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埃姆·格里芬(Em Griffin) 著,展江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63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099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2
字数:6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际沟通、影响力、团队决策、认知内心及外在世界……现代社会每个至关重要的领域,都离不开传播学的核心——信息解读与处理。  在信息与人类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今天,传播学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  学界资深名师倾力打造,专为入门者定制的学习框架。书中引入大量电影情节与生活案例,深入浅出,绝不枯燥。  享誉全美的畅销经典教材,风行20余年。任可想要系统了解传播力的读者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享誉全美的畅销经典教材,由著名传媒学者埃姆·格里芬根据在美国惠顿学院浸淫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撰写而成,在多次更新版本的过程中,反复征求、汲取学界以及上百万名读者的反馈意见。为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传播学的精髓,本书精心遴选32种传播理论进行讲解,对近年大热的理论前沿亦有所涉猎。  与其他教材相比,本书特点在于强调读者体验,不但祛除了传播学理论的晦涩刻板,而且致力于将它们转换为普通人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工具。全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由信息、意义、语言、思维等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过渡到如何认识与理解人际之间,乃至个人与群体、与社会及文化的纷纭复杂的关系。

作者简介

  埃姆·格里芬(Em Griffin),美国芝加哥惠顿学院的荣休教授,在传播学领域任职、授课长达40年。他撰写的教材深入浅出,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易于为初学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深受全美学生欢迎,先后多次再版。教学工作之外,格里芬教授致力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长期在芝加哥冲突调解中心等知名社会机构担任志愿工作,他又是一个深度电影迷,上述生活经历在他的教科书中均有一定程度体现。  展江,法学硕士、博士,著名媒体人,多年从事新闻及教育工作,曾荣获2009年第五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领域:(1)英文新闻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经典翻译。代表译著有《美国新闻史》《新闻报道与写作》《新闻与正义》(三卷本)等。(2)中外比较新闻传播史论、政治传播(尤其侧重舆论监督)、战时新闻传播、媒体法和媒体伦理。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部分 给初学者搭建基础
第 1章 从理论的“定义”开始
第 2章 基本分类:实证还是阐释?
第 3章 何为成熟的理论?
第 4章 绘制传播学的导引地图
第二部分 人际传播
单元引言 人际信息
第5章 符号互动论
核心案例:在隔绝环境中长大的特殊个体的社交障碍。
主题电影:《妮尔的芳心》
第 6章 意义协调管理理论
核心案例:年轻夫妻因沟通模式差异而无法相互理解;陷入怪圈的亲子关系;多种族共居社区面临的公共事务难题。
第 7章 违反预期理论
核心案例:师生对话时,违反预期的谈话距离影响教师的最终决定。
第8章 建构主义
核心案例:孩子们在请求陌生人收养流浪狗时表现出能力差异;职业女性利用个人中心信息应付性骚扰的上司。
单元引言 关系发展
第 9章 社会渗透理论
核心案例:大一新生与新室友逐渐建立的友情。
第 10章 不确定性递减理论
核心案例:兼职快递员应对素不相识的合作者的策略
第 11章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核心案例:冷冰冰的计算机沟通比面对面沟通更能达成亲密的人际关系。
主题电影:《电子情书》
单元引言 关系维持
第 12章 关系辩证法
核心案例:印度新女性面临复杂的社会压力。
主题电影:《我爱贝克汉姆》
第 13章 互动观点
核心案例:成功家庭的“污点”成员预示失序的元沟通。
单元引言 影响力
第 14章 社会判断理论
核心案例:根据乘客的态度区域有效缓解飞行恐惧。
第 15章 详述可能性模型
核心案例:呼吁杜绝年轻人酒驾的两种策略;“魔术师”约翰逊等人明星效应的影响力。
第 16章 认知不协调理论
核心案例:烟民拒绝相信“吸烟有害健康”一类信息;微小代价更易触发个体有违道德
的行为。
主题电影:《感谢你抽烟》
第三部分 群体和公共传播
单元引言 群体决策
第 17章 群体决策的功能视角
核心案例:最优的决策往往出自貌似低效的委员会。
第 18章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
核心案例:学生们在互动过程中达成自主课程设计。
单元引言 组织沟通
第 19章 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
核心案例:戈尔公司与迪克西传播公司内部的文化故事
第 20章 组织传播的批判理论
核心案例:PG&E;公司非法排放致使邻近居民健康受损;SRC公司员工参与管理的政策使企业竞争力获提升。
主题电影:《永不妥协》
单元引言 公共修辞
第21章 修辞学
核心案例:解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第 22章 表现主义
核心案例:解析马尔科姆·艾克斯的《选票还是子弹》
第 23章 叙事范式
核心案例:《旧约·路得记》在 20世纪的全新改编
第四部分 大众传播
单元引言 传媒与文化
第 24章 传媒生态学
核心案例:人类历史上的传媒生态
第25章 符号学
核心案例:解析摔跤手的角色符号;黄丝带在海湾战争期间的意义转换;对佳得乐运动饮料广告的分析。
第 26章 文化研究
核心案例:解构海湾战争及“9·11”事件期间的传媒报道
单元引言 传媒效果
第 27章 涵化理论
核心案例:一个被电视暴力渲染的危机四伏的世界。
第 28章 议程设置猜想
核心案例:媒体议程对教堂山地区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媒体议程改变人们对男篮四强赛的关注点。
第 29章 沉默的螺旋假说
核心案例: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里根的压倒性胜利;1988年总统选举中老布什致胜之策。
第五部分 文化语境
单元引言 跨文化传播
第 30章 传播调适理论
核心案例:建立老年人与年轻人的顺畅沟通。
第 31章 面子协商理论
核心案例:东西方迥然不同的冲突解决方式。
第 32章 口语代码理论
核心案例:提姆斯特维尔文化与纳库瑞玛文化的不同沟通方式。
单元引言 性别与传播
第 33章 性别方言类型
核心案例:使用各自的“方言”的两性对话。
主题电影:《当哈利遇到莎莉》
第 34章 立场理论
核心案例:奴隶主与女性黑奴的观察视角;传统观念中照顾家人是女性“天职”。
第 35章 失声群体理论
核心案例:女性主义词典的出版;一个象征女性主义的新名词——性骚扰。
第六部分 回顾与整合
单元引言 传播理论
第 36章 传播理论的共享线索
附录一 理论概要
附录二 印证传播学理论的电影
附录三 美国传播协会的传播道德信条
注释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33章 性别方言类型
  创立人:黛博拉 ·坦嫩(Deborah Tannen)
  “男性—女性的对话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这一简短叙述是坦嫩的著作《你为什么就是不明白》的基本前提,这本书试图解释为什么男性与女性经常会鸡同鸭讲。
  黛博拉·坦嫩是乔治城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对话类型——关注人们说话的方式,而非内容。在她的第一本有关对话类型的著作中,坦嫩以6位朋友在感恩节晚餐桌旁一段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对话为例,进行了微量分析。
  坦嫩引用英国小说家福斯特(E.M.Forster)的《印度之旅》一书说明她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错误的地点停顿,某个语调被曲解,整个对话就会随之走样。”福斯特的小说描述了出身于不同文化的、抱有良好意愿的人们怎样全然误解了彼此。坦嫩相信类似的误会在男女两性之间经常发生。通常,由于双方并未意识到他们正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对话效果可能有潜伏性。相比之下,当我们跨越地理疆界时,我们至少会对接下来的沟通障碍有所准备。坦嫩强调说我们与异性对话时,常常意识不到不同的对话类型会把我们卷入大麻烦。绝大多数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得,如果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迥然不同的对话方式导致了问题的出现,那么他们“把问题谈清楚”的想法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坦嫩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毫无相似之处的两种对话类型的富有想象力的描述。她比较小学二年级男生和女生的对话,觉得好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进行对话。两个女孩会舒适地面对面坐着,认真讨论她们熟识的某个人。然而,假如男孩子们被要求说点“严肃话题”,他们根本静不下来,也不会注视对方,他们的话题不断跳跃,从游戏一直说到竞赛。大一点的孩子身上同样表现出相似的风格差异。坦嫩指出“六年级男孩与同龄女孩的差异,简直如同两个不同的星球”。没有证据表明人们在长大以后,这些差异会随之消失。坦嫩形容成年男女之间就像“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用不同语言”对话,即使他们用同样的词语,彼此的“频率也大为不同”。
  坦嫩以跨文化的方法研究性别差异,与许多女权主义学者的研究不尽相同,后者认为男女间的对话反映出男性统治女性的企图。坦嫩则假设男性与女性的对话类型同等有效,“我们试着恳切地交谈,不过有时我们似乎在说两种不同的语言——或者至少可以说成不同的性别方言。”性别方言一词并非坦嫩的原创,但恰当地表达了她的观点,即男性与女性的对话类型最好被视为两种不同的文化方言,没有优劣之分。
  被视为两种不同的文化方言。
  坦嫩可以想象对于许多男人和女人而言,用性别来划分人和沟通方式是一种冒犯之举。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嘲笑,“你看你说起话来就像个男人(女人)。”每个人都把自己看成独一无二的个体。然而,尽管听上去与基因决定命运这类过于简化的还原主义论调很相似,坦嫩仍坚持认为两性的对话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尽管有这些危险,我仍然加入了日益增多的、有关性别与语言的讨论,因为忽视这些差异性的风险远远高于指出它们的风险。
  33.1 当哈利遇到莎莉:两种文化的碰撞
  男人与女人真的生活在不同世界吗?坦嫩从美国小说家安妮·泰勒的《意外的旅客》、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婚姻生活》、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我知交的神殿》、美国作家及教育家艾瑞卡·琼的《害怕飞行》以及美国著名漫画家吉尔斯·菲勒的《成长》等大量作品中引用人物对话,以论证她的观点,即男性与女性不同的对话方式反映了他们彼此迥异的文化背景。
  每当我在课堂上讨论坦嫩的理论时,学生们会立即联想到1989年美国导演罗伯·莱纳执导的电影《当哈利遇到莎莉》,特别是其中男女主角的对话。因此,我将用该片编剧诺拉·艾芙恩笔下哈利与莎莉的对白来说明坦嫩理论阐释的性别差异。
  电影从两个素昧平生的芝加哥大学学生即将共度一段历时18个小时、终点是纽约的旅程开始。哈利正在和他的旅伴莎莉的好友阿曼达约会。上路没几个小时,哈利用语言挑逗他的旅伴,双方的对话显示出他们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莎莉:阿曼达是我的朋友!
  哈利:怎么样?
  莎莉:所以,你在跟她约会。
  哈利:那又怎样?
  莎莉:你现在又来挑逗我。
  哈利:不,我可不是……
  莎莉:我们只会成为朋友,好吗?
  哈利:太好了,朋友,再好不过了。(停顿一下)你当然知道我们不可能成为朋友。
  莎莉:为什么不?
  哈利:我所说的是……而这些话也不是有纠缠的意思……男人和女人不能成为朋友,因为跟性有关的事总会参与进来。
  莎莉:那不是事实。我有不少男性朋友,而且都与性无关。
  哈利:不,你没有……
  莎莉:有,我有。
  哈利:不,你没有……
  莎莉:有,我有。
  哈利:你只是以为你有。
  莎莉:你是说我和这些人发生了性关系而我自己却不知道?
  哈利:不,我说的是他们都想与你发生性关系。
  莎莉:他们没有。
  哈利:确实是有。
  莎莉:他们没有。
  哈利:他们肯定有。
  莎莉:你怎么知道?
  哈利:因为没有一个男人把他认为有魅力的女人当成朋友。他一定会想与她发生关系。
  莎莉:所以你是说男人可以与他认为没有魅力的女人成为朋友?
  哈利:不,你还是很想得到她们。
  5年后,哈利在飞机上再次遇见莎莉。他突然向她宣布自己即将结婚的消息。莎莉给予了祝福,但接下来的对话显示出二人的想法依然分处于两个世界:
  莎莉:那太好了。看到你用这种态度拥抱生活真好。
  哈利:是啊!加上你总是会到达某个令你厌倦这一切的点。
  莎莉:什么一切?
  哈利:单身生活的一切。你遇见一个人,一起吃了一顿不错的午餐,觉得你们彼此喜欢,大可以再跨进一步共享晚餐。你们一起跳舞……回到她家,发生关系,在结束的那一刻你知道你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吗?在起床回家之前,我还得躺在这里抱着她多久?30秒钟够了吗?
  莎莉:(不可置信的语调)你就只想到那些?那是真的吗?
  哈利:真的。所有男人都那么想。你在事后希望被抱多久呢?一整夜,对吗?这就是问题。在30秒到整整一晚之间的某处就是你的问题。
  莎莉:我没有问题。
  哈利:有,你有。
  不经意看到这几幕的观众会以为这不过是两个人因性爱话题在争吵。然而以上对话与性爱的满意程度等问题无关,它说的是双方投入性爱的方式。坦嫩的性别方言类型理论认为哈利与莎莉的对白,充分反映出男人与女人所处的不同世界。哈利可能认为莎莉是儿童电视节目《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里过于幼稚的角色,而莎莉或许觉得哈利来自充满野兽气息的《人猿星球》或《动物之家》。显然,二人都认为对方的看法不可理解且具有威胁。莎莉作为女性,希望建立亲密关系;哈利作为男性,乐于保持独立。
  33.2 女性渴望联系,男性渴望地位
  坦嫩指出女人对人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高过一切。哈利最初的挑逗惹恼了莎莉,因为他怂恿她背叛与阿曼达的友谊。当哈利断言男人与女人不可能成为朋友时,莎莉愈加感到悲伤。尤其令她震惊的是,哈利后来透露的,对他而言性行为代表亲密关系的结束而非开始。哈利在两次相遇时都坚称他的看法代表了所有男性。假如哈利所言都是真的,莎莉确实会面临极大困扰。哈利的言论暗示着女性与男性真正的结合即使不是不可能,也非常难于达成。
  在坦嫩看来,男人在乎的主要是地位。他们在竞争层级中向上攀爬,同时努力维持自己的独立。在两次对话中,哈利总是引导话题、启动辩论、说得很多并且做出总结陈词的那个人。换言之,他占尽了上风。对哈利来说,性行为代表的是成就而非共享。“逮住”一个女人是在谁占上风的游戏中得分的方法。女性对亲密的渴望威胁哈利的自由,让他要在所有关系里占尽上风的诉求就此偏离目标。
  你或许认为哈利觉得所有男人都跟他一样的想法过于偏激。坦嫩也有同感。她相信确有一些男人乐于接受亲密关系,就像有一些女人在意权力一样。你可能会联想到巴克斯特和蒙哥马利的关系辩证法,该理论假设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到介于亲密与分离之间的张力(见第
  12章)。坦嫩认为假如可以的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希望在任何场合既能保持亲密又有相对的独立空间,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这些先天差异令男人和女人对同一情境产生不同的看法:
  女孩,甚至女人,认为得到同龄人的喜爱非常重要,这是一种着眼于对称性联系的参与方式。男孩及男人则认为获得同龄人的尊重很重要,他们的参与方式强调不对称的地位。
  33.3 融洽对话与报告对话
  坦嫩为什么如此肯定女人注重联系而男人在意地位?她回答说她是从男人和女人的对话中倾听到这一点的。就像民族志学者研究土著语言以发现重要的社会意义那样,坦嫩审视女性文化和男性文化代表的对话,从而判断其文化的核心价值。她提供了她在日常沟通中观察到的大量男女分歧的案例。其中的语言差异令坦嫩确信,联系—地位的差异是两性对话的主要结构。
  认真思考以下的对话类型,其中大部分在电影《当哈利遇到莎莉》中有所体现。从本质上说,这些对话类型证实女人重视融洽对话,而男人看重报告对话。
  1.私下对话与公开对话
  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女人比男人爱说话。坦嫩以一个老笑话为例,一位妻子向丈夫抱怨:“过去10年来你从不告诉我你在想些什么?”丈夫嘲讽地说:“那是因为我不想打断你。”坦嫩认为夫妻相处时确实存在女人唠叨—男人寡言的模式。她不仅发现女人私下里的确比男人更多话,也认同艾丽斯·沃克的观念,即女人爱上男人是因为她发现他很能“洗耳恭听”。在电影中,莎莉一直试着用对话与哈利建立联系,在喝咖啡时跟密友爱丽丝与玛丽分享生活细节。坦嫩指出在公共场合莎莉的对话风格就不是如此。相形之下,男人在公共场合争取主导权,说话远比女人更多。
  哈利的对话风格是男人建立优势地位的典型手法。坦嫩认为男人把对话当成武器。他们发表长篇大论,目的在于引导注意力、传达信息以及要求达成一致。哈利罕见地向密友杰西吐露心事,多半发生在慢跑、打棒球与看足球赛等竞技语境里。男人一旦从战场退回安全的家,就不再有动力以对话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他们放下武器,退回静默之中。
  哈利愿意与莎莉谈他的生活细节是不寻常的。大多数男人避免这类闲聊。然而在私下对话时,哈利说起话来仍然像在法庭上辩论。他负责界定关系的准则,每次莎莉提出质疑,他就宣告“对前述准则加以修正”。男人独白式的对话风格适合报告,无法使关系走向融洽。
  2.讲故事
  与克利福德·格尔茨、迈克尔·帕卡诺夫斯基、沃尔特·费希尔等学者(见第19章、第23章)一样,坦嫩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口口相传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希望、需求与价值观。坦嫩强调通常男人说的故事比女人更多——特别是笑话,这与男人对地位的关注相一致,正如饰演哈利的老牌笑星比利·克里斯托的演绎。男性用说笑话的方式调整彼此的地位。趣味横生的故事在吸引注意力及抬高讲述者地位的同时,还含有“你有比这更高明的故事吗”的挑战意味。
  男人不讲笑话时,多半会大谈自己的英雄事迹。相应地,女人倾向于谈论别人的故事,表达融入社群的愿望。女人只有偶尔才会以自己作为故事的主角,把自己描述得笨笨傻傻的,而不是精明能干的样子。她靠自我贬低将自己置于与听众相同的地位,并加强她的关系网络。
  3.倾听
  女人在倾听故事或某种解释时,倾向于与对方保持眼神接触、点头称是、用肯定的单音节词回应,以表达她正在认真倾听以及支持的态度。而对于在意关系地位的男人而言,过于明显的积极倾听表达的是对对方的认同,他通常会避免这种屈从或被动的角色。女人们总结说男人从不倾听,其实是她们并未看清真相。
  倾听中的女人一般先等别人讲完话,再开始说话,而且通常只说些附和的话以表达肯定,或者用一句话做出总结。坦嫩称之为合作重叠。她指出就女人而言,合作重叠是融洽的表征,而非控制对话的竞争策略。男人则不一样。男人打断谈话,而且认为这是掌控对话的举动,他们的世界就是这么回事。对话游戏的赢家可以采取“我打断你的时候,不要说话”的立场并将现状维持下去。坦嫩总结说管理对话的风格不同是两性对话一直令人不快的根源。“女人的合作重叠让男人觉得是对他们指指点点,而男人抢夺或改变话题的行为常令女人感到不快。”
  4.问问题
  在莎莉和哈利踏上赴纽约之旅之前,莎莉制作了地图及详细的行进路线。哈利当然绝不会用这些东西。坦嫩认为,男人不会主动要求这类协助。自承无知会削减男人最重视的自主形象。她解释说:“如果多付出一些旅行时间就能维系自尊心,那绝对值得。”
  女人的询问则是为了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利用在加油站停靠的5分钟核实一下去纽约的最佳路线,也足以创造社群感,即使那相当短暂。坦嫩强调,女人在表达意见时,通常在句末附加一个问句(“这部电影真好看,你不觉得吗?”)。标签式提问能够软化造成彼此分歧的、潜在的不一致。同时,它也是在邀请对方加入开放友好的对话。但是对男人而言,标签式提问会让说话的人看起来优柔寡断。
  《你为什么就是不明白》出版之后,坦嫩对于她在电视访谈、在线广播及演讲后的讨论中被提问的问题一直有极大兴趣。女性总是找来更多信息或用她们的亲身经历来证实坦嫩的观点。甚至有一部分男人也开始这样做。当然,鉴于这本书在一段时间内高居畅销书榜单,也有一些男人提出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正版图书,学习需要,好方便

评分

书有点贵,但是还是可以啦,教材

评分

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

书本质量很好!内容很翔实,值得多多钻研

评分

国外的经典教材,比国内的教材体系更全面。

评分

好庞大的一本书,基本全覆盖了,重要的是展江老师翻译的。

评分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

评分

传播学百科性初级入门教材,读来大有裨益

评分

纸质阅读感觉特别好,满意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初识传播学:在信息社会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及世界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