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一 1931年8月生,辽宁海城人,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学术专长为财政与财务。中国财政学界的“社会共同需要论”学术流派创始人。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有独著:《工业企业经济核算制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主编《公共财政丛书》六卷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003年先后出版)。
这本书让我对公共财政的宏观视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从理论模型到实际案例,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数字,而是通过复杂的经济模型,揭示了其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挤出效应以及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作者在解释这些抽象概念时,并没有回避数学公式,但又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得即使是金融领域的初学者也能大致把握其精髓。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经济实验室,亲眼见证了不同财政干预措施如何影响国民经济的走向。书中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也被引入,让我对财政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作者在讨论“挤出效应”时,不仅解释了传统理论,还引入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关于“货币效应”和“财富效应”的讨论,使得整个分析更加全面和立体。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智识之旅,它不仅巩固了我对现有财政知识的理解,也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非常清晰,作者对每一个观点都进行了严谨的推导和充分的论证。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财政政策的“时滞”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细致。他详细分析了财政政策从制定、实施到产生效果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这些时滞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书中对不同财政政策工具(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转移支付)的分析,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并结合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我非常喜欢书中对“财政乘数”的讨论,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理论含义,还分析了影响乘数大小的各种因素,比如货币政策、经济开放程度以及消费者和企业的预期。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财政政策的内在机制。此外,书中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也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两者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相互配合与制约。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分析财政政策的系统框架,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各种财政措施。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关于国家财政运作的“百科全书”,其内容之丰富、分析之深入,让我惊叹不已。作者在处理国际财政问题时,展现出了卓越的洞察力。他对不同国家财政制度的比较分析,让我看到了各国在应对经济挑战时所采取的多元化策略。书中对主权债务危机、国际税收协调以及跨国资本流动等议题的探讨,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例如,作者在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详细阐述了各国财政政策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的不同影响。他对不同类型国际金融机构(如IMF、世界银行)在解决国际财政问题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税收竞争和税收协定的内容,这对于理解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对国际财政领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各国如何通过财政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且充满激情的口吻,带领读者进入了财政学的奇妙世界。它没有那种冰冷、枯燥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智慧的闪光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财政学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他将那些伟大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人的思想,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读这些内容时,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理论,更像是在聆听一场关于经济思想的精彩讲座。作者还擅长用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他将税收比作“社会契约的成本”,将公共支出比作“集体投资的回报”,这些形象的描述让我对财政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的一些批判性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鼓励读者质疑现有的理论和政策,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财政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模型,更是一种关乎社会福祉和国家命运的智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对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和支出影响社会福利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的论述非常严谨,他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税收的分配效应和效率效应。他提出的“拉姆齐税收原则”让我印象深刻,理解了在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同时,如何最小化经济扭曲。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税收制度设计,比如所得税、消费税、企业税等,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税收负担归宿”的讨论,它解释了法律上的纳税义务人与实际的税收承担者可能不同的原因,这对于理解税收政策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此外,作者还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和财政转移支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释了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这本书的分析方法非常系统,作者一步步地引导读者理解复杂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政策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