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一壺酒

花間一壺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李零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山西齣版傳媒集團 ,
ISBN:9787203082392
版次:1
商品編碼:1130968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8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花間一壺酒》收入瞭作者近年寫作的雜文和隨感,全部屬於“凡人小史”,即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冷眼旁觀,對身邊的曆史、書本上的曆史,講點個人的看法。這些看法,雖然也利用瞭一點專業知識和雜覽偶得的讀書感想,但作者關心的事在有如工業流水綫的專業學術中沒有位置,隻能用業餘的方式,另外找個地方說話。
  《花間一壺酒》內容大緻可以分為五個方麵。一組文章,隻有兩篇,是個引子。第二組有六篇,是談戰爭或與戰爭有關的事,屬於“武”的話題。第三組有七篇,是討論與讀書人有關的事,則是“文”的話題。第四組有八篇,都是高雅話題,不是琴棋書畫,而是酒色財氣。

作者簡介

  李零,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祖籍山西武鄉縣。1948年6月12日生於河北邢颱市,從小在北京長大。中學畢業後,曾在山西和內濛插隊7年。1975年底迴到北京。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從張政烺先生作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82-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係西隊從事考古發掘。1983-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製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現在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研究方嚮主要是:簡帛文獻和學術源流,《孫子兵法》研究,中國方術研究,海外漢學研究,中國古代兵法等多個方麵。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放虎歸山》、《中國方術考》、《中國方術續考》、《孫子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郭店楚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 《喪傢狗:我讀〈論語〉》、《何枝可依》等。

精彩書評

  李零先生近年來閑筆為文的結集,早些年還有一本《放虎歸山》。李零先生學問好,文章好,他的存在,對李敖自我吹擂的“白話文”、“學問大”,構成瞭堅強的否證。
  李敖好罵,李敖之罵,罵人者多,罵世者少;李零也罵,李零的罵,鋒芒微露,尤有力度,“大師是大屎”,“偉大多大僞”,真大師和真偉大是不必芒刺在背的。李零說“我一直在逃”,“從專業學術的腹地逃嚮邊緣,從邊緣逃嚮它外麵的世界”;李敖也說“脫離學術界”,“不甘於做學者”,但他進入的是中心的大舞颱,要求的是觀眾“從演員的標準看我如何在颱上錶演”。李敖煽情,李零浹心;李敖悅耳,李零醒腦;李敖有翻版,李零不可學;李敖須人喝彩,李零與你神交。李零的專業是中國的古史,文獻、考古,樣樣精博;而《讀〈劍橋戰爭史〉》顯示的是對世界曆史的通識。
  李零寫酒色財氣,也處處錶見思想和學問;《大營子娃娃小營子狗》、《天下髒話是一傢》,沒有生活寫不齣,沒有思想和學問也寫不齣。李零的文字,渾然天成,自然流溢,大雅大俗,融為一體。李零其實沒有逃,他在,在得那麼真實,在得那麼從容。 (陳剋艱)
  ——《南方周末》2005年度十大好書獲奬辭

目錄

自序
大夢初醒
花間一壺酒
硬道理和軟道理
生怕客談榆塞事
讀《劍橋戰爭史》
中國曆史上的恐怖主義:刺殺和劫持
戰爭啓示錄
避暑山莊和甘泉宮
從“五族共和”想起的
一念之差

且教兒誦花間集
說校園政治
書不是白菜
學校不是養雞場
知恥近乎勇
馬年說伯樂
大音希聲,善言不辯
笨蛋總比壞蛋強

酒色財氣見人性
蔔、賭同源
藥毒一傢
讀《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
倒轉綱常
大營子娃娃小營子狗
禹步探原
天不生蔡倫
天下髒話是一傢

和古人談心
史學中的文學力量
彆讓書生搞政治
得給鬼子上一課

後記

精彩書摘

  說校園政治
  當年賈誼上《治安策》,開頭有一段話,說“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現在待在校園裏,我們也有這樣的感受。為國傢計,也為知識分子計,我以為目前的高校,有許多弊政亟待革除,即使不能根治,也應把矛盾縮小在閤理的範圍內,否則不利於安定團結,也不利於穩定人心。
  這些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它們當中,有些是由於曆史的原因和過渡的性質而造成,實齣無奈,但也有些是人為造成,則屬火上澆油。比如工資統配、職稱統配,這些都是早已有之,是體現計劃經濟特點的東西,帶有大鍋飯和鐵飯碗的性質,就還沒有醫治的良方。鐵飯碗,國外也有,比如美國大學的“終身職”(tenure),就是吃教書這碗飯人的夢寐以求,隻有把它拿到手,屁股纔坐得穩。我們這兒窮歸窮,但位子多,一水兒都是“終身職”,課程滿打滿算沒多少,剩下一大堆時間可以搞科研(當然也可以讓某些人睡大覺或乾其他什麼事兒),我跟外國的同行吹,他們甭提多羨慕。這樣的鐵飯碗,我看還是有好處,或者至少在眼下有好處。它是保障知識分子生存,防止他們被商海淹死的“救生圈”。說穿瞭,是一種保險製度。
  大鍋飯吃著,鐵飯碗端著,有些事,咱們就得忍著。比如“職稱”,明明就是個“豬肉票”,怎麼勻也勻不過來,怎麼評也評不閤理。“二級評審,係為基礎”,多少人的命攥在十幾個評委手中,他們是如今的“文章司命”。這些人要是老闆,雇誰開誰,大傢沒脾氣,但非得掛上個“評”字,問題就多瞭。一堆不同學科擱一塊,蘿蔔白菜怎麼比?論資破格,雙軌並行,往往導緻某些人用前者評自己或自己的朋友,用後者評自己的學生或自己朋友的學生,造成“托孤寄後”(而且往往是“祖孫相繼”),關係學的影響太大。量化管理,靠刊物分級,靠引用率,靠錶格,靠打分,靠統計,錶麵上很科學,實際是為瞭堵彆人的嘴,叫你有火沒處撒。有人“五項全能”,科研立項、教學量、獲奬、著作、社會工作,樣樣行,隻因沒有“大樹”(強硬的導師),照樣淘汰齣局。本來就“僧多粥少”,還一個勁兒搞“二桃殺三士”,弄得一幫知識分子比範進還範進,老臉一抹,什麼都不顧。弄虛作假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者有之,投書誣告他人者有之,提點心匣子到評委傢走動苦苦哀求乃至下跪大哭者有之,甚至賭氣輕生擱一摞書在路邊揚言到輪下討公道者也有之。汰優存劣,以中國之大,也許隻是局部,但埋沒人纔絕不是少數。比如我的同行,考古學傢盧連城、古文字學傢何琳儀,他們都比我年長,在同輩中成績很突齣,無論橫比竪比,論年資,論水平,我都看不齣有什麼道理,非把他們壓在下邊。當年,1948年,中央研究院評第一屆院士,有些人,如李濟先生,對郭沫若看法很壞,但講學問,還是承認郭的貢獻,照樣推選郭先生當院士,雖然郭先生自己不接受。我們的評委怎麼就這麼沒氣量也沒眼光?對評職稱一事,現在大傢都習慣於拿“看開”二字安慰彆人或自我解嘲。我不相信,這樣的事,拿眼睛“看”就能“看開”,也不認為“罵”就能解決問題。因為罵歸罵,套擺在那裏,誰都得往裏鑽,隻要鑽進去就不罵瞭。但自己的看法也未見其高明,還是兩字:沒轍。
  給現在不閤理的製度“火上澆油”,突齣問題有三個,我看,這纔值得請名醫會診,下良方猛藥狠治一下。
  這三個問題,頭號問題是“工程熱”。知識分子搞科研,有人送錢,甭管國傢的錢,死人的錢,外邊的錢,誰說不是好事。問題不在錢。錢是“好東西”,但一跟權力掛鈎,成為控製財力、人力,定人生死禍福,當“學術寡頭”的東西,就是一種腐蝕劑。再清高的人也趨之若鶩,“人文精神”全都掉錢眼裏去瞭。本來文科和理科不同,不一定非得強調集體協作,非得拿“修四庫”當學科建設,好像隻有資料長編式的大叢書(可配閤圖書市場)纔算成果。在這個領域中,恐怕更應提倡的還是獨立研究、創造性的研究,當教授的和當學生的都要有這種精神。可是有些人不是這樣,越是年紀一大把,勁頭不夠使,還越是熱衷“修長城”,非巧立名目,弄一大把錢,拖一大批人,搞“大兵團會戰”,不但造成金錢浪費,也造成人纔浪費。“跨”上一個“世紀”,這一堆人就埋在“長城”底下瞭。現在,大傢一窩蜂地上大項目(有些項目可以高達上韆萬),效益如何,值得懷疑。據說全國結項,大部分都完不成。這要擱在經濟領域,至少也是瀆職罪。大量資産流失且不說,還影響安定團結。我的一位參加項目設計的朋友講,現在是花國傢的錢不乾事,評這評那,樣樣占先;不拿錢照樣齣成果,反倒吃虧倒黴,樣樣沒份。特彆是有些人簡直貪得無厭,舊項目啃兩口丟一邊,又衝新項目去瞭,自己報不成,就打學生的旗號,能霸一個算一個。這樣的風氣,我看是該殺一殺瞭。
  其次,和上一問題有關,還有一個問題是“人越窮越分三六九等”,疊床架屋,人為製造的層次太多。現在提倡競爭機製,不但人與人比,係與係爭,就是學校和學校之間也要一決雌雄〔零案:現在國傢已明令禁止企業評比〕,勝者大名大利、大權大勢集於一身,敗者隻能自認倒黴,這未必真有好處。比如一個學校,本來有教授、副教授、講師三個層次也就夠瞭。但現在因為新老代謝太快,新教授一上市,老教授就不值錢,非得多加幾頂帽子在頭上,不足以顯示其身份與他人有彆。我們不但把教授分成普通教授(新教授)、碩導教授(現在也多半是新教授,在概念上已與前者閤一)和博導教授(老教授)好幾種,而且還設瞭“政府津貼”、“突齣貢獻”、“跨世紀人纔”等各種名銜,經常評這評那,連死人都參加評奬(隻能讓傢屬領),如果再加上各級學術評委以及首席科學傢(這是從科委係統套來的)、院士(聽說正在醞釀),實在是一種“爬不完的坡”(活到老,爬到老)。現在時興講“國際接軌”,其實這類東西大部分都無法接軌。比如“博導”,美國的正教授叫full professor,是做到頭的教授,下麵的副教授和助教授(相當我們的講師)也都叫“教授”,他們統統都可以當“博導”,比我們簡單得多,也平等得多,絕不會像我們這裏把所有頭銜都印在名片上,就連到國外轉瞭轉,也能寫進百科全書。現在我們把教授分成“碩導”和“博導”,當然有一個客觀原因,是我們把研究生分成兩道坎,碩士、博士接不起來。國外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一般都是以博士為主。特彆是文科,那是“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得很,既不好找工作,也沒有退路。你要不想死心塌地做學問,清清苦苦當老師,就趁早彆進這個門。這樣的課程不但不限年頭,什麼時候讀完什麼時候算,而且往往是碩士、博士一條龍,主要是衝博士去的。可見要廢“博導”,也應對研究生的培養製度做相應的改革。“博導”是國際醜聞,政府已宣布廢止,明確聲明一切正教授都有資格帶博士生,但利益所在,難免死灰復燃。最近我的學校又搞“老博”評“新博”,其實還是老一套。我們的評職稱、評頭銜是“水漲船高”,從前的行情,當個副教授、教授,大傢就滿足瞭;現在不行,好像不當博導就誓不罷休。亂加頭銜的結果是頭銜貶值。我想,現在做社會學研究的人,不妨調查一下,做點time study,看看大傢是怎麼分配時間。現在的大牌學者,學問大瞭,“渾身都是寶”,難免挨人宰。彆人宰倒也算瞭,還自己宰自己,整天評這評那,什麼會都開,什麼書都序,這種“充分利用”,其實是既毀自己,也毀彆人。王國維、陳寅恪,他們都沒當過“博導”、“課題主持人”,也沒搞過“大項目”,但他們是真正的學者。學者不是社會活動傢,不是官員和承包商。他們靠本事吃飯,靠著作講話,比什麼都強。正如太史公講李將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當老師的,如果日事鑽營而無心學問,將何以為人師錶?何以鼓勵學子從教?
  第三,現在的廣大教師,不包括上麵所說帽子很多的那些人,誰都知道待遇很低。比如我所在的學校,要說名氣,在全國要算很大瞭,但很多人一月纔拿二三百元,菜籃子都成瞭問題,我跟麵的司機講,他們根本不信。過去,大傢開會就哭窮,我煩。因為經濟改革,該倒黴的肯定是咱們吃國傢飯的人。況且,有人成天嚷著要蹬闆車賣帶魚,拎大包倒衣服,光扯著嗓子喊,沒見誰動過窩。但現在,一想到上麵那種亂造,我就心裏難受。覺得與其這樣花錢打水漂,這樣給少數人“錦上添花”,還不如“雪中送炭”,給大傢解決點實際問題,就權當是“希望工程”吧。我想,隻要大傢生活無虞,安定團結,一門心思搞學問,所齣成果當不在“長城”之下。總之,以現在的國情,我以為慎重立項,減少層次和抑富濟貧,不但很有必要,也完全可以做得到。
  【附記】
  此文原載《三聯生活周刊》1996年11期。我有個習慣,是像傳統文章或書畫落款,每成一文,必在文章結尾處記錄寫作時間和地點。但這篇文章,我無存稿,印齣的東西上麵沒有,也許是編輯以為多餘,把它刪掉瞭。這篇文章是我讀韓毓海文(《北大:魂兮歸來》,《中國青年》1996年4期)的感想。該文曾在北大引起巨大反響,但遭封殺和批判,沒人公開支持,即使同情者,也一定要說,這裏不妥,那裏不當,事實不準確,策略不得當,作者有私心,等等。現在有一種怪說,北大,前一百年,是蔡元培等五人一手之烈;後一百年,則是或將是另外五人的豐功偉績。對比此說,“魂兮歸來”,還是我們的心聲。所以,我寫瞭這篇小文,予以聲援,今天仍不後悔。其寫作時間必在韓文發錶後不久。
  ……
花間一壺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花間一壺酒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花間一壺酒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花間一壺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值得仔細閱讀的書!

評分

17、待兔軒文存——讀史捲,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11

評分

8、《孫子》兵法十三篇綜閤研究,中華書局,2006

評分

好......................

評分

不錯的選擇,質量很好,京東信得過,物流很給力!

評分

3、中國方術考,東方齣版社,2000

評分

不錯 的東西 價格閤適 品質優良 贊贊贊

評分

值得仔細閱讀的書!

評分

9、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花間一壺酒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