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调试工实训教程

无线电调试工实训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阴家龙 编
图书标签:
  • 无线电调试
  • 无线电技术
  • 工实训
  • 教程
  • 电子技术
  • 实践教学
  • 维修
  • 调试
  • 通信
  • 技能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35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63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3456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以无线电调试工的应知、应会内容为核心,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分为8章: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原理、无线电整机调试原理、单片机技术、安全文明生产知识等。每个章节包含基本知识、技能训练、调试实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知识内容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方便读者学习与应试。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基础技能到复杂整机调试的过渡,由浅入深,尽量结合电子行业企业*新的工作岗位需求及职业发展要求,与现有高职教学现状相融合,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等,详见前言。

作者简介

  阴家龙,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技术专业,具有4年的企业工作技术经验,兼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考评员,主持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并获奖,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经验丰富。

目录

第1章 电路 (1)
1.1 电路基本知识 (1)
1.1.1 电路分析的基本变量 (1)
1.1.2 电路元件 (3)
1.1.3 电压源 (5)
1.1.4 基尔霍夫定律 (7)
1.1.5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9)
1.2 电工基本技能 (14)
1.2.1 电阻器的识别与测量 (14)
1.2.2 常用电容的识别方法 (16)
1.2.3 电感器的识别方法 (18)
1.3 万用表调试实例 (19)
单元测试题1 (24)

第2章 模拟电子技术 (27)
2.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知识 (27)
2.1.1 常用半导体器件 (27)
2.1.2 放大器基础知识 (29)
2.1.3 负反馈电路 (33)
2.1.4 运算放大器 (33)
2.2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 (35)
2.2.1 二极管的识别与测量 (35)
2.2.2 三极管的识别与测量 (36)
2.2.3 晶闸管的识别与测量 (37)
2.2.4 集成运放的识别与应用 (38)
2.2.5 基本放大电路的参数测试 (40)
2.3 线性稳压电源调试实例 (42)
单元测试题2 (46)

第3章 数字电子技术 (51)
3.1 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知识 (51)
3.1.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51)
3.1.2 逻辑代数知识、逻辑表达式 (52)
3.1.3 组合逻辑电路基础 (54)
3.1.4 时序逻辑电路基础 (56)
3.1.5 数模与模数转换 (59)
3.2 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技能 (61)
3.2.1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技能 (61)
3.2.2 时钟振荡器 (62)
3.2.3 方波信号产生电路 (63)
3.3 数字钟调试实例 (64)
单元测试题3 (67)

第4章 高频电子技术 (71)
4.1 无线电基础知识 (71)
4.1.1 无线电波波段划分 (71)
4.1.2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72)
4.1.3 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74)
4.2 高频放大器与高频振荡器 (75)
4.2.1 高频放大器 (75)
4.2.2 高频振荡器 (77)
4.3 调制与解调 (81)
4.3.1 振幅调制电路 (81)
4.3.2 振幅检波电路 (83)
4.3.3 混频电路 (86)
4.3.4 调频电路 (86)
4.3.5 鉴频电路 (88)
4.4 锁相环路与频率合成 (88)
4.4.1 锁相环路的工作原理 (88)
4.4.2 频率合成器 (89)
4.5 高频电子技术基本技能 (89)
4.5.1 高频元器件的测试技能 (89)
4.5.2 高频单元电路的调试技能 (90)
4.5.3 高频整机的调试技能 (95)
4.6 收音机调试实例 (98)
单元测试题4 (102)

第5章 电子测量原理 (105)
5.1 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105)
5.2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05)
5.2.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06)
5.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106)
5.3 常用测量仪器及注意事项 (107)
5.4 电子测量基本技能 (110)
5.4.1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110)
5.4.2 示波器的使用 (114)
5.4.3 电子计数器的使用 (121)
5.4.4 扫频仪的使用 (124)
单元测试题5 (128)

第6章 无线电整机调试原理 (130)
6.1 CRT彩色电视机工作原理 (130)
6.1.1 CRT彩色显像管 (130)
6.1.2 彩色电视机的框图结构 (131)
6.2 液晶电视原理 (132)
6.2.1 液晶电视电路结构 (132)
6.2.2 液晶显示屏 (133)
6.3 机顶盒原理 (133)
6.3.1 数字机顶盒的概念与分类 (133)
6.3.2 DVB机顶盒的工作原理 (134)
6.3.3 DVB机顶盒的结构 (135)
6.4 无线电整机调试技术 (137)
6.4.1 无线电整机调试流程 (137)
6.4.2 无线电整机维修方法 (139)
6.5 电视机调试实例 (141)
单元测试题6 (148)

第7章 单片机技术 (151)
7.1 单片机的发展 (151)
7.2 单片机的结构 (152)
7.2.1 计算机的经典结构 (152)
7.2.2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152)
7.3 AVR单片机 (153)
7.3.1 AVR单片机的特点 (153)
7.3.2 AVR单片机的选型 (153)
7.3.3 AVR单片机的工具软件 (154)
7.3.4 AVR单片机的开发用具 (154)
7.4 单片机开发与使用 (154)
7.4.1 单片机最小系统 (154)
7.4.2 ICC AVR开发编译环境 (159)
7.4.3 AVR Studio下载调试工具 (163)
7.5 单片机调试实例 (168)
单元测试题7 (172)

第8章 安全文明生产 (175)
8.1 安全生产管理 (175)
8.1.1 安全用电 (175)
8.1.2 安全用电措施 (176)
8.2 生产技术管理 (178)
8.3 6S管理 (179)
附录A 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 (183)
附录B 单元测试题答案 (191)
参考文献 (205)

前言/序言

  本书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在多年从事无线电调试工教学培训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和高职高专学校课程实际需要进行编写。无线电调试工是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一项重要的职业资格认证项目,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无线电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电子行业企业对岗位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无线电调试工知识与技能,结合行业领域最新的工作岗位需求及职业发展要求,与现有高职教学现状相融合,组织院校骨干教师和行业工程师共同编写了本书。
  全书以无线电调试工的应知、应会内容为核心,内容分为8章: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原理、无线电整机调试原理、单片机技术、安全文明生产知识等。通过典型的实例对不同部分的调试方法进行细致的介绍,力求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调试的方法和技能。教材编写贯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反映岗位需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教材编写中充分与南京熊猫数字机顶盒有限公司、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合作,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将企业最新工作流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2)将无线电调试工的应知、应会内容嵌入到相应课程载体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训练来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认证融合;
  (3)内容按照电子信息类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从基础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入手,到专业理论与技能,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是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有益探索。
  本书由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阴家龙、贾艳丽主编和统稿。具体编写分工为:林咏海编写第1章,张洪明编写第2章,王海燕编写第3章,贾艳丽编写第4章,周友兵编写第5章,阴家龙编写第6章,沙祥编写第7章,马勇编写第8章。全书由庄海军主审。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文献,得到了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请有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注册后进行下载,如有问题请在网站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

前言 在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浪潮中,无线电调试工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确保无线电设备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力量,是保障通信畅通无阻的幕后英雄。本书旨在为广大无线电调试从业者提供一本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实训教程,帮助读者系统掌握无线电调试的核心技能,提升实操水平,应对复杂多变的工程挑战。 本书内容涵盖了无线电调试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到各类无线电设备的调试方法,再到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体系。我们深知,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则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力求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让读者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无线电调试工程师。 第一章 无线电基础理论回顾 在深入探讨无线电调试技术之前,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回顾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将系统梳理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电磁波的本质: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阐述电磁波的产生机制,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二者相互激发,形成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性:详细介绍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相位等基本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c = λf)。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区分电磁波的地面波、天波(电离层反射)和空间波(视线传播),并分析不同传播方式受到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大气条件、电离层状态等。 电磁波的频谱划分:介绍无线电频谱的划分原则及常用频段的特点和应用,例如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等。 传播损耗:分析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地面反射损耗、大气吸收损耗、多径效应等导致信号衰减的因素。 1.2 振荡与放大电路基础 振荡器原理: 正反馈条件:阐述振荡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正反馈,以及 Barkhausen 判据(环路增益 $|Aeta| geq 1$ 且相位满足 $2pi n$)。 LC 振荡器:重点讲解 Hartley 振荡器、Colpitts 振荡器等基于电感(L)和电容(C)谐振回路的振荡器,分析其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频率稳定性和输出特性。 RC 振荡器:简要介绍相移振荡器、 Wien 桥振荡器等基于电阻(R)和电容(C)网络的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讲解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以及晶体振荡器在频率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放大器原理: 放大器类型:介绍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工作特性、效率和失真。 放大器的参数:讲解增益(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带宽、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线性度等关键参数。 反馈与稳定性:分析负反馈在提高放大器性能(如增益稳定性、降低失真、改善频率响应)方面的作用,以及正反馈可能导致的振荡问题。 1.3 调制与解调技术 调制的作用:解释为什么需要调制,即低频基带信号无法直接传输,需要将其“搬移”到高频载波上以实现有效传输。 调幅(AM): 原理:介绍载波的幅度随基带信号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调制指数:定义调制指数,分析其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AM 信号的频谱:分析 AM 信号包含载波和两个边带。 AM 调制电路:简要介绍平衡调制器、乘法器等实现 AM 调制的电路。 调频(FM): 原理:介绍载波的频率随基带信号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频偏:定义频偏,分析其与基带信号幅度的关系。 FM 信号的频谱:分析 FM 信号的频谱特性,如带宽随调制指数增大而增大。 FM 调制电路:简要介绍压控振荡器(VCO)等实现 FM 调制的电路。 调相(PM): 原理:介绍载波的相位随基带信号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PM 与 FM 的关系:说明 PM 可以通过对 FM 信号积分来实现,反之亦然。 解调原理: AM 解调:介绍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解调方法。 FM 解调:介绍斜率检波、锁相环(PLL)解调、比相器等解调方法。 1.4 噪声与干扰 噪声的来源: 热噪声:由于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产生。 散粒噪声:由于载流子(电子或空穴)的不均匀到达引起。 白噪声:噪声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是均匀的。 闪烁噪声(1/f 噪声):在低频区域占主导地位,与半导体器件的工艺有关。 干扰的来源: 人为干扰:其他无线电设备、工业设备、电力线路等产生的电磁辐射。 自然干扰:雷电、太阳黑子活动等。 噪声与干扰对信号的影响:讲解噪声和干扰如何降低信号的信噪比(SNR),影响信号的解调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 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方法:介绍滤波、屏蔽、接地、差分信号传输、抗干扰编码等技术。 第二章 无线电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章将深入剖析各类常见无线电设备的典型结构和核心工作原理,为后续的调试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2.1 接收机的组成与功能 天线:负责接收空间中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射频(RF)放大器:对微弱的接收信号进行初步放大,提高信噪比。 混频器(Frequency Mixer):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LO)产生的信号进行混合,生成中频(IF)信号。混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信号“下变频”到较低的中频频率,便于后续处理。 本振(LO):本地振荡器的重要性,频率精度要求。 中频(IF)放大器:对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进行滤波,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解调器:从放大的中频信号中提取出原始的基带信号。 音频(AF)放大器:将解调出的基带信号(如语音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 滤波器:在不同级次(RF、IF、AF)对信号进行滤波,以抑制噪声和干扰,提高选择性。 带通滤波器:用于选择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高频成分。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调节接收机内部各级放大器的增益,以适应不同强度的输入信号,保证输出信号的幅度相对稳定。 2.2 发射机的组成与功能 调制器:将基带信号(如语音、数据)与载波进行混合,产生调制信号。 本地振荡器(LO):产生用于调制的载波信号。 驱动放大器:对调制信号进行初步放大,以满足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要求。 功率放大器(PA):将调制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发射功率,使其能够远距离传播。 功放的类型: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功放的特点和应用。 效率与散热:讨论功放效率对能耗的影响,以及散热的重要性。 滤波器(滤波器组):用于滤除功率放大器产生的谐波分量,避免对其他通信系统造成干扰,并确保发射信号符合频谱占用带宽要求。 匹配网络:将发射机输出阻抗与天线阻抗进行匹配,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避免信号反射。 天线:将电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2.3 收发信机的组成与共用部分 收发信机:将接收机和发射机集成在一起,共用部分组件,以减小体积和成本。 天线开关(或双工器):用于在发射和接收状态之间切换天线,保证天线在不同模式下都能正常工作。 射频前端(RF Front-end):在一些系统中,接收机和发射机共用射频前端的某些组件,例如滤波器和放大器。 中频部分(IF Section):收发信机通常有独立的中频部分,但也会有共用的时钟和控制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DSP):现代收发信机大量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数字域实现滤波、调制、解调、编码等功能。 第三章 无线电设备调试基础 本章将引导读者掌握无线电设备调试的基本流程、常用测量仪器以及关键的调试技术。 3.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备资料:认真阅读设备的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电路原理图,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结构组成、接口定义和操作方法。 安全须知:强调调试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电源安全、高压防护、静电防护等。 准备调试工具: 通用工具:螺丝刀、扳手、剥线钳、镊子、烙铁、吸锡器等。 测量仪器: 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幅度、频率、周期、相位等。 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通断。 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标准测试信号(正弦波、方波、脉冲信号、调制信号等)。 频谱分析仪:测量信号的频谱特性,观察信号的功率、频率、带宽、杂散信号。 功率计:测量射频信号的功率。 场强仪:测量无线电信号的场强。 网络分析仪:测量电路的 S 参数,进行阻抗匹配和频率响应分析。 逻辑分析仪:观察数字信号的时序。 消耗品:导线、焊锡、助焊剂、万用表笔、探头等。 环境准备:选择一个干扰较少、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调试。 3.2 基本测量方法与技巧 信号的观察与分析: 示波器使用:学习如何正确连接探头,设置时基、垂直灵敏度,触发方式,观察时域波形,分析信号的幅度、形状、周期、占空比。 频谱分析仪使用:学习如何设置中心频率、跨度、分辨率带宽(RBW)、视频带宽(VBW),观察频谱图,分析信号的功率、带宽、载波频率、边带、谐波、杂散。 直流/交流参数测量: 电压测量: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注意量程选择和连接方式。 电流测量:如何使用万用表串联测量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注意电流表的内阻和安全性。 电阻测量: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注意断电测量。 信号的注入与响应: 信号发生器连接:学习如何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被测电路,选择合适的输出信号类型、频率、幅度。 观察输出响应:通过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观察被测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评估电路的增益、滤波特性等。 3.3 调试的基本流程 通电检查: 电源检查:首先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各路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直观检查:观察电路板上是否有明显的烧毁、虚焊、短路等痕迹。 分级调试: 信号源部分:调试振荡器,确保其输出频率准确、幅度稳定。 放大器部分:逐级放大器进行增益测量,检查其线性度和频率响应。 滤波器部分:测试滤波器的通带、阻带特性,插入损耗。 混频器/解调器部分:测量其变频损耗、解调灵敏度。 关键参数调试: 频率校准:确保振荡器频率准确,满足通信要求。 增益调整:调整放大器增益,使其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阻抗匹配:利用匹配网络调整天线和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提高效率。 功率输出调整: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其达到设计值。 整体联调: 收发联调:在收发信机之间进行联合调试,检查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是否正常。 性能指标测试:根据设备技术指标,进行灵敏度、选择性、邻道选择性、失真度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 第四章 常见无线电设备调试实例 本章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几种典型无线电设备的调试过程,让读者学以致用。 4.1 对讲机(手持终端)调试 结构与功能回顾:简要重述对讲机的基本结构(发射、接收、控制、音频)。 发射部分调试: 频率准确性检查:使用频率计或频谱分析仪测量发射频率,并进行调整。 输出功率测量:使用功率计测量发射功率,并与标称值对比,调整功放。 调制深度/频偏调整:使用调制表或示波器检查调制是否符合要求,调整调制电路。 杂散信号抑制:使用频谱分析仪检查发射信号的谐波和杂散,调整滤波器。 接收部分调试: 灵敏度测试:使用信号发生器和场强仪,逐步降低输入信号幅度,测量对讲机能够正常接收的最小信号强度(灵敏度)。 选择性测试:测试对讲机对邻近频率信号的抑制能力(邻道选择性)。 中频和音频输出检查:使用示波器观察中频信号和音频输出波形。 AGC 性能检查:输入不同强度的信号,观察输出音量的变化,评估 AGC 效果。 其他调试项目:音量控制、静噪功能、扫频功能等。 4.2 无线电台(固定台)调试 结构与功能回顾:介绍固定台与对讲机的区别,如功率更大、功能更复杂。 发射部分调试: 频率稳定性和准确性:对高功率发射的频率稳定性要求更高。 输出功率和效率:关注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散热问题。 天线匹配:使用驻波比表(SWR meter)或网络分析仪进行天线与发射机之间的阻抗匹配。 远程控制接口调试:如果台站支持远程控制,需要对控制接口进行调试。 接收部分调试: 接收灵敏度与选择性:固定台对灵敏度和选择性要求通常更高。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强干扰环境下接收性能。 输出音频质量:确保音频输出清晰、无失真。 系统联调: 与天线系统的匹配:重点强调天线系统的安装、调试与馈线连接。 接地与屏蔽:确保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措施,减少电磁干扰。 4.3 雷达/测距设备调试(基础原理与接口调试) 基本原理:简要介绍雷达/测距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发射脉冲、接收回波、计算距离。 关键参数调试: 脉冲参数:脉冲宽度、脉冲重复周期(PRR)、峰值功率。 接收灵敏度:微弱回波信号的检测。 距离分辨率:区分近距离目标的能。 角度分辨率:区分不同方向的目标。 接口与信号调试: 天线馈电接口:高功率发射,需要注意匹配和散热。 接收机中频信号:观察回波信号的形状和幅度。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如果设备包含 DSP,需要关注其输入输出信号。 安全注意事项:雷达设备可能涉及高压和射频辐射,需特别注意安全。 第五章 故障诊断与排除 本章将系统介绍无线电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以及如何通过逻辑分析和测量手段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5.1 常见故障现象分析 无发射:无法发出信号。 发射功率低:发射信号强度不足。 频率不准:发射或接收频率偏移。 无接收:收不到任何信号。 接收灵敏度差:只能收到很强的信号。 接收选择性差:容易受到干扰。 声音失真:声音不清、有杂音。 杂散信号干扰:自身设备或外部设备产生干扰。 设备发热严重:工作异常导致过热。 开不了机:电源指示灯不亮,无任何反应。 5.2 故障诊断的基本思路 “由表及里”原则:先从外部现象入手,再深入到内部电路。 “由易到难”原则:先检查简单的、易于测量部分,再检查复杂的、难以触及的部分。 “由近及远”原则:先检查信号路径的输入端,再向输出端或更深的电路部分检查。 “分割法”:将复杂电路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模块,逐个进行测试。 对比法:与正常工作的同型号设备进行对比测量。 5.3 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无发射故障: 检查电源:确认电源正常。 检查发射开关:确认发射功能已开启。 检查振荡器: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检查本地振荡器是否工作。 检查调制电路:检查基带信号是否正常输入调制器。 检查功率放大器:测量功放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检查天线匹配:使用驻波比表检查天线匹配情况。 接收灵敏度差故障: 检查天线:天线是否有损坏或连接不良。 检查射频放大器:测量 RF 放大器的增益。 检查混频器和本振:确认混频器和 LO 工作正常。 检查中频放大器:测量 IF 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 检查 AGC 电路:确认 AGC 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频率不准故障: 检查振荡器:检查振荡器的 LC/RC 网络参数,或晶体振荡器的晶体。 检查 PLL(锁相环)电路:如果设备采用 PLL 锁定频率,检查 PLL 的参考频率和反馈回路。 温度影响:考虑环境温度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声音失真故障: 检查音频放大器:测量音频放大器的增益和线性度。 检查滤波器:确保音频滤波器没有引入过大的失真。 检查扬声器/耳机:尝试更换扬声器或耳机。 检查调制/解调电路:非线性失真可能发生在这些环节。 杂散信号干扰: 检查滤波器:确保各级滤波器性能良好。 检查接地与屏蔽:确保设备接地良好,屏蔽措施到位。 检查元器件:某些元器件本身可能产生谐波。 外部干扰源定位:使用场强仪等工具寻找外部干扰源。 第六章 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对无线电调试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帮助读者了解行业动态,保持技术前沿性。 6.1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SDR 的概念:讲解 SDR 如何通过软件和通用硬件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取代传统硬件电路。 SDR 的优势:灵活性高、易于升级、成本效益。 SDR 调试的特点:侧重于软件配置、接口调试、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解。 6.2 数字信号处理(DSP)在无线电中的应用 DSP 的作用:实现滤波、调制、解调、编码、信道估计等复杂功能。 DSP 调试的挑战:需要理解数字信号的处理流程和算法。 6.3 5G/6G 通信技术对调试的影响 更高频率(毫米波):对器件、测量仪器、传输损耗提出更高要求。 更复杂的调制方式:如 OFDM、QAM 等,对信号分析提出更高要求。 Massive MIMO、波束赋形:需要调试天线阵列和相关的数字信号处理。 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对通信系统的整体集成和调试提出新的挑战。 6.4 人工智能(AI)在无线电调试中的潜力 故障预测与诊断:利用 AI 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故障并提供诊断建议。 自动化调试:实现部分调试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 性能优化:利用 AI 对设备参数进行智能优化。 结语 无线电调试工作是一项集理论、实践、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大家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不断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迎接新的挑战。我们鼓励读者在学习本书内容的同时,积极动手实践,勤于思考,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无线电调试工程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错位感。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比如蜂窝网络架构、基站协同技术,或者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我期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无线通信协议栈的详细介绍,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一步步解析数据是如何在无线环境中传输的。我还梦想着能看到一些关于网络性能评估和优化的内容,比如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关键指标的分析,以及提高这些指标的实际方法。我也曾设想过,如果能有关于无线网络安全,例如加密技术、认证机制等方面的讨论,那就更好了。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好像是讲了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与我最初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偏差,这让我感觉很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继续。

评分

读完这本,我感觉像是被拉回了过去。我原以为它能带我领略现代无线电技术的风采,比如那些关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炫酷应用,或者是高频段通信的挑战与机遇。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当前热门的无线通信标准,比如Wi-Fi 6E、Thread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或者5G NR的下一代特性。更进一步,我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网络优化、信号干扰的分析方法,甚至是一些故障排除的技巧。我也想象过,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真实世界的项目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或者如何使用开源工具进行无线信号的分析,那将是多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我一直对无线电技术的实际操作很感兴趣,希望能通过学习获得一些动手能力。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觉得它似乎更侧重于一些基础理论的陈述,而且是那种我不太熟悉的角度,这让我有些难以消化,也无法将其与我现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在是很扫兴。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别扭。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满心期待着能深入了解无线电波的奥秘,也许是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深度讲解,或者是关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最新进展。我渴望看到一些关于无线电频谱管理、干扰源分析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滤波的实用技巧。我曾设想过,如果书里能介绍一些不同类型天线的特性和选择依据,以及如何进行天线增益和方向性的计算,那对我的理解将会有很大帮助。我也希望作者能探讨一下无线电技术在军事、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殊应用,并分析其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我甚至觉得,如果能有一些关于无线电安全方面的讨论,比如如何防止信号被窃听或者干扰,那就更完美了。但翻开书,我发现它所讲的内容,与我对这些主题的设想似乎完全没有交集,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它到底想传达什么核心思想。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曾设想过,它能成为我探索无线电世界的一扇窗户。我期待着它能像一本优秀的入门指南,清晰地阐述无线电的基本原理,比如波的传播特性、调制解调的原理,以及天线的构成和作用。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诸如频率、波长、带宽、功率等基本概念。我也曾想过,这本书或许会包含一些关于无线电爱好者常用的设备和工具的介绍,比如如何选择和使用万用表、示波器,或者基本的焊接技巧。甚至,我期待它能引导我进行一些简单的无线电实验,比如搭建一个简单的调频发射器,或者接收来自太空的信号。我设想着,通过这样的实践,能更直观地感受无线电技术的魅力。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完全没有触及到这些我所期待的方面,让我对它的价值产生了疑问。

评分

这本书我看了好几天了,实在是很头疼。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最新无线电技术发展趋势的书,或者能给我一些关于未来无线通信行业就业前景的深度分析。我希望它能像一篇深度行业报告一样,梳理出当前无线电技术发展的瓶颈、各个细分领域的最新突破,以及未来几年最有可能爆发的市场。我期待能看到对5G、6G、物联网、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细致的解读,比如介绍一些最新的调制解调技术、天线设计理念,甚至是量子通信的潜在应用。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无线电技术发展方面的策略和投入,从而帮助我理解整个行业的大格局。我甚至设想过,如果书里能有一些对未来无线电技术从业者所需技能的预测,那将是极大的帮助,毕竟我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急需一些前瞻性的指导。然而,翻开书页,我发现内容与我的预期大相径庭,这让我感到有些失落,也更加困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