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的产业实现与政策研究 [Research on Industrial Path and Policy of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的产业实现与政策研究 [Research on Industrial Path and Policy of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in Sichuan Provi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方明,邓国营,龚勤林 等 著
图书标签:
  • 创新驱动
  • 产业发展
  • 区域经济
  • 四川省
  • 政策研究
  • 战略规划
  • 经济学
  • 产业政策
  • 创新战略
  • 区域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71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611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四川大学“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创新基地系列著作
外文名称:Research on Industrial Path and Policy of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in Sichuan Province###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的产业实现与政策研究》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采用四川省近20年经济发展数据资料,论证了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最终落实到产业实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针对四川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形成三个体系、优化三个路径、拓展三个创新要素市场、完善三个科技创新制度、实现四个对接的目标与路径。

作者简介

贺立龙,男,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创新人才综合培养班经济学专业(2000-2004),先后获得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2007)、博士(2011),四川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09-2010)。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院985工程与学科发展办公室主任兼科研秘书,理财者协会指导老师,四川大学2011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边疆经济学硕士生导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考察与实践探索
1.1 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演化
1.1.1 马克思的创新思想
1.1.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拓展
1.1.3 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
1.1.4 当代经济学文献中的创新理论及观点
1.2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原理与机制
1.2.1 创新驱动的演化分析逻辑
1.2.2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1.2.3 产业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考察
1.3 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考察和当代实践
1.3.1 科技与产业革命:近现代史中的创新驱动力量
1.3.2 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当代实践

第2章 四川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2.1 四川省产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1.1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产业现代化准备阶段(1949-1978年)
2.1.2 改革开放二十年:产业现代化初步发展阶段(1979-1999年)
2.1.3 产业现代化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2.2 创新在四川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2.1 四川省产业结构概述
2.2.2 索罗残值的估算
2.2.3 总体技术进步对四川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2.2.4 高新技术发展非融合性原因及其代表性案例

第3章 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3.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
3.1.1 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增长效应
3.1.2 产业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增长效应
3.1.3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增长效应
3.1.4 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
3.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业实现路径
3.2.1 产业内生创新驱动路径
3.2.2 产业外生创新驱动路径
3.2.3 产业协同创新驱动路径
3.3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
3.3.1 拓展三个创新要素市场
3.3.2 完善三个创新激励约束制度
3.3.3 实现四个创新内容对接

第4章 四川省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与发展
4.1 实施“产品创新”战略,推动四川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1.1 切入全球产业链高端,打造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4.1.2 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四川省饮料食品产业高端化、品牌化
……
第5章 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实现的要素分析
第6章 推动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借鉴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创新驱动”是区别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三次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突破带来的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四川省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完成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目标。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并针对区域结构不合理的难题,提出了“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旨在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增强四川发展动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四川省最大的省情,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处于内陆生态敏感区域的四川,面临经济加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依靠传统发展模式,已是后劲乏力,必须抓住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基于资源优势,改造和提升现行产业体系,走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新路子。在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四川省如何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建成四川特色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问题所在。
  本书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的产业实现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SC13ZD05)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者以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的产业实现与政策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和产业进步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收集了1996年重庆直辖以后四川省近20年的发展数据资料,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分析了四川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针对四川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形成三个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三个路径(产业内生创新驱动、产业外生创新驱动、协同驱动)、拓展三个创新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创新人才市场、创新资本市场)、完善三个科技创新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技术标准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实现四个对接(战略新兴产业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对接、传统产业与现代新技术的对接、科学技术与经济成果的对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对接)的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与路径,分别从人才、资本、技术、公共资源、政策环境等几个层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未来一段时期创新驱动下四川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川省战略新兴产业崛起的产业实现与对策。
智库前沿: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向全球挑战的本土化策略 本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重塑背景下,区域经济体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和精细化的政策设计,实现从传统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聚焦于在全球化不确定性增加、技术迭代加速以及气候变化压力日益严峻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区域经济体所面临的共性挑战与独特机遇。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二十章内容,构建了一个从宏观理论框架到微观实践路径的完整分析体系。 第一部分:全球变局下的区域经济新范式(Global Shifts and the New Paradigm for Regional Economies)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研究的时代背景。我们不再将全球化视为单向度的扩张,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竞争、合作与碎片化的复杂系统。 第一章:大变局下的区域经济韧性与脆弱性分析。 重点剖析了逆全球化思潮、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冲突如何对地方经济的外部依赖性构成冲击。通过构建一套衡量区域经济韧性的多维度指标体系,识别出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在面临外部冲击时的表现差异。 第二章: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范式转换的内在逻辑。 这一章深入剖析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解释当前增长停滞问题时的局限性,强调了熊彼特式“创造性破坏”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的构建要素,并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基石。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机制。 阐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从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转型的驱动力。重点分析了“绿色增长”与“包容性增长”如何深度融合,避免了以往发展模式中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的对立。 第四章: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及区域应对策略。 探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渗透,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维度。分析了区域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与机遇。 第二部分:本土化创新驱动的理论构建与模型检验(Theories and Models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Drive) 本部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具有特定历史和地理禀赋的区域经济体的创新驱动理论模型。 第五章:知识溢出、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网络(RINs)。 本章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特定地理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效率与空间尺度效应。研究发现,适度的空间集聚(Agglomeration)对知识溢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过度集聚可能导致“拥堵效应”。 第六章: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与创新导向的教育体系重塑。 关注教育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时间滞后性与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基于“T型人才”(既有专业深度又有跨界广度)培养的区域人才战略,并设计了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激励模型。 第七章:风险资本(VC/PE)在不同生命周期技术转移中的角色差异。 对比分析了早期种子轮、成长期以及成熟期企业对风险资本的需求特性,强调了政府引导基金在弥补早期技术商业化“死亡之谷”方面的必要性与操作风险。 第八章:制度质量与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考察了产权保护的清晰度、政府监管的透明度、行政审批的效率等制度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对高风险、长周期技术的支持效应更为显著。 第三部分: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路径(Green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Legacy Industries) 本部分聚焦于资源禀赋型或高能耗传统产业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这是许多区域经济体面临的共同难题。 第九章:能效提升与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不同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技术替代潜力。提出了基于“碳预算”约束下的产业退出与升级的优先级排序方法。 第十章: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下的智能制造转型实践。 案例研究了多个传统制造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在柔性生产、预测性维护和供应链协同方面的效率提升数据。强调了中小企业(SMEs)接入平台的激励机制设计。 第十一章:循环经济模式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嵌入性研究。 关注废弃物、副产品在区域内形成“二次原料”的闭环系统构建。研究了区域资源协同平台和物流网络的关键作用。 第十二章:区域品牌价值重塑与高附加值环节的价值捕获。 探讨了传统产品如何通过设计、文化附加值和数字化营销,从“制造”转向“智造+服务”。分析了区域龙头企业在价值链上游(研发、品牌)的控制力。 第四部分:政策工具箱的优化与治理创新(Optimization of Policy Tools and Governance Innovation) 本部分专注于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工具,并探讨地方政府在创新治理中的角色转变。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在引导长期研发投入中的有效性评估。 检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抵免等传统财政工具对企业行为的实际驱动力,并讨论了如何设计更具前瞻性的补贴机制,避免“搭便车”行为。 第十四章:区域间竞争与合作的治理框架: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障碍与激励。 分析了不同行政层级和区域间在要素流动、标准互认方面的制度壁垒,提出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区域合作模型。 第十五章: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在金融科技与前沿技术应用中的作用。 探讨了政府如何通过“受控的失败”机制,为新技术和新业态提供试验空间,加速政策的迭代速度。 第十六章:地方政府创新绩效的评估体系构建与问责机制。 提出了超越GDP增速的综合评估指标,如知识产权质量、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均环境质量改善等,并探讨了如何将评估结果与地方官员的激励挂钩。 第五部分:面向未来的区域经济治理与风险防范(Future Reg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Risk Mitigation)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风险管理和治理现代化。 第十七章:应对技术替代风险: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再培训与技能匹配。 研究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特定技能群体的冲击,提出了政府主导的“即时技能升级”项目设计,确保技术进步的社会效益。 第十八章:供应链的“去中心化”与战略物资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针对近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事件,提出了区域层面建立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的多元化采购与本土化储备策略。 第十九章:区域技术标准的制定权与国际话语权:从模仿者到引领者。 分析了区域企业在制定行业标准过程中的参与度,强调标准制定是获取未来产业控制权的关键一环。 第二十章:韧性城市与区域防灾减灾的创新治理。 将创新驱动的理念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探讨如何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提升区域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本书旨在为地方政府决策者、区域规划师以及企业战略制定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和实践指导,助力区域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政策研究”这一块,我深感这本书的价值。创新驱动战略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我迫切希望了解,四川省是如何将国家层面的创新战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的?书中是否会对四川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例如,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四川有哪些“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同时,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和反馈。是否有一些政策的落地过程中存在困难?是否存在需要调整或完善的地方?这本书若能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那么它对于四川乃至其他地区推动创新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四川省创新驱动战略的产业实现与政策研究》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信息量,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四川,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如今正站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之巅,寻求突破与发展。而“创新驱动战略”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变革和政策指引。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产业实现”的部分,这部分究竟是如何将宏大的战略构想落地,转化为具体的产业升级、企业成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四川在不同产业领域,例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是如何具体践行创新驱动的?是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还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现四川在实践创新驱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那些成功的模式与路径,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创新如何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最终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评分

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特别是它在“产业实现”方面的具体探讨。想象一下,一个地区要实现创新驱动,必然涉及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不容忽视。书中是否会深入研究四川在哪些优势产业领域,如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是如何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它是否会剖析四川在吸引和培育高科技企业、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方面所做的努力?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产业发展路径图,比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如何通过模式创新拓展市场空间,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创新激发企业活力。这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将使这本书更具实践指导意义,也能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四川创新驱动战略的“路线图”。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四川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的省份,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非常好奇书中关于“产业实现”的部分,是否会详细阐述四川在哪些关键领域,例如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是如何通过创新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四川在吸引高层次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展示四川企业如何运用创新技术和模式,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升级,或者在新兴产业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同时,对于“政策研究”部分,我也希望能看到作者对四川省在引导创新投入、激励创新行为、完善创新治理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四川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评分

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吸引力同样巨大。国家层面的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在四川的具体语境下得到有效的政策解读与落地执行,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梳理四川省在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方面出台了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在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又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存在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以及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挑战?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深入的分析,探讨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其对四川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真实影响。一个成功的创新驱动战略,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而这本书正是聚焦于此,为我们揭示了政策背后的逻辑与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