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包祖晓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87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3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2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包祖晓是医学博士,现任浙江省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运用禅学理念和方法治疗各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慢性躯体疾病,著有《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焦虑症诊治心悟》、《抑郁症诊治心悟》。

本书主要的价值,在于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健康是一种综合的概念,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密切相关;对于生命体来说,“心”更加重要,疾病只是我们生命过程中积存的各种问题的一种表象的反映;要摆脱病痛,必须从“心”入手,深入人的“存在性”方面以摆脱困境。

本书内容雅俗共赏,不仅适合慢性病患者、心理障碍患者、心身疾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合适。

本书与《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是姐妹篇,内容互补而不重叠。《与自己和解》主要解决的是我们的神经症,比方说焦虑症、我们的强迫症,内心一些冲突的问题。《唤醒自愈力》比较重视我们躯体方面跟心理,身跟心的关系问题。因为中国人身体比较重视,心理往往忽视掉了。


内容简介

  健康是一种综合的概念,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密切相关;对于生命体来说,“心”更加重要,疾病只是我们生命过程中积存的各种问题的一种反映;要摆脱病痛,必须从“心”入手,深入入的“存在性”方面以摆脱困境。

现代人的心理疾病,是患者潜意识里的冲突在身体上的反应。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正念禅修和冥想等手段,调节自身的心理情况,接纳自己的失眠,正面现实生活中的境遇,这样才能唤醒每个人都有的自愈力。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内容雅俗共赏,不仅适合慢性病患者、心理障碍患者、心身疾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合适。

 

作者简介

  包祖晓,男,1974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现任浙江省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运用禅学理念和方法治疗各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以及慢性躯体疾病,著有《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焦虑症诊治心悟》、《抑郁症诊治心悟》。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教育部和浙江省科技成果各1项,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一等奖1项,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1项,获台州市科技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先后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项目共12项。

目录

第一章 健康相关主题与“心”的关系
第二章 疾病与“心”的关系
第三章 治病与“心”的关系
第四章 禅是调“心”疗愈之学
第五章 禅在疗愈身心中的价值
第六章 正念禅修及其在减压和疗愈疾病中的应用
第七章 疗愈身心的禅语、诗偈和公案选析

精彩书摘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下面以道德健康为例,谈谈“心”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并用反证法证明,道德不健康会损害个体的健康水平。如一个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不履行应尽义务的人,陷入一种道德危机感中,其胡作非为必然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心理变化,食不香、寝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进而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心身症状的折磨下,诱发各种疾病,或早衰,或丧生,比如屡犯贪污受贿罪行的人,就易患癌症、脑溢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病症而折寿;而与人相处正直善良,心地坦荡,遇事处以公心,凡事想着他人,心理保持平衡,则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加机体的抗病力。马丁斯因而提出,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健康。此外,马丁斯还发现,大凡长寿的老人,其90%左右都是德高之人,这与孔子所提出的“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一致。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德高者心胸坦荡,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道德修养好的人,对人对事都能心胸开阔,无私坦荡,故而无忧无虑,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而那些道德修养差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自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寝食难安。这种无形的负担和压力,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浸泡在过高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压力激素)当中。长期下去,容易使人陷人心理危机之中,出现心悸、失眠、焦虑、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诱发抑郁症、焦虑症、躯体症状障碍等精神疾病。同时,由于人体长期应激,免疫功能下降,也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研究发现,那些经常怀有敌意、爱争论的人,其冠状动脉容易被堵塞,血压容易波动,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病。
  (2)德高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身健康的重要条件
  生活在社会中,德高者尊重整个人类社会的需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与人为善,,敬畏生命,充满信心和责任感,互谅互助,宽厚待人,能够理性对待和妥善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在他们“与人为善”的助人行为中,会唤起他人对自己的感激、喜欢和热情,由此可产生道德愉悦感,对身心健康有利。对德高者来说,这种感觉主要来自脑部的内啡肽,这种天然的镇静剂有助于他们免除精神紧张,体验到幸福感。医学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比缺少社会关系的孤独者要长寿,因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良好感觉,能促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健全,使体内免疫球蛋白A(IgA)和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增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

前言/序言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但是,衰老、疾病和死亡却始终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不管现代医疗技术如何发达,疾病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期而遇的困扰因素,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时甚至成为威胁生命的可怕杀手。
  人们为了能够在医疗条件好一些的医院、找医术高一点的医生就医,托朋友、找关系、送礼物,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倾家荡产仍未把病治好的情况比比皆是。
  目前,过度医疗现象、过度检查现象以及医患矛盾问题,让许多人对医院望而却步,转而求助于养生和“治未病”。一时间,“讲养生知识”、“写养生书籍”、“做健康节目”……与健康有关的活动风起云涌。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虽然生活不顺利,但至少我们还拥有健康,这便是好的。
  已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是‘向死的存在’。”如果从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上述现象的背后原因可能是:在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这里的“既定事实”是指某些关怀、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主要包括死亡、自由与责任、孤独和无意义。而这些必然特质会以健康焦虑、身体不适以及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严复、冯友兰等哲人指出,宗教总体上来说是教育教徒们如何从容面对死亡。遗憾的是,国人的宗教感相对薄弱,故中国人较之其他众多民族对死亡高度恐惧。在我们的大众文化中,往往回避从个体性角度去讨论死亡、自由、孤独及意义问题。
  作者曾经是个内科医生,由于对疾病的药物治疗不甚满意而转入精神/心理卫生领域,而在发现精神科药物和常规的心理治疗方法解决生命深层次问题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快,一个字京东就是快

评分

送货快,实用的书,拿来看看,学习学习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这本书写得不错,是一本值得看第二遍和想推荐给亲人好友的书。

评分

心里治疗师,与自己和解,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欲望他多,欲念太深。要懂得放弃,追求一些我们认为人生重要的人事物。不错的书。

评分

不错的书 慢慢学习吧

评分

不错的书 慢慢学习吧

评分

很好

评分

一直还没有看,我需要治愈~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