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鬍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颱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是*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他通過自身經驗總結齣來的教育理念,具有鮮活的現實意義,著有《鬍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
本書是“民國大傢談學養”係列中的一冊。主要分為四部分:“教育與中國”、“讀書與思考”、“體悟與人生”、“信念與自由”,分彆收錄鬍適民國時期的著述及演說,錶達瞭鬍適對中國教育的思考,對普通青年以及大學生的寄語,對文化、自由的觀點等。對當今社會仍有啓發意義。
硃永新,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編有《新世紀教育文庫》等30餘種。
鬍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1910年赴美國,就讀於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師從實用主義代錶人物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錶《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主張文學改革。同年7月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發錶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捲)、《白話文學史》(上捲)、《鬍適文存》等。
序
傾聽民國先生的趣話 硃永新
第一章
教育與中國
003 教育破産的救濟方法還是教育
010 做“孝子”還是做“堂堂的人”
015 論傢庭教育
019 慈幼的問題
025 學術救國
032 領袖人纔的來源
第二章
讀書與思考
043 為學要如金字塔
045 思想的方法
053 為什麼讀書
058 我夢想一個理想的牢獄
060 治學方法
066 智識的準備
075 思想不可變成宗教
第三章
體悟與人生
081 我的母親
090 人生問題
095 青年人的苦悶
103 做人與讀書
107 學生與社會
112 自然主義的人生觀
116 人生有何意義
118 行為道德種種(節選)
122 新生活
125 不要拋棄學問
第四章
信念與自由
131 差不多先生傳
134 信心與反省(節選)
138 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節選)
146 做不受人惑的人
149 我們要我們的自由
153 美國的婦人
162 拜金主義
166 中國文化裏的自由傳統
173 三個方子
181 編後記
教育破産的救濟方法還是教育
我們中國人有一種最普遍的死癥,醫書上還沒有名字,我姑且叫他做“沒有胃口”。無論什麼好東西,到瞭我們嘴裏,舌頭一舔,剛覺有味,纔吞下肚去,就要作嘔瞭。胃口不好,什麼美味都隻能“淺嘗而止”,終不能下咽,所以我們天天皺起眉頭,做齣苦樣子來,說:沒有好東西吃!這個病癥,看上去很平常,其實是死癥。
前些年,大傢都承認中國需要科學;然而科學還沒有進口,一就聽見一班妄人高唱“科學破産”瞭;不久又聽見一班妄人高唱“打倒科學”瞭。前些年,大傢又都承認中國需要民主憲政;然而憲政還沒有入門,國會隻召集過一個,早就聽見一班“學者”高唱“議會政治破産”“民主憲政是資本主義的副産物”瞭。
更奇怪的是今日大傢對於教育的不信任。我做小孩子的時候,常聽見人說這類的話:“普魯士戰勝法蘭西,不在戰場上而在小學校裏。”“英國的國旗從日齣處飄到日入處,其原因要在英國學堂的足球場上去尋找。”那時的中國人真迷信教育的萬能!山東有一個乞丐武訓,他終身討飯,積下錢來就去辦小學堂;他開瞭好幾個小學堂,當時全國人都知道“義丐武訓”的大名。這件故事,最可以錶示那個時代的人對於教育的狂熱。民國初元,範源濂等人極力提倡師範教育,他們的見解雖然太偏重“普及”而忽略瞭“提高”的方麵,然而他們還是嚮來迷信教育救國的一派的代錶。民國六年以後,蔡元培等人注意大學教育,他們的弊病恰和前一派相反,他們用全力去做“提高”的事業,卻又忽略瞭教育“普及”的麵。但無論如何,範、蔡諸人都還絕對信仰教育是救國的唯一路子。民八至民九,杜威博士在中國各地講演新教育的原理與方法,也很引起瞭全國人的注意。那時閻锡山在娘子關內也正在計劃山西的普及教育,太原的種種補充小學師資的速成訓練班正在極熱烈的猛進時期,當時到太原遊覽參觀的人都不能不深刻的感覺山西的一班領袖對於普及教育的狂熱。
曾幾何時,全國人對於教育好像忽然都冷淡瞭!漸漸的有人厭惡教育瞭,漸漸的有人高喊“教育破産”瞭。
從狂熱的迷信教育,變到冷淡的懷疑教育,這裏麵當然有許多復雜的原因。第一是教育界自己毀壞他們在國中的信用:自從民八雙十節以後北京教育界抬齣瞭“索薪”的大旗來替代瞭“造新文化”的運動,甚至於不恤教員罷課至一年以上以求達到索薪的目的,從此以後,我們真不能怪國人瞧不起教育界瞭。第二是這十年來教育的政治化,使教育變空虛瞭;往往學校所認為最不滿意的人,可以不讀書,不做學問,而僅僅靠著活動的能力取得祿位與權力;學校本身又因為政治的不安定,時時發生令人厭惡的風潮。第三,這十幾年來(直到最近時期),教育行政的當局無力管理教育,就使私立中學與大學盡量的營業化;往往失業的大學生與留學生,不用什麼圖書儀器的設備,就可以掛起中學或大學的招牌來招收學生;野雞學校越多,教育的信用當然越低落瞭。第四,這十幾年來,所謂高等教育的機關,添設太快瞭,國內人纔實在不夠分配,所以大學地位與程度都降低瞭,這也是教育招人輕視的一個原因。第五,粗製濫造的畢業生驟然增多瞭,而社會上的事業不能有同樣速度的發展,政府機關又不肯充分采用考試任官的方法,於是“粥少僧多”的現象就成為今日的嚴重問題,做父兄的,擔負瞭十多年的教育費,眼見子弟拿著文憑尋不到飯碗,當然要埋怨教育本身的失敗瞭。
這許多原因(當然不限於這些),我們都不否認。但我要指齣,這種種原因都不夠證成教育的破産。事實上,我們今日還隻是剛開始試辦教育,還隻是剛起瞭一個頭,離那現代國傢應該有的教育真是去題萬裏!本來還沒有“教育”可說,怎麼談得到“教育破産”?産還沒有置,有什麼可破?今日高唱“教育破産”的妄人,都隻是害瞭我在上文說的“沒有胃口”的病癥。他們在一個時代也曾跟著彆人喊著要教育,等到剛嘗著教育的味兒,他們早就皺起眉頭來說教育是吃不得的瞭!我們隻能學耶穌的話來對這種人說:“啊!你們這班信心淺薄的人啊!”
我要很誠懇的對全國人訴說:今日中國教育的一切毛病,都由於我們對教育太沒有信心,太不注意,太不肯花錢。教育所以“破産”,都因為教育太少瞭,太不夠瞭。教育的失敗,正因為我們今日還不曾真正有教育。
為什麼一個小學畢業的孩子不肯迴到田間去幫他父母做工呢?並不是小學教育毀瞭他。第一,是因為田間小孩子能讀完小學的人數太少瞭,他覺得他進瞭一種特殊階級,所以不屑種田學手藝瞭。第二,是因為那班種田做手藝的人也連小學都沒有進過,本來也就不歡迎這個認得幾擔大字的小學生。第三,他的父兄花錢送他進學堂,心眼裏本來也就指望他做一個特殊階級,可以誇耀鄰裏,本來也就最不指望他做塊“迴鄉豆腐乾”重迴到田間來。
對於這三個根本原因,一切所謂“生活教育”“職業教育”,都不是有效的救濟。根本的救濟在於教育普及,使個個學齡兒童都得受義務的(不用父母花錢的)小學教育;使人人都感覺那一點點的小學教育並不是某種特殊階級的錶記,不過是個個“人”必需的東西,——和吃飯睡覺呼吸空氣一樣的必需的東西。人人都受瞭小學教育,小學畢業生自然不會做遊民瞭。
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許多怪現狀,也不會是教育本身的毛病,也往往是這個過渡時期(從沒有教育過渡到剛開始有教育的時期)不可避免的現狀。因為教育太希有,太貴;因為小學教育太不普及,所以中等教育更成瞭極少數人傢子弟的專有品,大學教育更不用說瞭。今日大多數升學的青年,不一定都是應該升學的,隻因為他們的父兄有送子弟升學的財力,或者因為他們的父兄存瞭“將本求利”的心思勉力藉貸供給他們升學的。中學畢業要貼報條嚮親戚報喜,大學畢業要在祠堂前竪旗杆,這都不是今日已絕跡的事。這樣希有的寶貝(今日在初中的人數約占全國人口一韆分之一;在高中的人數約占全國人口四韆分之一;在專科以上學校的人數約占全國人口一萬分之一!)當然要高自位置,不屑迴到內地去,寜作都市的失業者而不肯做農村的導師瞭。
今日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所以還辦不好,基本的原因還在於學生的來源太狹,在於下層的教育基礎太窄太小,(十九年度全國高中普通科畢業生數不滿八韆人,而二十年度專科以上學校一年級新生有一萬五韆多人!)來學的多數是為熬資格而來,不是為求學問而來。因為要的是資格,所以隻要學校肯給文憑便有學生。因為要的是資格,所以教員越不負責任,越受歡迎,而嚴格負責的訓練管理往往反可以引起風潮;學問是可以犧牲的,資格和文憑是不可以犧牲的。
欲要救濟教育的失敗,根本的方法隻有用全力擴大那個下層的基礎,就是要下決心在最短年限內做到初等義務教育的普及。國傢與社會在今日必須拼命擴充初等義務教育,然後可以用助學金和免費的製度,從那絕大多數的青年學生裏,選拔那些真有求高等知識的天纔的人去升學。受教育的人多瞭,單有文憑上的資格就不夠用瞭,多數人自然會要求真正的知識與技能瞭。
這當然是絕大的財政負擔,其經費數目的偉大可以駭死今日中央和地方天天叫窮的財政傢。但這不是絕不可能的事。在七八年前,誰敢相信中國政府每年能擔負四萬萬元的軍費?然而這個巨大的軍費數目在今日久已是我們看慣毫不驚訝的事實瞭!
所以今日最可慮的還不是沒有錢,隻是我們全國人對於教育沒有信心。我們今日必須堅決的信仰:五韆萬失學兒童的救濟比五韆架飛機的功效至少要大五萬倍!
……
不久前,剛剛讀完馬建強先生寄來的《民國先生》一書。好生感慨。這本書講述瞭蔡元培的成長史,品味瞭作為父親的梁啓超的傢書,解讀瞭實業教育傢張謇、陳嘉庚、李光前的教育救國夢想,介紹瞭教育齣版雙子星座張元濟與陸費逵,描繪瞭徐誌摩、鬍適的名人雅集,以及夏丏尊、葉聖陶、硃自清的文人情誼,特彆是最後一章《歌聲中的學校,學校裏的歌聲》,栩栩如生地迴望瞭民國校園裏的弦歌,民國先生們的理想與行狀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是啊,盡管那是一個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的時代,教育仍然有尊嚴,大師依然有風範,校園照舊有弦歌。民國教育,的確是值得教育史學傢們好好研究的問題。
差不多同時,蘇州古吳軒齣版社老總專程來北京,送來《典範蘇州》首批三冊(《昆麯》《刺綉》《吳語》)。他們告訴我,這套書涉及“聽聲”(昆麯、評彈、吳語、吳歌)、“讀城”(古典園林、山水名勝、古鎮鄉村、街巷裏弄)、“博物”(年畫、刺綉、雕刻、織物)、“品味”(蘇幫菜、小吃記、飲食經、物産錄)、“識人”(名士賢人、廉吏大人、纔子佳人、大師奇人)和“傳道”(學風、傢風、文風、民風)。這套書圖文並茂、雅俗共賞,我也非常喜歡。在今年的全民閱讀推薦圖書50種評選的過程中,作為評委的我,也毫不猶豫地推薦瞭這套書。
古吳軒的領導還帶來一套民國教育傢的書係樣書,希望我能夠寫個序言。這套書包括梁啓超《為學與做人》、張伯苓《欲成事者須帶三分傻氣》、蔡元培《學養》、陶行知《行是知之始》、梅貽琦《大學的意義》、鬍適《做不受人惑的人》和葉聖陶《養成習慣,就是教育》等。我最初有些猶豫,因為我知道,這些民國時期的教育大傢,每個人都是一座豐碑,都是一個教育的寶庫,選編他們的著作,沒有深厚的功力,是難以勝任的。但是,古吳軒的這套書,竟然是編輯們自己選編的!
我仔細翻閱瞭這套樣書,且不說裝幀之雅緻精美,開本之玲瓏可愛,僅就內容而言,也是情趣盎然的。如鬍適,編者選擇瞭《我夢想一個理想的牢獄》《青年人的苦悶》;蔡元培,編者選擇瞭《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朋友是外在的我》;張伯苓,編者選擇瞭《欲成事者須帶三分傻氣》《奮鬥即是生活的方法》;梁啓超,編者選擇瞭《趣味教育與教育趣味》以及給孩子的若乾傢書。這些選文,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可讀性強,對今天仍然有藉鑒作用。也就是說,這套書的讀者對象,是普羅大眾。
轉念再想,現在專傢們選編的民國教育傢的書已經很多瞭——我自己也曾選編齣版瞭《葉聖陶教育名篇選》《葉聖陶教育箴言》《陶行知教育箴言》等。這些選編的角度,多半從教育切入。但是,每個編輯都是優秀的讀者,而由讀者選編的大師作品還不多見。讀者選編的標準,可以不考慮體係,不考慮理論,甚至不考慮是否為代錶作品,隻要想一件事:喜歡。
我總算理解瞭齣版社與編輯的良苦用心,自然也樂意擔任這套書的總主編,為他們搖旗呐喊,理由隻有一個——
讓更多的人走進民國大師們的精神世界,走進民國先生們的教育世界,傾聽先生的趣話,總結過去的經驗,思考教育的未來。
做不受人惑的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做不受人惑的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不錯,看瞭兩章瞭
評分非常適閤非常喜歡非常的好
評分真棒?
評分好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的。看著也挺好的。
評分hao
評分應當收藏的書
評分好書慢慢讀
評分好
做不受人惑的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