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四川大学 编
图书标签:
  • 化学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分析化学
  • 化学史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 21世纪课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06337
版次:3
商品编码:115380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5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继承前两版特色、综合前两版优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全书结构,重新改写和更新了部分内容,力求反映学科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全书仍分上、下册出版。
  《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上册共14章,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酸碱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分析,物质概述,主族元素的二元化合物,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盐,过渡元素及其简单化合物,过渡元素的配位化合物。每章后均有思考题和习题,书后附有附录。另有配套学习指导书。
  《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制药、材料、轻纺、食品、环境、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选用和读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1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1.1 氢原子光谱和原子轨道能级
1.1.2 微观粒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1.1.3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1.2 单电子体系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描述
1.2.1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2.2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1.2.3 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1.2.4 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径向部分
1.2.5 四个量子数
1.3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1.3.1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图
1.3.2 核外电子排布
1.3.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
1.4.1 有效核电荷数的周期性
1.4.2 原子半径
1.4.3 电离能
1.4.4 电子亲和能
1.4.5 元素的电负性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2.1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2.1.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
2.1.2 离子晶体
2.2 共价键理论(I):价键理论
2.2.1 键参数
2.2.2 共价键的形成和类型
2.2.3 杂化轨道理论
2.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3 共价键理论(Ⅱ):分子轨道理论
2.3.1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2.3.2 分子轨道能级及其应用
2.4 原子晶体和混合型晶体
2.5 金属和金属晶体
2.5.1 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
2.5.2 金属的分子轨道理论
2.5.3 金属晶体
2.6 晶体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
2.6.1 整比缺陷(本征缺陷)
2.6.2 非整比缺陷
2.7 分子间力和氢键
2.7.1 分子极性的量度——偶极矩
2.7.2 分子间力的本质和类型
2.7.3 氢键
2.7.4 分子晶体和氢键型晶体
2.8 离子的极化作用
2.8.1 离子的极化力和变形性
2.8.2 离子极化作用对化学键性质的影响
2.8.3 离子极化作用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3.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3.1.1 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3.1.2 配体的类型
3.1.3 配合物的命名
3.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2.1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3.2.2 外轨型配合物与内轨型配合物
……
第四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 酸碱反应
第六章 沉淀反应
第七章 配位反应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 化学分析
第十章 物质概述
第十一章 主族元素的二元化合物
第十二章 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盐
第十三章 过渡元素及其简单化合物
第十四章 过渡元素的配位化合物
附录
元素周期表
现代有机化学导论(第六版) (面向新时代化工、材料与生命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教材) --- 书籍概述与定位 《现代有机化学导论(第六版)》旨在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药学以及相关工程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体系。本书不仅忠实于有机化学的核心原理,更紧密结合当前化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工业应用需求,力求搭建一座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坚实桥梁。 本版教材在继承前几版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叙述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与重构,以更好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学目标,特别是对涉及绿色化学、不对称合成、有机电子材料以及生物活性分子合成等新兴领域的介绍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子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我们相信,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是未来任何高级化学分支研究的基石。 --- 主要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四大主要部分,共计十八章,内容覆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反应机理的完整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与结构(Foundation and Structure) 本部分着重于建立有机化学的基石。 第1章:有机化学的本质与回顾: 有机化学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有机化合物的范围与重要性。 原子结构、电子排布、杂化理论($sp, sp^2, sp^3$)的深入探讨。 轨道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在理解键合中的应用,键能与键长。 共振理论(Resonance)的精确应用,形式电荷的判定,以及如何利用共振来预测稳定性。 第2章:酸与碱:有机反应的驱动力: 布朗斯特-洛瑞酸碱理论与路易斯酸碱理论的统一。 酸碱性的定量评估: $pK_a$ 值的实际意义,如何通过结构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预测酸碱强度。 非质子溶剂效应与溶剂化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有机反应中质子转移反应的重要性与动力学考量。 第3章:官能团的认识与光谱基础: 系统命名法(IUPAC)的全面更新,特别是对复杂环状和手性化合物的命名。 官能团的分类、反应活性及其物理性质的关联。 光谱学导论: 重点介绍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包括 $^1H, ^{13}C$ 谱的解析技巧),红外光谱(IR)在官能团识别中的应用,以及质谱(MS)在分子量确证中的作用。本章提供了大量的实战解析案例。 第二部分:反应机理与立体化学(Mechanisms and Stereochemistry) 这是本书的理论核心,详细阐述了有机反应的内在规律。 第4章:反应的类型与反应中心: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过渡态理论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活化能的概念。 对反应坐标图的深入解读,确定决速步。 第5章:亲核取代反应——$S_N1$ 与 $S_N2$: $S_N1$ 和 $S_N2$ 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底物、溶剂、亲核试剂、离去基团)的定量分析。 溶剂效应的深入讨论: 极性质子溶剂与非质子溶剂对反应路径的选择性影响。 竞争反应:消除反应($E1$ 和 $E2$)的发生条件及与取代反应的选择性控制。 第6章: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和炔烃的反应性。 卤代反应、卤化氢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马尔科夫尼科夫法则及其现代解释)。 重要的立体选择性反应: 硼氢化-氧化反应(反马氏加成)与环加成反应的初步介绍。 第7章:立体化学:分子的三维世界: 手性、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的概念。 绝对构型确定: $R/S$ 命名法(Cahn-Ingold-Prelog 规则)的详尽应用。 光学活性、旋光度测量及其在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 立体化学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性(如:沙利度胺事件的教训)。 第三部分:碳骨架的构建与转化(Building Carbon Frameworks)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有效地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特别是C-C键的形成。 第8章:醇、醚、胺及其衍生物: 醇的制备(水合、羰基还原)与反应(取代、消除、氧化)。 胺的合成(Gabriel合成、还原胺化)与官能团的转化。 醚的制备(Williamson合成)与高能醚(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 第9章:羰基化学 I:醛与酮: 羰基的极性、亲核加成反应的通用机理。 水合、缩醛/缩酮的形成与解除。 核心反应: 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的加成,以及氢化物还原剂的使用。 烯醇负离子的形成、稳定性与反应性。 第10章:羰基化学 II: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的合成(氧化、碳化)。 羧酸衍生物(酰氯、酯、酰胺、酸酐)的反应活性序列。 亲核酰基取代反应的深入分析,酯的皂化反应与Claisen缩合。 第11章:烯醇化学与碳-碳键的构建: 经典缩合反应详解: 醛醇缩合、Claisen缩合、Dieckmann缩合。 绿色合成方法: 有机催化在不对称Aldol反应中的应用。 Michael加成反应的机理与应用。 第12章:共轭体系与芳香性: 共轭体系的稳定性与分子轨道理论解释。 芳香性的定义与Hückel规则。 苯及其衍生物的亲电芳香取代反应(EAS):卤化、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酰基化。 取代基对反应性的影响: 定位效应(邻、间、对)的精确判断。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现代方法(Advanced Topics and Modern Synthesis) 本部分引入了更具挑战性和现代性的反应类型,体现了本教材的“现代性”。 第13章:芳香族化合物的进一步转化: 取代基的活化与钝化。 重氮盐化学: Sandmeyer反应、Gattermann反应及其在官能团引入中的多功能性。 萘、蒽等稠环芳烃的反应性比较。 第14章:烯烃与炔烃的高级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 Heck反应、Suzuki偶联反应、Stille偶联反应的机理概述,强调钯催化在C-C键构建中的核心地位(绿色化学视角)。 氧化反应:臭氧分解、双羟基化(遵循立体选择性)。 第15章:环加成反应与周环反应: 分子轨道对称性原理(Woodward-Hoffmann规则)的引入。 Diels-Alder反应:作为构建六元环体系的强大工具,详细分析其顺式和立体选择性。 光化学反应导论。 第16章:杂原子化学: 含硫、含磷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与结构特点。 有机金属试剂:有机铜试剂(Gilman试剂)在选择性偶联中的应用。 第17章:不对称合成与手性控制: 现代合成化学的核心: 对映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 手性辅助剂的使用与拆分技术。 不对称催化概述: 介绍重要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如: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 第18章: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片段: 肽键的形成与保护基团策略的初步介绍。 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挑战与策略(通过案例展示,如他汀类药物的片段合成)。 --- 教材特色与教学支持 1. 深入的机理图示: 超过500张高分辨率的反应机理流程图,使用统一的符号系统,确保反应步骤的逻辑清晰性。 2. “结构决定性质”贯穿始终: 每一章都强调如何从电子结构、空间位阻和轨道杂化角度解释观察到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3. 计算化学视角: 在关键机理讨论处,加入了关于能量差异、过渡态几何的计算化学预测结果的简要说明,与现代科研接轨。 4. 合成案例分析: 穿插了对重大药物分子(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关键合成步骤的微型案例研究,展示理论如何转化为工业实践。 5. 习题与自测: 每章末尾设有分层级练习题(概念回顾、机制推导、合成设计),并提供详细的“在线解答资源库”链接,供学生即时反馈。 《现代有机化学导论(第六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化学、医药、材料领域的深造或职业发展奠定不可动摇的知识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近代化学基础(上册 第三版)》给我一种非常经典的感觉。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书,而是默默地在那里,等待着那些真正想要深入了解化学的读者。从书名就能看出,它聚焦的是“基础”,这对于任何想要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近代”两个字,则暗示了它涵盖的内容是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开始,一路梳理到相对现代的化学发展。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总是觉得,要理解一个学科的现状,就必须了解它的发展脉络。这本书的“第三版”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标签,则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告诉我,这本书不仅仅是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蕴含着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和教学智慧,并且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没有多余的装饰,直接点明了书名,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它的主题。“近代化学基础”这几个字,就如同一个信号,告诉我它将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寻化学科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辉煌的。它让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次学习化学发展史的旅程。“上册”的标记,则让我明白,这是一部宏大体系的开端,它将为我构建起整个知识框架的第一层。而“第三版”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身份,更是增加了我对它的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蕴含着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教学精华,并且紧跟时代的步伐,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感受到了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书的整体风格,从封面到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沉静和专注。我猜想,这本书的编排一定会遵循科学的逻辑顺序,将纷繁复杂的化学概念层层剥离,由浅入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上册”这个标记,我能理解它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开端,意味着还有后续的内容与之衔接,共同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而“第三版”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定位,则让我对其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系统学习化学的基石,让我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于花哨的图案,但“近代化学基础”这几个字却散发着一种严谨的气息。我拿到的是第三版,还特意标注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觉得它应该是在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打开扉页,泛黄的纸张和经典的排版方式,一下子就将我带回了那个知识积累和沉淀的时代。虽然我对书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深入了解,但仅凭这份厚重感和历史感,我就已经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书的装订也相当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质量上乘,能够经得起反复翻阅。我猜测,里面的内容一定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和修订,才能够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现,恰逢我正在探索化学领域的奥秘,它的存在本身就给我一种莫大的鼓励,让我觉得我选择的学习路径是正确且有深度的。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虽然我不太熟悉,但“第三版”这个字眼让我对其权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作为一本基础教材,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传承。我设想,在编写过程中,作者们一定反复斟酌,力求将复杂的概念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特别好奇的是,第三版在内容上是否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是否融入了最新的化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毕竟,“面向21世纪”这个定位,意味着它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某个阶段。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结晶,每一个章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这本书的厚度也预示着内容的充实,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动力,也对这本书能否成为我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充满了期待。

评分

.............

评分

书,正版,便宜才是真好。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书,正版,便宜才是真好。

评分

.............

评分

.............

评分

书,正版,便宜才是真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