
  5.1 服饰文化景观的“亲水”个性
  5.2 疍民饮食文化景观
  5.3 婚俗文化景观
第6章 岭南疍民方言文化景观
  6.1 疍民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6.2 疍民方言的空间分布及其文化景观
  6.3 疍歌文化景观
  6.4 疍民地名文化景观
  6.5 疍民姓氏与命名文化
第7章 岭南疍民“亲水”居住文化景观
  7.1 疍民舟居文化景观
  7.2 疍民临水聚落景观
  7.3 疍民居住文化的“离水”发展
  7.4 疍民居住的环境适应
  7.5 问题与讨论
第8章 岭南疍民“亲水”崇拜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8.1 疍民崇拜的“亲水”特征
  8.2 疍民崇拜的地理分布
  8.3 疍民精神崇拜的“离水”转变与崇拜空间再造
第9章 岭南疍民的水上管理
  9.1 疍民的管理制度
  9.2 疍民的管理机构
  9.3 疍民与官府的对抗
  9.4 女性在疍民文化中的特殊角色
0章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的扩散与演变
  10.1 疍民文化景观扩散的类型与模式
  10.2 疍民文化景观扩散的动力与特点
1章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异与分区
  11.1 疍民文化区的划分原则
  11.2 广府疍民文化区
  11.3 福佬疍民文化区
  11.4 客家疍民文化区
2章 疍民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12.1 疍民文化评价
  12.2 疍民文化资源保护
  12.3 疍民文化资源开发
地名索引
人名索引
后 记

作者介绍


吴水田,1972年生,广东陆丰人,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广东省旅游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大阪大学访问学者。主要开展疍民文化、旅游管理、旅游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凤凰卫视中文台2011年播出的《南粤纪事》节目中就疍民问题接受访谈。

陈平平,1973年生,广东梅州人,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开展疍民文化、旅游管理、餐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文摘


序言



《长寿之道:五谷杂粮与时令蔬果的养生智慧》 序言 古往今来,人类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停歇。从古代的炼丹求仙,到近现代的医学进步,我们一直在探索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然而,真正的长寿并非仅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生命质量的长度——是身体的活力、精神的安宁、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回归本源的养生之旅,发掘古老智慧与自然馈赠的强大力量,探索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所蕴含的生命能量,并学习如何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平衡、更充实的人生。 引言:为何选择五谷杂粮与时令蔬果? 在现代社会,精加工食品的泛滥,加工糖、反式脂肪和人工添加剂的普遍存在,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人们普遍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年轻化等问题。面对这一切,我们不应将目光仅仅聚焦于昂贵的保健品或复杂的医疗手段,而应将目光投向最朴素、最天然的食物——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 五谷,承载着土地的精华,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基础能量。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合物,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抵抗疾病的坚实后盾。从古至今,五谷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它们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时令蔬果,则是大自然随着季节变化的馈赠。它们在最适宜的生长周期内成熟,营养价值最高,风味也最鲜美。遵循“不时不食”的古老原则,不仅能让我们品尝到最新鲜、最自然的美味,更能顺应身体的生理需求,在不同的季节获得最适合的营养支持。例如,春季的嫩芽和新叶,富含生发之气,有助于身体阳气的升发;夏季的瓜果,清热解暑,滋养津液;秋季的根茎类和果实,敛收内敛,滋养肺部;冬季的温热食物,则能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储存能量。 本书的核心理念,便是将这两大天然宝库的养生智慧,以一种简单易懂、切实可行的方式,带入到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的营养价值,探讨它们如何滋养我们的身体,预防疾病,提升活力,并最终走向一种更具智慧、更富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第一篇:五谷杂粮的生命密码 五谷,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根基,蕴含着深厚的养生哲学。它们种类繁多,各有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养生功效。 大米:平和补益之首 我们最熟悉的大米,是稻谷经过加工后的产物。白米虽然口感细腻,但经过过度加工,丢失了部分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糙米、胚芽米等未精加工的大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口感也更具嚼劲。糙米富含维生素B族、镁、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降低胆固醇。我们将探讨不同种类大米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烹饪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补益作用。例如,熬煮成粥,易于消化吸收,尤其适合体弱、病后之人。 小米:健脾和胃的天然良药 小米,又称 Millet,被誉为“补脾胃之谷”。它性甘凉,具有益胃、健脾、安眠的功效。小米粥,尤其适合作为病后身体虚弱、消化不良、失眠多梦者的食疗佳品。我们将深入了解小米的营养构成,例如其赖氨酸含量较高,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以及它所含有的色氨酸,对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书中将提供多种小米粥的制作方法,从简单的原味小米粥,到加入红枣、枸杞等食材的药膳粥。 小麦(全麦):能量与纤维的完美结合 小麦,是我们日常面包、面条的主要原料。然而,我们常吃的精制面粉,营养流失严重。全麦,即保留了小麦麸皮、胚芽和胚乳的完整谷物,是名副其实的营养宝库。全麦富含复杂的碳少,能提供持久的能量,同时其高含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增加饱腹感,预防便秘。我们将介绍全麦面包、全麦面条的选购和制作技巧,以及如何将全麦粉融入到更多日常菜肴中。 玉米:肠道清洁工与抗氧化卫士 玉米,作为一种古老的谷物,其营养价值不可小觑。玉米粒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清除体内废物,可谓是“肠道清洁工”。此外,玉米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两种抗氧化剂对保护视力,预防老年性黄斑病变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探讨玉米的多种食用方式,从蒸煮玉米,到玉米糊、玉米饼,以及如何利用玉米的天然甜味,减少糖的摄入。 大豆(及其制品):植物蛋白质的瑰宝 大豆,被誉为“植物肉”,是优质植物蛋白质的极佳来源。它还富含卵磷脂、异黄酮等有益成分。发酵的大豆制品,如豆豉、纳豆,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并产生独特的风味。我们将详细介绍豆腐、豆浆、豆干等豆制品的营养特点,以及它们在平衡饮食中的重要作用。尤其会强调,适量摄入豆制品,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其他杂粮:燕麦、荞麦、藜麦等 除了五谷,许多其他杂粮也蕴含着巨大的养生潜力。例如,燕麦,是降低胆固醇的明星;荞麦,富含芦丁,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藜麦,因其完整的氨基酸组成,被称为“谷物中的黄金”。本书将一一介绍这些杂粮的独特之处,提供多样的烹饪建议,鼓励读者将它们纳入日常饮食,丰富餐桌,提升营养。 第二篇:时令蔬果的四季智慧 “不时不食”,不仅是一种烹饪的艺术,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为我们准备了最适宜的蔬果,它们不仅口感最佳,营养价值也最高。 春季:生发之季,养肝健脾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规律。春季的蔬菜,如韭菜、菠菜、芦笋、豌豆等,大多具有清热、疏肝、健脾的功效。我们将探讨春季饮食的原则,如何通过选择这些时令蔬菜,帮助身体排出体内积滞,迎接新的生机。例如,韭菜的辛温,有助于散寒,但也要注意适量,以免伤阴。 夏季:清热解暑,滋养津液 炎炎夏日,人体容易出汗,津液耗损,需要及时补充。夏季的瓜果,如西瓜、黄瓜、番茄、丝瓜、苦瓜等,大多具有清热解暑、利尿、生津的功效。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这些蔬果,制作清凉饮品、沙拉、汤羹,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清爽。同时,也会强调适度食用寒凉食物,以免伤及脾胃阳气。 秋季:肃降之季,润肺益气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肺。秋季的果实和根茎类蔬菜,如梨、苹果、柿子、葡萄、山药、莲藕、萝卜等,具有润肺、生津、止咳、益气的功效。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食用这些秋季的馈赠,滋养肺部,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干等不适。例如,炖煮梨汤,是润肺的经典食疗方法。 冬季:储藏之季,温补御寒 冬季,寒冷是主要特征,人体需要储存能量,抵御严寒。冬季的蔬菜,如大白菜、萝卜、白菜、冬瓜、菠菜等,以及根茎类蔬菜,都适合在冬季食用。这些食物通常具有温补、益气、助消化的特点。我们将探讨冬季的饮食原则,如何通过选择温热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增强免疫力。例如,炖煮的羊肉萝卜汤,便是冬季的滋补佳品。 水果的四季变奏曲 除了蔬菜,时令水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草莓的酸甜,蓝莓的抗氧化,橙子的维生素C,无不为我们的身体注入活力。本书将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推荐当季最适宜食用的水果,并介绍如何搭配食用,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第三篇:智慧烹饪与健康生活 了解了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的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其巧妙地融入我们的日常饮食。 烹饪的艺术:保留营养,提升风味 不同的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烹饪技巧,如蒸、煮、炖、炒,以及如何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烹饪方法。例如,蒸和煮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水溶性维生素,而快速的焯水或少油的清炒,也能有效保持蔬果的营养和口感。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易学的食谱,涵盖早餐、午餐、晚餐和加餐,让健康饮食不再是难事。 饮食的平衡:五谷与蔬果的和谐搭配 健康的饮食,讲究均衡与搭配。五谷提供基础能量,蔬果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本书将提供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饮食搭配建议,例如,如何将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如何将不同颜色的蔬果组合,以达到更全面的营养摄入。 日常生活的养生智慧 除了饮食,我们还将触及一些与饮食息息相关的健康生活习惯。例如,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良好的心态,这些都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密不可分。我们将强调,健康的饮食是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之上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长寿之基。 “不时不食”的现代实践 在现代社会,全球化和反季节种植使得我们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蔬果。然而,我们依然可以践行“不时不食”的原则,选择当季本地的蔬果,不仅营养价值更高,对环境也更加友好。本书将提供一些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不时不食”的实用建议。 结语 《长寿之道:五谷杂粮与时令蔬果的养生智慧》并非一本速成的“灵丹妙药”,而是一本与您一同探索生命奥秘、回归自然本真的指南。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书中介绍的简单而深刻的养生智慧,您将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与食物建立更深厚的连接,最终拥抱一个更健康、更活力、更充实的人生。愿本书能成为您通往长寿与健康之路的明灯,照亮您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三高”是上了年纪的标志,没想到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复杂性和可预防性。作者的讲解非常生动,一点也不枯燥,像是在跟一位资深的中医师聊天。书中对于“情绪”与“三高”的关联性分析,让我印象深刻。我之前只知道压力大会影响健康,但不知道具体会如何影响血压、血糖等指标。这本书解释得非常透彻,并且给出了很多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实用方法,比如推荐了一些舒缓身心的茶饮和简单的运动。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有理论,还有大量的案例分析。看着那些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成功改善“三高”的真实故事,我深受鼓舞,也更加坚信通过努力是可以摆脱这些健康困扰的。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开始调整我的早餐和晚餐,并且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有助于降血脂的食谱。一段时间下来,我的身体感觉明显不一样了,体重也悄悄下降了一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需要从内到外全面調理。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未来的健康生活充满了希望。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指导我管理自己“三高”问题的书籍,看了市面上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陈旧。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三高”的刻板印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中医的整体观出发,来阐述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调理。书中关于“脾胃虚弱”如何导致“湿气”,进而影响血糖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总是觉得自己吃得很健康,但血糖却居高不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消化吸收的环节,而不仅仅是吃了多少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季节、不同体质人群的饮食侧重点,这比那种一成不变的饮食建议要实用得多。我尤其欣赏它在提供食谱的同时,还解释了每种食材的药用价值和对身体的具体益处。我试着做了几道书中推荐的汤品,味道不仅好,而且连我平时不太爱吃蔬菜的家人都赞不绝口。更重要的是,书中反复强调了“辨证施食”的原则,让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饮食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的智慧宝典,让我感觉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不再被“三高”所困扰。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我最近因为一些健康问题,开始关注“三高”这个话题,但网上的信息太杂乱了,常常不知道该信哪个。正好有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下来,感觉收获太大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食物的禁忌,而是从更深层次地解读了“三高”的成因,并且非常细致地介绍了不同的体质适合什么样的饮食方案。比如,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细分,让我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情况,而不是一概而论。它还讲解了很多在中医理论里关于“湿热”、“痰湿”等概念如何影响“三高”,这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全新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列举的各种食谱,不仅看起来很诱人,而且材料易得,操作也简单。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早餐,连续吃了几天,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精力也比以前好。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情绪、作息对“三高”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入手。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健康知识讲得明明白白,让我找到了科学又有效的改善方向。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三高”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些食物是“敌人”,而是教你如何“和解”,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来平衡身体的各项指标。书中对“三高”的成因分析非常深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追溯到了脏腑功能失调的根源。我之前一直认为“三高”是不可逆转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不健康的脂肪,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来辅助调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药食同源”的阐述,让我了解到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原来都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在烹饪时加入一些有益的食材,比如山药、莲子、黑豆等等,不仅丰富了菜肴的味道,也让我感觉身体在慢慢地好转。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重点内容都有标注,方便查阅。它就像一本随身携带的健康顾问,随时都能为我提供专业、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面对“三高”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太丰富了!我一直对中医的食疗方法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理论中关于“三高”的成因,还非常具体地给出了调整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体质辨识”的部分,让我能够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体质,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的食物。它不是那种简单告诉你“什么不能吃”,而是告诉你“什么应该多吃,为什么”,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更容易接受和坚持。书中提供的食谱非常多样化,从中式传统药膳到一些创新的搭配,应有尽有,而且很多都非常符合我家的口味。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了一些平时不会想到的食材搭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例如,书里提到的一些促进新陈代谢的草药,我之前只知道它们能泡茶,但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将它们融入到日常的烹饪中,比如煲汤或者做菜。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穴位按摩和艾灸方法,这些都是我之前接触不到的,为我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多维度。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中医调理“三高”不仅仅是吃药,而是一种全方位的身心健康管理,我从中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知识和实操经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