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任應鞦講(黃帝內經)》主要根據1978年任應鞦在中醫首屆研究生班上的講課錄音整理而成,包括25篇《素問》文獻的全文講解、《靈樞》大部分文獻的提要講解和提問答疑。對沒有講課錄音的部分,依據任應鞦主編的《黃帝內經章句索引》進行整理。本書將《黃帝內經》的段落結構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現給讀者,比較係統地反映齣任應鞦治《內經》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學術觀點。本書以《內經》係統的文獻結構為綫索進行整理,有較強的可讀性;同時把篇解、全文講解、分段提要、提問答疑等內容結閤起來編排,又使此書具有拓展思維的功能;在書後還收錄瞭任應鞦對學習《內經》方法的指導,可供讀者參考。適閤中醫院校師生、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目錄
九針十二原第一第一節 針之效用第二節 補虛瀉實第三節 補瀉手法第四節 九針功用第五節 候氣取效第六節 刺貴審氣第七節 十二原穴第八節 貴得其術本輸第二第一章 針刺之道第二章 經脈終始第一節 手之兩陰經的五輸穴第二節 足之三陰經的五輸穴第三節 足之三陽經的五輸穴及原穴第四節 手之三陽經的五輸穴及原穴第五節 十二經輸穴概要第三章 絡脈彆處第一節 十脈要腧第二節 五腧刺法第三節 五輸所禁第四章 六腑之閤第五章 四時刺法小針解第三第一節 小針之要第二節 補瀉手法第三節 針效針害第四節 審氣候氣邪氣髒腑病形第四第一章 邪氣傷髒腑之病機第一節 邪之中人陰陽有異第二節 精氣所會邪氣難傷第二章 色脈尺為病形之綱第一節 色脈尺診第二節 色脈之診第三節 脈尺之診第四節 六脈病形第三章 髒腑病形之針刺法第一節 六脈之刺第二節 腑病取閤第三節 腑病之刺第四節 刺法概要根結第五第一章 根結與陰陽第二章 足脈之根結第三章 陰陽之多少第一節 三陽之盛絡第二節 五髒之無氣第四章 虛實之補瀉第一節 辨體質第二節 論補瀉壽夭剛柔第六第一節 針刺先務在識陰陽第二節 病有深淺刺有多少第三節 形體氣質知其壽夭第四節 營衛寒痹刺有三變官針第七第一節 九針所宜第二節 九針所主第三節 九針刺法第四節 十二刺法第五節 深淺手法第六節 五髒之刺
精彩書摘
第三節補瀉手法 【原文】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日: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日必持內之,放而齣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齣也。補日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曩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鞦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者,刺之無殆。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神屬勿去,知病存亡。血脈者,在腧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 【提要】闡述針刺補瀉的手法。 第四節九針功用 【原文】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一日鎸針,長一寸六分;二日圓針,長一寸六分;三日鋥針,長三寸半;四日鋒針,長一寸六分;五日鈹針,長四寸,廣二分半;六日圓利針,長一寸六分;七日毫針,長三寸六分:八日長針,長七寸;九日大針,長四寸。鎸針者,頭大末銳,去瀉陽氣;圓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錕針者,鋒如黍栗之銳,主按脈勿陷,以緻其氣;鋒針者,刃三隅,以發痼疾;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圓利針者,大如厘,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毫針者,尖如曩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大針者,尖如梃,其鋒微圓,以瀉機關之水也。九針畢矣。 【提要】敘述九針的名數形狀,以及九針不同的功用。 第五節候氣取效 【原文】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針陷脈則邪氣齣,針中脈則濁氣齣,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故日: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無實無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謂甚病,病益甚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慪,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害畢矣。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提要】先言針害,次言針效,針之效用最在“候氣”。 第六節刺貴審氣 【原文】黃帝日:願聞五髒六腑所齣之處。岐伯日:五髒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齣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閤,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齣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禦之,氣至而去之。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五髒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腋與膺。五髒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害中而去,則緻氣。精泄則病益甚而框,緻氣則生為癰瘍。 ……
前言/序言
四大經典名傢講話係列·任應鞦講《黃帝內經》: 靈樞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