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科學史

毒理科學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史誌誠 編
圖書標籤:
  • 毒理學
  • 科學史
  • 曆史
  • 毒物
  • 醫學史
  • 化學
  • 公共衛生
  • 環境科學
  • 藥物
  • 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43870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6387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世界毒物全史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8
字數:54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毒理科學史》從三個方麵迴顧瞭毒理科學的發展史。第41捲從宏觀視角展示毒理科學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的曆史地位,闡述毒理科學隨著社會經濟與世界科技進步而發展的曆程,記述毒物與中毒推動著毒理學的發展、毒性作用的三大定律、毒理科學拓展的三次跨越、世界毒理科學的曆史分期、毒理學的科學地位,以及毒理學在人類曆史上的重要貢獻和毒理科學未來發展的新趨嚮;第42—45捲從毒理科學自身學科發展的角度,闡述毒理學的不斷成長與學科擴展的曆史,並分彆記述從古代人類對毒物的認知到中世紀、近代和現代毒理學的發展曆程;第46—50捲分彆記述瞭毒理學教育與科學研究機構、毒理學的理論創新、解毒與防毒的技術創新、信息化與中毒谘詢業的興起和世界重要毒理學社團組織為人類健康、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所作齣的貢獻。

目錄


第41捲 毒理科學發展曆程
捲首語
1 毒物與中毒催生毒理學的發展
1.1 毒理科學的起源與曆史演進
1.2 毒物與中毒推動毒理學的發展
1.3 曆史上的動物中毒事件
1.4 毒物引發的毒性災害
1.5 毒物與恐怖事件
1.6 食物過敏:毒理學研究的新領域
2 毒物與中毒推動毒理學的技術進步
2.1 中世紀毒殺案推動檢砷法的改進
2.2 硫化氫:分析化學的基本試劑
2.3 消滅有毒細菌的巴斯德消毒法
2.4 防毒材料和器材的發明
2.5 空氣淨化産品的三次改革
2.6 砷中毒促進防砷過濾裝置的改進
2.7 箭毒的啓示與新藥的發明
2.8 轉基因技術開發無毒棉和抗蟲棉
3 毒理科學拓展的三次跨越與貢獻
3.1 分析毒理學將毒理學引入中毒案件的司法審理
3.2 生態毒理學將毒理學引嚮自然界
3.3 管理毒理學將毒理學引入立法與決策
4 世界毒理科學的曆史分期
4.1 經典毒理科學的曆史分期
4.2 通史對毒理科學的曆史分期
4.3 毒理學研究領域擴展的曆史分期
4.4 毒理學曆史分期的評說
5 毒理學定義的完善與未來的科學地位
5.1 經典毒理學:研究毒物的科學
5.2 現代毒理學:研究外源化學物和某些物理因素對機體有害作用的應用科學
5.3 未來毒理學:新型的生物科學與安全科學
6 “後9·11時代”與毒理科學的曆史使命
6.1 “後9·11時代”與非傳統安全問題
6.2 毒理學與毒理學傢的曆史使命

第42捲 古代對毒物的認知
捲首語
1 古代人類對毒物與中毒的認知
1.1 早期的毒物用於狩獵和醫療
1.2 神話集和古希臘史文獻中的毒物
1.3 中毒在古代是經常遇到的事件
1.4 古代對毒物與畜禽中毒病的認識
1.5 古代人類有關毒物的發現
2 古代中國探知毒物的記載
2.1 中國古代的神農嘗百草
2.2 東漢《言毒篇》:毒物的哲學解釋
2.3 東漢記載的頂級毒藥:鴆毒
2.4 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濛汗藥”

第43捲 中世紀毒理學啓濛時期
第44捲 近代毒理學的誕生
第45捲 現代毒理學的發展
第46捲 毒理科學教育與研究機構
第47捲 毒理學的重大發現
第48捲 解毒防毒技術創新
第49捲 信息化與中毒谘詢業
第50捲 毒理學社團組織
《毒理科學史:人類探索與駕馭毒物之漫長徵途》 序言: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躍進,都伴隨著對自然界力量的認知與馴服。在浩瀚的生命科學領域,有一門學科,它以嚴謹的態度審視那些潛藏於物質之中、能夠乾擾甚至摧毀生命機能的“毒”,並追溯人類與之纏鬥、學習、乃至利用的曆史——這便是毒理學。本書《毒理科學史》並非關於具體的毒物名錄,也非一本操作手冊,而是試圖撥開曆史的迷霧,展現毒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的誕生、發展與演變,以及它如何深刻影響著人類的健康、社會結構與文明進程。我們將一同踏上這場跨越數韆年的求索之旅,探尋古往今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揭示毒物的本質,如何從最初的懵懂與恐懼,發展齣理性、科學的認識,並最終將這份知識轉化為保護生命、提升福祉的強大力量。 第一章:遠古的低語與初探——毒的萌芽 毒,作為一種具有潛在威脅的物質,幾乎與人類的生存史同步存在。在文明伊初,先民們在野外采集與狩獵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有毒的植物、動物甚至礦物。這些經驗,盡管充滿著原始的恐懼與偶然,卻也是毒理學最樸素的萌芽。人類通過觀察動物的行為,注意哪些植物是牲畜避之不及的,哪些漿果吞食後會導緻死亡或不適,便積纍瞭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通過口耳相傳,成為部落內部的生存法則。 早期醫學實踐中,對毒的認識與治療方法往往與神秘主義、宗教儀式交織在一起。巫醫們運用草藥,試圖緩解毒物帶來的痛苦,盡管其機理不明,但某些經驗性的配伍卻可能包含瞭具有解毒或緩解作用的物質。例如,某些民族利用特定的植物汁液塗抹在箭頭上,以提高狩獵的效率,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毒物特性的早期應用。 考古發現也為我們提供瞭綫索。在古埃及的墓穴中,發現瞭與草藥相關的文獻,其中記載瞭用於治療疾病和毒傷的配方。古希臘的希波剋拉底,雖然他的醫學思想更側重於體液學說,但也提及瞭許多植物的毒性,並強調觀察在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的重要性。這些零散的記錄,如同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雖未成體係,卻勾勒齣人類對毒物早期探索的輪廓。 第二章:煉金術的餘暉與早期的化學探索——物質的性質與影響 隨著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深入,煉金術在其中扮演瞭復雜而重要的角色。雖然煉金術的終極目標是煉製黃金,但其過程中對各種物質的提純、反應與性質的觀察,為後來的化學科學奠定瞭基礎。在煉金術士的實驗室中,各種礦物、金屬、植物提取物被反復蒸餾、溶解、灼燒,其過程中偶然發現的具有毒性或藥用價值的物質,也為毒理學的進一步發展積纍瞭初步的素材。 例如,金屬化閤物的研究,如汞、砷、鉛等,在煉金術士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盡管他們對這些物質的毒性認知有限,但其化學性質的變化和對人體的潛在影響,逐漸被一些敏銳的觀察者注意到。 Paracelsus(帕拉塞爾蘇斯),這位16世紀的煉金術士、哲學傢和醫生,是毒理學史上的一位標誌性人物。他大膽地挑戰當時盛行的醫學理論,強調“劑量決定毒性”(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認為許多物質在低劑量下可能具有藥用價值,而在高劑量下則會緻病甚至緻命。他對礦物藥劑的研究,以及其“萬物皆有毒,但用之有道”的理念,為毒理學的科學化奠定瞭重要的理論基石。他被譽為“毒理學之父”,其貢獻在於將對毒物的認識從模糊的經驗提升到理性的、定量的層麵。 第三章:從經驗到實證——毒理學作為獨立學科的崛起 17世紀末至19世紀,科學革命的浪潮席捲歐洲,實驗方法與理性思維成為認識世界的主流。在這一時期,毒理學也逐漸從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領域中獨立齣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Orfila(奧爾菲拉),一位19世紀法國的毒理學傢,被譽為“現代毒理學之父”。他的著作《毒理學概論》(Toxicologie générale)係統地總結瞭當時的毒物知識,並首次將實驗方法引入毒理學研究。他通過動物實驗,係統地研究瞭不同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以及它們對不同器官係統的影響。他的工作極大地推動瞭法醫學的發展,為判定中毒原因、追究法律責任提供瞭科學依據。 同期,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新的化學物質被大量生産和使用,隨之而來的職業中毒、環境汙染問題也日益突齣。例如,鉛、砷等重金屬的工業應用,對工人健康造成瞭嚴重威脅。對這些工業毒物的研究,不僅揭示瞭其毒性機製,也推動瞭勞動保護和環境監測的發展。 這一時期,對毒物作用機理的探索也逐漸深入。科學傢們開始研究毒物如何與生物體內的分子發生作用,如何乾擾正常的生理過程。顯微鏡的發明和細胞學說的提齣,為理解毒物對細胞和組織的影響提供瞭工具和理論基礎。 第四章:分子與機理——現代毒理學的飛躍 20世紀以來,毒理學迎來瞭前所未有的飛躍。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等學科的快速發展,為理解毒物的作用機製提供瞭強大的理論和技術支持。科學傢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研究毒物是如何與DNA、蛋白質、細胞膜等分子相互作用,如何引發基因突變、細胞凋亡、免疫反應等一係列復雜的生物學事件。 特彆是對緻癌物、緻突變物和生殖毒物的研究,成為現代毒理學的重要分支。通過對DNA損傷、修復機製的研究,科學傢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癌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並開發齣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手段。對環境毒素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隨著全球環境汙染的加劇,化學物質對生態係統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引發瞭廣泛的關注。環境毒理學緻力於研究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和纍積,以及它們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 此外,藥物毒理學、食品毒理學、化妝品毒理學等分支學科也應運而生,它們分彆關注不同領域産品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並為相關法規的製定提供科學依據。風險評估作為毒理學研究的重要應用,也日益成熟。通過對毒物毒性的定量評估,結閤暴露評估,科學傢們能夠對化學物質的潛在風險進行科學的判斷,為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持。 第五章:未來的展望與挑戰——人與毒物的新平衡 如今,毒理學已經成為一門高度專業化、跨學科的復雜科學。它不僅關注我們已知的毒物,更緻力於預測和評估新型化學物質的潛在風險。納米技術、基因工程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也為毒理學帶來瞭新的研究課題和挑戰。科學傢們需要研究這些新材料、新技術的生物效應,確保其安全應用。 同時,毒理學也麵臨著新的倫理和社會挑戰。如何在保障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的同時,平衡化學物質的閤理使用,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全球性環境汙染問題,如何將毒理學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轉化為公共衛生政策,都是毒理學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毒理科學史》正是要記錄下這一切。它不是一次簡單的曆史迴溯,而是對人類智慧、勇氣與堅韌不拔探索精神的緻敬。從遠古的經驗積纍,到煉金術士的物質探索,再到奧爾菲拉的科學奠基,直至今日的分子層麵精細剖析,毒理學的發展史,是一部人類不斷挑戰未知、駕馭危險、追求生命福祉的壯麗史詩。這部史詩,提醒我們,對毒物的認知,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每一次進步,都源於對生命的熱愛與對真理的執著追求。瞭解這段曆史,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毒”,更能啓發我們如何以更科學、更負責任的態度,與我們所處的這個充滿化學物質的復雜世界共存,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毒理學史》,最讓我震撼的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遺忘的、或是被簡單概括的事件,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命力。我曾以為毒理學史不過是關於化學物質毒性的記錄,然而這本書卻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不僅僅講述瞭化閤物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人類社會結構、文化信仰、技術水平以及個體命運,是如何與毒物的齣現、傳播和認知緊密相連的。例如,作者對工業革命時期,化學工業蓬勃發展所帶來的新型毒物及其對工人健康、環境造成的雙重打擊的描繪,讀來令人心驚。那些曾經被視為進步標誌的工廠煙囪,在作者的描述下,仿佛變成瞭釋放死亡氣息的怪獸。同時,書中對職業病的研究,對早期工人保護措施的探討,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改革運動,都讓我看到瞭科學與社會責任之間盤根錯節的聯係。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適的真相,而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呈現瞭毒理學在解決實際問題、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讀完這部分,我深刻認識到,科學的發展並非總是直綫嚮上的,它往往伴隨著代價,而毒理學的發展,正是人類在不斷試錯中尋求平衡與進步的縮影。

評分

在閱讀《毒理學史》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它讓我對“毒”這個概念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毒物不僅僅是化學物質的簡單堆砌,它們是自然界賦予的挑戰,也是人類在探索和利用自然過程中所必須麵對的課題。作者在梳理毒理學發展史時,非常注重將科學發現置於其所處的曆史、社會和文化背景之中。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文化和文明如何理解和處理毒物的對比分析。從古希臘的藥草學,到中國古代的本草綱目,再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煉金術,這些不同的文化視角,都為我們認識毒物提供瞭多元的視角。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毒理學的發展並非是一個單綫型的進步過程,而是充滿瞭麯摺、反復和突破。作者對那些被忽視的、或是曾經被誤解的早期研究的重新發掘,讓我看到瞭科學的演進往往是漸進的,並且需要時間的沉澱和不斷的驗證。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毒理學本身的知識,它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並不斷反思自身行為的偉大畫捲。

評分

我非常喜歡《毒理學史》中對現代毒理學發展各個分支的介紹。作者以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案例,勾勒齣瞭這個學科的廣度和深度。從最初的關於物質的急性毒性研究,到後來對慢性毒性、遺傳毒性、生殖毒性以及環境毒性等更為復雜的議題的深入探索,整個過程的演變清晰可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藥物毒理學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曾經被奉為神藥,後來卻因毒副作用而飽受爭議的藥物,其研發曆程、審批過程以及最終被淘汰的原因,都被詳盡地闡述。這讓我意識到,藥物的安全性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評估和持續的監測。同時,作者對食品安全毒理學和環境毒理學的探討,也讓我對日常生活中所麵臨的潛在風險有瞭更深的認識。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水、空氣,其安全性背後都有著復雜的科學保障。這本書讓我明白,毒理學並非僅僅是關於“有毒”物質的知識,更是一種關於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預防策略的科學體係,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和福祉。

評分

這本《毒理學史》的問世,對於我這樣一個對科學發展脈絡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宏大視野和細緻入微的筆觸。書中,那些曾經被視為神秘莫測的毒物,如何在一次次悲劇與探索中,逐漸揭開瞭它們的麵紗,顯露齣其背後復雜的生物化學機製和作用原理,這一過程被描繪得引人入勝。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煉金術士在提煉草藥,試圖尋找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無意間觸碰到的毒性奧秘;也能感受到中世紀歐洲,麵對突如其來的瘟疫,人們如何將責任歸咎於“毒藥”,並由此引發的一係列社會動蕩。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對“毒”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認識和應對毒物過程中的思想演變,從迷信到經驗,再到科學的嚴謹求證,這種跨越時代的思想變遷,讓我對科學的進步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在介紹帕拉塞爾蘇斯等關鍵人物時,作者對其理論的闡述,以及其理論對後世毒理學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都顯得十分到位,讓我對這位“現代毒理學之父”有瞭更鮮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看到,即使是看似黑暗和危險的領域,也蘊含著人類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

《毒理學史》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科學的編年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勇氣和反思的史詩。作者在敘述中,並沒有刻意拔高或貶低任何一個曆史時期或人物,而是以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呈現瞭毒理學在不同曆史階段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毒物案例的深入剖析,比如著名的砷中毒事件,或者曆史上與鉈相關的神秘死亡。作者通過對這些案例的細緻梳理,不僅揭示瞭毒物本身的化學特性,更重要的是,展現瞭當時人們的認知局限、技術手段以及社會背景如何影響瞭事件的調查和判斷。這種對曆史細節的挖掘,讓我得以窺見毒理學研究從經驗主義嚮實證科學演進的艱難曆程。書中對毒理學倫理問題的探討,例如動物實驗的必要性與爭議,以及新技術的引入對傳統研究模式的衝擊,也引發瞭我深刻的思考。這讓我認識到,科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與倫理、社會和技術進步交織在一起,共同塑造著學科的未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