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医鉴

灸法医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富春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灸疗
  • 经络
  • 穴位
  • 诊断
  • 治疗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医学史
  • 明代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626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665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2
字数:12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灸法医鉴》对中医各种灸治方法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按艾炷灸、艾条灸、温和灸、天灸、非艾灸和其他灸分类,共介绍100余种灸治方法及适应证。临床篇分别从古代灸疗临床、现代灸疗临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筛选和整理,对治疗原则、取穴方法、灸法作用机制及疗效进行了详细阐述。《灸法医鉴》集古今灸法之大成,资料详尽,内容全面,具有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突出了理论指导临床的实用性和临床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是各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各科医师必备的工具书。亦是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教学及科研必备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富春,1961年生,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杂志编委,《针刺研究》杂志编委,《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专家编委,《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专家编委,《亚太传统医药》编委,美国《TCM》杂志编委。王富春教授曾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作90余部,代表作有《针灸对症治疗学》、《中国新针灸大系-腧穴特种疗法》、《中国新针灸大系·微针疗法》、《中国新针灸大系-新穴奇穴图谱》、《中国新针灸大系-经穴治病明理》、《腧穴类编》、《针方类辑》、《临床针方》、《中国手针疗法》、《实用针灸技术》、《现代中医临床必备丛书》(计18部,1000余万字)等,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目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王富春教授长期从事特定穴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等特定穴配伍理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他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振阳针法”治疗阳痿、“调胱固摄法”治疗小儿遗尿等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自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针灸学教学研究方面,他主讲的《针灸治疗学》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主编《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指导用书·经络腧穴学》、《中医针灸妇科学》教材3部,副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各1部,培养研究生60余名。

目录

概述
第1章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2章 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
第3章 灸法的基本操作
第4章 古今主要医家的灸法理论

灸法篇
第5章 艾炷灸
第6章 艾条灸
第7章 铺灸
第8章 温针灸
第9章 天灸
第10章 非艾灸
第11章 其他灸
第12章 少数民族灸法

临床篇
第13章 古代灸疗临床
第14章 现代灸疗临床

附篇
第15章 灸法保健
第16章 灸法的现代研究
全书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古韵中医:藏真集》 内容简介: 《古韵中医:藏真集》是一部旨在深度挖掘并系统梳理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历久弥坚的经典理论与实用方法的著作。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疗法进行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以史为鉴,以脉络为线,力求呈现中医体系的博大精深与无穷智慧。 全书共分为四大篇章,层层递进,从宏观的理论基石,到微观的病机辨析,再到具体的治疗策略,最后落脚于养生与医学思想的传承。 第一篇:溯源思辨——中医理论的源流与演变 本篇着重探讨中医核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脉络。我们将回溯《黄帝内经》的奠基之功,解析阴阳五行在理解人体生理病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气、血、津液”等物质观念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深入探讨《伤寒杂病论》对辨证论治思想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历代医家在理论继承与发展中所进行的创新性探索。我们将剖析不同学派的理论特点,如温病学派对外感热病的认识,以及经方、时方等不同治疗体系的演变,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而深刻的中医理论认知框架,理解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历经千年实践检验的智慧结晶。 第二篇:辨析入微——病机学说与证候分型 本篇是本书的核心所在,聚焦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病机学说的深入剖析。我们将详细阐述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与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如何侵袭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最终形成不同的病理状态。本书将系统讲解“邪正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传变中的动态变化,并重点梳理各种常见病证的发生机理,如“痰湿”、“血瘀”、“肝郁”、“肾虚”等,通过大量临床实例,展示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把握病邪性质、病位深浅、病势缓急,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坚实依据。我们将特别强调“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辨证思维,揭示中医在个体化治疗上的独到之处。 第三篇:调和至善——治则治法与方药精要 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本篇将重点阐述中医的治则治法以及方药的科学应用。本书将系统介绍“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补虚损”、“泻实热”等基本治则,并详细解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种治法在不同病证中的应用要领。更重要的是,本书将从经典方剂的组方原理出发,深入剖析君臣佐使的配伍智慧,讲解不同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在方剂中的具体作用。我们将选取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阐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加减变化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本书力求使读者理解方剂并非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第四篇:养生智慧与传承发展 本篇将视角从疾病治疗扩展到健康维护与医学文化的传承。我们将探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理念,介绍顺应四时、调养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具体的养生方法。本书将结合古代医家的养生经验,如通过节气养生、经络导引等方式,引导读者主动地进行健康管理,将中医的预防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同时,本篇还将关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精华,促进其创新性发展,并鼓励读者深入学习和实践,将这份珍贵的医学遗产发扬光大。 《古韵中医:藏真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史料与深入浅出的讲解,致力于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医的窗口。本书并非一本操作手册,而是一次思维的启迪,一次智慧的溯源,旨在引导读者真正领略中华医学“天人合一”、“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核心理念的科学性与人文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非常不错,纸张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厚重感和可靠感。作为一个对养生保健有一定追求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介绍灸法,并且内容翔实、值得信赖的书籍。《灸法医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从我翻阅的几个章节来看,它不仅仅是罗列穴位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比如颈肩腰腿痛、消化不良、失眠等,是否有详细的灸疗方案,并且这些方案的有效性是否有理论依据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地学习和实践,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灸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很朴实,没有花哨的装饰,但却散发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灸法的零散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而且有时候对于操作方法存在一些疑惑。而《灸法医鉴》似乎正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如何进行灸疗的建议,因为我一直认为养生需要顺应自然规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包括艾条的选择、燃烧时间、施灸的力度等等,让我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灸疗。此外,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临床案例,通过实际的疗效来说明灸法的神奇之处,这对我来说会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感到好奇,而灸法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次拿到《灸法医鉴》,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其内容呈现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信心。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古籍的引用和解读,这让我觉得它的内容非常有深度,不仅仅是现代医学的简单套用,而是真正地挖掘了传统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灸法的精髓,了解不同部位、不同病症所对应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同时,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非常规的灸法,或者是一些针对疑难杂症的灸疗经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等待我去与之对话。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灸法了解不多,只知道大概是种用艾草熏烤穴位的方法。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灸法医鉴》,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浏览一下目录和章节标题,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将很多复杂的医学概念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注意到书中有关于不同体质如何选择艾灸方法的论述,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总是觉得自己身体状况比较复杂,需要针对性的调理。另外,书里还提到了许多古代医家对灸法的论述,能够读到这些经典的智慧结晶,感觉非常有意义。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本书,真正掌握一些实用的灸法,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增加一份保障,而不是停留在模糊的认知层面。

评分

这部《灸法医鉴》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古朴典雅的风格,配合着书名中“灸”字的一抹朱红,仿佛能感受到药草的清香和艾灸的温热。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治未病和整体调理颇感兴趣,尤其是灸法,它那种温和而强大的疗愈力,总让我觉得充满了智慧和神秘。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从排版和字体的选择上,就能感受到编纂者的用心。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枯燥难懂,反而更像是遵循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娓娓道来。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病症的灸疗方法介绍,那些穴位图谱是否清晰易懂?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否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指导?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具体内容,但仅从其呈现出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来看,我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更深入了解灸法的大门。

评分

艾灸大全,内容很详细,爱好艾灸的可以备一本

评分

书非常好 也很使用 非常好的书推荐购买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书刚收到,是大部头,慢慢看吧,看完再评。

评分

评分

排版太差,上高下低,

评分

排版太差,上高下低,

评分

排版太差,上高下低,

评分

灸既能补不足,又能泄有余,正在学习中...

评分

商品不错。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