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精彩解析: 论语 大学 中庸

辜鸿铭精彩解析: 论语 大学 中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春秋] 孔子 著,徐昌强,欧阳瑾 译,辜鸿铭 注
图书标签:
  • 辜鸿铭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思想
  • 哲学
  • 解读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63020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08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44
字数:3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译自清光绪年间英文原版
  林语堂抄录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百年来流行于欧美的《论语大学中庸》译本
  读诵经典,德化心灵,开慧启智,培贤育圣。
  《论语》《大学》《中庸》是我国传统儒家经典,千百年来一直是儒家倡导的人们进行自身修养的规范性典籍。20世纪初,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大学》《中庸》,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中庸》,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在注释里面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做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辜鸿铭的翻译有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论语》《大学》《中庸》的一个里程碑。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论语》《大学》《中庸》读本。

内容简介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启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等方式,及时的从经典中吸取丰富的五德能量,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开启、保持心脑之间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灵和智慧头脑的栋梁之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国古代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精彩书评

  他是具备才智的人,而且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和深度,不是这时代中的人能有的。

  ——林语堂

  辜氏久居外国,深痛中国国弱民贫,见侮于外人,又鉴于东邻日本维新富强之壮迹,于是国家之观念深,爱中国之心炽,而阐明国粹,表彰中国道德礼教之责任心,乃愈牢固不拔,行之终身,无缩无倦。

  ——吴宓

  我想,如果说这位怪人还有些贡献,他的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肯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

  ——张中行

  这里还住着一位哲学家——辜鸿铭;拜会这位哲学家,是我这次艰苦跋涉的旅途目的之一。他是中国儒学代表。他研究西方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佐证他一以贯之的观点,即儒家学说已经囊括了所有的智慧。这使得所有的西方学问变得毫无价值。

  ——毛姆

目录

英译《论语》序 / 辜鸿铭…………………………………………………… 1

论 语

学而第一… ………………………………………………………………… 4

为政第二… ………………………………………………………………… 12

八佾第三… ………………………………………………………………… 22

里仁第四… ………………………………………………………………… 35

公冶长第五… ……………………………………………………………… 43

雍也第六… ………………………………………………………………… 57

述而第七… ………………………………………………………………… 70

泰伯第八… ………………………………………………………………… 84

子罕第九… ………………………………………………………………… 94

乡党第十… ………………………………………………………………… 106

先进第十一… ……………………………………………………………… 114

颜渊第十二… ……………………………………………………………… 126

子路第十三… ……………………………………………………………… 138

宪问第十四… ……………………………………………………………… 150

卫灵公第十五… …………………………………………………………… 169

季氏第十六… ……………………………………………………………… 182

阳货第十七… ……………………………………………………………… 190

微子第十八… ……………………………………………………………… 201

子张第十九… ……………………………………………………………… 208

尧曰第二十… ……………………………………………………………… 218

大 学

大学章句序… ……………………………………………………………… 222

前 言… …………………………………………………………………… 226

经一章 大学之道…………………………………………………………… 227

传十章………………………………………………………………………… 229

第一章… …………………………………………………………………… 229

第二章… …………………………………………………………………… 230

第三章… …………………………………………………………………… 231

第四章… …………………………………………………………………… 233

第五章… …………………………………………………………………… 233

第六章… …………………………………………………………………… 234

第七章… …………………………………………………………………… 235

第八章… …………………………………………………………………… 236

第九章… …………………………………………………………………… 238

中 庸

第一章 致中和… ………………………………………………………… 246

第二章 时中… …………………………………………………………… 247

第三章 民鲜能… ………………………………………………………… 247

第四章 知味… …………………………………………………………… 248

第五章 行道… …………………………………………………………… 249

第六章 大知… …………………………………………………………… 249

第七章 守中… …………………………………………………………… 251

第八章 得一善… ………………………………………………………… 253

第九章 中庸难为… ……………………………………………………… 254

第十章 子路问强… ……………………………………………………… 256

第十一章 不悔… ………………………………………………………… 256

第十二章 上下察… ……………………………………………………… 258

第十三章 忠恕… ………………………………………………………… 260

第十四章 居易… ………………………………………………………… 262

第十五章 行远必自迩… ………………………………………………… 262

第十六章 哀公问政… …………………………………………………… 263

第十七章 大孝… ………………………………………………………… 269

第十八章 无忧者… ……………………………………………………… 271

第十九章 孝之至… ……………………………………………………… 272

第二十章 鬼神之为德… ………………………………………………… 273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 …………………………………………………… 274

第二十二章 尽其性… …………………………………………………… 274

第二十三章 致曲… ……………………………………………………… 275

4第二十四章 前知… ……………………………………………………… 275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 ………………………………………………… 276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 276

第二十七章 保身… ……………………………………………………… 278

第二十八章 王天下… …………………………………………………… 280

第二十九章 宪章… ……………………………………………………… 281

第三十章 配天… ………………………………………………………… 282

第三十一章 达天德者… ………………………………………………… 283

第三十二章 君子之道… ………………………………………………… 283

附录一 《论语》《大学》《中庸》原文… …………………………… 286

附录二 辜鸿铭小传… …………………………………………………… 334


精彩书摘

  学而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辜译】

  孔子说:“不断地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仰慕你,而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你,则是件更快乐的事。但是,一个人即使不能被人称道也能够淡然处之,确实是真正睿智高尚的人啊!”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辜译】

  孔子的一位学生(有子1)说:“一个人作为孝子和良民,绝不会以下犯上;不会以下犯上的人,也绝不会破坏国家的和平与社会秩序。君子会把精力放在生命之根本的事务上,根本建立了,就有了治国做人的原则智慧。那么,做一个孝子和良民——这些难道不是构成道德高尚生活的基础吗?”

  ■注释

  1.有子(前518-前458),姓有名若,字子有,鲁国人(今山东肥城市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被尊称为“有子”。

  ……

前言/序言

  英译《论语》序[1]

  自从理雅各博士开始发表关于“中国经典”翻译的最初部分[2],迄今已40年了。现在,任何人,哪怕是对中国语言一窍不通的人,只要反复耐心地翻阅理雅各博士的译文,都将禁不住感到它多么令人不满意。因为理雅各博士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他的文学训练还很不足,完全缺乏评判能力和文学感知力。他自始至终都表明他只不过是个大汉学家,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对中国经书具有死知识的博学的权威而已。我们遗憾地得知这位大汉学家最近刚刚去世,但为了公正地纪念他,必须指出,尽管他的工作尽了力所能及的努力,是完全严谨的,但他却没能克服其极其僵硬和狭隘的头脑之限制,这是他的性情气质造成的结果。

  对于一个能够以哲学和文学的敏锐去研究像理雅各博士所译的“中国经典”这样的巨帙的笃实学生来说,无疑会对那种道德文化,或者称之为中国人文明的东西有所洞察,透见其真相。但对于绝大多数英国读者而言,我们却不能不认为,理雅各博士在其译著中所展示的中国人之智识和道德的装备,正如同在普通英国人眼中中国人的穿着和外表一样,必定会使其产生稀奇古怪的感觉。

  有鉴于此,我们决定翻译这本小书。我们相信,在所有用中文写成的著作中,正是这本书给了中国人一般英国人可以理解的智识和道德的装备。因此,我们努力按照一个受过教育的英国人表达同样思想的方式,来翻译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此外,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英国读者的陌生和古怪感,只要

  [1] 转引自《辜鸿铭文集》,黄兴涛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

  [2] 指先在英文刊物上发表的部分,不是指成书出版的“Chinese Classics”。可行,我们都尽量去掉所有那些中国的专有名称。最后,为了使读者能彻底到家地理解文本内容,我们还加了一些注释,引用了非常著名的欧洲作家的话。通过征召这些欧洲读者熟悉的思想系列,对于他们或许会有所帮助。借此机会,我们还想表达对一个英国人阿查立爵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他在不同时期曾发表过关于本书许多部分的老练的译文。十年以前在广东的时候,我们曾怂恿他去认真从事中国经书的翻译工作。因为我们都不满意于理雅各博士的译著。但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说他对于中国经书和文学的知识太为有限,此外也不是一个“文人”。因此,他挨个地劝我们去从事这项事业。现在,十年过去了,正当我们听从他的劝告完成这第一步的时候,却传来了令人感伤的消息,他,这个对我们的小书会有些兴趣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们认为,正是这本蕴涵着孔子及其弟子一贯之道的言论集——阿诺德将称之为“生活评论”的一个非常小的圈子之内的馈赠——是一本给予了中国人智识和道德装备的书。在此,我们并不打算对这一装备的性质和价值发表评论,我们只是想借此表达这样一个愿望:即受过教育的有头脑的英国人,但愿在耐心地读过我们这本译书后,能引起对中国人现有成见的反思,不仅修正谬见,而且改变对于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国际交往的态度。

  辜鸿铭

  于武昌湖广总督衙门

  1898年8月1日


《东方智慧的璀璨星辰:辜鸿铭解读经典》 本书并非对辜鸿铭先生本人生平的详尽编年史,亦非其思想体系的全方位梳理。相反,它将焦点置于辜鸿铭先生如何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厚的学养以及非凡的洞察力,重新审视并阐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石——《论语》、《大学》与《中庸》。通过深入剖析辜鸿铭先生对这三部经典所作的解读,本书旨在为读者揭示隐藏在古老文字背后的深刻智慧,以及这些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的生命力。 一、 重新发现《论语》的现代回响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影响深远,贯穿中国历史的千年。然而,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论语》的理解往往带有各自的时代烙印。辜鸿铭先生对《论语》的解读,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说教和政治训诫,他从中发掘出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关怀和生活哲学。 辜鸿铭先生的解读,并非仅仅关注“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而是深入探讨了孔子思想中关于个体精神修养、情感世界以及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他强调,《论语》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追求完善,在困顿中保持从容,在复杂世界里找到内心安宁的普通人。这种对“君子”的解读,极大地拓展了《论语》的适用范围,使其不再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渴望提升自我、安顿心灵的现代人的参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辜鸿铭先生在解读《论语》时,常常将之置于更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甚至将其与西方哲学和宗教进行对比。他认为,《论语》中所蕴含的“礼”与“乐”的和谐统一,恰恰是西方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所缺失的。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不仅展示了辜鸿铭先生卓越的学识,更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他并非盲目排外,而是通过比较,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论语》所提供的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路径。 书中,我们将看到辜鸿铭先生如何引导读者去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非简单的二分法,而是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统一;如何去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背后所蕴含的诚实与谦逊的治学精神;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揭示的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辜鸿铭先生的解读,让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焕发出新的光彩,它们不再是僵化的格言,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是应对人生挑战的智慧源泉。 二、 《大学》:格物致知的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作为儒家“四书”之一,其核心在于“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辜鸿铭先生对《大学》的解读,尤其侧重于其“内圣外王”的逻辑链条,以及“格物致知”在其中所扮演的奠基性角色。 他认为,“格物致知”并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一种深刻的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过程。辜鸿铭先生的解读,将“格物”理解为对事物根本原理的探求,是对真相的追求,是对真理的辨析。这种探求,始于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止于对宇宙人生终极奥秘的洞察。而“致知”,则是通过格物所获得的认知,是知晓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在此基础上,辜鸿铭先生深入阐释了“诚意”与“正心”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真诚的意愿和纯正的心灵,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难以实现真正的“修身”。“诚意”是内心的真实无妄,是言行一致的根本;“正心”则是排除杂念,使内心回归中正平和的状态。这二者构成了“内圣”的基础,是成为一个真正有德行之人,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辜鸿铭先生的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而富有实践性的个人成长和社会治理蓝图。《大学》所描绘的,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过程。从个人的内心修炼,到家庭的和谐有序,再到国家的安定繁荣,最终实现天下太平。他强调,任何宏大的社会变革,都必须从个体内在的觉醒和完善开始。辜鸿铭先生对“平天下”的理解,也超越了简单的政治权力,而是一种基于道德感召和文化影响的普遍福祉。 本书将展现辜鸿铭先生如何引导读者理解“今日之学,旨在明日之事”,如何将“修身”与“治国”的联系梳理得清晰可见,以及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大学》的逻辑链条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通过辜鸿铭先生的视角,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大学》为何被视为儒家思想中具有高度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经典。 三、《中庸》:君子之道与天地之德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事原则。辜鸿铭先生对《中庸》的解读,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智慧,以及其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和宇宙观的意义。 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庸》所说的“中庸”,并非简单的折衷主义或无原则的调和,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在极端中寻求适度的艺术。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其多面性,又要抓住其本质;在处理问题时,既要顾及各方,又要坚持原则。这种“中庸”之道,是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应对社会变迁的宝贵智慧。 他特别强调,《中庸》中所述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理解《中庸》的关键。辜鸿铭先生认为,“天命之谓性”揭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本然属性,是天赋的德性;“率性之谓道”则强调遵循人性的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而行,是通向“道”的途径;而“修道之谓教”则说明了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完善和实践“道”。 辜鸿铭先生的解读,使《中庸》的“道”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他认为,实现“中庸”之道,需要达到一种“显诸仁,藏诸用,二者尝而弗能测”的境界。这意味着,仁德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但其深刻的内涵又难以完全言说和度量。这种不动声色的存在,恰恰是“中庸”的精髓。 此外,辜鸿铭先生还对《中庸》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字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他认为,这五个字构成了学习和实践的完整过程,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必由之路。从广泛的学习,到深入的提问,再到审慎的思考,明确的辨析,最终付诸实践,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本书将呈现辜鸿铭先生如何引导读者理解“君子之道,譬如平地,雨后必有韧草”,如何体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深刻含义,以及为何“至诚”是《中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辜鸿铭先生的视角,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庸》如何提供了一种既符合人性规律,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处世哲学。 结语:照亮现代心灵的东方之光 《东方智慧的璀璨星辰:辜鸿铭解读经典》一书,正是通过辜鸿铭先生独具慧眼的解读,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重新发现《论语》、《大学》、《中庸》这三部儒家经典的现代价值。它不是一本简单注解经典的书,而是借由辜鸿铭先生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自身、理解世界的新维度。阅读此书,如同与一位学识渊博、洞察人心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获得启迪,获得力量,获得安顿心灵的智慧。这本书将成为每一位渴望了解东方智慧,寻求人生真谛的读者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尤其是在现当代社会,如何理解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智慧,一直是让我思考的问题。这次偶然翻开这本《辜鸿铭精彩解析:论语 大学 中庸》,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辜鸿铭这个名字,在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都会被提及,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为我们解读了许多我们可能早已耳熟能详,却又未必真正理解的经典。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石,其内涵博大精深,历代都有无数解读。而《大学》和《中庸》则进一步阐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这些篇章,在许多人眼中,或许只是教科书中的文字,甚至被认为是迂腐陈旧的教条。然而,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时空的,它们蕴含着我们应对人生困境、追求内心宁静的钥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带领我重新审视这些经典。我尤其好奇,在辜鸿铭的解读下,这些古老的道德准则,如何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在当代社会引发共鸣,甚至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了解一位伟大的文化学者是如何与中国古代智慧对话的,并从中汲取养分,滋养我的思想。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指导我们如何生活的智慧。《辜鸿铭精彩解析:论语 大学 中庸》这本书,单单从书名上,就足以吸引我。辜鸿铭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独特视角。 《论语》作为孔子言行的记录,其内容包罗万象,从个人品德的修养到社会伦理的规范,都蕴含着深刻的洞见。而《大学》则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学习和修养方法,从“格物”到“平天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中庸》则强调了“中”的智慧,在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期待辜鸿铭先生能够如何解读这些经典,他是否能够以一种更贴近现代人理解的方式,去阐释这些古老的思想,让我们不仅能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解读经典的工具书,更是一次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旅程,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评分

这本《辜鸿铭精彩解析:论语 大学 中庸》犹如一座陈年的佳酿,仅仅是听闻其名,便能嗅到一股浓郁的文化芬芳。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品味那些历久弥新的思想,实属不易。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深刻,往往体现在最朴素的文字背后。而《论语》、《大学》、《中庸》,正是承载了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道德训诫,更是关于人生智慧的宏大叙事。 我对辜鸿铭本人就抱有极大的敬意。他是一位真正懂得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他的解读,必定是站在一个独特的、跨文化的立场上,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那些被本土化解读所忽视的视角。我尤其期待他对于“仁”、“礼”、“忠”、“恕”等核心概念的阐释,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抽象而遥远,但在辜鸿铭的笔下,我期望它们能变得鲜活,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真实的连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引发我对于自我、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应该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启迪,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成熟、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刚看到《辜鸿铭精彩解析:论语 大学 中庸》这个书名,就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拥有一本专注于儒家经典解读的书籍,实属难得。我一直对《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颇有感触,这句话不仅是对学习方法的论述,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断回溯过往,从中汲取智慧,才能在未来有所建树。 而《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勾勒出了一条从个人修养到天下大治的完整路径,其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令人回味无穷。《中庸》则强调“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追求的是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和谐状态,这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尤其显得弥足珍贵。我非常好奇,辜鸿铭先生将如何串联起这三部经典,又将如何以他独到的见解,为这些古老的智慧赋予新的生命,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能理解古人的思想,更能将其融会贯通,应用到当下的生活中。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解读经典的工具书,更可能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门,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评分

《辜鸿铭精彩解析:论语 大学 中庸》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让人感到一种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钻研那些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经典,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静修。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很大程度上就蕴藏在这些古老的典籍之中。 《论语》中的孔子,宛如一位温润的智者,他的话语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如何为人处世到如何学习成长,几乎涵盖了人生方方面面。而《大学》所描绘的“八条目”,则是一幅宏伟的治国安民的蓝图,其中蕴含的系统性思维,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至于《中庸》,它所追求的“和而不同”,以及那种不动声色却又影响深远的“中道”,更是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灯塔。我迫切想知道,辜鸿铭先生将如何抽丝剥茧,去揭示这些经典背后隐藏的智慧,以及他对这些思想的现代阐释,会不会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最近着了魔,正品好书

评分

还不错,感觉还是挺精美的。

评分

清末怪杰的经典之作,不错。

评分

包装质量不错!

评分

辜鸿铭精彩解析: 论语 大学 中庸

评分

英译本的中译本,我也是醉了~

评分

包装质量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