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喜欢在图书馆里翻阅这类专业书籍,但有了这套精装版,我更愿意在家中慢慢品读。竖排的繁体字,确实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但习惯之后,阅读的节奏感就出来了。每一卷的厚度都非常可观,内容密度很高,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全吸收。我尤其喜欢看其中对文献的引用和比对,那种旁征博引,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让人信服。这套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都对得起它在学术界的地位,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评分读史使人明智,而这套书无疑是一把开启历史大门的钥匙。它不只是一堆文字的堆砌,而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相关历史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是绕不开的基石。它的价值是长期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褪色。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激发我对历史更深层次的探索欲。在我看来,这套书的出版,对于相关研究领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最近在整理家里的书架,发现不少收藏已久的学术著作,这套书就是其中之一。它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食粮,而不是单纯的消遣读物。每次坐下来,泡上一壶茶,静下心来阅读,那感觉是极度享受的。那些晦涩的古文和繁复的考据,虽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但一旦读懂了,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笔触冷静客观,不带过多的个人情感色彩,专注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那个逝去王朝的兴衰更迭,让人深思。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所代表的一种研究态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史料时的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还原历史现场。这种治学的严谨性,在如今快餐式的阅读风潮中显得尤为珍贵。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能够拥有一套这样详实、权威的参考资料,是何等的幸运。书中的一些论述,甚至可以作为我其他相关研究的底本,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坚实的论据。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铜版纸的质感,加上烫金的书名,摆在书架上就显得很有分量。拿到手里的时候,厚重感十足,感觉每一页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那些偏远、神秘的王朝很感兴趣,这套书的排版很古典,繁体的竖排设计,读起来很有韵味,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时代,去触摸历史的脉搏。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史料考证上的严谨和细致。那种扎实的学术功底,不是一般的通俗读物能比拟的,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感觉自己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第三,《西夏书·地理考》和《官氏考》为研究西夏地理、职官、姓氏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材料,为后人编写此类资料提供了借鉴。《地理考》记录了西夏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所辖城镇堡寨、山川河流、地望方位内容,是研究西夏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史料。《官氏考》专门辑录散见于各文献中西夏职官和姓氏资料,共列举了西夏姓氏67种,其中一字姓11种,二字姓45种,三字姓1种,四字姓1种,党项姓氏8种,元代西夏姓氏1种。这些都为清代张澍编《西夏姓氏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评分品相良好,价格实惠,内容翔实,发货迅速,好评!
评分1990年80岁的时候还到蒙古寻找成吉思汗陵墓。他动用了航空勘察测量飞机,购买了几乎覆盖整个蒙古草原的卫星影像图、大比尺地形图等资料,花了近3年的时间在蒙古国成吉思汗起家的和林城周围像篦头发一样在草原上搜寻了一遍,也没有发现成吉思汗陵的影踪。不得已,他不得不留着终生的遗憾草草收兵,打道回府了。199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日本泛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会长、著名学者江上波夫“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亲自将“人民友好使者”的证章和证书授予江上波夫先生。他在致词中对江上先生年届九旬仍不遗余力地为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作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分不错,挺好的质量和书籍。
评分其书卷数据清人吴骞所言,其书“往尝著《西夏列传》,以补史氏之阙。顷复续成《世记》二卷、《载记》五卷、《年谱》一卷、《考》三卷,合前《列传》四卷,裒然为完书。”(吴骞《愚谷文存续编》卷一《西夏书序》),但今日传世本皆为10卷,阙《世记》第一、第二,《载记》第二(今传本与《载记》第一合为一卷),《考》第三及《年谱》共5卷,而《载记》第一残缺。传世本排列为《列传》卷1至4,《载记》卷3至7,《考》卷9至10,卷次顺序不一,纪传体例混乱,胡玉冰认为因传世本各部分是独立的,体例上没有经过最后的统一(《西夏书校补》前言,第7页)。据吴骞所言及正史体例,卷次顺序可能为《世记》卷1至2,《载记》卷3至7,《年谱》卷8,《考》卷9至11,《列传》卷12至15。
评分尽管里德太太的体态有些臃肿,但—听见我这不可思议的大胆宣告,便利索地登登登跑上楼梯,一阵风似地把我拖进保育室,按倒在小床的床沿上,气势汹汹地说,谅我那天再也不敢从那里爬起来,或是再吭一声了。
评分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评分好书
评分值得注意的是泛海系全都将罗夏信同Appleby一同使用,高宝系全用赵不渝马国强同Conyers Dill & Pearma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