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兴东,翁乃礼,孙光荣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案
  • 脾胃病
  • 肝胆病
  • 内科
  • 传统医学
  • 临床经验
  • 名老中医
  • 疾病案例
  • 中医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817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92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8
字数:7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医案是中医临证诊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总结和研究医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宝贵资料。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医案著作,保存了历代名家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学术经验,所以医案一直是中医药传承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名老中医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代表着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水平。国家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医案的整理研究,把医案作为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医案的整理研究是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有效手段,是具有中医特色,符合中医理论体系,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方法。而典型医案则是名老中医临床思辨特色和临床经验的具体体现,它突出地代表了名老中医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更能准确理解和提炼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有利于做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总结和传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脾胃疾病
第一节 胃痛
1.马骏医案(7则)
2.孔光一医案
3.王灿辉医案(3则)
4.王翘楚医案
5.王道坤医案(21则)
6.伍炳彩医案
7.刘尚义医案
8.刘继祖医案(2则)
9.朱宗元医案(3则)
10.邢月朋医案
11.李学铭医案
12.李英杰医案(2则)
13.杜建医案
14.张永树医案
15.张崇泉医案(2则)
16.邱健行医案(5则)
17.周学文医案(7则)
18.周炳文医案
19.林求诚医案
20.胡永盛医案
21.徐经世医案(5则)
22.徐富业医案(23则)
23.郭赛珊医案
24.高体三医案(2则)
25.梅国强医案(7则)
26.谢昌仁医案(3则)
27.颜正华医案(3则)
第二节 吐酸
1.王道坤医案
2.张崇泉医案
3.周学文医案(3则)
4.胡永盛医案
5.徐经世医案
6.颜正华医案(2则)
第三节 嘈杂
1.王道坤医案(3则)
2.梅国强医案
第四节 痞满
1.马骏医案(4则)
2.孔光一医案
3.王道坤医案(9则)
4.伍炳彩医案
5.刘继祖医案
6.朱宗元医案
7.李英杰医案(2则)
8.张崇泉医案
9.张瑞霞医案
10.邱健行医案
11.周学文医案(5则)
12.徐经世医案
13.徐富业医案(4则)
14.柴瑞霭医案
15.黄吉赓医案
16.谢昌仁医案
17.颜正华医案
第五节 胃缓
1.柴瑞霭医案(6则)
……
第二章 肝胆疾病

精彩书摘

  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邻近心窝处发生以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多由寒邪客胃、饮食所伤、情志不畅、体虚久病引起。临证分为胃气壅滞、肝胃气滞、胃中蕴热、肝胃郁热、瘀血阻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证型论治。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以胃脘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本节收录了27位医家的107则医案,其中马骏7则、孔光-1则、王灿辉3则、王翘楚1则、王道坤21则、伍炳彩1则、刘尚义1则、刘继祖2则、朱宗元3则、邢月朋1则、李学铭1则、李英杰2则、杜建1则、张永树1则、张崇泉2则、邱健行5则、周学文7则、周炳文1则、林求诚1则、胡永盛1则、徐经世5则、徐富业23则、郭赛珊1则、高体三2则、梅国强7则、谢昌仁3则、颜正华3则。
  医案涉及的西医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并糜烂、胃黏膜脱垂症、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术后吻合口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炎、幽门管息肉、慢性胆囊炎、胃下垂、慢性肾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出血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马骏善于肝胃同治,或疏肝理气、化湿和中,或化湿和胃、舒利肝胆,或清肝柔肝、和胃降逆;对脾胃不和、寒热错杂者,治以升清降浊,降逆和胃;常用酸甘敛阴、柔肝缓急以止痛。孔光一着眼久病及络、形成瘀血、血瘀胃络,从活血和胃、温阳健脾治疗胃痛。王灿辉从肝脾胃辨治胃病,胃溃疡反复发作日久,属气虚血溢者,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止血摄血为治;胃痛兼见心神不宁者,从肝脾心着手,治以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以肝脾不和为主者,则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王翘楚强调平肝和胃,清热安神为治。王道坤以益气养阴、温阳健脾为基本治法,或化瘀消痞、或疏肝理气、或导滞开胃、或通腑清毒、或化湿和胃、或温胃散寒、或制酸止痛为治。伍炳彩对胃痛由肝经郁热、痰气郁滞所致者,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止痛。刘尚义辨证胃痛属脾胃虚寒、气血瘀阻证者,治以行气散寒,化瘀止痛。刘继祖对顽固性呕吐,属中焦阳虚,升降失常者,治以吴茱萸汤温中和胃、降逆止呕;慢性胃炎胃痛之脾胃虚弱证,以香蔻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理气化湿。朱宗元注重温中补虚、活血止痛,对胃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证的治疗,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施治疗胃痛寒热错杂之证。邢月朋对胃痛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证,治以滋阴疏肝,健脾和胃。李学铭对湿热中阻所致的胃痛,以清热化湿和中为治。李英杰强调理气活血治疗胃痛,伍以温阳散寒,或清热祛湿。杜建平调寒热,健脾疏肝治疗胃痛证属寒热错杂、肝脾不和。张永树益气健脾、利湿化痰、疏利肝胆,治疗脾虚痰阻、肝胆枢机不利胃痛。张崇泉拟养心通络汤,从养心健脾、调气行瘀、健脾和胃、疏肝利胆论治。邱健行善从肝脾论治,着重健脾利湿立法。拟抑阳清幽汤清胃化湿,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对湿热中阻、肝脾不和者拟胃一方加减,以调和肝脾,清热化湿,周学文从“痈”论治胃痛,强调理气健脾,清热化湿,托毒生肌;以疏肝泄热治疗肝胃郁热胃痛,强调行气止痛、和胃止痛、制酸止痛。周炳文从肝脾论治,以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治疗胃痛。林求诚对肝火犯胃,胃络受损胃痛,治以疏肝泻火,凉血止血。胡永盛着重益气健脾,行气化湿。徐经世拟方消化复宁汤,或合丹参饮,或合旋覆代赭汤,以行气和络,化湿导滞,镇逆和胃,扶土抑木;仿苍白二陈汤化湿健脾、行气和胃。徐富业强调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胃痛,治本强调滋养胃阴,治标或清胃泻热、或行气活血、或疏肝理气、或和中止痛,或祛湿导滞,以缓急和胃止痛。郭赛珊对胃痛属湿热、气滞、血瘀、阴伤,肝胃不和者,治以清热祛湿,活血理气,滋阴,疏肝健脾,和胃止痛。高体三从肝胆、脾肾论治,清温并用,清疏肝胆、温补脾肾。梅国强善从肝胃论治,强调平肝、清肝、疏肝,和胃止痛,善于理气、清热、化痰、活血以使“通则不痛”。谢昌仁着重疏肝和胃、解郁化滞,以戊己丸合四七汤加减论治;苦降辛通治疗证属热郁气滞、胃失和降。颜正华强调补气益阴、和胃通腑,善从肝脾论治,健脾化湿、理气疏肝、清肝解郁,通腑泻浊。
  ……

前言/序言


《养生智慧:四季养脾胃,健康常相伴》 本书并非临床诊疗手册,也非专业医学学术著作,而是一本旨在普及传统中医养生理念,特别是针对脾胃健康,提供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日常调养方法的科普读物。本书以四时养生为脉络,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与脾胃的生理功能紧密结合,引导读者在不同季节如何通过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来呵护脾胃,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健体魄、延年益寿的目的。 内容亮点: 四时脾胃养护法: 详细阐述了春季如何舒展肝气以助脾运,夏季如何健脾祛湿,秋季如何养阴润燥以防秋燥伤脾,冬季如何温补脾肾以抵御寒邪。每季都提供了具体的饮食建议、食疗方、起居指导以及简单易行的按摩手法。 日常饮食智慧: 重点介绍了日常饮食中哪些食物有益于脾胃,哪些食物应尽量避免。例如,提倡多食五谷杂粮、时令蔬菜水果,少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书中会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健脾益气、消食化滞的家常食谱,让健康饮食不再枯燥。 起居调养之道: 强调规律作息对脾胃健康的重要性,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饭后适当休息等。同时,会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来促进脾胃功能,例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对脾胃有益的传统养生功法。 情志与脾胃的关系: 探讨了不良情绪(如思虑过度、焦虑、抑郁)对脾胃的损害,并提供了舒缓情志、保持平和心态的方法,帮助读者从根本上改善脾胃状况。 常见脾胃不适的居家应对: 对于一些轻微的脾胃不适,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本书会提供一些基于中医理论的、安全的居家调理建议,强调这些建议仅为日常养护,并非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 中医养生小贴士: 穿插丰富的养生小贴士,例如如何辨别体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如何进行简易的穴位按摩等,内容实用且易于理解。 本书特色: 通俗易懂: 语言风格平实,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医学术语,力求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掌握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 注重实践: 提供的调养方法均以日常居家生活为基础,操作简便,所需材料易于获取,鼓励读者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 科学性与传承性结合: 在传承中医经典养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色的养生指导。 强调预防: 核心在于“养”而非“治”,引导读者通过积极主动的调养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养生境界。 适用人群: 关注自身健康,希望通过中医养生方法改善脾胃功能的人群。 对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四季饮食起居与健康关系的普通大众。 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多自我保健知识的家庭成员。 《养生智慧:四季养脾胃,健康常相伴》将带领您走进中医的养生世界,让您学会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与您的脾胃和谐共处,在四季的流转中,收获健康与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做准备。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学习到真正实用的临床经验。《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实战的味道,而且“名老中医”四个字更是金字招牌,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活教材”,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能够真正地模拟出名老中医在临床诊疗中的思考过程。我非常想了解,当患者带着各种各样的脾胃肝胆方面的问题来就诊时,名老中医是如何一步步地梳理病史,如何通过问诊来获取关键信息,如何准确地切出脉象,如何观察舌苔的变化,以及他们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辨证体系。 这本书的“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这一细分,对我来说更是太及时了。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肝胆是重要的消化排泄器官,这两个系统的疾病非常普遍,也常常相互影响,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我希望能在书中看到,名老中医是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候,如食滞、湿困、肝郁、胆郁等,来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的。如果医案中能够穿插一些作者对经典方剂的理解和化裁,或者是对一些常用中药的独到认识,那就更好了。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临床思维模式,学会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临床实践中,为我未来的中医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章节,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是一名长期深受胃部不适困扰的普通患者,寻医问药的过程也算是跌跌撞撞。传统西医的治疗方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让我颇为担忧。听说中医在调理脾胃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所以一直对中医的经典著作和名家医案非常感兴趣。 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我的痛点,将“脾胃肝胆疾病”作为重点,这无疑是为我这类患者量身定制的。我尤其关注那些“典型医案”,因为我相信名老中医的经验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检验的,他们的思路、用药、辨证论治的过程,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面对相似的症状,名老中医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辨别,区分不同证型的,以及他们是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方剂,甚至是如何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细调整的。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罗列方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剖析医案背后的中医思维,比如他们是如何看待“湿”、“热”、“虚”、“实”在脾胃肝胆疾病中的作用,是如何结合脉象、舌象等体征进行综合判断的。如果能有一些关于生活起居、饮食调养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是与医案中的治疗思路相辅相成的,那就更加完美了。总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习到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甚至在必要时,能更好地与中医医生沟通,共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评分

我是一名曾经尝试过多种方式治疗慢性胃炎多年的患者,用过不少药物,也看过不少医生,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听说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系列,并且得知有关于脾胃肝胆疾病的分册,便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一直相信,中医在调理慢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名老中医的经验更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宝贵财富。 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引起我共鸣的医案。比如,那些描述了长期受胃部不适折磨的患者,在经过名老中医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彻底痊愈的案例。我期待能够看到,这些医案中是如何具体描述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名老中医是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地辨别出患者的病因病机的。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析这些医案背后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经验。例如,在面对胃部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名老中医是如何辨别是食滞、气滞还是湿阻,并如何选择相应的方剂来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化湿行气。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养胃护胃的实用方法,了解哪些食物是养胃的,哪些是需要忌口的,以及一些简单的中医调理技巧,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胃部健康。 我深信,通过学习这些名老中医的经典医案,我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治愈的希望和方向。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养生爱好者,平日里喜欢阅读一些与中医养生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指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非常吸引我,因为它直接针对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一些健康问题。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典型医案”的呈现。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生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普通人在遇到脾胃或肝胆方面的不适时,是如何通过中医的治疗而得到改善的。我期待书中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患者的症状,以及名老中医是如何通过一些看似寻常的问诊和体征观察,就能洞察到疾病的本质。 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名老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时,所遵循的独到见解和实用方法。例如,在调理脾胃方面,是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来选择不同的食疗方、药膳或者穴位按摩方法。在肝胆方面,又有哪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我希望这些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能够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这本书的“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这个定位,我觉得非常贴合大众需求。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增长一些关于养生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中医的智慧来预防和调理常见的脾胃肝胆疾病,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中医养生的一个得力助手。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中医大家的经验传承。《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内科分册(脾胃肝胆疾病)》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类希望深入了解中医临床实践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聚焦于内科中的几个高发且复杂多变的病种,这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对“典型医案”的呈现方式。我希望能看到不仅仅是简单的病名、症候、方药的记录,而是能详细展现名老中医在诊治过程中,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症状入手,层层剥茧,最终找到病机所在。这其中包含的望闻问切的精妙运用,对病情的细致辨别,对辨证论治思路的清晰阐述,对遣方用药的独特见解,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关怀与指导,都是我学习的重点。 此外,对于肝胆疾病的医案,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探讨,比如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名老中医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走出困境,取得疗效的。这不仅能拓展我们的临床视野,更能激发我们对中医学习的信心。如果医案中能够附带一些图片,如舌象、病灶影像等,那就更能增强其直观性和说服力。总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不断从中汲取营养。

评分

感觉是一本不错的书,还没有看哦。

评分

写的挺好的,有时间要好好学一学

评分

搞活动买的,没事看看,

评分

好书慢慢品,从中能受益,还一在学习中

评分

优秀,讲解详尽。

评分

书不错 学习学习

评分

好,很有用!!内容丰富

评分

好书慢慢品,从中能受益,还一在学习中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