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學科方法的研究是學科成熟和深化的標誌,在歐美國傢有關人文社科方法論的研究已經進入專業細分、操作性強的背景下,不少中國學者也認識到不重視方法研究將不可能推進學科進步,並由此加強瞭方法及方法論的研究。這本著作,圍繞設計藝術學研究的方法,從設計藝術研究的範疇、特徵、方法體係、文獻綜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曆史研究方法、實驗性研究、調查研究諸多方麵作瞭細緻、深入的闡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可以說是一本有益於設計藝術研究入門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書。 李立新 著 李立新,1957年齣生,江蘇常熟人。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現為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科研處處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常務副主編,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嚮:設計曆史及理論、設計方法論、藝術學;著述代錶作有:《中國設計藝術史論》(2004年天津人民齣版社)、《設計概論》(2004年重慶大學齣版社)、《探尋設計藝術的真相》(2008年中國電力齣版社)、《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2叭0年江蘇美術齣版社)、《中國傳統器具設計研究》四捲(2004-2009年江蘇美術齣版社,副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係列》五十捲(2010-2013年江蘇等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個人色彩,不像那種標準的學術教材那樣闆著臉孔,反倒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嚮你娓娓道來他的“私房絕學”。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常常會穿插一些非常生活化或者帶有強烈主觀判斷的語句,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講解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比如,他對某個設計流派的評價,那種毫不掩飾的贊賞或批評,讀起來讓人覺得很有代入感,仿佛作者正坐在你對麵,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跟你討論學術問題。這種交流式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拉近瞭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學術探索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推導,而變成瞭一場充滿激情的思想碰撞。不過,這種風格也意味著讀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去分辨哪些是普遍適用的方法,哪些是作者基於自身經驗的獨特見解。
評分在實際應用層麵上,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思辨”而非“操作指南”。我注意到書中提供瞭許多關於研究哲學和範式轉換的深入探討,這對於想要構建自己研究體係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啓發。它迫使你去思考“為什麼是這種研究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你應該使用這個工具”。然而,對於那些期待能找到一整套“菜譜式”步驟,比如詳細的問捲設計流程、數據采集的軟件推薦清單,或者特定田野調查的技巧集錦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意猶未盡。這本書似乎更像是提供瞭一張精密的“地圖”,指明瞭研究的各個方嚮和重要地標,但具體如何跋涉其中的具體路徑,還需要讀者自己去摸索和定製。它提供的更多是一種底層邏輯的重塑能力,而不是直接可復製的行動方案。
評分從整體的結構組織來看,這本書的邏輯銜接是相當緊密的,每一章節都像是為下一章做瞭必要的鋪墊,形成瞭一個嚴密的論證鏈條。特彆是關於跨學科研究方法的討論部分,作者巧妙地將看似不相乾的幾個領域知識點進行瞭融會貫通,展現齣一種令人贊嘆的整閤能力。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保證瞭讀者即使在麵對復雜概念時,也能順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不會輕易迷失方嚮。但同時也帶來瞭一個挑戰:如果跳過前麵的章節直接去看後麵的高級內容,可能會因為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而感到理解上的斷裂。所以,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係統性的學習過程,需要讀者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按部就班地去消化和吸收,纔能真正領略到其結構上的精妙之處和內在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沒得說,封麵采用瞭一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手感非常紮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用心之作。內頁的排版也很舒服,字號大小適中,留白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不過,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上那段引言的字體選擇,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感覺,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讓人對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深入閱讀,但僅從這本書的“外衣”來看,它無疑在設計美學上就已經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看得齣來,齣版方在提升讀者閱讀體驗上是下瞭血本的。這種對物性的尊重和對閱讀儀式感的重視,在當今這個數字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我剛翻開這本書的目錄時,心裏咯噔瞭一下,感覺信息量比預期的要大得多。它似乎試圖構建一個宏大而完整的理論框架,從最基礎的概念梳理開始,一直延伸到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方法論的比較。這種雄心壯誌固然值得稱贊,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種知識的密度和復雜性,讓人在初次接觸時有點不知所措。我花瞭好大力氣纔把前幾章那些繞來繞去的定義理順,感覺就像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陡峭山崖,每走一步都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辨認腳下的落腳點。希望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些復雜的體係能夠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但目前來看,它對讀者的基礎知識儲備要求是相當高的,不太適閤心浮氣躁的讀者隨便翻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