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刘海燕)(第三版)

模拟电子技术(刘海燕)(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海燕,孙建设 编
图书标签:
  • 模拟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
  • 模拟电路
  • 刘海燕
  • 第三版
  • 电路分析
  • 电子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电子技术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9096
版次:3
商品编码:119536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字数:3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正弦波振荡器,可控整流电路等。本书侧重定性分析,突出集成电路的应用,淡化基本单元的理论分析,加强实用电路的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气、电子、通信类和机电类等专业的教材。

作者简介

刘海燕,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师 副教授,1994年进入学院工作,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学院骨干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和劳动部电子设计工程师(助理)资质,副教授职称。近年来,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8项,其中主持1项;厅级科研课题获省教育厅结项3项;项目获教科研成果奖1项。参编教育部和省级规划教材五部。

目录

第一章常用电子元器件
第一节半导体和PN结3
第二节二极管及其应用5
第三节晶体三极管14
第四节场效应管23
第五节光电子器件27
第六节技能训练一分析实用电路30
第七节EWB技能训练一认识EWB使用介绍33
本章小结41
思考题与习题41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共发射极放大电路44
第二节图解分析法48
第三节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50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及共基极放大电路54
第五节电子电路的稳定措施60
第六节多级放大电路66
第七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68
第八节技能训练二实用电路读图训练70
第九节EWB技能训练二单管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73
本章小结77
思考题与习题78
第三章模拟集成电路
第一节集成运算放大器80
第二节集成功率放大器103
第三节集成稳压器109
第四节技能训练三实用电路设计与制作115
第五节EWB技能训练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测试118
第六节EWB技能训练四晶体管串联稳压电路121
第七节技能训练四实用功放电路读图训练124
本章小结128
思考题与习题128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
第一节振荡器基本原理134
第二节RC正弦波振荡器及LC正弦波振荡器138
第三节石英晶体振荡器146
第四节技能训练五实用电路设计与制作149
第五节EWB技能训练五波形发生电路测试150
本章小结153
思考题与习题154
第五章可控整流电路
第一节晶闸管157
第二节单相可控整流电路162
第三节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167
第四节可控整流电路实例分析172
第五节晶闸管变频电路174
第六节技能训练六高灵敏接触式报警器制作178
第七节EWB技能训练六晶闸管应用电路180
第八节EWB技能训练七综合训练182
本章小结186
思考题与习题187
参考文献189

前言/序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作者:刘海燕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是一本系统、深入地阐述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及典型应用的高等院校教材。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理解、设计和分析各种模拟电子电路,并为后续更高级的电子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严谨,例题丰富,习题具有代表性,是学习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第一部分:半导体器件基础 本部分内容是理解后续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石。 绪论: 简要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以及本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强调了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切电子系统信息处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极管基础: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详细阐述了PN结的形成过程,包括载流子的扩散、漂移和建行电场。深入分析了PN结在零偏压、正向偏压和反向偏压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解释了其非线性导电机制。介绍了PN结的电容效应,包括结电容和扩散电容,以及它们对电路工作频率的影响。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详细绘制并分析了理想二极管和实际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解释了正向压降、反向击穿电压等重要参数。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介绍了不同工作状态下二极管的简化等效电路模型,包括恒压源模型和恒流源模型,以及它们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常见二极管类型及应用: 详细介绍了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齐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光电二极管等多种类型的二极管,并结合实际电路讲解了它们在整流、稳压、调频、发光、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在整流电路中,二极管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稳压电路中,稳压二极管能够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 三极管基础: BJT(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了NPN型和PNP型BJT的结构,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深入分析了BJT在不同偏置下的三种工作状态: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重点阐述了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工作原理,引入了电流放大系数β。 BJT的输出特性曲线与输入特性曲线: 详细绘制并分析了BJT的输出特性曲线(IC-VCE特性)和输入特性曲线(IB-VBE特性),解释了饱和区、放大区和截止区在特性曲线上的体现。 BJT的等效电路: 介绍了BJT在放大区工作时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包括混合π模型和T型模型,分析了它们的组成部分(如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跨导等)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常见BJT应用: 介绍了BJT在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等基本应用中的原理。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了N沟道和P沟道的增强型和耗尽型MOSFET的结构,包括源极、漏极、栅极和衬底。重点阐述了栅极电压控制漏极电流的工作原理,引入了跨导gm。 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与传输特性曲线: 详细绘制并分析了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ID-VDS特性)和传输特性曲线(ID-VGS特性),解释了截止区、线性区(饱和区)和夹断区。 MOSFET的等效电路: 介绍了MOSFET在放大区工作时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了其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跨导。 BJT与MOSFET的比较: 对BJT和MOSFET的结构、工作原理、电参数、驱动方式、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帮助读者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 集成运算放大器(Op-Amp)基础: 理想运放模型: 介绍了理想运放的三个基本特性:无限开环增益、无限输入电阻和零输出电阻。 虚短与虚断: 阐述了基于理想运放模型推导电路特性的重要概念——虚短和虚断,这是分析负反馈组态电路的核心工具。 基本运算电路: 详细介绍了反相比例电路、同相比例电路、加法电路、减法电路、积分电路、微分电路等基本运算电路,并推导了它们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差分放大电路: 介绍了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分析了其共模抑制比。 其他重要运放电路: 介绍了电压跟随器、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等重要运放电路,并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二部分:放大电路分析与设计 本部分内容是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深入讲解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 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基本概念: 放大电路的功能: 介绍了放大电路将微弱信号放大到所需幅度的基本功能。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分析了放大电路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信号源、放大器件、偏置电路、耦合电路、反馈电路等。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详细介绍了放大电路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功率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宽度、增益带宽积、非线性失真、瞬态失真等,并解释了这些指标的重要性。 单级放大电路: 三极管(BJT)放大电路: 三种基本组态: 详细分析了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和共基放大电路(基极输出器)的结构、静态工作点设置、动态分析(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深入讨论了多种偏置电路(如固定偏置、分压偏置、发射极偏置、集电极反馈偏置等)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偏置元件来稳定静态工作点,确保放大电路在放大区工作。 动态分析: 利用小信号等效电路,详细推导了各组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频率响应: 分析了放大电路在高频和低频段的频率特性,解释了高频时由于寄生电容引起的衰减,以及低频时由于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引起的衰减,引入了通频带宽度和增益带宽积的概念。 场效应管(MOSFET)放大电路: 三种基本组态: 详细分析了共源放大电路、共漏放大电路(源极输出器)和共栅放大电路(栅极输出器)的结构、静态工作点设置、动态分析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讨论了MOSFET放大电路的偏置方法,如固定栅压偏置、自偏置、分压偏置等。 动态分析: 利用MOSFET的小信号等效电路,详细推导了各组态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 频率响应: 分析了MOSFET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联: 介绍了直接耦合、RC耦合、变压器耦合等多种级联方式,并分析了不同耦合方式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级联放大电路的分析: 讲解了多级放大电路的总体性能如何由各级性能叠加而成,特别是总电压放大倍数、总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 达灵顿电路: 介绍了达灵顿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较大的电流放大系数。 共集-共射(CE-CB)放大电路: 分析了这种组合的优势,例如可以获得高输入电阻和高输出电阻。 反馈放大电路: 反馈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反馈的定义,即从输出端取出部分信号送回输入端。 反馈的四种组态: 详细阐述了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四种基本组态,分析了它们各自对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和稳定性的影响。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负反馈的四大作用: 1. 稳定放大倍数: 负反馈可以有效减小放大电路参数变化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2. 增大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 根据反馈组态的不同,负反馈可以分别增大输入电阻或减小输出电阻,这对于匹配信号源和负载至关重要。 3. 扩展通频带宽度: 负反馈可以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提高电路在高频和低频下的工作性能。 4. 减小非线性失真: 负反馈能够抑制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提高信号的保真度。 自激振荡与稳定判据: 讨论了正反馈可能导致的自激振荡现象,并介绍了稳定性判据(如Bode图的幅裕和相裕)。 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介绍了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效率特点。 甲类功率放大器: 分析了甲类放大器的特点(线性好,但效率低)及其电路结构。 乙类和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重点讲解了推挽放大电路,包括乙类互补推挽放大器和甲乙类互补推挽放大器。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效率、交越失真(Crossover Distortion)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偏置电压来减小交越失真。 丙类功率放大器: 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和高效率特点,常用于高频功率放大。 第三部分: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 本部分内容涉及如何产生各种波形信号以及对信号进行滤波、衰减等处理。 正弦波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阐述了正弦波振荡器产生连续正弦波的条件:即放大电路引入正反馈,且在某一频率上,环路增益的模等于1,环路相位偏移为0°或360°。 几种典型振荡电路: 详细介绍了RC振荡电路(移相振荡器、 Wien电桥振荡器)和LC振荡电路(哈特莱振荡器、科罗皮兹振荡器、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结构、工作原理、频率决定元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振荡器参数: 讨论了振荡频率的稳定性和输出幅度的稳定。 波形发生电路: 多谐振荡器(非正弦波振荡器): 介绍了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矩形波等非正弦波的原理,包括弛豫振荡。 锯齿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讲解了如何利用积分电路和比较器等产生锯齿波和三角波。 函数发生器: 简单介绍了函数发生器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集成电路。 滤波器电路: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即允许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而衰减或阻止其他频率的信号。 滤波器的分类: 详细介绍了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滤波器设计: 讲解了如何利用RC、RL、LC电路以及有源滤波器(基于运放)来实现不同的滤波功能。 理想滤波器与实际滤波器的特性: 分析了理想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对比了实际滤波器的过渡带特性。 Q值(品质因数): 解释了Q值在滤波器设计中的意义,尤其是在带通和带阻滤波器中。 信号衰减与控制电路: 衰减器: 介绍了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器(如利用电位器或电子开关实现)的原理。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讲解了AGC电路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反馈机制自动调节放大器的增益,以保持输出信号幅度基本恒定。 第四部分:电源稳压与调节电路 本部分内容关注如何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 线性稳压电源: 基本原理: 介绍了线性稳压电源的基本构成,包括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 整流电路: 详细分析了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中心抽头变压器式和桥式)电路,介绍了它们的原理、波形和输出电压计算。 滤波电路: 讲解了电容滤波和电感滤波的原理,分析了它们对脉动直流电的平滑作用,引入了纹波系数的概念。 稳压电路: 重点介绍了基于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电路,以及利用三极管作为调整管的串联型稳压电路(如TL431、三端稳压器IC等)。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稳压性能和输出电压的调节。 集成稳压器: 详细介绍了常用的三端稳压器(如78XX系列、79XX系列)的结构、功能、应用和注意事项。 开关稳压电源(简述): 简要介绍了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强调了其高效率的特点,并与其线性稳压电源进行比较。 第五部分:数模混合电路与集成应用 本部分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进行结合,并介绍集成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数模混合电路基础(简述): 简要介绍了数模混合系统的概念,以及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集成电路应用举例: 定时器IC(如555定时器): 详细讲解了555定时器在单稳态、多谐振荡、施密特触发等工作模式下的应用,以及如何设计相关的电路。 专用集成电路(ASIC): 简要提及ASIC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简述): 简要介绍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流程。 本书的特点: 内容系统全面: 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关键器件、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以及一定的集成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大量的例题和实际电路应用,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 深入浅出: 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性,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注重工程能力培养: 强调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和设计方法,为读者从事实际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图文并茂: 大量使用电路图、波形图和特性曲线图,直观形象地展示电路工作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不仅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经典教材,也是工程师案头常备的参考书籍。无论您是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深入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模拟电路的魅力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能扎实基础又能兼顾实际应用的。最近听说刘海燕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评价很高,于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后,第一感觉就是厚实,沉甸甸的,内容量应该相当可观。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讲解。我初步翻看了几个章节,对一些经典电路的讲解方式,比如多级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觉得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资料都要清晰易懂。书中的例题也很有代表性,很多都是工程实践中会遇到的典型问题,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分析过程,这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非线性失真和噪声分析的部分很感兴趣,因为这往往是模拟电路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难点。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真正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点上。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看目录和前面几章的排版,就感觉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力作。我是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日里接触模拟电路的次数不多,但听师兄师姐们说,这本刘海燕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是他们当年攻克这门学科的“法宝”。拿到第三版,我更是充满了期待。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气,纸张触感也相当不错,翻阅的时候没有那种廉价感。我特别关注了目录的编排,感觉逻辑性很强,从最基础的元器件模型,到各种放大电路、反馈电路、振荡电路,再到滤波电路和电源电路,循序渐进,条理清晰。尤其是看到有专门的章节讲授op-amp的应用,这可是模拟电路中的重头戏,我一直希望能有更系统、更深入的讲解。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真正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波形和参数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公式。我初步浏览了几页,里面的插图和例题都很丰富,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期待之后能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我的模拟电路学习能够更上一层楼!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模拟电路方面的问题,急需一本能够指导我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经过多方打听,我得知刘海燕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口碑极佳,于是立刻购买了一本。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覆盖了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还触及了一些更前沿和复杂的课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寄生参数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分析部分非常感兴趣,这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往往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书中的图表和公式都非常严谨,并且配有清晰的注释,这对于我这样需要进行严谨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还注意到,这本书在讲解一些经典电路时,会给出多种实现方案的对比分析,这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方案的优劣,从而为我的论文研究提供更多思路。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我相信它能成为我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力助手。

评分

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虽然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模拟电路,但总感觉自己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设计难题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最近,我听说刘海燕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于是抱着学习和提升的目的买了下来。这本书的优点真的很多,首先,它的理论讲解非常系统,从最基本的元器件模型到复杂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电路的推导过程,逻辑清晰,步步为营,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而不是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其次,书中融入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例如,书中关于电源稳定性和低噪声设计的一些技巧,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摸索的宝贵经验,而这本书却能系统地总结出来,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学习,我能够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模拟电路功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更多复杂的设计难题。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电子爱好者,我手中已经有不少关于模拟电子技术的书籍,但当我看到刘海燕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时,还是被它吸引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用加粗、高亮等方式突出显示,章节之间的过渡也很自然,让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它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很注重实际应用和工程经验的分享。例如,在讲解滤波电路时,书中不仅给出了不同类型滤波器的设计公式,还结合了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各种滤波器的优缺点以及选择依据,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项目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特别关注了书中的一些高级主题,比如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和射频电路的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在很多基础教材中是很难找到的。刘海燕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阐释。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这本书,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模拟电路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