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科学史

毒理科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志诚 编
图书标签:
  • 毒理学
  • 科学史
  • 历史
  • 毒物
  • 医学史
  • 化学
  • 公共卫生
  • 环境科学
  • 药物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387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638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世界毒物全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8
字数:5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毒理科学史》从三个方面回顾了毒理科学的发展史。第41卷从宏观视角展示毒理科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地位,阐述毒理科学随着社会经济与世界科技进步而发展的历程,记述毒物与中毒推动着毒理学的发展、毒性作用的三大定律、毒理科学拓展的三次跨越、世界毒理科学的历史分期、毒理学的科学地位,以及毒理学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和毒理科学未来发展的新趋向;第42—45卷从毒理科学自身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毒理学的不断成长与学科扩展的历史,并分别记述从古代人类对毒物的认知到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毒理学的发展历程;第46—50卷分别记述了毒理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机构、毒理学的理论创新、解毒与防毒的技术创新、信息化与中毒咨询业的兴起和世界重要毒理学社团组织为人类健康、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所作出的贡献。

目录


第41卷 毒理科学发展历程
卷首语
1 毒物与中毒催生毒理学的发展
1.1 毒理科学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1.2 毒物与中毒推动毒理学的发展
1.3 历史上的动物中毒事件
1.4 毒物引发的毒性灾害
1.5 毒物与恐怖事件
1.6 食物过敏:毒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2 毒物与中毒推动毒理学的技术进步
2.1 中世纪毒杀案推动检砷法的改进
2.2 硫化氢:分析化学的基本试剂
2.3 消灭有毒细菌的巴斯德消毒法
2.4 防毒材料和器材的发明
2.5 空气净化产品的三次改革
2.6 砷中毒促进防砷过滤装置的改进
2.7 箭毒的启示与新药的发明
2.8 转基因技术开发无毒棉和抗虫棉
3 毒理科学拓展的三次跨越与贡献
3.1 分析毒理学将毒理学引入中毒案件的司法审理
3.2 生态毒理学将毒理学引向自然界
3.3 管理毒理学将毒理学引入立法与决策
4 世界毒理科学的历史分期
4.1 经典毒理科学的历史分期
4.2 通史对毒理科学的历史分期
4.3 毒理学研究领域扩展的历史分期
4.4 毒理学历史分期的评说
5 毒理学定义的完善与未来的科学地位
5.1 经典毒理学:研究毒物的科学
5.2 现代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和某些物理因素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应用科学
5.3 未来毒理学:新型的生物科学与安全科学
6 “后9·11时代”与毒理科学的历史使命
6.1 “后9·11时代”与非传统安全问题
6.2 毒理学与毒理学家的历史使命

第42卷 古代对毒物的认知
卷首语
1 古代人类对毒物与中毒的认知
1.1 早期的毒物用于狩猎和医疗
1.2 神话集和古希腊史文献中的毒物
1.3 中毒在古代是经常遇到的事件
1.4 古代对毒物与畜禽中毒病的认识
1.5 古代人类有关毒物的发现
2 古代中国探知毒物的记载
2.1 中国古代的神农尝百草
2.2 东汉《言毒篇》:毒物的哲学解释
2.3 东汉记载的顶级毒药:鸩毒
2.4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蒙汗药”

第43卷 中世纪毒理学启蒙时期
第44卷 近代毒理学的诞生
第45卷 现代毒理学的发展
第46卷 毒理科学教育与研究机构
第47卷 毒理学的重大发现
第48卷 解毒防毒技术创新
第49卷 信息化与中毒咨询业
第50卷 毒理学社团组织
《毒理科学史:人类探索与驾驭毒物之漫长征途》 序言: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进,都伴随着对自然界力量的认知与驯服。在浩瀚的生命科学领域,有一门学科,它以严谨的态度审视那些潜藏于物质之中、能够干扰甚至摧毁生命机能的“毒”,并追溯人类与之缠斗、学习、乃至利用的历史——这便是毒理学。本书《毒理科学史》并非关于具体的毒物名录,也非一本操作手册,而是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展现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发展与演变,以及它如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结构与文明进程。我们将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数千年的求索之旅,探寻古往今来,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揭示毒物的本质,如何从最初的懵懂与恐惧,发展出理性、科学的认识,并最终将这份知识转化为保护生命、提升福祉的强大力量。 第一章:远古的低语与初探——毒的萌芽 毒,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威胁的物质,几乎与人类的生存史同步存在。在文明伊初,先民们在野外采集与狩猎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有毒的植物、动物甚至矿物。这些经验,尽管充满着原始的恐惧与偶然,却也是毒理学最朴素的萌芽。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注意哪些植物是牲畜避之不及的,哪些浆果吞食后会导致死亡或不适,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口耳相传,成为部落内部的生存法则。 早期医学实践中,对毒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往往与神秘主义、宗教仪式交织在一起。巫医们运用草药,试图缓解毒物带来的痛苦,尽管其机理不明,但某些经验性的配伍却可能包含了具有解毒或缓解作用的物质。例如,某些民族利用特定的植物汁液涂抹在箭头上,以提高狩猎的效率,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毒物特性的早期应用。 考古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在古埃及的墓穴中,发现了与草药相关的文献,其中记载了用于治疗疾病和毒伤的配方。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虽然他的医学思想更侧重于体液学说,但也提及了许多植物的毒性,并强调观察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这些零散的记录,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虽未成体系,却勾勒出人类对毒物早期探索的轮廓。 第二章:炼金术的余晖与早期的化学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影响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深入,炼金术在其中扮演了复杂而重要的角色。虽然炼金术的终极目标是炼制黄金,但其过程中对各种物质的提纯、反应与性质的观察,为后来的化学科学奠定了基础。在炼金术士的实验室中,各种矿物、金属、植物提取物被反复蒸馏、溶解、灼烧,其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具有毒性或药用价值的物质,也为毒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初步的素材。 例如,金属化合物的研究,如汞、砷、铅等,在炼金术士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们对这些物质的毒性认知有限,但其化学性质的变化和对人体的潜在影响,逐渐被一些敏锐的观察者注意到。 Paracelsus(帕拉塞尔苏斯),这位16世纪的炼金术士、哲学家和医生,是毒理学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大胆地挑战当时盛行的医学理论,强调“剂量决定毒性”(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认为许多物质在低剂量下可能具有药用价值,而在高剂量下则会致病甚至致命。他对矿物药剂的研究,以及其“万物皆有毒,但用之有道”的理念,为毒理学的科学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他被誉为“毒理学之父”,其贡献在于将对毒物的认识从模糊的经验提升到理性的、定量的层面。 第三章:从经验到实证——毒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崛起 17世纪末至19世纪,科学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实验方法与理性思维成为认识世界的主流。在这一时期,毒理学也逐渐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Orfila(奥尔菲拉),一位19世纪法国的毒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毒理学之父”。他的著作《毒理学概论》(Toxicologie générale)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毒物知识,并首次将实验方法引入毒理学研究。他通过动物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它们对不同器官系统的影响。他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法医学的发展,为判定中毒原因、追究法律责任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新的化学物质被大量生产和使用,随之而来的职业中毒、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铅、砷等重金属的工业应用,对工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这些工业毒物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其毒性机制,也推动了劳动保护和环境监测的发展。 这一时期,对毒物作用机理的探索也逐渐深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毒物如何与生物体内的分子发生作用,如何干扰正常的生理过程。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学说的提出,为理解毒物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提供了工具和理论基础。 第四章:分子与机理——现代毒理学的飞跃 20世纪以来,毒理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科学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研究毒物是如何与DNA、蛋白质、细胞膜等分子相互作用,如何引发基因突变、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事件。 特别是对致癌物、致突变物和生殖毒物的研究,成为现代毒理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开发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对环境毒素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环境毒理学致力于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以及它们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 此外,药物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化妆品毒理学等分支学科也应运而生,它们分别关注不同领域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为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作为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应用,也日益成熟。通过对毒物毒性的定量评估,结合暴露评估,科学家们能够对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的判断,为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章:未来的展望与挑战——人与毒物的新平衡 如今,毒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跨学科的复杂科学。它不仅关注我们已知的毒物,更致力于预测和评估新型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毒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挑战。科学家们需要研究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生物效应,确保其安全应用。 同时,毒理学也面临着新的伦理和社会挑战。如何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平衡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将毒理学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都是毒理学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毒理科学史》正是要记录下这一切。它不是一次简单的历史回溯,而是对人类智慧、勇气与坚韧不拔探索精神的致敬。从远古的经验积累,到炼金术士的物质探索,再到奥尔菲拉的科学奠基,直至今日的分子层面精细剖析,毒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不断挑战未知、驾驭危险、追求生命福祉的壮丽史诗。这部史诗,提醒我们,对毒物的认知,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了解这段历史,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毒”,更能启发我们如何以更科学、更负责任的态度,与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化学物质的复杂世界共存,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喜欢《毒理学史》中对现代毒理学发展各个分支的介绍。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勾勒出了这个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从最初的关于物质的急性毒性研究,到后来对慢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以及环境毒性等更为复杂的议题的深入探索,整个过程的演变清晰可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药物毒理学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曾经被奉为神药,后来却因毒副作用而饱受争议的药物,其研发历程、审批过程以及最终被淘汰的原因,都被详尽地阐述。这让我意识到,药物的安全性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评估和持续的监测。同时,作者对食品安全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探讨,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水、空气,其安全性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科学保障。这本书让我明白,毒理学并非仅仅是关于“有毒”物质的知识,更是一种关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预防策略的科学体系,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评分

《毒理学史》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学的编年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反思的史诗。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或人物,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呈现了毒理学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毒物案例的深入剖析,比如著名的砷中毒事件,或者历史上与铊相关的神秘死亡。作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细致梳理,不仅揭示了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认知局限、技术手段以及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了事件的调查和判断。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让我得以窥见毒理学研究从经验主义向实证科学演进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毒理学伦理问题的探讨,例如动物实验的必要性与争议,以及新技术的引入对传统研究模式的冲击,也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这让我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伦理、社会和技术进步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着学科的未来。

评分

这本《毒理学史》的问世,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学发展脉络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细致入微的笔触。书中,那些曾经被视为神秘莫测的毒物,如何在一次次悲剧与探索中,逐渐揭开了它们的面纱,显露出其背后复杂的生物化学机制和作用原理,这一过程被描绘得引人入胜。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炼金术士在提炼草药,试图寻找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无意间触碰到的毒性奥秘;也能感受到中世纪欧洲,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人们如何将责任归咎于“毒药”,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动荡。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毒”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认识和应对毒物过程中的思想演变,从迷信到经验,再到科学的严谨求证,这种跨越时代的思想变迁,让我对科学的进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介绍帕拉塞尔苏斯等关键人物时,作者对其理论的阐述,以及其理论对后世毒理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显得十分到位,让我对这位“现代毒理学之父”有了更鲜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是看似黑暗和危险的领域,也蕴含着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

阅读《毒理学史》,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或是被简单概括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我曾以为毒理学史不过是关于化学物质毒性的记录,然而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讲述了化合物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结构、文化信仰、技术水平以及个体命运,是如何与毒物的出现、传播和认知紧密相连的。例如,作者对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毒物及其对工人健康、环境造成的双重打击的描绘,读来令人心惊。那些曾经被视为进步标志的工厂烟囱,在作者的描述下,仿佛变成了释放死亡气息的怪兽。同时,书中对职业病的研究,对早期工人保护措施的探讨,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改革运动,都让我看到了科学与社会责任之间盘根错节的联系。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真相,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了毒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读完这部分,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并非总是直线向上的,它往往伴随着代价,而毒理学的发展,正是人类在不断试错中寻求平衡与进步的缩影。

评分

在阅读《毒理学史》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对“毒”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毒物不仅仅是化学物质的简单堆砌,它们是自然界赋予的挑战,也是人类在探索和利用自然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作者在梳理毒理学发展史时,非常注重将科学发现置于其所处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文化和文明如何理解和处理毒物的对比分析。从古希腊的药草学,到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再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这些不同的文化视角,都为我们认识毒物提供了多元的视角。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毒理学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单线型的进步过程,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和突破。作者对那些被忽视的、或是曾经被误解的早期研究的重新发掘,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演进往往是渐进的,并且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验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毒理学本身的知识,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不断反思自身行为的伟大画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