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國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的《無綫電調試工》國傢職業標準,以無綫電調試工的應知、應會內容為核心,結閤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要求進行編寫。內容分為8章: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電子測量原理、無綫電整機調試原理、單片機技術、安全文明生産知識等。每個章節包含基本知識、技能訓練、調試實例、單元測試題及答案,知識內容與技能訓練緊密結閤,方便讀者學習與應試。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基礎技能到復雜整機調試的過渡,由淺入深,盡量結閤電子行業企業*新的工作崗位需求及職業發展要求,與現有高職教學現狀相融閤,突齣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注重職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能力。本書配有電子教學課件等,詳見前言。
作者簡介
陰傢龍,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畢業於東南大學電子技術專業,具有4年的企業工作技術經驗,兼任國傢職業技能鑒定無綫電調試工高級考評員,主持多項教學研究課題並獲奬,職業教育教學與培訓經驗豐富。
目錄
第1章 電路 (1)
1.1 電路基本知識 (1)
1.1.1 電路分析的基本變量 (1)
1.1.2 電路元件 (3)
1.1.3 電壓源 (5)
1.1.4 基爾霍夫定律 (7)
1.1.5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9)
1.2 電工基本技能 (14)
1.2.1 電阻器的識彆與測量 (14)
1.2.2 常用電容的識彆方法 (16)
1.2.3 電感器的識彆方法 (18)
1.3 萬用錶調試實例 (19)
單元測試題1 (24)
第2章 模擬電子技術 (27)
2.1 模擬電子技術基本知識 (27)
2.1.1 常用半導體器件 (27)
2.1.2 放大器基礎知識 (29)
2.1.3 負反饋電路 (33)
2.1.4 運算放大器 (33)
2.2 模擬電子技術基本技能 (35)
2.2.1 二極管的識彆與測量 (35)
2.2.2 三極管的識彆與測量 (36)
2.2.3 晶閘管的識彆與測量 (37)
2.2.4 集成運放的識彆與應用 (38)
2.2.5 基本放大電路的參數測試 (40)
2.3 綫性穩壓電源調試實例 (42)
單元測試題2 (46)
第3章 數字電子技術 (51)
3.1 數字電子技術基本知識 (51)
3.1.1 數字電路基礎知識 (51)
3.1.2 邏輯代數知識、邏輯錶達式 (52)
3.1.3 組閤邏輯電路基礎 (54)
3.1.4 時序邏輯電路基礎 (56)
3.1.5 數模與模數轉換 (59)
3.2 數字電子技術基本技能 (61)
3.2.1 常用元器件的識彆與測量技能 (61)
3.2.2 時鍾振蕩器 (62)
3.2.3 方波信號産生電路 (63)
3.3 數字鍾調試實例 (64)
單元測試題3 (67)
第4章 高頻電子技術 (71)
4.1 無綫電基礎知識 (71)
4.1.1 無綫電波波段劃分 (71)
4.1.2 無綫電波傳播方式 (72)
4.1.3 無綫電信號的發射與接收 (74)
4.2 高頻放大器與高頻振蕩器 (75)
4.2.1 高頻放大器 (75)
4.2.2 高頻振蕩器 (77)
4.3 調製與解調 (81)
4.3.1 振幅調製電路 (81)
4.3.2 振幅檢波電路 (83)
4.3.3 混頻電路 (86)
4.3.4 調頻電路 (86)
4.3.5 鑒頻電路 (88)
4.4 鎖相環路與頻率閤成 (88)
4.4.1 鎖相環路的工作原理 (88)
4.4.2 頻率閤成器 (89)
4.5 高頻電子技術基本技能 (89)
4.5.1 高頻元器件的測試技能 (89)
4.5.2 高頻單元電路的調試技能 (90)
4.5.3 高頻整機的調試技能 (95)
4.6 收音機調試實例 (98)
單元測試題4 (102)
第5章 電子測量原理 (105)
5.1 電子測量的主要內容 (105)
5.2 測量誤差與數據處理 (105)
5.2.1 測量誤差的錶示方法 (106)
5.2.2 測量誤差的來源 (106)
5.3 常用測量儀器及注意事項 (107)
5.4 電子測量基本技能 (110)
5.4.1 信號發生器的使用 (110)
5.4.2 示波器的使用 (114)
5.4.3 電子計數器的使用 (121)
5.4.4 掃頻儀的使用 (124)
單元測試題5 (128)
第6章 無綫電整機調試原理 (130)
6.1 CRT彩色電視機工作原理 (130)
6.1.1 CRT彩色顯像管 (130)
6.1.2 彩色電視機的框圖結構 (131)
6.2 液晶電視原理 (132)
6.2.1 液晶電視電路結構 (132)
6.2.2 液晶顯示屏 (133)
6.3 機頂盒原理 (133)
6.3.1 數字機頂盒的概念與分類 (133)
6.3.2 DVB機頂盒的工作原理 (134)
6.3.3 DVB機頂盒的結構 (135)
6.4 無綫電整機調試技術 (137)
6.4.1 無綫電整機調試流程 (137)
6.4.2 無綫電整機維修方法 (139)
6.5 電視機調試實例 (141)
單元測試題6 (148)
第7章 單片機技術 (151)
7.1 單片機的發展 (151)
7.2 單片機的結構 (152)
7.2.1 計算機的經典結構 (152)
7.2.2 單片機的基本結構 (152)
7.3 AVR單片機 (153)
7.3.1 AVR單片機的特點 (153)
7.3.2 AVR單片機的選型 (153)
7.3.3 AVR單片機的工具軟件 (154)
7.3.4 AVR單片機的開發用具 (154)
7.4 單片機開發與使用 (154)
7.4.1 單片機最小係統 (154)
7.4.2 ICC AVR開發編譯環境 (159)
7.4.3 AVR Studio下載調試工具 (163)
7.5 單片機調試實例 (168)
單元測試題7 (172)
第8章 安全文明生産 (175)
8.1 安全生産管理 (175)
8.1.1 安全用電 (175)
8.1.2 安全用電措施 (176)
8.2 生産技術管理 (178)
8.3 6S管理 (179)
附錄A 無綫電調試工國傢職業標準 (183)
附錄B 單元測試題答案 (191)
參考文獻 (205)
前言/序言
本書根據國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的《無綫電調試工》國傢職業標準為依據,在多年從事無綫電調試工教學培訓的基礎上,結閤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要求和高職高專學校課程實際需要進行編寫。無綫電調試工是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一項重要的職業資格認證項目,技術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隨著無綫電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層齣不窮,電子行業企業對崗位從業人員提齣瞭更高要求,為瞭指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無綫電調試工知識與技能,結閤行業領域最新的工作崗位需求及職業發展要求,與現有高職教學現狀相融閤,組織院校骨乾教師和行業工程師共同編寫瞭本書。
全書以無綫電調試工的應知、應會內容為核心,內容分為8章: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電子測量原理、無綫電整機調試原理、單片機技術、安全文明生産知識等。通過典型的實例對不同部分的調試方法進行細緻的介紹,力求讓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調試的方法和技能。教材編寫貫穿“以職業標準為依據,以企業需求為導嚮,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理念,依據國傢職業標準,結閤企業實際,反映崗位需求,突齣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注重職業能力培養。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1)教材編寫中充分與南京熊貓數字機頂盒有限公司、南京夏普電子有限公司等骨乾企業閤作,以職業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根據國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的《無綫電調試工》國傢職業標準為依據,將企業最新工作流程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突齣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2)將無綫電調試工的應知、應會內容嵌入到相應課程載體中,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訓練來掌握相關的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與職業資格認證融閤;
(3)內容按照電子信息類技術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從基礎理論知識與基礎技能訓練入手,到專業理論與技能,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突齣職業技能培訓特色,是對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考核的有益探索。
本書由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陰傢龍、賈艷麗主編和統稿。具體編寫分工為:林詠海編寫第1章,張洪明編寫第2章,王海燕編寫第3章,賈艷麗編寫第4章,周友兵編寫第5章,陰傢龍編寫第6章,沙祥編寫第7章,馬勇編寫第8章。全書由莊海軍主審。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瞭大量國內文獻,得到瞭南京夏普電子有限公司、南京熊貓信息産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與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請有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免費注冊後進行下載,如有問題請在網站留言或與電子工業齣版社聯係。
前言 在日新月異的通信技術浪潮中,無綫電調試工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是確保無綫電設備高效、穩定運行的關鍵力量,是保障通信暢通無阻的幕後英雄。本書旨在為廣大無綫電調試從業者提供一本內容詳實、操作性強的實訓教程,幫助讀者係統掌握無綫電調試的核心技能,提升實操水平,應對復雜多變的工程挑戰。 本書內容涵蓋瞭無綫電調試工作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理論知識的梳理,到各類無綫電設備的調試方法,再到故障診斷與排除技巧,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的學習體係。我們深知,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基礎,而紮實的實踐操作能力則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因此,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始終貫穿著“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指導思想,力求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操作步驟,讓讀者在“做中學”、“學中做”,逐步成長為一名閤格的無綫電調試工程師。 第一章 無綫電基礎理論迴顧 在深入探討無綫電調試技術之前,對相關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迴顧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將係統梳理無綫電技術的核心概念,為後續章節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1.1 電磁波的産生與傳播 電磁波的本質:從麥剋斯韋方程組齣發,闡述電磁波的産生機製,即變化的電場産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産生電場,二者相互激發,形成在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 電磁波的特性:詳細介紹電磁波的頻率、波長、振幅、相位等基本參數,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c = λf)。 電磁波的傳播方式:區分電磁波的地麵波、天波(電離層反射)和空間波(視綫傳播),並分析不同傳播方式受到的影響因素,如地形、大氣條件、電離層狀態等。 電磁波的頻譜劃分:介紹無綫電頻譜的劃分原則及常用頻段的特點和應用,例如低頻(LF)、中頻(MF)、高頻(HF)、甚高頻(VHF)、特高頻(UHF)等。 傳播損耗:分析自由空間傳播損耗、地麵反射損耗、大氣吸收損耗、多徑效應等導緻信號衰減的因素。 1.2 振蕩與放大電路基礎 振蕩器原理: 正反饋條件:闡述振蕩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正反饋,以及 Barkhausen 判據(環路增益 $|Aeta| geq 1$ 且相位滿足 $2pi n$)。 LC 振蕩器:重點講解 Hartley 振蕩器、Colpitts 振蕩器等基於電感(L)和電容(C)諧振迴路的振蕩器,分析其電路結構、工作原理、頻率穩定性和輸齣特性。 RC 振蕩器:簡要介紹相移振蕩器、 Wien 橋振蕩器等基於電阻(R)和電容(C)網絡的振蕩器。 晶體振蕩器:講解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以及晶體振蕩器在頻率穩定性方麵的優勢。 放大器原理: 放大器類型:介紹甲類、乙類、甲乙類、丙類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工作特性、效率和失真。 放大器的參數:講解增益(電壓增益、電流增益)、帶寬、輸入阻抗、輸齣阻抗、綫性度等關鍵參數。 反饋與穩定性:分析負反饋在提高放大器性能(如增益穩定性、降低失真、改善頻率響應)方麵的作用,以及正反饋可能導緻的振蕩問題。 1.3 調製與解調技術 調製的作用:解釋為什麼需要調製,即低頻基帶信號無法直接傳輸,需要將其“搬移”到高頻載波上以實現有效傳輸。 調幅(AM): 原理:介紹載波的幅度隨基帶信號變化而變化的原理。 調製指數:定義調製指數,分析其對信號質量的影響。 AM 信號的頻譜:分析 AM 信號包含載波和兩個邊帶。 AM 調製電路:簡要介紹平衡調製器、乘法器等實現 AM 調製的電路。 調頻(FM): 原理:介紹載波的頻率隨基帶信號變化而變化的原理。 頻偏:定義頻偏,分析其與基帶信號幅度的關係。 FM 信號的頻譜:分析 FM 信號的頻譜特性,如帶寬隨調製指數增大而增大。 FM 調製電路:簡要介紹壓控振蕩器(VCO)等實現 FM 調製的電路。 調相(PM): 原理:介紹載波的相位隨基帶信號變化而變化的原理。 PM 與 FM 的關係:說明 PM 可以通過對 FM 信號積分來實現,反之亦然。 解調原理: AM 解調:介紹包絡檢波、同步檢波等解調方法。 FM 解調:介紹斜率檢波、鎖相環(PLL)解調、比相器等解調方法。 1.4 噪聲與乾擾 噪聲的來源: 熱噪聲:由於導體中自由電子的熱運動産生。 散粒噪聲:由於載流子(電子或空穴)的不均勻到達引起。 白噪聲:噪聲功率譜密度在整個頻率範圍內是均勻的。 閃爍噪聲(1/f 噪聲):在低頻區域占主導地位,與半導體器件的工藝有關。 乾擾的來源: 人為乾擾:其他無綫電設備、工業設備、電力綫路等産生的電磁輻射。 自然乾擾:雷電、太陽黑子活動等。 噪聲與乾擾對信號的影響:講解噪聲和乾擾如何降低信號的信噪比(SNR),影響信號的解調質量和通信的可靠性。 提高抗乾擾能力的方法:介紹濾波、屏蔽、接地、差分信號傳輸、抗乾擾編碼等技術。 第二章 無綫電設備結構與工作原理 本章將深入剖析各類常見無綫電設備的典型結構和核心工作原理,為後續的調試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2.1 接收機的組成與功能 天綫:負責接收空間中的電磁波信號,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 射頻(RF)放大器:對微弱的接收信號進行初步放大,提高信噪比。 混頻器(Frequency Mixer):將接收到的射頻信號與本地振蕩器(LO)産生的信號進行混閤,生成中頻(IF)信號。混頻器的作用是將高頻信號“下變頻”到較低的中頻頻率,便於後續處理。 本振(LO):本地振蕩器的重要性,頻率精度要求。 中頻(IF)放大器:對混頻器輸齣的中頻信號進行放大,並進行濾波,濾除不需要的頻率成分。 解調器:從放大的中頻信號中提取齣原始的基帶信號。 音頻(AF)放大器:將解調齣的基帶信號(如語音信號)放大到足以驅動揚聲器或耳機。 濾波器:在不同級次(RF、IF、AF)對信號進行濾波,以抑製噪聲和乾擾,提高選擇性。 帶通濾波器:用於選擇特定頻率範圍的信號。 低通濾波器:用於濾除高頻成分。 AGC(自動增益控製)電路:自動調節接收機內部各級放大器的增益,以適應不同強度的輸入信號,保證輸齣信號的幅度相對穩定。 2.2 發射機的組成與功能 調製器:將基帶信號(如語音、數據)與載波進行混閤,産生調製信號。 本地振蕩器(LO):産生用於調製的載波信號。 驅動放大器:對調製信號進行初步放大,以滿足功率放大器的輸入要求。 功率放大器(PA):將調製信號放大到所需的發射功率,使其能夠遠距離傳播。 功放的類型:甲類、乙類、甲乙類、丙類功放的特點和應用。 效率與散熱:討論功放效率對能耗的影響,以及散熱的重要性。 濾波器(濾波器組):用於濾除功率放大器産生的諧波分量,避免對其他通信係統造成乾擾,並確保發射信號符閤頻譜占用帶寬要求。 匹配網絡:將發射機輸齣阻抗與天綫阻抗進行匹配,以實現最大功率傳輸,避免信號反射。 天綫:將電信號輻射到空間中。 2.3 收發信機的組成與共用部分 收發信機:將接收機和發射機集成在一起,共用部分組件,以減小體積和成本。 天綫開關(或雙工器):用於在發射和接收狀態之間切換天綫,保證天綫在不同模式下都能正常工作。 射頻前端(RF Front-end):在一些係統中,接收機和發射機共用射頻前端的某些組件,例如濾波器和放大器。 中頻部分(IF Section):收發信機通常有獨立的中頻部分,但也會有共用的時鍾和控製信號。 數字信號處理(DSP):現代收發信機大量使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數字域實現濾波、調製、解調、編碼等功能。 第三章 無綫電設備調試基礎 本章將引導讀者掌握無綫電設備調試的基本流程、常用測量儀器以及關鍵的調試技術。 3.1 調試前的準備工作 熟悉設備資料:認真閱讀設備的操作手冊、維修手冊、電路原理圖,瞭解設備的性能指標、結構組成、接口定義和操作方法。 安全須知:強調調試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如電源安全、高壓防護、靜電防護等。 準備調試工具: 通用工具:螺絲刀、扳手、剝綫鉗、鑷子、烙鐵、吸锡器等。 測量儀器: 示波器:觀察信號波形、測量幅度、頻率、周期、相位等。 萬用錶:測量電壓、電流、電阻、通斷。 信號發生器:産生各種標準測試信號(正弦波、方波、脈衝信號、調製信號等)。 頻譜分析儀:測量信號的頻譜特性,觀察信號的功率、頻率、帶寬、雜散信號。 功率計:測量射頻信號的功率。 場強儀:測量無綫電信號的場強。 網絡分析儀:測量電路的 S 參數,進行阻抗匹配和頻率響應分析。 邏輯分析儀:觀察數字信號的時序。 消耗品:導綫、焊锡、助焊劑、萬用錶筆、探頭等。 環境準備:選擇一個乾擾較少、通風良好的環境進行調試。 3.2 基本測量方法與技巧 信號的觀察與分析: 示波器使用:學習如何正確連接探頭,設置時基、垂直靈敏度,觸發方式,觀察時域波形,分析信號的幅度、形狀、周期、占空比。 頻譜分析儀使用:學習如何設置中心頻率、跨度、分辨率帶寬(RBW)、視頻帶寬(VBW),觀察頻譜圖,分析信號的功率、帶寬、載波頻率、邊帶、諧波、雜散。 直流/交流參數測量: 電壓測量:如何使用萬用錶測量直流電壓和交流電壓,注意量程選擇和連接方式。 電流測量:如何使用萬用錶串聯測量直流電流和交流電流,注意電流錶的內阻和安全性。 電阻測量:如何使用萬用錶測量電阻,注意斷電測量。 信號的注入與響應: 信號發生器連接:學習如何將信號發生器連接到被測電路,選擇閤適的輸齣信號類型、頻率、幅度。 觀察輸齣響應:通過示波器或頻譜分析儀觀察被測電路對輸入信號的響應,評估電路的增益、濾波特性等。 3.3 調試的基本流程 通電檢查: 電源檢查:首先檢查設備電源是否正常,各路電壓是否符閤要求。 直觀檢查:觀察電路闆上是否有明顯的燒毀、虛焊、短路等痕跡。 分級調試: 信號源部分:調試振蕩器,確保其輸齣頻率準確、幅度穩定。 放大器部分:逐級放大器進行增益測量,檢查其綫性度和頻率響應。 濾波器部分:測試濾波器的通帶、阻帶特性,插入損耗。 混頻器/解調器部分:測量其變頻損耗、解調靈敏度。 關鍵參數調試: 頻率校準:確保振蕩器頻率準確,滿足通信要求。 增益調整:調整放大器增益,使其滿足係統設計要求。 阻抗匹配:利用匹配網絡調整天綫和電路之間的阻抗匹配,提高效率。 功率輸齣調整:調整功率放大器的輸齣功率,使其達到設計值。 整體聯調: 收發聯調:在收發信機之間進行聯閤調試,檢查信號的傳輸和接收是否正常。 性能指標測試:根據設備技術指標,進行靈敏度、選擇性、鄰道選擇性、失真度等各項性能指標的測試。 第四章 常見無綫電設備調試實例 本章將結閤實際案例,詳細介紹幾種典型無綫電設備的調試過程,讓讀者學以緻用。 4.1 對講機(手持終端)調試 結構與功能迴顧:簡要重述對講機的基本結構(發射、接收、控製、音頻)。 發射部分調試: 頻率準確性檢查:使用頻率計或頻譜分析儀測量發射頻率,並進行調整。 輸齣功率測量:使用功率計測量發射功率,並與標稱值對比,調整功放。 調製深度/頻偏調整:使用調製錶或示波器檢查調製是否符閤要求,調整調製電路。 雜散信號抑製:使用頻譜分析儀檢查發射信號的諧波和雜散,調整濾波器。 接收部分調試: 靈敏度測試:使用信號發生器和場強儀,逐步降低輸入信號幅度,測量對講機能夠正常接收的最小信號強度(靈敏度)。 選擇性測試:測試對講機對鄰近頻率信號的抑製能力(鄰道選擇性)。 中頻和音頻輸齣檢查:使用示波器觀察中頻信號和音頻輸齣波形。 AGC 性能檢查:輸入不同強度的信號,觀察輸齣音量的變化,評估 AGC 效果。 其他調試項目:音量控製、靜噪功能、掃頻功能等。 4.2 無綫電颱(固定颱)調試 結構與功能迴顧:介紹固定颱與對講機的區彆,如功率更大、功能更復雜。 發射部分調試: 頻率穩定性和準確性:對高功率發射的頻率穩定性要求更高。 輸齣功率和效率:關注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散熱問題。 天綫匹配:使用駐波比錶(SWR meter)或網絡分析儀進行天綫與發射機之間的阻抗匹配。 遠程控製接口調試:如果颱站支持遠程控製,需要對控製接口進行調試。 接收部分調試: 接收靈敏度與選擇性:固定颱對靈敏度和選擇性要求通常更高。 抗乾擾能力:測試在強乾擾環境下接收性能。 輸齣音頻質量:確保音頻輸齣清晰、無失真。 係統聯調: 與天綫係統的匹配:重點強調天綫係統的安裝、調試與饋綫連接。 接地與屏蔽:確保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措施,減少電磁乾擾。 4.3 雷達/測距設備調試(基礎原理與接口調試) 基本原理:簡要介紹雷達/測距設備的工作原理,如發射脈衝、接收迴波、計算距離。 關鍵參數調試: 脈衝參數:脈衝寬度、脈衝重復周期(PRR)、峰值功率。 接收靈敏度:微弱迴波信號的檢測。 距離分辨率:區分近距離目標的能。 角度分辨率:區分不同方嚮的目標。 接口與信號調試: 天綫饋電接口:高功率發射,需要注意匹配和散熱。 接收機中頻信號:觀察迴波信號的形狀和幅度。 數字信號處理部分:如果設備包含 DSP,需要關注其輸入輸齣信號。 安全注意事項:雷達設備可能涉及高壓和射頻輻射,需特彆注意安全。 第五章 故障診斷與排除 本章將係統介紹無綫電設備常見的故障現象,以及如何通過邏輯分析和測量手段進行故障診斷與排除。 5.1 常見故障現象分析 無發射:無法發齣信號。 發射功率低:發射信號強度不足。 頻率不準:發射或接收頻率偏移。 無接收:收不到任何信號。 接收靈敏度差:隻能收到很強的信號。 接收選擇性差:容易受到乾擾。 聲音失真:聲音不清、有雜音。 雜散信號乾擾:自身設備或外部設備産生乾擾。 設備發熱嚴重:工作異常導緻過熱。 開不瞭機:電源指示燈不亮,無任何反應。 5.2 故障診斷的基本思路 “由錶及裏”原則:先從外部現象入手,再深入到內部電路。 “由易到難”原則:先檢查簡單的、易於測量部分,再檢查復雜的、難以觸及的部分。 “由近及遠”原則:先檢查信號路徑的輸入端,再嚮輸齣端或更深的電路部分檢查。 “分割法”:將復雜電路分解成若乾個獨立的功能模塊,逐個進行測試。 對比法:與正常工作的同型號設備進行對比測量。 5.3 典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無發射故障: 檢查電源:確認電源正常。 檢查發射開關:確認發射功能已開啓。 檢查振蕩器:使用示波器或頻譜分析儀檢查本地振蕩器是否工作。 檢查調製電路:檢查基帶信號是否正常輸入調製器。 檢查功率放大器:測量功放的輸入和輸齣信號。 檢查天綫匹配:使用駐波比錶檢查天綫匹配情況。 接收靈敏度差故障: 檢查天綫:天綫是否有損壞或連接不良。 檢查射頻放大器:測量 RF 放大器的增益。 檢查混頻器和本振:確認混頻器和 LO 工作正常。 檢查中頻放大器:測量 IF 放大器的增益和帶寬。 檢查 AGC 電路:確認 AGC 電路工作是否正常。 頻率不準故障: 檢查振蕩器:檢查振蕩器的 LC/RC 網絡參數,或晶體振蕩器的晶體。 檢查 PLL(鎖相環)電路:如果設備采用 PLL 鎖定頻率,檢查 PLL 的參考頻率和反饋迴路。 溫度影響:考慮環境溫度對振蕩器頻率的影響。 聲音失真故障: 檢查音頻放大器:測量音頻放大器的增益和綫性度。 檢查濾波器:確保音頻濾波器沒有引入過大的失真。 檢查揚聲器/耳機:嘗試更換揚聲器或耳機。 檢查調製/解調電路:非綫性失真可能發生在這些環節。 雜散信號乾擾: 檢查濾波器:確保各級濾波器性能良好。 檢查接地與屏蔽:確保設備接地良好,屏蔽措施到位。 檢查元器件:某些元器件本身可能産生諧波。 外部乾擾源定位:使用場強儀等工具尋找外部乾擾源。 第六章 新技術與發展趨勢 本章將對無綫電調試領域的新技術和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幫助讀者瞭解行業動態,保持技術前沿性。 6.1 軟件定義無綫電(SDR) SDR 的概念:講解 SDR 如何通過軟件和通用硬件實現各種無綫電功能,取代傳統硬件電路。 SDR 的優勢:靈活性高、易於升級、成本效益。 SDR 調試的特點:側重於軟件配置、接口調試、數字信號處理的理解。 6.2 數字信號處理(DSP)在無綫電中的應用 DSP 的作用:實現濾波、調製、解調、編碼、信道估計等復雜功能。 DSP 調試的挑戰:需要理解數字信號的處理流程和算法。 6.3 5G/6G 通信技術對調試的影響 更高頻率(毫米波):對器件、測量儀器、傳輸損耗提齣更高要求。 更復雜的調製方式:如 OFDM、QAM 等,對信號分析提齣更高要求。 Massive MIMO、波束賦形:需要調試天綫陣列和相關的數字信號處理。 網絡切片、邊緣計算:對通信係統的整體集成和調試提齣新的挑戰。 6.4 人工智能(AI)在無綫電調試中的潛力 故障預測與診斷:利用 AI 分析設備運行數據,預測故障並提供診斷建議。 自動化調試:實現部分調試過程的自動化,提高效率。 性能優化:利用 AI 對設備參數進行智能優化。 結語 無綫電調試工作是一項集理論、實踐、經驗於一體的綜閤性技術。本書的編寫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實用的學習平颱,幫助大傢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時,不斷適應通信技術的發展,迎接新的挑戰。我們鼓勵讀者在學習本書內容的同時,積極動手實踐,勤於思考,不斷積纍經驗,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無綫電調試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