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在“《春秋》三传”中影响广。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对《春秋左传》原文(包括经、传)进行逐段翻译,采用对照的版式,左原文,右白话译文进行编排,方便读者阅读。
郭丹,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左传》研究工作数十年,治学严谨勤奋。主要著作有:《春秋左传直解》、《左传漫谈》、《左传国策研究》、《左传战国策讲演录》、《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
坦白说,最初接触这套《传世经典·左传》是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但真正让我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是它所呈现出的那个时代特有的“春秋之风”。那是一种既有远古的淳朴,又有文明萌发的活力,同时还夹杂着政治斗争的残酷。我尤其欣赏《左传》对“礼”和“义”的强调。尽管当时的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但许多士大夫依然坚守着传统的道德伦理,在危难时刻,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展现出惊人的风骨和气节。比如,书中记载了许多君臣之间、朋友之间,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依然能够坚守道义的故事,这在现代社会看来,或许有些理想化,但却能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文白对照的形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古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尤其是一些文言词句,一旦转化为白话,就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张力。这套书的设计,既尊重了原文的精妙,又照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尝试。
评分这套《左传》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本厚重的史书中,发现了一部精雕细琢的散文集。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有时候像史官的客观记录,有时候又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仿佛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我特别喜欢它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描写,比如某个关键时刻,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可能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这种“见微知著”的叙事技巧,让历史事件不再是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变得生动具体,触手可及。文白对照的版本,让我能够反复对比,理解原文的精炼和白话的流畅,这种双重阅读体验,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内容的理解。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抉择,都仿佛在我眼前重新上演。这套书的质量也很高,印刷清晰,纸张厚实,非常适合长期收藏和反复阅读。
评分这套《传世经典·左传》确实是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原本以为只是枯燥的历史记录,没想到翻开后,才发现它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画卷,而《左传》本身,则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早已逝去的年代。首先,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物命运的刻画。不仅仅是君王的权谋争斗,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在这字里行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个小国的一个普通士大夫,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却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君出谋划策,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文白对照的设计更是锦上添花,我可以在阅读白话文理解大致意思的同时,对照原文,体会古人严谨的语言表达,感受文字的魅力。这套书的印刷和装帧也极其用心,纸张的质感、字体的排版,都体现出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气质,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历史分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陪伴我静心阅读的艺术品。
评分这套《传世经典·左传》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它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体验的浸润。我深深着迷于《左传》所展现出的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一个国家的国策,都与“天命”、“德行”等观念紧密相连。书中对各种天象、祥瑞、灾异的解读,虽然在现代科学看来有些神秘,但在当时,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决策。这种对“天人合一”的朴素理解,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重视,与现代社会有些功利化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文白对照的版本,让我能够在欣赏原文的古朴典雅的同时,也能通过白话文快速把握故事脉络,这种学习方式对我来说非常高效。这套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独特,远超我之前的想象,它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评分这套《左传》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礼崩乐坏的年代,亲眼见证历史的洪流。我特别喜欢它对军事谋略和外交博弈的细致描绘。比如,书中对晋国与楚国之间数次大型战役的记录,从战前准备、战场上的排兵布阵,到战后的战略部署,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我这个对军事略知一二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是记录胜败,更深刻地剖析了导致胜败的深层原因,是政治的失误,还是人心的背离,亦或是天时的错失,都一一呈现。在外交方面,春秋时期的各国使节唇枪舌剑,用言语来争取利益,甚至左右战争的走向,这种智慧的较量,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让我着迷。文白对照的设计,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政治术语和古语表达,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每当我读完一个章节,都会陷入沉思,回味其中的政治智慧和人性博弈,实在是受益匪浅。
评分很不错的版本,字体印刷绝好。好评!
评分印刷精美质量上乘!!
评分还会再来。。。。
评分内容和书的质量都好,白话翻译准确
评分没看,不好评价。
评分真的不错。。。。。。
评分《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评分运输保护很好,就没有半点破损
评分收到了,收到了,慢慢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