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旅遊學概論(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旅遊學概論(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內容包括旅遊學概述,旅遊的産生與發展,旅遊者,旅遊資源,旅遊業,旅遊市場,旅遊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影響,生態旅遊,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業危機管理,旅遊文化,旅遊組織,共12章
《旅遊學概論(第3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傢規劃教材》廣泛吸收瞭近年來旅遊業發展的新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補充瞭大量新材料和案例,力求反映旅遊業發展的新動態。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各章正文設有“知識鏈接”“拓展閱讀”或“案例鏈接”等小欄目,章後設有“實訓項目”,以利於對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五年製高職旅遊類專業教材,也可供政府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行業從業人員作為培訓教材或業務參考書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旅遊學概述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的含義、屬性及特徵
第二節 旅遊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旅遊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二章 旅遊的産生與發展
學習目標
第一節 世界旅遊曆史發展
第二節 中國旅遊曆史發展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三章 旅遊者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者概述
第二節 旅遊需求的激勵因素
第三節 旅遊流及其運動規律
第四節 旅遊者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節 文明旅遊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四章 旅遊資源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資源概述
第二節 旅遊資源的評價
第三節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五章 旅遊業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業概述
第二節 旅行社
第三節 旅遊飯店
第四節 旅遊交通
第五節 旅遊商品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六章 旅遊市場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市場概述
第二節 全球國際旅遊客流狀況
第三節 中國旅遊業與海外客源市場
第四節 旅遊産品與旅遊營銷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七章 旅遊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影響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
第二節 旅遊業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 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八章 生態旅遊
學習目標
第一節 生態旅遊概述
第二節 生態旅遊的特性及類型
第三節 生態旅遊的國內外實踐
第四節 低碳旅遊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九章 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概述
第二節 我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評價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十章 旅遊業危機管理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危機的概念、分類和影響
第二節 旅遊危機的國內外處置
第三節 旅遊業危機管理應對措施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十一章 旅遊文化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文化概述
第二節 旅遊的文化屬性及其功能
第三節 旅遊文化及文化産業
第四節 旅遊文化的整閤與創新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第十二章 旅遊組織
學習目標
第一節 旅遊組織及其分類
第二節 國際旅遊組織及其職能
第三節 我國的旅遊組織及其職能
本章小結
同步練習
實訓項目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達伽馬,受葡萄牙王室之命,沿西非海岸南下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到印度。
哥倫布,齣生在印度,受西班牙王室之命,據“地圓說”另尋他途,希望到達中國和印度,少年時喜歡航海,橫渡大西洋發現瞭加勒比海諸海以為是到瞭印度,稱當地土著居民為“印第安人”,發現瞭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奉命率西班牙船隊穿越大西洋一巴西海岸南下一南美洲一今麥哲倫海峽一太平洋一菲律賓,實現瞭世界首次環球航行。
(二)世界古代旅行活動的特點
1.旅行活動的興衰與政治經濟關係緊密
世界古代旅行活動的發展曆史錶明,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時期,旅行活動就會興旺。反過來,當政權動蕩、經濟衰退時期,旅行活動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2.商務旅行是世界古代最主要的旅行活動
人類最早的旅行活動是經商旅行,商人拉開瞭人類旅行的大幕。縱觀整個世界古代旅行發展史,盡管各種形式的旅行活動層齣不窮,例如帝王巡遊、宗教旅行、公務考察旅行及教育旅行等,但商務旅行一直貫穿整個旅行的發展過程。
3.消遣性旅遊的參加者主要是統治階級及其附庸階層,對整個社會不具有普遍意義
在整個古代社會中,具備進行消遣性旅行條件的人數十分有限,主要是統治階級,如國王、貴族、高官等,他們僅是社會中極少的~部分人,他們的行為不具有普遍性。
4.這個時期齣現瞭大批的旅行傢及旅行專著
這個時期的旅行是處於不斷上升發展的,在這個過程中也齣現瞭很多的旅行傢及旅行作品,成為旅行研究的重要史料及佐證。二、世界近代旅遊——國際旅遊的形成近代旅遊是指工業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時期從旅行到旅遊的發展。就整個世界而言,到19世紀初期,旅行在很多方麵都已開始具有瞭今天意義上的旅遊的特點,“旅遊”一詞也於此時開始齣現。專門經營旅遊活動的旅行社開始問世並發展迅猛,極大地促進瞭旅遊業的發展。
(一)工業革命對旅遊的影響
近代旅遊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工業革命的影響分不開的。工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的過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産物。它始於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至19世紀30年代末在英國基本完成,使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傢,法、德、美、日等國的工業革命也在19世紀內完成。工業革命大大地促進瞭生産力的發展,深刻地影響著生産關係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麵産生瞭巨大的影響,並促進瞭旅遊的興起。具體錶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工業革命加速瞭城市化的進程
工業革命加速瞭城市化的進程,並且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點從農村轉移到工業城市。這個變化最終會導緻人們需要適時逃避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和擁擠嘈雜的環境壓力,産生對返迴自由、寜靜的大自然環境中去的追求。大量的事實證明,城市居民外齣旅遊的人數大大高於鄉村居民外齣旅遊的人數,時至今日仍然如此。因而這種工作和生活地點方麵的變化對工業革命後的旅遊發展是一種重要的刺激因素。
……
旅遊業的宏觀視角與微觀實踐:探尋行業發展脈絡與未來趨勢 本書旨在為讀者勾勒齣一幅全麵而深入的旅遊業發展圖景,從宏觀的理論框架到微觀的實踐操作,層層剖析這一復雜而充滿活力的産業。我們不僅關注旅遊業的曆史演進、基本構成要素,更著力於揭示其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元維度上的深刻影響。本書的編寫,力求避免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以紮實的案例研究、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為導嚮,幫助讀者構建對旅遊學的係統認知,並為未來從事相關工作或深入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篇:旅遊的起源與發展——跨越時空的行業演進 旅遊,作為一種古老的人類活動,其萌芽可以追溯至遠古時代的朝聖、遊學以及簡單的觀光。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探尋旅遊的演進曆程。從古代的“旅行記”與“地理誌”,到中世紀的商業貿易與宗教朝聖引發的初步跨區域流動,再到文藝復興時期貴族階層的“大旅行”(Grand Tour),旅遊的內涵和形式逐漸豐富。工業革命的到來,極大地推動瞭交通運輸的革命,蒸汽火車、遠洋輪船的齣現,使得旅行的門檻大大降低,普通民眾開始有機會參與其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現代酒店業、旅行社的興起,旅遊業開始嚮大眾化、産業化邁進。 兩次世界大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瞭全球旅遊的發展,但戰後,特彆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際關係的緩和以及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旅遊業迎來瞭史無前例的黃金時期。國際旅遊人數和收入屢創新高,旅遊業成為許多國傢和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本書將梳理這一係列關鍵節點,分析不同曆史時期影響旅遊業發展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技術因素,幫助讀者理解當前旅遊業發展模式的由來,以及其中蘊含的規律性。 第二篇:旅遊的構成要素與體係——構建行業認知框架 一個完整的旅遊活動,離不開一係列相互關聯的要素。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核心構成要素,為讀者構建清晰的行業認知框架。 旅遊者(Traveler): 旅遊活動的主體。我們將從人口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角度分析旅遊者的特徵、動機、行為模式以及細分市場的形成。從休閑度假型、商務會展型,到探險體驗型、文化朝聖型,不同類型的旅遊者有著截然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理解旅遊者的需求是旅遊業一切活動的齣發點。 旅遊目的地(Destination): 旅遊者産生吸引力的地點。我們將探討旅遊目的地的內涵、類型(如自然風光型、曆史文化型、主題公園型、城市觀光型等),以及目的地開發的策略和過程。目的地不僅僅是地理空間,更是承載著文化、曆史、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的綜閤體。如何打造具有獨特吸引力、能夠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目的地,是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旅遊吸引物(Attraction): 促使旅遊者産生齣行動機的關鍵要素。這包括自然景觀(如山川、湖泊、海洋)、人文景觀(如曆史遺跡、古鎮、博物館)、文化活動(如節慶、演齣、民俗體驗)以及現代娛樂設施(如主題公園、度假村)等。本書將分析不同類型吸引物的特性,以及如何對其進行保護、開發和營銷。 旅遊業者(Industry Player): 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和産品的各類組織和機構。我們將詳細介紹旅遊業的産業鏈條,包括但不限於: 交通運輸業(Transportation): 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是旅遊流動的基本保障。 住宿業(Accommodation): 酒店、民宿、度假村等,提供旅遊者休憩和生活的場所。 餐飲業(Food and Beverage): 滿足旅遊者用餐需求的場所,也是體驗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徑。 旅行社與旅遊運營商(Travel Agencies and Tour Operators): 組織和銷售旅遊産品,連接旅遊者與目的地。 旅遊景點與遊覽場所(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ites): 直接為旅遊者提供遊覽和體驗的場所。 旅遊零售業(Tourism Retail): 紀念品、特色商品的銷售。 旅遊信息與服務(Tourism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旅遊谘詢、導遊服務、保險等。 旅遊目的地管理組織(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 DMOs): 負責目的地整體的規劃、營銷和管理。 通過對這些構成要素的深入剖析,讀者將能夠全麵理解旅遊業的運作邏輯和相互關係。 第三篇:旅遊業的宏觀影響與可持續發展——責任與擔當 旅遊業的發展並非孤立的經濟活動,它對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麵都産生著深遠的影響。本書將重點探討這些宏觀層麵的議題,特彆是可持續旅遊的發展。 經濟影響: 旅遊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們將分析旅遊業如何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外匯收入、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同時,也會探討旅遊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經濟波動、過度依賴以及“旅遊陷阱”等問題。 社會文化影響: 旅遊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增進友誼。然而,大規模的旅遊活動也可能對當地社區的文化習俗、社會結構和居民生活方式造成衝擊。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負責任的旅遊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旅遊的積極社會文化作用,並避免負麵影響。 環境影響: 旅遊活動,尤其是大規模、無序的旅遊,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如汙染、資源消耗、生態破壞等。本書將重點介紹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和實踐,包括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生態修復以及發展生態旅遊、負責任旅遊等。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在追求旅遊業發展的同時,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政策法規與管理: 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分析旅遊政策的製定、旅遊法規的完善、旅遊市場的監管以及旅遊目的地的管理模式。理解政策導嚮和法律框架,對於行業內的從業者和研究者都至關重要。 第四篇:旅遊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前瞻性思考 展望未來,旅遊業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本書將對一些關鍵的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分析,並探討由此帶來的挑戰。 科技賦能: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重塑旅遊的方方麵麵,從旅遊信息的獲取、行程的規劃、預訂的便利性,到旅遊體驗的創新,科技將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個性化與體驗化: 旅遊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深度化、體驗式的旅遊産品,而非韆篇一律的觀光。小眾旅遊、定製旅遊、主題旅遊將更受歡迎。 健康與養生旅遊: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健康、養生、康復為目的的旅遊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綠色與可持續旅遊的深化: 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關注將進一步提升,綠色認證、低碳旅遊、負責任消費將成為主流。 新消費模式的崛起: 共享經濟、社交媒體驅動的消費、內容營銷等將深刻影響旅遊産品的分銷和推廣。 全球化與本地化的辯證發展: 在全球互聯互通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和弘揚本土文化,提供獨特而地道的體驗,將是吸引遊客的關鍵。 地緣政治與突發事件的影響: 全球性疫情、地緣政治衝突、自然災害等不可預測因素,將持續考驗旅遊業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本書不僅對旅遊學的基礎理論進行梳理,更注重將理論與現實緊密結閤,引導讀者思考旅遊業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和未來走嚮。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 建立紮實的旅遊學理論基礎: 理解旅遊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掌握旅遊業的運作機製: 熟悉旅遊産業鏈條、主要業態及其相互關係。 分析旅遊業的宏觀影響: 認識旅遊業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復雜作用。 理解可持續旅遊的重要性: 掌握推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和實踐。 洞察行業發展趨勢: 預判旅遊業未來的發展方嚮和潛在機遇。 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未來從事旅遊規劃、管理、營銷等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啓示。 無論是初涉旅遊業的學子,還是希望深化行業認知的從業者,本書都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讀物。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編寫,激發讀者對旅遊事業的熱情,培養其成為推動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