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明] 王阳明 著,陈明 校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98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522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学生、知识分子、党政干部)
  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倾心审校注释
  市场上第1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
  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的《王阳明全集》

内容简介

  本套全集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本全集依据文体之不同,将原来分散于不同编章的内容重新做了编排,分为五册:第一册:语录(《传习录》),书信;第二册:序、记、说,杂著;第三册:奏疏,公移;第四册:诗、赋,墓志、祭文等;第五册:年谱,世德纪。同时,我们邀请了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做审校,对其中的关键文字做了注释,是目前市场上第1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王阳明全集》。

作者简介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深谙儒家、道家、佛家之精妙,乃“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为新建侯。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传习录
传习录(上)
右曰仁所录/016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045
答周道通书/061
答陆原静书/065
又/066
答欧阳崇一/073
答罗整庵少宰书/076
答聂文蔚/080
二/083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087
教约/088
传习录(下)
门人黄直录/095
以下门人黄修易录/098
以下门人黄省曾录/101
以下钱德洪录/103
此后黄以方录/115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答黄直卿书/124
答吕子约/125
答何叔京/125
答潘叔昌/125
答潘叔度/126
与吕子约/126
与周叔谨/126
答陆象山/127
答符复仲/127
答吕子约/127
与吴茂实/128
答张敬夫/128
答吕伯恭/129
答周纯仁/129
答窦文卿/129
答吕子约/130
答林择之/130
又/130
答梁文叔/131
答潘叔恭/131
答林充之/131
答何叔景/132
又/132
又/132
答林择之/133
答杨子直/133
与田侍郎子真/133
答陈才卿/134
与刘子澄/134
与林择之/134
答吕子约/135
答吴德夫/135
答或人/136
答刘子澄/136
书信
书一
与辰中诸生/141
答徐成之/142
答黄宗贤应原忠/143
答汪石潭内翰/143
寄诸用明/145
答王虎谷/146
与黄宗贤/146
二/147
三/148
四/148
五/149
六/150
七/151
与王纯甫/151
二/153
三/154
四/155
寄希渊/155
二/155
三/156
四/157
与戴子良/158
与胡伯忠/158
与黄诚甫/159
二/160
答王天宇/160
二/161
寄李道夫/163
与陆原静/163
二/164
与希颜台仲明德尚谦原静/165
与杨仕德薛尚谦/165
寄闻人邦英邦正/166
二/166
三/167
寄薛尚谦/167
二/168
三/168
寄诸弟/169
与安之/170
答甘泉/171
二/172
答方叔贤/172
与陈国英/173
复唐虞佐/174
书二
与邹谦之/175
二/176
与夏敦夫/176
与朱守忠/177
与席元山/177
答甘泉/178
答伦彦式/179
与唐虞佐侍御/180
答方叔贤/181
二/181
与杨仕鸣/182
二/183
三/183
与陆原静/184
二/185
答舒国用/186
与刘元道/188
答路宾阳/188
与黄勉之/189
二/189
答刘内重/192
与王公弼/193
答董沄萝石/194
与黄宗贤/195
寄薛尚谦/195
书三
寄邹谦之/197
二/199
三/201
四/202
五/204
答友人/205
答友人问/206
答南元善/209
二/211
答季明德/212
与王公弼/214
二/215
与欧阳崇一/215
寄陆原静/216
答甘泉/216
答魏师说/217
与马子莘/218
与毛古庵宪副/218
与黄宗贤/219
答以乘宪副/220
与戚秀夫/221
与陈惟濬/222
寄安福诸同志/223
与钱德洪王汝中/224
二/225
三/225
答何廷仁/226
书四
答佟太守求雨/227
答毛宪副/228
与安宣慰/230
二/231
三/232
答人问神仙/234
答徐成之/235
二/236
答储柴墟/239
二/242
答何子元/243
上晋溪司马/244
二/245
上彭幸庵/246
寄杨邃庵阁老/247
二/248
三/249
四/250
寄席元山/250
答王亹庵中丞/251
与陆清伯/252
与黄诚甫/252
二/252
三/253
与黄勉之/253
复童克刚/253
与郑启范侍御/255
答方叔贤/255
二/256
与黄宗贤/257
二/257
三/258
四/259
五/260
答见山冢宰/260
与霍兀崖宫端/261
答潘直卿/261
寄翟石门阁老/262
寄何燕泉/262
书五
与郭善甫/263
寄杨仕德/264
与顾惟贤/264
与当道书/269
与汪节夫书/271
寄张世文/271
与王晋溪司马/272
与陆清伯书/282
与许台仲书/283
又/284
与林见素/285
与杨邃庵/286
与萧子雍/287
与德洪/288
书六
与滁阳诸生书并问答语/289
家书墨迹四首/290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294
又与克彰太叔/295
寄正宪男手墨二卷/297
又/299

精彩书摘

  传习录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辩之功。"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辩?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辩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爱于是日又有省。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精一'、'博约'、'尽心',本自与吾说吻合,但未之思耳。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已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寿夭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今却倒做了,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爱曰:"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晓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爱问文中子、韩退之。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爱问:"何以有拟经之失?"先生曰:"拟经恐未可尽非。且说后世儒者著述之意,与拟经如何?"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曰:"孔子删述《六经》,以明道也。"先生曰:"然则拟经独非效法孔子乎?"爱曰:"著述,即于道有所发明。拟经,似徒拟其迹,恐于道无补。"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画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间言《易》如《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礼》、《乐》之名物度数,至是亦不可胜穷。孔子皆删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说始废。如《书》、《诗》、《礼》、《乐》中,孔子何尝加一语?今之《礼记》诸说,皆后儒附会而成,已非孔子之旧。至于《春秋》,虽称孔子作之,其实皆鲁史旧文。所谓'笔'者,笔其旧;所谓'削'者,削其繁:是有减无增。孔子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乱。始皇焚书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经》。若当时志在明道,其诸反经叛理之说,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删述之意。自秦、汉以降,文又日盛,若欲尽去之,断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录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则其诸怪悖之说,亦宜渐渐自废。不知文中子当时拟经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启之。"
  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经,若无《左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此艰深隐晦之词?《左传》多是鲁史旧文,若《春秋》须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爱曰:"伊川亦云:'传是案,经是断。'如书弑某君、伐某国,若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满200减100时候入手的,到手130块钱,印刷排版纸质都非常好,内容全古文,看不懂古文的小白不适合看这个,没有现代全文的注释,总之,好评!

评分

还没有细看,都是文言文,少数词有注释,挺好!

评分

很好,打折的时候入手非常合适

评分

还没有细看,都是文言文,少数词有注释,挺好!

评分

还不错,书页满意,但硬封面边角稍微变形

评分

非常难得有注释的王阳明全集。虽然不是太艰深的文言文,但有注释还是更好一些。

评分

很好,打折的时候入手非常合适

评分

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东哥最好了,求不黑号!!

评分

满200减100时候入手的,到手130块钱,印刷排版纸质都非常好,内容全古文,看不懂古文的小白不适合看这个,没有现代全文的注释,总之,好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传习录.书信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