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中专院校师生、研究人员以及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刑法解释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学界对刑法解释立场、刑法解释具体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哲学、语言学等理论资源不够重视。自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以来,主客一体的语言论哲学对社会科学各部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其对刑法解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立足于传统的刑法客观解释和实质解释,并结合语义解释和语用解释,力求实现刑法文本对当下案件的明确化,以保证客观解释和实质解释的最终实现。
内容简介
刑法学研究应该实现语言论转向,刑法解释本来采取着并且应该采取客观解释的立场。对刑法的客观解释是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结合,是语义解释和语用解释的结合。语义解释划定了刑法文本意义的大致范围,是客观解释的基础;语用解释补充、完善了刑法文本对当下案件的具体意义并使其明确化,保证了客观解释的实现。语义解释应遵循语篇原则,解释者须往返穿梭于刑法文本的部分和整体之间,在字、词、句、段、篇之间循环,以求得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的基本意义;语用解释是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刑法文本的具体意义,解释者须在认知图式和刑法文本、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判决结论和大众期待之间进行语篇外循环,使刑法文本的具体意义得以产生。
作者简介
王政勋,1967年出生,陕西省洋县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西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目前已经出版个人专著5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教材19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西北政法大学首批“长安学者”。
目录
导论
一、刑法解释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论文发表情况
(二)研究内容——关键词分布分析
(三)论文质量——引注数量
(四)知识谱系一引注范围的考察
(五)结论
二、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及其影响
(一)从认识论哲学到语言论哲学
(二)语言论转向的巨大影响
三、语言论转向与刑法解释研究
上篇 解释立场的语言论考察——客观解释之根基
一、导论
(一)主观解释论要义
(二)客观解释论要义
(三)折衷的立场
(四)中国学者的观点
二、普通语言学的分析:语言的模糊性
(一)法律在语言中存在
(二)刑法以汉语表达
(三)书面语是法律存在的寓所
(四)立法语言的特点
三、范畴理论的考察:语义的家族相似性
(一)家族相似性与原型范畴
(二)刑法中的概念属于原型范畴
(三)原型范畴的存在决定了客观解释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四、常规关系、语用推理与刑法解释——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分析
(一)文本理解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
(二)会话含义理论:格赖斯四准则和列文森三原则
(三)会话含义理论对刑法的理解和解释的启示
(四)结论
五、图式与刑法解释——一个实证的分析
(一)导论
(二)样本及方法
(三)调查结果
(四)分析
(五)结论
六、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
(一)客观解释与预测可能性
(二)客观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
(三)客观解释与刑法解释方法
(四)客观解释的哲学根基
中篇 刑法的语义解释——客观解释之基础
一、语义解释中的解释论循环
二、刑法用语的词义分析
(一)语素分析
(二)多义词辨析
(三)同义词分析
三、刑法条文的语法分析
(一)代词的语义所指
(二)否定副词的意义
(三)语法结构层次分析
(四)标点符号分析
四、刑法的语义分析法
(一)义素分析
(二)语义指向分析
下篇 刑法的语用解释——客观解释之实现
一、导论
二、刑法的言内语境——以一元的违法论为例
(一)刑法言内语境是什么?
(二)刑法文本的独立性:“刑事”对“违法性”的限制
(三)实质的解释论:违法一元论与刑事违法独特性的结合
三、刑法的言伴语境——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为例
(一)案情及文章对案情的分析
(二)期待可能性的存在根据:司法语境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三)进一步的分析和考辨
四、刑法适用的言外语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例
(一)导论
(二)样本及研究方法
(三)样本分析之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政治任务与法院任务
(四)样本分析之二:报告中提及的政治领袖、政治术语
(五)样本分析之三:对审判经验特别是刑事审判经验的总结
(六)样本分析之四: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内容
(七)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法学文库:刑法解释的语言论研究》:
任何作者在写作之前,都不可能把文本的中心思想、逻辑结构、遣词用字考虑清楚,而只可能有一个模糊的、朦胧的想法、念头和思路。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路才逐渐清晰,内容才逐渐展开,思想总是在流淌的文字中才得到展现。作者在初稿写成后必然会对文章进行若干次修改,无论是写作还是修改,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作者的想法、念头、观点、思想也许,不,是必然会发生若干变化。作者的原初意图对文本解释不具有什么价值,修改时的意图也未必就表示了作者真正的意图——其实,作者几经变化的意图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互相抵牾的,谁能说出《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的作者意图是什么?甚至我们连作者到底是谁也不完全清楚;即使作者的意图是清晰的,最终在文本中显示出来的思想是不是作者企图表达的观点,也未必能得出必然性结论。《三国演义》本来想表现刘备的仁君形象,但读者却觉得刘备很虚伪,《水浒传》本来想塑造宋江忠义的性格,读者却觉得宋江奸诈而多权谋。有心栽花、无心插柳的情形在书面表达中经常出现,“作品所表达出的态度、感情或观点,不一定就是它的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而作者表达出来的态度、情感和观点也与他内心所有的(作品本身为此提供了证据)那些不同。”
……
法学文库:刑法解释的语言论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王政勋教授的大作,必须读之,赞
评分
☆☆☆☆☆
可以
评分
☆☆☆☆☆
值得一读。
评分
☆☆☆☆☆
自己想要的书,很不错
评分
☆☆☆☆☆
非常好!作者是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知名的刑法学者,不错!
评分
☆☆☆☆☆
不断的学习就是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进步也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去积累,我们继续学习吧
评分
☆☆☆☆☆
感觉很不错!
评分
☆☆☆☆☆
值得一读。
评分
☆☆☆☆☆
不断的学习就是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进步也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去积累,我们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