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梳理了一下自己30多年来研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论文,主要汇集了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贵州发展的机遇。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后,贵州也曾经有过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如在“三线”建设时期,尤其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战略时期。但机遇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是机遇来了,也会与你擦肩而过。有的机会贵州抓住了,也有的机会贵州错过了。每每看到贵州抓住机遇之时,我们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而当贵州错过一些重要机遇时,我们又会扼腕痛惜!当深切感受到贵州的发展机遇到来之时,我们就会在各种场合振臂疾呼,一定要抓住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是贵州发展的动力。一个区域要想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寻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哪里,我们认为,主要在贵州人要高昂自己的头,也就是贵州所倡导的“构建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同时,贵州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发展理论来支撑,这种理论除了要借鉴国内外关于落后地区的后发赶超的发展理论以外,更要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这不同于“弯道超车”“弯道取直”等焦灼的心态下产生的发展理念,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冷静的深入思考,是一种科学、有序的逻辑关系。
三是贵州发展的路径。“路径对了头,一步一层楼”,这里的路径指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实践已经证明,贵州长期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到资源和政策等“路径依赖”的严重束缚,被强大的路径惯性锁死了。一个地区只有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出路,这也是习总书记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所指出的,希望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四是贵州发展的战略。在不同时期,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同的发展战略来支撑。贵州历任官员和学者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开放带动战略、科教兴黔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甚至还有全面出击的“南上北下、西进东联”等战略;如“十二五”以来,贵州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是贵州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主要动力的时代,贵州尽管创新的基础比较薄弱,创新的资源也十分有限,但贵州人不甘人后,从来没有放弃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特别是近年来全力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取得了突出成效;贵州自“十二五”以来,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上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创新举措,找到了适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走出了资源路径依赖和政策路径依赖的陷阱。“十二五”期间,贵州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各省区前三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甚至在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等产业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六是贵州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对贵州发展的重大影响,一直是贵州学者重点研究的一个领域。典型的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政策的不断推进,“十一五”以来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开始进入政府的规划和大众的关注视野;而进入“十二五”以后,随着黔中经济区的发展获得国家正式批准、贵安新区成为国*级的第十个新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贵州也开始享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我们还特别注意到,贵州经济发展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同这一区域的发展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圈、脱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求、处于边缘化的状况有着密切关系。于是当国家要实施重大战略时,贵州抢抓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的意识空前高涨,不仅争取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机遇,更争取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的机遇。由于贵州的发展高度契合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需求,“十二五”以来,贵州所获得的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
七是贵州的人才与发展。在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资源,以及人力资本成为*一资本的时代,贵州也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本土人力资本的积累。随着研究的深入,贵州不断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很高、颇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贵州的人才资源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不断提高。笔者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就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以及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基金关于人才和人力资本的5项科研课题。近年来,笔者还参加了贵州省的许多人才研究课题成果评审,特别是一些人才政策的研究和讨论,把握了贵州人才政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这些均聚集在第七章的内容之中。
本书是作者30多年研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集合,主要从贵州发展机遇、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发展战略、体制和机制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源积累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目录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
〖1〗
第一章贵州发展的机遇
第一节抓住机遇推动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十二五”时期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三节在加速发展中抢占产业振兴的制高点
第四节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章贵州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节贵州呼唤强有力的新发展理论
第三节更新观念与贵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节贵州需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
第五节探寻和发掘贵州“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章贵州发展的路径
第一节走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路径依赖”的陷阱
第二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贵州要走出“路径依赖”陷阱
第三节因地制宜地打造宜居、创业的新贵州
第四节贵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五节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贵州
第四章贵州发展的战略
第一节对科学发展观与贵州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二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贵州经济升级版
第三节重化工业阶段与贵州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四节关于贵州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
第五节论贵州扩大投资规模与提高投资效率
第六节建设工业园区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第五章贵州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节在制度创新中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节贵州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要高度重视体制创新
第三节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双轮”协调驱动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第五节构建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
第六节贵州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建议
第七节论建立“对口帮扶”的制度保证系统
第八节推动贵州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第六章贵州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二节推进黔中经济区的建设思路和政策建议
第三节建设贵安新区促进赶超跨越
第四节“两高”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及对策建议
第五节把握高铁经济时代的战略机遇及应对策略
第六节走有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七节建设长江经济带——贵州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第八节对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思考
第九节强化顶层设计破解行政藩篱
第十节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要纳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七章贵州的人才与发展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环境、制度和政策
第二节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阶段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研究
第三节当前人力资本积累的特点、影响及贵州省的对策
第四节抓住战略机遇构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高地
第五节关于构筑西部地区人才资源高地的几点看法
第六节建立贵州人才开发政策支持体系
第七节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政策支持
第八节构建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发展政策体系
第九节西部大开发与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参考文献
后记
我一直在关注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动态,而《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深入的视角。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清晰,但又不失可读性。书中对贵州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的分析,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从高速铁路、机场到大数据中心,贵州的发展速度确实惊人,而这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这些硬件设施如何支撑起软件层面的经济转型升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大数据”这个关键词的深入挖掘。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详细分析了贵州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催生出相关产业和服务。这种基于独特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布局的思路,对于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此外,书中对于贵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的描述,也让我看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反而可以相互促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这类主题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会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和数据。然而,《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研究课题变得生动有趣。作者在分析贵州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让我看到了经济发展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甚至是历史遗迹息息相关。书中对于贵州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定位和作用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贵州,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内陆省份,也能在国家战略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具备独特的比较优势。书中对贵州与其他区域经济体之间合作模式的分析,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让我对未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如何发挥贵州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东西部协作的新模式,这些章节都写得非常有深度,也很有前瞻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区域发展模式充满好奇的读者,《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这本书为我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认知。作者在处理贵州这样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省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独特的洞察力。书中对贵州在国家扶贫战略中的地位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关于如何将扶贫成果转化为长期的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如何避免“返贫”现象的出现,这些内容都非常有价值。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融入经济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探讨。这种将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思路,是许多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的。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贵州描绘成一个依赖外部援助的地区,而是强调了其内在的活力和发展潜力,以及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书中对未来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也相当客观和深入,让我对贵州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贵州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贵州只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的省份,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背后蕴含着多么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区域特色。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宏观的经济数据分析,而是深入到贵州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用生动详实的案例,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贵州经济图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深度融合的部分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解读,更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展现了当地人民如何积极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发展道路。书中对产业升级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而是强调因地制宜,突出贵州在生态旅游、大数据、特色农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分析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读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踏上了贵州这片土地,感受着它的脉搏,也更加理解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多样性的重要性。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贵州,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贵州。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学术专著,更是一部关于地方特色、人文精神和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作者在论述贵州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忽略那些“软”的因素,比如当地的民俗风情、创业精神以及社会资本的作用。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贵州独特的“山地经济”模式的解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发展出适合当地的农业、旅游业和工业。书中对贵州在吸引外资和人才方面的策略分析,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进取的贵州。它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政策,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机遇。而且,书中对贵州与其他省份在地理、文化、经济上的联系和互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复杂性和 interconnectedness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被刻板印象所定义的贵州,一个正在积极拥抱变革、走向复兴的贵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