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希特勒(套裝上下捲)》沒有奇怪的解釋,沒有心理分析。用新挖掘的史實徹底顛覆瞭人們對第三帝國的認識!此書被譽為“對希特勒現象的解釋”,“所有已問世的關於這位德國大獨裁者的傳記中令人信服的一本”。此書剛一問世就被《紐約時報》作為編輯推薦書強力推薦!這一恢弘巨著嚮人們說明瞭這樣一個史實:希特勒是怎樣贏得德國“人心”,怎樣獲取並行使其絕對權力的。為什麼世界上強大的國傢竟會聽命於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統治,而這種統治竟贏得數百萬計的人們的歡呼。人們因為一個人的意誌而不能自拔,而此人正帶領他們沿著毀滅的道路準確無誤地走下去。一個現代國傢的公民如何變成種族滅絕的同謀者,並導緻前所未有的、舉國上下發動的大規模屠殺。整個大陸遭受破敗,他們的國傢也終為顛覆。作者指齣,德國人民造就瞭希特勒狂妄的個性。德國人民進行瞭曆史命運中的一次賭博,而賭博的目的——對歐洲大陸的完全支配,是驅使他們鋌而走險的誘因,他們必須承擔由此産生的後果。站在今天,重讀曆史,此次賭博本身就意味著自我的毀滅。
內容簡介
希特勒獲取絕對權力,行使高度個人化的統治,贏得數百萬計的人們的歡呼。但也是由此人帶領,沿著毀滅的道路準確無誤地走下去。這是一個關於國傢和個人自我毀滅的故事。
《希特勒(套裝上下捲)》是一部希特勒的傳記,是一個關於國傢和個人自我毀滅的故事,也是一個民族以及它的代言人自我設計災難的過程,它的後果使得整個歐洲文明遭到瞭毀滅性的破壞。本書把構成這一極端重要曆史階段的個人和非個人因素結閤起來進行考察,從而找齣希特勒如何將他的權力擴大到能夠決定韆百萬人命運的程度的原因;找齣希特勒和納粹主義給德國、給世界造成巨大傷害的原因。
作者簡介
伊恩·剋肖,生於1943年,曾就讀於利特浦大學和牛津大學。1968至1989年之間,他先後執教於曼徹斯特大學和諾丁漢大學。自1989年起,成為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現代史教授。
伊恩·剋肖,當今世界上在納粹主義研究處於領導地位的慕尼黑當代曆史所的研究納粹德國的著名專傢,也是享有盛譽的“BBC納粹分子係列報道”的曆史顧問。是世界範圍內研究希特勒的領軍人物之一,是重要的希特勒傳記傢之一。
他的一本書《納粹:曆史的警告》獲得瞭1998年BAFTA大奬。他以英德兩種語言齣版的關於第三帝國的許多觀點被廣為流傳。《希特勒》一書堪稱第二代希特勒傳的傑齣代錶作。
精彩書評
★伊恩·剋肖所著的《希特勒》必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有關希特勒生平傳記中的經典……他意義非凡地改變瞭以往傳記作傢們對希特勒及其思想行為觀察的視角。
—— 《紐約書評雜誌》戈爾頓·A. 剋雷格
★汲取瞭德國人的創作成就後,該書作齣瞭對希特勒敏銳的評價。
——《華爾街日報》
★一個令人吃驚的成就……伊恩·剋肖的《希特勒》淩駕於先前諸位傳記作傢的獨到優勢在於,自1945年以來,隨著時光的流逝,使得我們可以這樣考察希特勒:與其把他視為德國與曆史的産物,不如將他看做一個隱約在當今以及今後可以預見曆史時代的人物。
——《新政治》 理查德·果特
★一部急需的、趣味盎然的,迄今為止新的傳記。
——《華盛頓郵報》
★鴻篇巨著……它甚至具備瞭高等級的學術水平,成就瞭一篇名副其實的絕妙散文。它確定瞭伊恩·剋肖在相關題材方麵佳英語作傢的聲譽。
——(倫敦)《標準晚報》 尼奧爾·費爾古森
★文學領域一個罕見的成就……它的閱讀節奏使人著迷。我們可能永遠也不能完全理解希特勒,伊恩·剋肖卻給每一位試圖解釋希特勒的作傢提供瞭如此眾多的重要綫索。
——《晨星電報》Ft.沃斯
★伊恩·剋肖為21世紀寫下瞭這部希特勒傳記。它冷靜、有見地、確鑿可信,論證卓爾不群……它將永駐傳記體著作史上輝煌的位置。它奠定瞭自己作為標準性著作的地位,使未來的其他作傢不能不依靠、引用它。
——理查德·伊萬 劍橋大學現代史教授
★伊恩·剋肖將希特勒置於政治結構和社會力量之中,從而解釋他由攫取權力以及1933年以後如何掌權的過程,終奇跡般成功地描繪齣一個令人全然可信的希特勒。
——《倫敦書評雜誌》
★更多的深層探索,更多的遠見卓識,在這部令人驚嘆的敘事體著作中貫穿著深邃的指導思想。
——《芝加哥論壇》 米爾頓·J. 羅森貝格
★伊 恩·剋肖所著的《希特勒》(下捲)所涵蓋的時期從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直到1945年。伊恩·剋肖描繪齣一個政局如此混亂失序的納粹國傢。作為一個極其可怖 的領導者,在直接導緻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年代中,即1938年前後,希特勒的言論已具備瞭與法律相同的效力,德國的官僚機構實被粉碎。從1936年開始,希 特勒開始篤信自己的造勢成就。認定自己確屬整個人類曆史上的軍事和政治天纔。在沒有理性的約束下,他無情地將德國引嚮毀滅。其中令人感興趣的是,1939 年之前,在德國民眾對納粹黨的認可程度已開始下跌時,希特勒卻依舊維持著很高的聲望。伊恩·剋肖的兩捲本遠比阿蘭·巴羅剋所著《希特勒》這樣的大路貨高 超,它很可能成為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有關希特勒的標準信息錄。
——《圖書館日報》
★這是一部經典性著作。如果世間存在這樣一部著作,它既能令人信服地解釋希特勒的諸多成就及如何順理成章地掌權,又能閤乎邏輯地闡明它必然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這本書便做到瞭。
——《泰晤士報》霍華德
★……齣類拔萃的傳記……伊恩·剋肖纔華橫溢的敘述造就瞭這本深沉壓抑的著作,這不僅因為它告訴瞭我們希特勒的內心世界,也在於它告訴瞭我們那些追隨希特勒的德國民眾。
——《紐約時報書評》 揚·布魯馬
前言/序言
僅僅在幾年之前我都未曾想過我會動筆寫一部希特勒的傳 記,原因之一是一些極有價值的有關這個獨裁者的傳記已經問世。早在學生時代我就懷著極大的興趣閱讀過艾倫·布洛剋早年的傑作。1973年,約阿西姆·費希特的新作剛一麵世我即貪婪地將其通讀一遍,並像眾人一樣對書中顯現的文采贊嘆不已。我在1989年同意承擔這項寫作任務時心情極為忐忑不安,其原因正在於對布洛剋和費希特所獲成就有一種敬畏的感覺。
緻使我不敢輕易接受這項任務的另一個原因是這部傳記從未像我意欲寫作的其他作品一樣列入我的研究計劃。恰恰相反,我對傳記這種體裁在一定程度上持反對態度。我的學術生涯是從研究中世紀史開始的,此後我關注的一直是社會史而不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更不要說關注某些具體的人物瞭。20世紀七十年代在德國史學研究中盛行的反傳記潮流更加強瞭我的這種傾嚮。當我改變方嚮,轉而研究第三帝國史時,我關心的是那個特殊年代德國普通百姓的行為和心態,而不是希特勒和他的追隨者的所作所為。我最初的研究課題是“巴伐利亞計劃”,在這方麵,我的導師馬丁·布羅斯紮特的鼓勵和鞭策使我受益頗多。當時我依然保持著原有的研究興趣:探究納粹統治時期的輿論和不同政見,考察希特勒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後一項研究勢必將我捲入20世紀七十年代在德國進行的有關希特勒的激烈辯論之中。但作為一名非德國人,我感興趣的主要不是希特勒本人以及他的行為和作用,而是當時民眾為何認可瞭希特勒這個人物,為什麼他會贏得民心,因此我基本上仍能置身於這場辯論之外。
1979年,作為第三帝國史研究領域的一 名新手,我有幸參加瞭在倫敦近郊坎伯蘭·洛奇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從此之後,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局外人瞭。德國研究第三帝國史的眾多權威人士齣席瞭這次會議,這些有影響的曆史學傢對希特勒在納粹統治體製中所起作用的看法有著極大的差異。參加這次會議促使我進一步深入研究德國史學研究中的不同觀點並就此發錶瞭一篇概述性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試圖超越或摒棄在有關希特勒這個納粹獨裁者的傳記中已形成的某些看法。顯而易見,我對“結構主義者”對納粹統治的見解持贊同態度。
齣於上述原因,我最終從“錯誤”的方嚮入手寫作這部希特勒的傳記也就不足為奇瞭。然而, 由於對納粹統治結構以及對希特勒本人在納粹體製(如果可以稱其為“體製”)內部所起作用的不同看法引起我越來越強烈的關注,因此我不得不對希特勒這個人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這種關注還迫使我考慮,一名“結構主義”曆史學傢寫成的希特勒傳能否剋服或融和巨大的意見分歧。寫作這部傳記應該用一種批判的眼光,或許首先應低估而不是誇大某個人——不管這個人多麼有權勢——在復雜的曆史進程中的作用。
接下來的工作反映瞭這樣一種嘗試,即通過寫作一部希特勒的傳記,將構成人類曆史上這一極端重要的曆史階段的個人和非個人因素結閤起來考察。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一直使我感興趣的不僅是這個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將德國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的怪異性格,我更感興趣的是希特勒怎麼能夠成為這樣一個人——這個最初根本不可能爬上高位的狂妄之徒怎麼能夠獲得權力。不僅如此,他還將這種權力擴大到無限,以至眾多陸軍元帥對他俯首帖耳、心甘情願地執行一個前下士的命令,社會各階層的精英和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毫無保留地順從一個自修者的意旨,而這個人得到人們一緻認可的唯一纔能隻是善於煽動群眾的不滿情緒。如果我們在一開始不能斷定這一問題的答案應該從希特勒個人的性格特徵中去尋找,那麼我們就必須主要從德國社會——從形成希特勒這個曆史人物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中尋找答案。通過考察發現這些政治和社會因素並將其與希特勒個人的作用結閤起來,從而找齣希特勒如何將他的權力擴大到能夠決定韆百萬人命運的程度的原因,這 就是我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
寫作這部傳記及社會史,除瞭幫助我找到一種能夠將相互矛盾的見解糅閤起來的理論之外,我還發現瞭一個新的概念,這就是馬剋斯·韋伯的“領袖的性格魅力”說。這一學說將造成這種奇特政治統治形式的原因首先歸結於“性格魅力”的感知者,也就是說首先歸結於社會而不是阿諛奉承者所崇拜的那個人。
自從費希特所寫的傳記齣版以來已有大量從各個角度研究第三帝國曆史的一流學術成果麵世,這對我嘗試寫作一部新的希特勒傳是極大的鼓勵(必須承認,這同時也讓我感到沮喪和灰心)。例如,現在迴過頭看,在早期齣版的傳記中幾乎沒有描述反猶政策及“最後解決”方案的産生等問題,這是十分令人驚訝的。當然,難以確切說明希特勒本人——往往是極隱蔽地——如何走上“麯摺的奧斯威辛之路”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不過,目前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能夠糾正這種不正常的狀況——馬利斯·斯坦爾特剛剛齣版的重要傳記已經著手這樣做瞭。
除瞭二手資料的增加之外,大量有關希特勒的原始材料的發現也為寫作一部新的傳記提供瞭必要的條件。希特勒從1925年納粹黨重建到1933年被任命為第三帝國總理期間發錶的演說和文稿已被編成多捲本文集,它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來源。這部文集和他在1924年以前所發錶的演說和文稿集閤起來可以使我們清晰地描述齣希特勒在上颱之前的思想發展脈絡。現在可以利用的另一個必不可少的資料是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日記。這部日記的全文最近纔被發現,此前它一直被存放在一般人不可接近的莫斯科國傢檔案館的玻璃盒子裏。戈培爾顯然打算日後發錶他的日記,因此他在評述希特勒的言論時極為小心謹慎。由於戈培爾的評論非常直接而且頗多,因此它是洞察希特勒的思想和行為的一部至關重要的資料。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被視為研究希特勒的思想和計劃的一部權威資料——布洛剋和費希特依據的主要是這部資料——已被放棄瞭。我在書中一處也沒有引用過赫爾曼·羅西寜編輯的《希特勒演講集》,這本書現在已毫無權威性可言,最好徹底將其放棄不用。其他一些資料,特彆是迴憶錄,甚至是希特勒在自殺前幾個月的“桌邊獨白”——有關這些談話的德文原始文本從未被人看到過——也應謹慎對待。將希特勒自我封閉的個性、人際關係的匱乏、不講規矩的作風、人們對他的極度奉承及他自己煽動起來的人們對他的仇恨等因素與他的親信隨從戰後所寫的迴憶錄、所談的趣聞軼事結閤起來考察就可發現,第三帝國政府機構遺留下來的堆成小山一樣的文件在許多方麵都無助於重現希特勒的生活,在這一點上他根本比不上他的老對手丘吉爾甚至是斯大林。
希特勒和納粹主義給德國社會,當然也給納粹政權統治下的韆百萬人造成瞭持久的傷害,這絲毫不令人感到驚訝。但是,希特勒對我們大傢都産生瞭影響。我們有責任徹底弄清楚希特勒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惡魔。隻有瞭解曆史纔能知道未來。從這個角度看,任何曆史時期都不如阿道夫·希特勒統治的那個時代重要。
謝菲爾德/曼徹斯特
1998年4月
前?言(下捲)
本書的上捲試圖嚮人們說明,一個文化高度發達、經濟進 步的現代化國傢怎會允許一個政治上的局外人執掌政權,並將民族的命運托付給他,而且除瞭毋庸置疑的煽動和宣傳天纔外,此人幾乎一無所長。
通過興登堡總統周圍有影響力的人物玩弄詭計,希特勒最終攫取瞭德國總理的寶座。在此之前,他已經能在自由選舉中獲得德國選民將近三分之一的選票。左派那三分之一則堅決地站在其對立麵,盡管它的內部是四分五裂的。其餘的人通常是持懷疑態度,處在觀望、猶豫之中。在上捲的結尾,我們追溯到瞭希特勒的權力變成近乎絕對權威的階段。內部的對立已經遭到瞭粉碎。通過對內規模巨大的重建以及對外重新主張強權,希特勒恢復瞭失去的民族尊嚴,極大地消除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留下的恥辱感,大多數懷疑者因此被其徵服。很多人將獨裁視為福音,認為對持不同政見者、不受歡迎的少數民族或者公認的社會不和諧者的壓迫,隻是民族復興的微小代價。希特勒此刻在人民中聲望空前提高,對立派已被粉碎且無足輕重,軍隊的實力派、占有土地的貴族、企業傢以及高層官員都爭先支持他的政權。無論存在什麼不利因素,各派力量都把納粹政權看作是發展其自身利益所必
需的。
上捲結尾談到瞭1936年萊茵河畔再次軍事化,希特勒此刻正享有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支持,其中包括他當選總理前沒投票支持他的人中的大多數。從民族蛻變的深層分析,多數德國人對能夠分 享重新找迴的民族自尊,感到非常心滿意足。人們廣為議論,德國正走上成為歐洲主宰的發展道路。在維也納的日子裏,希特勒曾有一種沉淪的強烈感受,現在這種感受早已為愈益積聚的政治使命感所替代。德國將從混亂中重生,並與挑戰其國傢生存的黑暗的危險勢力抗爭。到1936年,希特勒的追隨者們對其近乎神化的吹捧,導緻其自戀式的自我美化無限膨脹。此時,他認為自己是永遠正確的,他的自我認識達到瞭徹底狂妄自大的地步。
德國人民造就瞭這個人狂妄的個性。對此最完全的詮釋就是,德國人正在進行著曆史上最大的賭博,以期取得對歐洲大陸的完全支配地位。他們將必須承擔由此産生的後果。此次賭博本身就意味著走嚮自我毀滅的盲從,隻有少數人看到,由於如此的狂妄自大,報應將隨之而來。
在希臘神話中,復仇女神執行諸神對人類過度傲慢的愚蠢行為的懲罰。英國諺語“驕傲使人失敗”說明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曆史不乏強人失敗的例證,盡管報應更多地是指政治上的,而不是道德判斷方麵的。統治者、政客或位高權重的宮廷寵臣流星般飛黃騰達之後,常因權力而生傲慢,以緻同樣迅速地失去天恩。通常,傲慢導緻明星人物最終的痛苦。他閃亮登場又迅即消失,蒼天卻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曆史上,個人的狂妄自大通常代錶瞭社會中更強大的勢力並將導緻更深遠的報應。拿破侖齣生卑賤,卻在革命的動蕩中攫取瞭法國政權,黃袍加身,徵服瞭大半個歐洲大陸,但最終以失敗和流放告終。帝國被取代、被肢解、遭侮辱,就是一個生動的實例。但拿破侖並未毀滅法國,他的重要影響完好地保存下來。國傢行政體係、教育製度和法律條文構成瞭他的三項重要遺産。不僅如此,拿破侖沒有被綁在道德的恥辱柱上。他能夠使現代法國人感到自豪。
希特勒留給人類社會的遺産 卻完全相反,是徹底毀滅性的。他在現代社會是獨特的,也許隻有曆史上的匈奴人和成吉思汗與其略微相似。無論是建築遺跡、藝術創作、政治體製還是經濟模式,希特勒的帝國都沒有任何可留給後世的,更彆說道德水準瞭。機動車、航空等技術從總體上講確實進步瞭,部分是因為戰爭而強迫實現的,但所有資本主義國傢都取得瞭類似的進步,最明顯的就是美國。如果德國沒有希特勒,肯定也能取得同樣的進步。與拿破侖最為不同的是,希特勒留下瞭嚴重的道德創傷,以至於他死後數十年,仍然不可能用贊同或是羨慕來看待這個德國獨裁者和他的政權。除瞭憎惡和譴責,甚至不可能帶有任何其他感情。
即使是列寜、斯大林、墨索裏尼或者佛朗哥,人們對其在道德方麵譴責的程度都不可能如此一緻。當希特勒意識到戰爭失敗已不可避免時,他仍然認為他在曆史上的位置應處於德國偉人祠的最高處。然而,事實上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可憎惡的人。他在曆史上的確占有一席之地,盡管並不像他所期望的那樣,而是作為現代政治罪惡的化身。罪惡是神學或是哲學的概念,而不是曆史學上的術語。稱希特勒為罪惡,既完全符閤事實,從道德的評判角度又能令人滿意。但這不能解釋所發生的一切。對他一緻的譴責甚至潛在地嚴重妨礙瞭人們理解和解釋這一切。我希望,在以下的章節裏我清楚地錶明,無論希特勒的政權代錶瞭什麼,我發現他本人是一個可憎的人。但我對他的憎惡絲毫不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成韆上萬普通的德國人會認為希特勒鼓吹的東西如此具有吸引力?難道他們已做好準備,要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聯盟進行一場殘酷的戰爭,直至痛苦的結局?他們跟其他任何地方的普通人一樣,基本都關注他們自己和傢人的福利和日常生活,決不會被宣傳完全洗腦或迷惑,也不會被殘酷的壓迫屈服。因此,正如上捲那樣,我在本捲不打算就曆史人物的善惡進行道德上的專題討論。我隻想探討,希特勒是怎樣控製社會的,而社會最終為支持他付齣瞭多麼慘重的
代價。
因為,希特勒前所未有的傲慢最終 得到瞭報應,這並不僅僅是對個人的報應,而是對産生他的國傢的報應。與其他歐洲國傢一樣,德國被夷為廢墟,遭到分裂。原來的中部德國,“中部德意誌”,因此經曆瞭蘇聯戰勝者強加的價值觀念長達40年的統治,而其西部最終在“美國女神”的影響下得以復興和繁榮。一個新的奧地利,重新獨立後失去瞭成為德國一部分的野心。帝國的東部省份可能將永遠失去,同時失去的還有嚮東擴張的夢想。德國少數民族從東部地區被驅逐,如果所付齣的代價還可以預測的話,將消除睏擾戰爭年代的領土收復主義。這些省份裏曾經是容剋貴族統治基礎的大麵積地産也將被清除。曾經作為德國軍事力量的最終象徵的德國國防軍,也將喪失聲譽並被解散。隨之而去的還有普魯士政府,它從俾斯麥時代就是帝國經濟和政治力量的骨乾。當然,大型工業將很大程度上保存完好,盡管它們現在已日益融入瞭西歐和美國的經濟框架。
所有這些都是本書下捲希望找到的答案。希特勒是怎樣取得並行使其絕對權力的;為什麼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竟會聽命於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統治,而這種統治竟然贏得瞭數以百萬計群眾的歡呼,這在一個現代國傢實屬特例,人們因為一個人的意誌而不能自拔,而此人正帶領大傢沿著毀滅的道路準確無誤地走去;這個現代國傢的公民是如何變成種族滅絕的同謀者的,結果導緻前所未有的、國傢發動的大規模屠殺,整個大陸遭到破壞,他們自己的國傢也最終毀滅。
這是關於國傢和個人自我毀滅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民族以及它的代錶自我設計災難的故事,而歐洲文明也遭到瞭毀滅性的破壞。盡管我們知道瞭結果,但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仍值得我們再次思考。如果本書能幫助讀者加深理解,我也就非常滿足瞭。
伊恩·剋肖
2000年4月,曼徹斯特/謝菲爾德
希特勒(套裝上下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