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相者,心上所現之相曰心相,此相非實有,但是意識上現似某種物相而執著為有,故雲,種執著的心相。吾子所由緻疑者,正以一嚮妄執有各個固定的物事耳……故此一棵捌相純是一種執著的心相,元非離心實有,此事甚明。一棵樹如是,餘物可準知。
內頁插圖
目錄
捲頭語
與人談易
答杜生
略談新論要旨(答牟宗三)
與美國柏特教授
與人論關尹與老子
紀念北京大學五十年並為林宰平祝嘏
答王星賢
答徐見心
答某生
答某生
答徐令宣
答牟宗三
答酈君
與池際安
命仲女承二姓記
與次女仲光
漆園記
與友人
答仲光
與王伯尹
與硃生
答敖均生
仲光記
答謝幼偉
答徐復觀
答某生
仲光記
新論平章儒佛諸大問題之申述(黃艮庸答子琴)
與馮君談佛傢種子義
與林宰平
仲光記
與友人
與某生
與李生
與友人
與林宰平
與林宰平
仲光記
仲光記語
仲光記語之二
答唐生
答楊鈞
附:睏學記
自序
成論四大要領
主宰義
五蘊與八識及種子義
法相宗種子義
閱張稷若學案
邵子觀物
讀鬍石莊學案
賴耶與下意識
種子古義與無著世親唯識義
先儒禪境
郭善鄰
陳白沙先生紀念
釋顯揚論法與法空俱非有無
後記
精彩書摘
此理之退藏於密者名心,其顯為眾形名物,物不離心外在,陽明所知也;然心物究是渾然一體流行不息之二方麵,不可隻許有心之一方麵而否認物之方麵,則陽明似未注意及此也。若如我義,理固即心,而亦即物,是以心知之行於物也,而見斯理之澈內外、通心物,而無間焉。離心而言物,則此心何可尋物則耶?否認物而偏言理即心,則但冥心於無用之地,而萬物之理不待推徵而自著,是陽明後學所以見惡於晚明諸子也。知識論上理性經驗二派,要皆佛氏所嗬為邊見。二十年前,吾授《新論》於北大,關於理之問題已略有所說,惜學者罕肯深究,餘欲俟《量論》詳斯義。世亂,而年力日衰,憚耗心力,頗思依黃艮庸度殘年於南海,理亂不關,修短隨化,以海上風光消人天隱憾。昨答硃君箋雲:園吏逍遙,庶幾肆誌;宣聖坦蕩,樂以忘憂。微斯人,無以發予之狂言。
又有須提及者,陽明常言存天理、去人欲,其於天理下一存字,則天理非虛字眼可知也。孔子之仁、程硃之天理、象山之本心、陽明之良知,實是一物而異其名耳,《新論》之性智,亦此物也。此個根荄、韆聖同尋到,但不無見仁見智、見淺見深之殊,則由各人人手工夫不同,此中有韆言萬語說不盡者,隻可與知者共會,難為不知者談也。陽明言天理,本即良知異名,說嚮深處,則萬化之原、萬物之本、吾生之真隻是此個,無有多元,無有二本。陽明詩雲“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通中外古今哲學傢於此乾坤萬有基各任知解去搏量構畫,戲論紛紛,陽明卻反己,指齣一個獨知,教人當下覿體承當,何等易簡!何等親切!獨知之體是汝自身天君,今乃亡失自己而以好惡為天理,莊子衷心死,正為此輩。夫好惡者情也,好惡之情,未便是善是正,好惡之得其正而善者,固是天理發用,好惡之失正而不善者,則是順軀殼起念之私情私欲,而其天理之心、即所謂獨知者,早已剝喪無餘矣。天理本不可剝喪,但蔽於後起之私而不得顯發,便謂之剝喪。好惡如何得正而善?則須自反諸獨知之地。陽明嚮初學點指良知麵目,總日“知是知非是良知”或“知善知惡是良知”,今乃不肯反求此知而但欲於好惡上認取天理,則其好惡之發於不正不善者,將不復反諸獨知之地,而悍然自欺以為天理,滔天罪惡無齣拔期,可不怖畏哉!天理正須反己求之,切忌弄文墨當作一番話說,誤己誤人,深可哀痛。
事物之理如何離開天理?天理者本心也。本心之發用,其顯於人與人之交者而有倫理,其顯於人與物之交者而有物則,倫理不容紊者固是天理,物則不可亂者其得曰非天理乎?
以倫理言,孝之節文與慈之節文皆理也。而此理,一方應雲即心,如事父時,一念之孝起,即此是理,即此是心;一方應雲即物,父子物也,試設想無父而有孝之節文可言乎?無子而有慈之節文可言乎?故理亦即物。
……
前言/序言
十力語要初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