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先秦考古

廣東先秦考古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楊式挺,邱立誠,馮孟鞦,嚮安強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廣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80835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219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60
字數:655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廣東先秦考古》內容是廣東60多年來先秦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的結晶。上啓十四萬年前的“馬壩人”,中經一萬年前後的“獨石仔人”、“黃岩洞人”、英德“牛欄洞人”、三亞“落筆洞人”,下至兩三韆年前的“浮濱文化”、“橫嶺山墓群”、“西瓜嶺文化”。其中“馬壩人”、“石峽文化”、深圳鹹頭嶺新時期時代沙丘遺址、高明古椰新時期時代貝丘遺址、香港馬灣島東灣仔北墓葬人骨及其拔牙個體、深圳背嶺94座商時期墓群、博羅橫嶺山近三百座西周春鞦時期墓群等,在《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中占有一席之地。
  《廣東先秦考古》內涵豐富、結構嚴謹、觀點鮮明,論點有據,推斷穩妥,含蓋年代跨度長,熔科學性、知識性、資料性、可讀性於一爐。其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什麼是“嶺南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特色,幫助我們建立對那段未有文字記載的廣東史前曆史和青銅時代曆史的正確認識,同時也顯示齣嶺南“荒服”不荒、“南蠻”不蠻的本來曆史麵目。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節 考古學基本理論與方法
第二節 “廣東先秦考古”界說
第三節 廣東先秦考古發現簡史
第四節 廣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第五節 有關嶺南先秦時期的文獻記載
第一章 廣東的早期智人
第一節 尋找最早的廣東人
第二節 早期智人的居所
第三節 馬壩人與蟠龍洞人——目前發現最早的廣東人
第四節 早期智人的工具
第五節 與早期智人共存的動物群
第六節 早期智人的生存時間
第二章 廣東的晚期智人
第一節 晚期智人的居所
第二節 晚期智人的形態特徵
第三節 晚期智人的工具
第四節 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發展與演化
第五節 晚期智人的生存時間
第六節 廣東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展望
第三章 中石器時代
第一節 “中石器時代”的提齣
第二節 相關的人類遺存
第三節 文化特徵與性質
第四節 與相關遺存的比較
第五節 動物馴養的齣現
第六節 原始農業的誕生
第七節 動物馴養與原始農業的關係
第八節 小結
第四章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廣東人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居址形態
第三節 主要遺址例舉
第四節 製陶及廣東早期的陶器
第五節 石工具的初步發展
第六節 其他製品
第七節 食品中的動物
第八節 人類遺址中的植物
第九節 生態環境與經濟生活的考察
第十節 文化關係及相關的比較
第十一節 小結
第五章 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廣東人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遺址的區域分布
第三節 典型遺址例舉
第四節 居住形態的觀察
第五節 埋葬方式
第六節 製陶工藝的發展
第七節 石製品的改進
第八節 其他器具的進步
第九節 原始農業經濟初步形成
第十節 考古學文化類型的比較研究
第六章 新石器時代晚期
第一節 遠古人類的區域分布
第二節 典型遺址例舉
第三節 房址遺跡考察
第四節 埋葬形態與拔牙習俗
第五節 製陶專業化的形成
第六節 石器工業的繁榮
第七節 玉石器——禮器觀念的齣現
第八節 骨貝器與裝飾品
第九節 鋤耕農業的形成與傢畜飼養的推進
第十節 原始宗教觀念與文化藝術的發展
第十一節 從測年數據探究生存年代
第十二節 與相關問題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商時期
第一節 廣東的青銅器時代
第二節 商時期廣東的生態環境
第三節 文化內涵探討
第四節 房屋建築
第五節 埋葬製度的變化
第六節 聚落形態分析
第七節 青銅器的製造與使用
第八節 製陶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九節 玉、石、水晶器
第十節 陶器刻劃符號
第十一節 經濟類型
第八章 兩周時期的青銅文化
第一節 文化遺存的特點
第二節 典型遺存舉例
第三節 考古學文化分期
第四節 器物的類型學研究
第五節 社會形態探索
第六節 與鄰省區考古文化的比較
第七節 小結
結束語
後記

前言/序言

  1988年,當我完成《中國文物地圖集?廣東分冊》的古遺址、古窯址和古墓葬的編製任務,尤其是在1995年完成《廣東通史》(古代上冊)第一章《廣東地區的原始社會》和第二章《不發達的奴隸製和嶺南古越族》的撰稿後,便有準備編寫一本《廣東先秦考古》專著的打算。
  如果《廣東通史》(古代上冊)第一、二章是以考古資料為主(因先秦文獻史料缺乏),按社會發展史的一般規律,以通史的體例來構建廣東先秦社會的概貌的話;那麼《廣東先秦考古》一書,更須依賴考古發現資料,按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描繪和復原廣東先秦時期的社會曆史麵貌。兩者目標一緻而方法體例不同。
  我清醒地意識到,要編寫這樣一本學術著作,僅僅靠個人的學識和能力是不容易做到的,它既需要花大力氣去搜集、閱讀、梳理五六十年來廣東的文物考古資料及其研究成果,還需要有兩三位誌同道閤的年富力強的專業閤作夥伴。
  1996年,廣東省社科聯公布廣東“九五規劃”(1996—2000)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於是我趁機在同年9月申報瞭“廣東先秦考古研究”課題,後獲得立項為重點課題,我為課題負責人和召集人,成員有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邱立誠研究員、馮孟欽研究員,後來增加瞭華南農業大學嚮安強教授。
  經過共同討論,統一認識,擬定提綱,分頭執筆,數易其稿,終於在2000年6月,完成瞭《廣東先秦考古》一書作為結項。
  2000年10月10日,廣東省博物館學術委員會聘請專傢小組(中山大學張榮芳教授、曾騏教授、張鎮洪教授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馮永驅副研究員),對《廣東先秦考古》稿進行評議,獲得瞭好評,認為具有創新和補缺的意義。其鑒定意見是:
  第一,本研究成果以曆史唯物主義和考古學理論為依據,全麵係統地收集、整理先秦考古資料,並就廣東的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類型、性質、分期、社會形態等問題,闡明作者的觀點,並有許多創見。如此全麵地總結廣東先秦考古資料,在國內外屬第一次,此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本研究成果體現瞭多學科的綜閤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既吸收和使用瞭傳統的類型學、地層學的方法,也充分應用瞭考古學區係類型的理論指導,應用瞭人類學的文化因素分析和比較研究,同時也使用環境學、自然科學測年等多種學科的方法、手段,使時空、視野更加廣闊。因此,本成果所作齣的貢獻,對新世紀的廣東先秦考古具有啓發性和指導意義。
  第三,內容豐富,思路清晰,論證嚴謹,重點突齣,融科學性、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為一體。
  一、 《廣東先秦考古》編寫的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
  編寫《廣東先秦考古》一書,需要掌握豐富的文物考古資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需要對以往的考古發現作齣說明和解釋,更需要正確的科學理論的指導。
  考古學的發生和發展,始終是同考古發現相伴隨的。何謂考古發現?“一般來說,考古發現是指有關古代人類、古代社會和古代文化的實物資料的發現,並且這些發現是有其科學價值的考古學的發現。”白雲翔:《 20世紀中國考古發現述評》,考古雜誌社編著《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2年。
  考古學的知識不僅僅是“證實”的結果,因為對地下的挖掘,總是依賴人們的解釋體係。因此,伴隨著考古成果的不斷湧現和社會曆史的發展,考古學在不斷創造“曆史”的同時,也不斷地改寫“曆史”。總之,考古學既是現代知識體係的有機部分,也是反思現代知識體係的諸多結論的重要途徑。《讀書》1996年第9期。
  如蘇秉琦教授指齣:“史前史的史源主要來自史前考古學,但史前史不等於史前考古學。考古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具體的遺址、遺跡、遺物,這些古代物質遺存無疑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但素材不等於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編排齣的年錶也不等於曆史。史前史不是田野發掘報告的堆砌,也不是田野考古資料的總閤。從史前考古學到中國史前史要有個升華過程,即概括和抽象的過程,科學思維的過程。”蘇秉琦:《關於重建中國史前史的思考》,蘇秉琦著《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第115頁,遼寜大學齣版社,1994年。
  又,“對考古工作者來說,為瞭發掘古代遺址,打開麵前的往往是無字可查而價值很高的‘地書’,揭示古代曆史的麵貌,必須運用一套獨特的科學的發掘和整理加工的方法。這就是田野發掘工作最基本的一個環節——地層學和室內整理資料、進行比較研究時使用的一種方法——器物形態學又稱器物標型學”。
  蘇秉琦教授提齣的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係類型學說,對於我國考古學文化,特彆是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譜係的劃分,具有奠基性的意義。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地區,就是全國六大考古學文化區係類型之一。
  蘇秉琦教授在《嶺南考古開題——楊式挺〈嶺南文物考古論集〉序》一文中指齣:“廣東的古文化不隻是砂陶、軟陶、硬陶的籠統概念,而是廣東有自己的青銅時代,有自己的‘夏商周’。”又說:“嶺南文化的形成不是秦漢設郡以後的事,沒有當地的‘古文化’、‘古城’、‘古國’設不瞭郡,就是秦漢設郡以後也有‘外來文化’地方化的問題,這使我真正感到瞭嶺南的‘更加鬱鬱蔥蔥’。嶺南與一般的南方有所區彆,它既不同於太湖流域,不是吳越文化,也不同於長江流域,不是楚文化,與江西也有個界限。它南連著南洋諸島、印度支那地區,代錶著大半個中國,是真正的南方。從更大範圍看,有肩石器從嶺南嚮西經雲貴高原直到印度河,歐亞大陸古文化在那裏分界;有段石錛則聯係著太平洋地區直到新西蘭島,中國大陸與印度次大陸和環太平洋地區的文化關係都同嶺南有關。可見,嶺南考古是個大題目,可以越做越大,願與楊式挺同誌和廣東省的朋友們共勉。”楊式挺著:《嶺南文物考古論集》,廣東省地圖齣版社,1998年。
  蘇先生提齣的一係列重要論說,對於《廣東先秦考古》的編寫,有著深遠的啓迪和指導意義。還有其他的一些古人類學傢、考古學傢如裴文中、賈蘭坡、吳汝康、吳新智、夏鼐、安誌敏、鄭德坤、饒宗頤等,他們曾對馬壩人、柳江人、黃岩洞人、西樵山文化、石峽文化、浮濱文化等人類學,以及考古學、舊石器、中石器、新石器和青銅器時代考古,都作齣過許多精闢的、重要的論斷,同樣是編寫《廣東先秦考古》的指導思想。
  廣東先秦考古的發現,在《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中占有一席之地考古雜誌社編著:《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2年。。舊石器時代的麯江馬壩人1958年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麯江石峽遺址和石峽文化(1973—1978),就是其中的兩項。深圳屋背嶺94座商時期墓群(2001—2002),博羅橫嶺山近300座西周春鞦時期墓群(2000),香港馬灣島東灣仔北墓葬人骨及其拔牙個體(1997),都曾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深圳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高明古椰新石器時代遺址,同時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外,還有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等。馬壩人頭骨化石見《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第18—21頁,石峽遺址和石峽文化見《廣東先秦考古》第138—141頁,馬灣島東灣仔北見《廣東先秦考古》第142—145頁,廣州西漢南越王墓見《廣東先秦考古》第286—289頁。齣現於新石器晚期、消亡於漢代、長達兩韆年之久的粵港幾何印紋陶及其陶器上的近韆個刻劃記號,是百越民族文化的一個特徵,廣東是江南地區幾何印紋陶流行和發達的省區之一。
  二、 《廣東先秦考古》的命名
  《廣東先秦考古》名叫《廣東先秦考古》,這裏略加說明。一是廣東是以現在廣東省的行政區域作為研究“空間”。由於廣東的曆史地理沿革與現在的海南省(1988年建省),廣西的靈山、欽州、防城、北海、閤浦等以及香港、澳門有關,所以,《廣東先秦考古》在寫到以往的考古發現和比較研究時,會涉及這些地方。二是“先秦”,這是《廣東先秦考古》研究的“時間”。先秦是一種簡稱,即指秦漢以前。《廣東先秦考古》時限包括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三是“考古”,《廣東先秦考古》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考古發現的遺址、遺跡、墓葬和遺物。原申報課題叫《廣東先秦考古學文化研究》,後來考慮到“考古學文化”是有特定的定義的,是必須得到考古界認可的,其數量也是有限的,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廣東先秦考古中被認可的考古學文化,目前隻有“西樵山文化”、“石峽文化”、“浮濱文化”等,如果僅僅局限於研究這幾個考古學文化遺存,那不是編寫《廣東先秦考古》的初衷,也不足以體現半個多世紀以來廣東先秦考古的發現和成果。
  廣東雖地處五嶺以南,但麵嚮遼闊的南海,海岸綫漫長,從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便與東南亞地區發生過韆絲萬縷的關係。環珠江口的鹹頭嶺文化、西樵山文化、大灣文化、河宕文化,粵東地區的陳橋村類型文化、浮濱文化,以及珠海寶鏡灣的多幅海船紋與敬海的岩刻畫,都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徵,它開啓瞭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先河。珠江流域曆史悠久的遠古文化和古文明,同樣是優秀中華民族文化和文明的源頭和組成部分。
  三、 《廣東先秦考古》的創意和突破
  《廣東先秦考古》是一本研究廣東以至嶺南地區先秦考古的綜閤性學術著作,是考古學理論和方法與廣東考古實踐相結閤的探索性成果,還不是廣東考古學史。其創意和突破錶現在:一是采納瞭“中石器時代文化”的提法,並作齣瞭論證;二是提齣瞭“獨石仔文化”名稱;三是堅持瞭“西樵山文化”或稱“金蘭寺文化”名稱,並采納瞭“河宕文化”的命名;四是堅持瞭“石峽文化”的命名,以及石峽遺址發掘報告中的“石峽第一期文化”、“石峽第二期文化”(即“石峽文化”)、“石峽第三期文化”(即石峽中層文化)和“石峽第四期文化”(即石峽上層文化);五是堅持瞭廣東早期青銅文化遺存的“浮濱文化”名稱;六是擬將“夔紋陶類型文化”改稱為“大梅沙文化”,而將“米字紋陶類型文化”改稱為“西瓜嶺文化”等。
  廣東先秦考古發現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究竟什麼是嶺南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特色,它讓人們對那段缺乏文字記載的廣東古代社會有瞭相當程度的認識,它同時也顯現齣嶺南“荒服”不荒、“南蠻”不蠻的曆史本來麵目。
  四、 《廣東先秦考古》為集體研究成果
  全書結構設置八章七十一節。第一、二、三章為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由邱立誠執筆。第四、五、六章為新石器時代,由楊式挺執筆。第七、八章為青銅時代,由馮孟欽、邱立誠執筆。前言由楊式挺執筆。緒論由楊式挺、嚮安強執筆。其中,緒論第一節、第二節和第四章的部分初稿,由嚮安強執筆;緒論第三、四、五節由楊式挺執筆。全書又數易其稿,最後由楊式挺、邱立誠定稿。

廣東先秦考古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廣東先秦考古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廣東先秦考古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廣東先秦考古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廣東先秦考古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