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大典地学典》的分典之一。它择取我国古籍中有关测绘的文献材料,对其进行标点并加以科学分类,以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可以比较便利地从浩繁的古籍中获取相关信息。本书对测绘史的研究大有益处。测绘材料分散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很少经过系统整理。即使是该学科专业人员,以个人之力爬梳全部古籍也力有难逮。本书的出版,将使一般读者乃至专业人系统地了解测绘历史成为可能,也会为测绘学科的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地学典测绘分典》包括综述、理论与方法、仪器、数据、地图等5个总部,系统全面地搜集了自先秦至清末我国典籍中的测绘材料,从古讫今有关测绘的机构设置及演变、人物与著作、技术与成果等有关测绘的方方面面,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综述总部
机构建置部
建置总说分部
先秦至汉分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部
隋唐五代分部
宋辽金元分部
明清分部
制度部
人物部
先秦至汉分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部
隋唐五代分部
宋辽金元分部
明清分部
事件部
著作部
先秦至汉分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部
隋唐五代分部
宋辽金元分部
明清分部
理论与方法总部
测量理论与方法部
绘图理论与方法部
仪器总部
仪器总说部
测距类器具部 附:测面积类器具
测向类器具部 附:测角类器具
测准类器具部
天球地球测量类器具部
绘图记録类器具部
数据总部
经纬度部
距离数据部
综合里程数据分部
海路里程数据分部
高程等数据部
山高广数据分部
水深潮高水面数据分部
城池堤防建筑高宽深广数据分部
田地面积数据部
地图总部
总图部
政区图部
专题图部
引用书目
最近我在探索中国古代的地理认知和区域文化差异,想知道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不同区域的人们是如何描绘和理解他们所处世界的。我希望找到一些记载了古代疆域划分、山川河流的命名变迁,以及早期地图绘制方法的资料。那些关于古代探险家记录下的异域风情和物产的描述,总是充满了神秘感和想象力。我尤其对早期地志文献中对地方特产、民俗习惯的记载情有独钟,这些零散的记述,恰恰是构建古代社会生活立体图景的重要碎片,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医药学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系统梳理古代本草学和方剂理论演变的书籍。我希望能看到早期医学家们如何通过观察、记录和实践,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药物分类体系和治疗原则。那些关于药材的性味归经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同地域药材的差异性描述,对我来说都极具吸引力。如果能辅以古籍插图的临摹和对比,那就更好了,这样能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医者对植物形态的细致观察能力,以及他们如何将这种观察融入到治疗实践中去的。
评分最近翻阅了不少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尤其偏爱那种能让人对古代中国的某个领域有深入了解的作品。我手上刚好有一本非常厚重的典籍,虽然我关注的更多是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的演变,但这套书的规模和其对传统学术的梳理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说,我最近在看关于魏晋风度的研究,那段时期文人的风骨和他们对自然、艺术的独特理解,实在是太迷人了。我希望找到更多能够细致解读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士人精神的书籍,最好能结合当时的诗词歌赋来分析,那样会更有代入感。那些关于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的论述我也很感兴趣,它们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古人寄托情怀的方式。
评分我最近在着手整理一些关于古代天文历法和数学发展的资料,希望能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看看古人是如何从朴素的观察上升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你知道,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时代,仅凭肉眼和推理就能建立起一套相当复杂的体系,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特别期待看到那些关于历法修正、浑仪结构、以及勾股定理早期应用的详尽记载,最好是能配上清晰的图解,这样即便是对外行人来说也能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奥妙。对我来说,理解古人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那种智慧和严谨态度,比单纯记住那些结论要重要得多。
评分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的工程技术,尤其是那些宏伟的水利工程和建筑奇迹。比如,都江堰的无坝引水原理,那种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设计哲学,直到今天都让人叹为观止。我正在寻找一些能够详细剖析这些工程设计理念、施工流程以及所用材料特性的书籍。比起那些泛泛而谈的介绍,我更喜欢那种带有技术细节和图纸复原的深度分析,比如某座古桥的拱券结构是如何受力,或者某个堤坝的夯土工艺有何独到之处。能从这些实实在在的“物”中读出古人的“心法”,感觉收获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